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后
希腊,奥姆福里岛
阳光铺满了整个沙滩,海浪轻拂,微风送来阵阵花香。
直升机缓缓的落在停机坪上,陈思静带着一行人走下飞机,环顾四周的美景:“这里真是一个世外桃园啊。”
“确实,静姐。”助手小刘点头附和,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向往。
“我们走吧,不要让李立文先生久等了。”
“嗯。”
远处,碧海蓝天交相辉映,白色的沙滩上点缀着几只悠闲的海鸥。
一行人沿着沙滩的小路向不远处的庄园走去。
“陈小姐,你们好。我是这里的管家,庞飞飞。”庞飞飞微笑着迎上前:“这边请,李立文老师已经等候多时了。”
庞飞飞引领着陈思静一行人穿过花团锦簇的庭院,步入宽敞明亮的书房。
此时,李立文正坐在沙发上,手中捧着一本书,津津有味的看着。
“李立文老师,节目组的人到了。”
李立文抬起头,微笑着合上书,站起身来迎接:“欢迎各位,一路上辛苦了。”
“不辛苦不辛苦。”
陈思静连忙摇头,非常客气的说道:“使我们感到荣幸能来拜访您。”
“呵呵,请坐吧。”
李立文微笑着示意大家坐下:“小庞,准备点茶和小点心,顺便告诉厨房准备午餐。”
吩咐完后,他转头看向陈思静:“你们先休息一下,我这本书还有一点没看完。”
“好的,李立文老师。正好我们的设备还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要布置。”
陈思静笑着应道,随后示意小刘和团队开始准备设备。
等设备布置的差不多后,她端起咖啡喝了一口,然后轻轻打量着正在看书的李立文。
岁月的痕迹在他身上刻下了淡淡的印记。
如今的他已不复当年的年轻,但是知识带给他的不仅是超越常人的智慧,更有一份淡定和从容。
自从李立文写完《冰与火之歌》后,他就鲜少公开露面,栖身于这个宁静的海岛,享受着远离尘嚣的平和。
他虽然不在喧嚣的生活中,却依然笔耕不辍,持续创作出美好的作品。
2028年,一部被誉为史上最清醒的散文集《瓦尔登湖》横空出世,再次让读者惊叹于李立文的文学才华。
在这本书中,“美”这个字,被李立文彻底具象化了。
这是一本极其孤独的书,猎狗、田园、土地、融雪、汽笛、栗色的马、斑鸠。
当读者初次翻开《瓦尔登湖》的篇章,仿佛置身于冬夜的火车之中,与暴风雪一同前行。
车厢内除了车轮与铁轨的撞击声外,唯有寂静相伴。在这个孤独的世界里,人们沿着未知的道路,寻找海湾上的灯光,最终发现自己一直被禁锢在想象的监狱之中。
所以,李立文在《瓦尔登湖》中,告诉了读者如何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静下心来,与自己的内心进行深刻的交流。
“我们每个人都是旅者,在寻找一面镜子,以看清自己所拥有的是何其稀少,而那些未曾拥有且永远无法触及的又是何其之多。”
“只有深入现实,发现我们周围的真相,在宁静的时刻,哪怕只是片刻的安宁,放下灵魂所有的重负,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在宇宙的奇趣与命运交织的城堡里,我们才能领悟到何为崇高。”
陈思静在读完这本书后,不禁对李立文的才华赞叹不已,同时又深刻地感受到自己的微不足道。
这种感觉仿佛她在旅行中携带着众多行李,堆积了许多华而不实的物品:大行李,小行李,大包裹,小包裹。
由于不知道怎么处理这些行李,她只好带着它们前行,任凭风呼啸而过,她带着她的负担急速奔跑。
当她散步时,实际上并非在欣赏周围的风景,而是在拖着层层重负艰难地走过这段路程。
但是李立文却不一样,他自由,就像那些无拘无束的云朵,随着风向任意飘动。
他悠闲,在生活的每个角落都能够找到乐趣,享受每一刻。
在《瓦尔登湖》的序言中,李立文曾经的合作伙伴曹建林写到:“你能把你的心安静下来吗?
如果你的心并没有安静下来,我说,你也许最好是先把心安静下来,然后你再打开这本书,否则,你也许会读不下去,认为它太浓缩,难读,艰深,甚至会觉得它莫名其妙,莫知所云。
当你静下心后,你就会发现这本书的灵魂所在。
自然就是美,一切的美含在了其中。”
《瓦尔登湖》就是那种彻底拒绝浮躁的好书,有一种返璞归真的美丽蕴藏在里面。
正如曹建林所言,只有心无杂念地捧读,以心如止水的沉静去思考和阅读,才能真正领悟这样做的益处。
书中的隽语连绵不断,宛如涓涓细流滋润着现代人干涸的心灵荒原,带来一种清新、淡雅、超脱的美感,仿佛除了自然,世间再无他物。
也是在那个时候,刚刚上高中的陈思静,一下子就喜欢上了李立文的文字。
写完《瓦尔登湖》后,李立文就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中。
一年,两年。
当人们以为他会就此销声匿迹时,2031年,他又带着《悲惨世界》向世界宣告。
他并没有走远。
他一直就在这里。
2031年又是当之无愧的李立文年,在这一年里,他接连出版了《悲惨世界》,《美丽新世界》,《我们》这三本书。
其中《我们》,《美丽新世界》,和许多年前的《2184》共同被誉为“三大预言小说”。
反乌托邦三部曲的出现,无疑是向当时犹如死水一般的世界文坛投下了一颗巨型炸弹。
这不是故事!
这是即将来到的未来!
在李立文锋利的笔触之下,描绘了一个个令人深思的未来世界。
《我们》探讨了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以及在极端集体主义社会中个体的自我丧失。
《美丽新世界》则以一种讽刺的笔法,揭示了科技进步和消费主义对人性的侵蚀。
反乌托邦三部曲不仅在文学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更在社会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从**到科技,从教育到媒体,李立文的作品成为了人们探讨和批判现实的工具。
2032年,《卡拉马佐夫兄弟》的出版又为李立文的文学生涯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这本书中,他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道德的挣扎。
李立文以惊人的细节描写和深刻的心理剖析,让读者置身于那个充满冲突与选择的小镇。
他不仅仅讲述了一个家族的悲剧,更是深刻挖掘了人性深处的善恶、信仰与背叛。
通过这一系列的人物命运,李立文向全世界展现了人生的各种面貌和选择的重量。
当全世界的文坛为李立文的文字顶礼膜拜时,他又消失了两年。
2035年,《战争与和平》来了。
这本被誉为史上最伟大的反战小说,一经上市,就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
在当前的世界,各地的冲突和矛盾比之历史有过之而无不及。
全世界的人们都在害怕,害怕全世界会重现100年前的悲剧。
所以,当《战争与和平》出版后,在全世界的范围内,爆发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反战游行。
据不完全统计,有接近10亿人参与了这场和平的呼声,他们挥舞着标语,高声呼喊着和平的口号。
这些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阅读《战争与和平》后,被其深刻揭示战争残酷与人性光辉所触动,从而走到了一起,发誓要为一个没有战争的世界而努力。
也正是因为《战争与和平》为全世界做出的贡献,在2035年年底,诺贝尔和平奖被授予了李立文。
不过,他本人并没有到场。
根据他的助手孙继飞表示,李立文正在准备下一部作品。
从2035年之后,他以每年一本书的速度,向全世界证明,他为什么被称为文坛史上,最伟大的作家!
2036年,《面纱》,
2037年,《喧嚣与骚动》
2038年,《红与黑》
2039年,《麦田里的守望者》
2040年,《阿甘正传》
2041年,《罪与罚》
2042年,《等待戈多》
同一年,瑞典文学院将204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李立文。
……
李立文正在利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改变着整个世界。
PS:
总算是从小黑屋里出来了。
这本书也准备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