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黄昏。
沈念提着小万历赏赐的五两银八宝、两盒甜食,美滋滋地回家了。
此番日讲后。
沈念虽不会立即擢升,但以后在御前讲经说史的机会必会增多。
既入了仕途。
他的人生目标便是位极人臣,在保全自己与家人的同时,为这个衰世做些什么。
走经筵日讲官这条路,无疑是一条终南捷径。
当年。
四十二岁的张居正,便是自从五品的翰林院侍读学士直升正三品的礼部右侍郎,而后直入内阁。
几乎没有走弯路。
他直入内阁,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隆庆皇帝登基,但沈念也完全可借小万历日后亲政之势。
接下来,须求稳。
先掌权,然后再行其它,才是为官之道。
……
麻绳胡同,沈宅内。
沈念一入院。
娇妻顾月儿、书童阿吉、丫鬟小桃便迎了上来。
阿吉接物,小桃倒茶拿点心,顾月儿连忙为沈念脱去外衫,陪其步入前厅。
稍倾。
顾月儿拿出两封书信。
“夫君,咱爹娘来信了,这封是爹的,这封是**,另外,咱爹娘和我爹分别托人又寄来一笔钱。”
沈念笑着道:“这次陛下赏赐的银八宝给岳丈大人送去,他若不收,咱就将他给的钱全退回去。”
“好。”顾月儿认可地重重点头,俏脸之上,露出两个漂亮的酒窝。
沈念的岳丈顾东易。
几乎每隔两三个月都会给沈念与顾月儿寄钱。
他是商人,膝下只有一女。
他总担心沈念会对顾月儿不好,便经常寄钱,恨不得将沈念当成亲儿子对待。
沈念的父亲沈尧山与顾东易是老友,觉得沈念花老丈人的钱有辱沈家门风,便也经常寄钱。
沈念与顾月儿阻止不了二人,只得将钱收着,以备不时之需。
沈念捏着两封“一封甚厚,一封甚薄”的书信,脸上不由得露出一抹无奈的笑。
父母各寄一封信。
说明二人在写信时定是吵架了。
沈念的母亲李氏爱唠叨,而父亲沈尧山则是惜字如金。
每次写信,沈尧山都觉得李氏唠叨,而李氏觉得沈尧山对沈念和顾月儿不够关心。
于是。
二人虽住在一起,信也一起寄,但经常是两封。
沈念先打开母亲写的那封。
李氏足足写了十一页信纸,从二人的吃穿、用度、出行、礼数等一直说到书童阿吉、丫鬟小桃要注意些什么以及饭菜如何做好吃……
字里行间,满满都是对沈念与顾月儿的关心。
而沈尧山的书信内容就简单多了。
一片被撕成巴掌大小的纸张上,唯中间有一行小字。
“吾儿切记,不贿不贪不党,光耀沈家门楣!”
沈尧山弃文从商,对当下的世道相当了解。
他不只一次告知沈念。
官场之上,只要不贪墨敛财、不贿赂上官、不群而结党,大概率不会出事。
他希望沈念在仕途上能走得稳当,而非位极人臣。
但他不知道的是——
想要在如今的官场独善其身,保持清白,难如登天。
……
就在这时。
阿吉拿着两张帖子,快步走进前厅。
“少爷,城南丝绸铺商人白弘德、您的钱塘同乡派伙计送来请帖,邀您明晚吃饭赏月,叙同乡之情。”
“还有与你同年的举人崔复邀请您明晚前往集贤楼参加文人诗会,观月吟诗。”
沈念微微皱眉。
他根本就没见过这两人。
二人突然投帖邀请,显然是听闻今日沈念在御前“讲书显圣”的事情了。
他们看到了沈念仕途上的前景,故而欲与之结交。
当下的官场,圈子泛滥。
同乡的圈子、同年的圈子、同僚的圈子、姻亲的圈子、进士的圈子、文人墨客的圈子……
一个圈子套着一个圈子,总有一个适合你。
建圈子,本质上就是抱团取暖,找靠山,找队友。
一旦入了圈子,便会有人请你办事,办了事就会得到酬谢,然后圈子会越来越大,大家互帮互助,最后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此等情况,在官场之上最是严重。
天下事之所以难办,就坏在这里。
另外,圈子是贪腐的温床。
今日同乡叙旧,他送你一些不值钱的土特产。
你若收下,下次就是昂贵的茶叶,下下次就是金银珠宝,美人字画。
总有一款适合你。
明日的中秋节,京师内必然会上演各种圈子交际名场面。
比如:两个马夫默契地将各自的马车,**对**,一场行贿受贿活动就完成了。
比如:一名商人将一件贵重商品以市价两折的价格卖给某位官员的小舅子,然后再以高于市价两倍的价格买回来,一场钱权交易就结束了。
比如:某个喝茶念诗的文人聚会,上半场是喝茶聊天,下半场就变成了醉卧美人膝的秘密狂欢。
……
明初老朱在位时,贪赃六十两以上,一律枭首示众,剥皮揎草。
但当下的世道是无礼不成事。
官场新人大多困于京债,诸多科道言官化身敲诈达人,普通官员不以钱财打点,贿赂开道,仕途根本看不到光。
沈念深知。
当一束光照进黑暗里,是这束光有罪。
现在还不是他一人单挑所有**的时候。
莫说他,张居正都不敢查官员贪污。
考成法,只是处置了懒庸之官;给驿条例,只是减少了官员的福利。
若当下查官员贪墨,那就是要将大明朝的官场掀翻,全部换血。
谁也付不起此等代价!
此刻的沈念,庆幸自己家境殷实,能力出众,不用陷于圈子。
他看向阿吉。
“在帖子上分别写个“谢”字,全拒了吧,然后告诉他们我早已和妻子言定,明日外游,深夜才会回还。”
“另外,若还有此类请帖,稍缓之后,也如此回复。”
“好。”阿吉说道,当即便去回话了。
回复这种请帖,很是讲究。
写个“知”字,表示接受;若要婉拒,就打个“谢”字。
正如沈念所料。
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时辰内,又有十余封请帖送来。
请客吃饭的,谈诗论道的,看戏听书的,郊外远游的……
应有尽有。
甚至还有人称八月不行就九月,九月不行就十月,十月不行就冬月。
沈念全部婉拒之。
他若混圈子,那也混阁老们的圈子。
……
翌日一大早。
沈念一家租了一辆马车,直奔城外。
好不容易休假一日。
沈念决定带着顾月儿出去转转,吃吃斋饭,看看山水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