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第三百一十四章 已经废掉的工部!

当夜,苏允从苏轼处知道,自己已经被定为工部尚书,中书那边已经开始在走流程了,不日便会下达。

苏允倒是有些错愕。

工部尚书?

苏允入仕以来,工部这个名字便基本没有出现过,存在感实在是太低了,以至于苏允有时候都察觉不到这个部门的存在。

不过按理来说,元丰改制完成之后,工部的职能也该恢复了吧?

苏允问苏轼道:“之前的工部尚书是谁?”

苏轼闻言愣了愣道:“以前好像范镇担任过,不过那是改制之前,只是个寄禄官阶而已,至于改制之后……”

苏轼顿时陷入了冥思苦想之中,一会之后才摇摇头道:“好像、没有?”

苏允:“……”

“那工部侍郎呢?”苏允又问道。

苏轼这会儿倒是知道,笑道:“这个我知道,改制之后的第一任工部侍郎是熊本,现在的侍郎乃是王克臣。”

苏允闻言有些诧异道:“熊本?”

苏轼见苏允诧异,笑道:“你不熟悉也是正常,熊本在熙宁年间比较活跃,他是王介甫相公当年最为坚定的支持者之一。

之后王相公退出中枢,熊本虽然也还在为朝廷所用,但基本都是去边地平复蛮夷,到了改制之后才回来的。”

苏允顿时点头,嗯,边缘官员。

苏允又问起王克臣的身份,苏轼笑道:“王侍郎是将门子,先祖是国朝开国将领王审琦,之前一直在西北为知州,后来王中正西讨失败,告他姑息士卒,因此被贬谪去单州,好像是这两年才回来的吧。”

苏允神情顿时有些诡异:又是一不受重视的边缘官员?

这工部明明是六部之一,但却没有尚书镇守,前后两个侍郎,都是爹不亲娘不爱的边缘人?

明白了,这工部就是用来收纳这些不被重视,但又需要安置的官员的部门!

苏轼见苏允神情不是很好,赶紧安慰道:“虽说工部是低调了些,但也有很多东西可以学习的,你去工部好好学学,等时机成熟了,我再使使劲,把你调去别的部门就是。”

苏允见苏轼神情关切,顿时笑了起来,道:“不用不用,工部就挺好,哈哈,挺好。”

苏轼有些担心的看了一下苏允,心想自己这侄儿是不是被气坏了。

唉,想想也是,明明是青云直上的政坛新星,但如今却是被人排挤被人忌惮,被挤去工部坐冷板凳,任是谁都觉得憋屈,何况是自己侄儿这等少年得志的人。

苏轼怕苏允丧失了意气,赶紧又道:“工部虽然低调,但终究是六部,你现在也算是成了尚书,那也是朝廷中少有的重臣了,等以后稍微做出点功绩,再平调去其他六部,那就是成了炙手可热重臣了。

再不济,工部也算是油水颇多的衙门,虽然不太受重视,但手上也能掌握不少的钱财……”

苏轼有些说不下去了,因为他忽而想起,自家侄儿又不缺钱,而且,什么油水不油水的,那不是教唆自己侄儿贪污么?

真是失了智了,关心则乱啊!

苏允忍住笑道:“叔父,您放心吧,我是真觉得挺好,您看着吧,我这人到哪个地方,都能够折腾出来一些好玩的事情来的。

嘿嘿,工部固然是低调了些,但是,等我去了,以后六部最高调的就是工部了,您瞧着就是。”

苏轼见苏允意气风发,心里顿时松了一口气,只要不消沉就好,至于折腾什么的——工部那鸟地方能够折腾出来什么事情?

苏允不是在安慰苏轼,的确是觉得大有可为。

工部那是啥地方?

掌管全国屯田、水利、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官办工业的国家部委!

换成后世的部门,那得是工业与信息化部加农业部、水利部、建设部、交通部等部门的职能!

嘿嘿。

是,现在的工部是不受重视,但重不重视这个东西,得看人啊。

工部明明拥有着滔天权力,却这般低调,这不是笑话么?

第二天,苏允便兴冲冲跑去工部上班了。

然后苏允对着偏僻、老旧的工部驻地发呆,在看到了垂垂老矣的王克臣,苏允更是有些发愣,而工部的胥吏一个个更是没有一点精气神。

苏允:“……”这是六部之一的工部?

在苏允想象中,这样的国家级部委,就算是再低调,那也得是干实事的,至少是极为繁忙的,但看现在门可罗雀的模样,苏允都有些无语了。

苏允让前来迎接的佐官胥吏们回自己岗位去,然后请了老臣王克臣跟自己去押厅。

王克臣笑呵呵地,一副安天知命的退休老头模样,对苏允这个上官也没有毕恭毕敬的感觉,倒跟串门的老大爷一般。

苏允斟酌了一下道:“咱们工部,一直都这样?”

王克臣呵呵笑了笑道:“也差不多吧,反正我来的时候便是这样,哦,可能好一些吧,现在不是有了你嘛,有尚书的工部跟没有尚书的工部,应该还是不一样的吧。”

好嘛,唯一的变化还是自己。

苏允微微吸了一口气,然后道:“元丰改制的时候,应该将咱们工部的权力归还给我们的吧,据我所知,咱们工部管的事情可不少,屯田、水利、营造都该是咱们的权责。

工部下设工部司、屯田司、虞部司、水部司。工部司为工部头司,掌营建之政令与工部庶务;屯田司掌天下田垦;虞部司掌山川水泽之利;水部司掌水利。

按理来说,咱们工部就算是不忙得奔走如飞,也不至于如同现在这般门可罗雀吧?”

王克臣闻言笑了起来,似乎在嘲笑苏允的天真:“按理自然是这样,但天下间的事情,哪有那么多的按理。

改制之前,三司几乎囊括了原唐代户部、工部、刑部、殿中省、鸿胪寺、司农寺、光禄寺、少府监、将作监、军器监、都水监等十几个部门的相关职掌。

大宋建国以来,修造案便将工部司之政,京师修造之权力尽数夺走,京城制工作工作,包括陶瓦八作、排岸作坊、诸库簿帐,勾校诸州营垒、官廨、桥梁、竹木、簰筏等,全都掌控在三司修造案手中。

营造所需物料的准备、营造期限、以及物料、工匠的调拨等,由修造机构上奏三司,由三司决定。

不过自先帝登基之后,开始削减三司权责,熙宁四年恢复将作监职权,以取代修造案职责。

但参与营造事务的却不仅仅只有三司人员,内侍在营造事务中,特别是在京城宫殿、庙宇的修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修建皇城时,以铁骑都尉与宦官监督工程的实施,之后此类由内侍监督工程实施的事例越来越多,因此,这一块咱们工部还能够拿得回来么?

而屯田司的权力也在这百余年间被夺了个干净,国朝前期,屯田司仅设判司事一人,以无职事朝官充,凡屯田之法令隶三司,屯田司却无所掌。

工部屯田司不再负责屯田事务,屯田法令全归由三司管辖,而在屯田事务的具体管理中,则是由路一级的长官,转运使、提举常平司、提点刑狱以及州府一级官员负责,与咱们屯田司再无一点关系。

至于水利司么,工部下属水部司原本掌管河流、水渠、桥梁、漕运方面的法令,以及与水利工程有关的规划、河道疏浚等。

而在国朝前期,水部司设,然水部司已成闲置机构,由三司负责与水利相关的各项法令,三司所辖诸案对水部司的职能进行分割,发运案负责汴河、广济、蔡河的漕运以及桥梁修葺之事。

皇祐年间,在三司建议之下设立河渠司,隶三司专提举黄汴等河堤功料事,职能主要是负责河渠的堤岸安全以及河防所需功料等具体事宜,后职权范围逐渐扩大。

后到了嘉祐年间被撤销,你猜,这权力有没有还给我们工部?”

苏允皱了皱眉头道:“都水监?”

“哈!”

王克臣拊掌笑道:“可不是么,朝廷在同一日设置都水监,这河渠司的职能全都被都水监所取代啦!

而且因疏浚黄河故道为朝廷大事,故派遣户部官员与都水监官员一同巡视,此为都水监对于河道的监管巡查之责。”

王克臣在户部官员四字上加重了语气。

苏允顿时无语,这是死活非要废掉工部啊!

苏允赶紧道:“元丰改制之后,三司已经算是全部撤销了,现在已经没有三司这个衙门了,那权力总该拿回来了吧?”

王克臣笑道:“回归六部了,三司拆分了部分权责给到了其他部,然后其余尽皆并入户部,所以,跟我们工部还是没有什么关系。”

苏允闻言顿时皱起了眉头道:“既然恢复三省六部制度,那么该我们工部的权力,就该还给我们工部,户部这不是越俎代庖么?”

王克臣点点头道:“谁说不是么,不过改制之后,咱们工部就没有一个尚书,我们这些侍郎面对尚书先天就矮了一头,去讨要没有几句话就被打发了回来,没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