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授学的是美学,讲的是文学,在武大受到不平待遇,到了鹭大后执教艺术,心中耿然仍怀孤愤,这次鹭岛大学与南剑市合作,挖掘闽学文化,开发闽学古镇旅游,后面隐隐还有华侨势力在暗中推动,让他看到了机会,争取到了这个文化研究课题。
研究南塘闽学对他来说,只是一次有趣的体验,毕竟他这一生可能要落户闽省,研究一下影响明清两代的闽学,也是深入探讨人类学和国民『性』的一次机会。
借着旅游发扬传统的建筑美学和历史文化,他是赞成的,但他已过不『惑』之年,阅尽世情,不是那么好忽悠的,这世上干部嘴上说一套私下做一套,把戏唱坏的比比皆是,最后弄得一地鸡『毛』,官员们拍拍屁股挪个地方,丢脸的是专家,倒霉的是百姓。
因此,他听其言,观其行,对任何事总是不冷不热,半眯着眼,冷眼看人间。
今天是老区长拜访,他今天特意穿上一件深灰『色』中立装,衣装笔挺,带着淡淡的湖南长沙口音、以一种缓慢的扬抑顿挫的语音道:“老父母来访,易某有失远迎,还望见谅啊!”
一边说着,他一边像古代名士般拱了拱手,显得非常儒雅,可惜这时没有羽冠巾纶,宽袍博带,否则就是古代版的文人相会了。
老区长也拱手道:“不敢不敢,易教授是贵宾,我是这里的半个主人,快一个星期才抽空拜访,是我失礼了。”
两人一阵客气寒暄,众人只能当成配角。
杨子建还好点,可以就近旁观易教授的风采。
许书记和马镇长就不用介绍了,他们天天都要来问候一下教授,然后是汪所长父女,汪所长是受领导所托护送老区长来南塘的,当然,汪所长喜欢三国,听说易教授对历史有研究,因此想向他求教一些历史问题。
老区长拉着杨子建介绍道:“易教授,这是我们南塘镇出的小天才杨子建,别看年纪小,但他写的文章很多人在读,希望你有空能指导他一下。”
杨子建知道易教授好为人师、古道热肠,恭恭敬敬地鞠躬道:“易教授好,我拜读过您的《〈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艺术人类学》,受益非浅,请受我一拜!”
易教授眼光一亮,嘴角难得『露』出发自内心的笑意,赞赏道:“子建这名字不错,曹植的字。我来南塘,最大的惊喜不是这些古建筑,而是一位叫杨子建的小作家。”
然后他邀大家进花厅品茶。
易教授左边是老区长,另边是杨子建,他点评道:“子建的文章我看了,于家乡古迹山水中,溶入人文思想,很有历史厚重感。内容典故准不准另外说,中国的历史面目从来就分为三种形象:正史形象、文学形象和民间形象,每一种形象都值得研究和推广。你小小年纪,就能把南塘的历史和民间典故写得深入浅出,让人喜欢看,能吸引游客来玩,这就是本事,这就是贡献!”
杨子建欣喜道:“谢谢您能肯定,我从小生活在这个古镇里,热爱这里的一切,我喜欢汉儒文化,这是我们民族的烙印,要维护它。我看了许多报纸和书籍后,就觉得旅游开发是最好的保护方式。但古镇旅游其实是文化旅游,没有文化的古镇,就是一堆老房子,只有赋予了文化,这些建筑才有了灵魂,才能焕发新生命。”
易教授颔首道:“欧洲的古堡,日本的天守阁,就是通过旅游才维护起来。建筑是历史的载体,是化石,你的想法很正确,比历史系的研究生,还要深刻!”
大家一边说话一边走,很快就到一座漂亮雅致的花厅里就坐。
八仙桌,太师椅,小石桌,小圆凳,搪瓷茶具,这易教授是从哪里弄来的?
大人们坐八仙桌,小孩子都坐在小石桌,一名女研究生端来了茶水,给大家一一斟茶,顿时茶香氲氤,窗外还有半亩的荷塘,雨后蛙鸣声声。
这次主客是蓝波老区长,他跟易教授坐一起,介绍着南塘镇的概况,基本把自己当成了南塘镇的主人,详细地介绍着地理、经济、人口、交通、粮产等。
汪滟、蓝雪、舒雨和子珍很自然地坐在杨子建的旁边小声聊天。
杨子建责问汪滟道:“你怎么也来了?早知道我就坐你们的车下来了!”
汪滟也觉得很冤枉道:“我也是临时知道爸爸要陪一位老领导来南塘,才搭了他的顺风车,你又没有大哥大和寻呼机,时间紧,我根本找不到你。”
蓝雪坐在杨子建的右边,轻拍了他一下肩膀,娇嗔道:“你不是说要来我家做客吗,现在又过了两个星期了,你大概都忘了吧,你要借柏杨《中国人史纲》和《顾准文集》!”
杨子建苦笑道:“上星期参加‘我爱南剑’征文比赛,哪能回家啊,这次回家,也是有一大堆的事要做呢,晚上我去你家拜访吧,你哥在吗?”
蓝雪喜笑颜开道:“放心吧,我哥不在。”
汪滟忍不住『插』嘴道:“这样就更不能放心了!蓝鸿不在,小雪你家里还有其他人吗,男孩晚上不能随便让他进家来,会被人说闲话的。你还小,不知道人言可畏。”
蓝雪有些不屑道:“只要心正就不怕影子歪,汪滟姐,你想太多了。”然后美眸一转,眼波如涟漪泛动,低声道,“提前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这次‘我爱南剑’征文比赛,杨子建的征文获得第二名。”
舒雨和子珍兴奋地叫好起来,汪滟也非常兴奋,蓝家当大官的人很多,消息肯定非常灵通。
杨子建呆了一下苦笑道:“这是好消息吗?我应该是输给了马秋远了,对吧!”
蓝雪带着超出她年龄的聪慧道:“杨子建,你要知足了。马秋远是高二,你是高一;马秋远在国家级少年期刊都发表过作品,你一篇都没有;马秋远成名三年,你成名才一个多月;马秋远出版过散文集,是商业出版,全国卖了两万多册,你就是在市报发表过二十多篇散文作品……”sxbiquge/read/30/30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