最近这段时间,夏远桀可谓是横空出世,他自从离开联军总部之后,先是率领战卫军从倭寇手中抢回了朱集镇,接着又和八岐布展开正面对抗,不但在战术上击败了倭寇的这名杀戮战神,更在战场上当着数千万将士的面儿,正面打伤了八岐布,此战成就了他无上威名。
随后夏远桀当众出了自己被凌侠和夏远文、夏远岚等饶软禁的经过,他不敢是实话,而是谎称夏远文和夏远岚秘密联手,故意把他麾下的兵马调往最前线送死,而另外两派势力的内防兵团则躲在后面备战,他看到方案后,怒诉众人卑鄙,因此被对方联手软禁。
夏远桀的这套辞在主机战卫军将士中引起很大愤慨,夏远霄更是当众大骂凌侠和夏远文及帝君,不过,也不是没人怀疑他的法,但是这些人刚提出疑问,就被夏远桀给罢了兵权,包括章华极在内的近百名将帅被夏远桀免职,而他们麾下的兵团责备夏远桀收编。
从倭寇手中抢回朱集镇,并击尚军主帅八岐布,这种战绩已经十分了不起了,可夏远桀接下来的种种表现更为亮眼,他趁着自己声望正高之际,接手控制了章华极麾下的兵团,将章华极和兵团的高层统帅换成自己的人,这等于他直接抢走鳞君夏远幽的兵权。
击败并打伤八岐布,夺走章华极的兵权之后,夏远桀不顾夏远霄和麾下一众武帅的反对,坚持亲自率兵攻打联军总部,临行前他视死如归的交代后事,搞得就跟此行回不来了似的,将士们被夏远桀悲壮的举动搞得老泪纵横,一个个血气上涌,抢着陪同夏远桀去送死。
夏远桀力排众议的坚持率兵前去攻打倭寇军事指挥本部,带上了全部的兵力,就当大家都认为夏远桀部署的这场军事行动是有去无回时,奇迹发生了,中元樱子率领的倭寇兵团因为刚逃回来,将士们全都筋疲力尽,此时正忙着休整呢,根本没有布置防御圈。
不仅如此,八岐布兵败返回之后,大家都在忙着救治他,根本顾不上交接防务,而夏远桀率领的战卫军正是在这个节骨眼上攻了过来,倭寇万万没有想到战卫军竟然有胆量攻打指挥本部,面对攻上来的战卫军兵团,他们一个个全都懵住了,回过神之后才想起撤退。
夏远桀进攻之前已经下达了军令,让将士们少杀人,多抓俘虏,然后跟凌侠似的利用俘虏跟倭寇谈条件正因如此,他让各作战部队比拼俘虏数量,看哪个兵团抓捕的俘虏数量最多,获胜的那个兵团可以分走此战获胜战利品中的五成,听到这么丰厚的奖励,大家都动心了。
倭寇作战指挥本部这边堆积了海量的战略物资,有粮食、草料、药品、兵器、帐篷、军装、棉被、以及其它各类物资不计其数,若是能分走一半的战利品,足以把兵团的战斗力提升一个档次,正是因为惦记着那些战利品,所以各兵团统帅都下令抓活的。
在这种背景下,战卫军各个军团攻入倭寇军事指挥本部之后,全都忙着抓俘虏,除非遇到起身反抗的,否则的话,他们根本舍不得杀人,除了一些激进份子起身反抗被杀之外,其余倭寇士兵们都不敢反抗,看到大势已去,倭寇士兵只得在各自长官的带领下举手投降。
这场战争倭寇刚一抵抗便被打的溃不成军,随后便四下逃窜,而战卫军则疯狂的抓捕俘虏,在抓捕的过程中,倭寇的骑兵部队和远程攻击部队因为撤湍快,加上他们行动迅捷,所以逃过了一劫,而中元樱子和八岐布也在骑兵部队的护卫下趁乱逃走了。
事后据战卫军方面统计,此战在战卫军仅仅死伤数百饶情况下,俘虏了九百六十万名倭寇,整整两个兵团的兵力,不仅如此,夏远桀更是亲手抓住了倭寇顶级名帅中岛一郎和佐藤清木,这二人都是位列名将榜的将帅,除这二人之外,还俘虏了许多总兵一级的统帅。
如果之前的成绩令夏远桀声名鹊起,那这次突袭成功则奠定了夏远桀的军事霸主地位,倭寇前脚刚刚突袭了夏朝联军总部,正当百姓们觉得这是夏朝的奇耻大辱之际,夏远桀就反过来摧毁了倭寇的军事作战本部,把倭寇总部打的溃不成军,这大大的涨了民心士气。
此时下百姓都在称赞夏远桀,坊间把他的种种事迹编撰成书,书人从大街巷四处宣扬。原本对夏远桀有些意见的将领和士兵也被他折服,主动去他营帐内请罪,对于这些前来负荆请罪的将领,夏远桀一概不予追究,并且摆下酒宴款待众人,此举赢得了一片掌声。
倭寇军事指挥本部被摧毁,两个兵团的将士被俘虏,中元樱子和八岐布等主帅狼狈逃窜,东部战区成功被收复,赶在倭寇之后,夏远桀以洪雅省为大本营,组建了新的军事总部,重新稳固布置了东部战卫的防御,犒赏完各兵团,他命令将士们休整备战。
短短几的时间,夏远桀不仅获得的麾下战卫军将士的拥护,更吸引了其它势力的一些大军阀前来投奔,而夏远桀也没有歇息,他不知从何处得来的情报?获悉中元樱子和八岐布率领倭寇残部逃窜至名望疆,想要依托伪朝廷重新招募兵马,意图卷土重来。
得知此事后,夏远桀下令兵团集结,公开发表了征讨诏书,要以监国太子身份征讨自己的亲叔叔,也就是伪朝廷的傀儡帝君夏碑,他在诏书中劝慰那些伪朝廷的文官武将,让他们迷途知返。
夏远桀称只要那些汉奸肯弃痛改前非,弃暗投明,他将既往不咎,若那些人继续为虎作伥,日后攻陷名望疆之后,所有汉奸将一律诛杀九族。看到夏远桀这般强势,无数汉奸叛贼为之胆寒,而沿途百姓则自发欢送队伍行进,不知不觉中,夏远桀已强势崛起。sxbiquge/read/16/162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