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的雷鸣声渐渐小了起来,遮天蔽月的巨浪缓缓下落。
四十八位入斋醮之人在承初真人的示意下也一一收回法相。
程心瞻默念咒语,炳灵太子法相身上华光闪烁,化作一点灵光回到程心瞻身前。
这点灵光便是「太上天都箓」,他试着将法箓收进窍**,这类神物应当都是能收进窍穴的。
果然,他念头一动,法箓便进到内景世界中,他将其就放置到绛宫里,而内景神炳灵太子在进入内景小天地中后便自动从法箓中走出,回到了脾府。
除此之外,程心瞻能清晰的感知到,在法箓之中,有土黄色的煞水依附。
这法箓也不知是何等宝材炼成,能寄托内景神,能收入窍穴,箓里自成一方小虚界,可以贮存法力灵气,还能存放罡煞。
当真了不得,当真走了大运。
纪和合来到程心瞻身边,言语中透露出无奈,但又还有些骄傲的意味在,
“你这孩子,怎么哪里你都在,还和一群金丹结上阵了。”
程心瞻见掌教来了,连忙行礼,
“见过掌教。”
纪和合点点头,“「他心通」炼成没有?海外魔道怎么会突然攻过来?”
纪掌教口中的「他心通」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神通,属心府神通,炼成之后可以与人以心声交谈,更为隐秘、快捷。
「他心通」是这类心府传声神通的统称,每个人根据自己开辟的心府特性与修行法统炼出来的神通又有些不一样。
程心瞻第一知道这种神通还是在龙虎法会的时候,当时祝兼容以「通心火」与他说天师府收徒的那些事,一开始还给程心瞻吓了一跳。
「他心通」是较为常见的神通,虽然心声不易被窃听与截断,但也有一个弊端,那就是以心声交谈的两人不能相隔太远,如果相隔很远时,就得用另一种神通,「千里传音」,那是喉窍神通。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神通,叫「一念同知」,这属于紫阙神通,一个念头传过去,对方就什么都知道了,当以这种神通进行传法时,又有一个专门的名目,叫「醍醐灌顶」,但紫阙神通何其难得,就是三境的也极难炼成。
「千里传音」和「一念同知」比较难,程心瞻不会,但他首开心府,「他心通」这种常用的神通自然是已经炼成了,他以纯阳意火之法炼成神通,叫做「心意通明焰」,焰火闪动,心声便传递出去,又因为沾染了一个“意”字,所以还有几分「一念同知」的味道。
他以心声讲述妖尸盗宝一路南逃的事,顺便还说了自己得箓得气,沾了光。
这一大串事用心声讲出来,也就一两个呼吸的功夫。
纪和合点点头,以心声回复,
“「太上仙都箓」,「黄极正戊煞」,那倒是承了上清派的情,你不必管了,我知道该怎么做,四明山的事祖庭自然也会过问嘉奖的。倒是你,接下来你想怎么做,回宗吗?”
程心瞻想了想,说,
“就弟子所知,魔道现在光真龙就有两条,还有一条四境龙尸,又有南荒和三尸岛扎根海边,看来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近海都不会太平了。”
“不错。”
纪和合回复说,且道,
“现在道门中,东西两大教,西蜀欲自立,龙虎行盗窃。而反观魔道,北方有血魔立教,深不可测,东南又有海内外魔道勾结,更添真龙。
“呵!这寰宇世界看似海晏河清已久,正道昌隆,但一朝醒悟,举目四望,已是内忧外患!”
程心瞻内心沉重,继续以心声说,
“掌教说的是,现在海内外魔道勾结,但两边才开始勾结,定然也少不了拉帮结派、划地分人,正是鱼龙混杂之时。弟子现在境界低,不惹眼,想趁着这个机会去海外看看,一则探听魔道虚实,二则想看一看海外又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纪和合闻言稍作沉默,随即便说好,他手指在程心瞻眉心一点,后者紫阙里便显现出两团灵光。
正是「醍醐灌顶」之法。
“你既然想出海,那这里便有两份东西给你,首先,《海上风物志》不可不看,这上面有海外的地图、各海外族裔的介绍以及各类天材地宝的产地,当然也包含可能存在的罡煞,这些都是根据海外出售的信息加上宗里弟子出游记录的信息汇总来的。
“不过现在想来,这本《海上风物志》距离上次更新也有好几十年了,宗里也是该有人去海里看看了,你这次去,也要把这本书更新一番,方便后人。
“其次,你到底是二境,海外凶险,离宗门又远,我便传你一道虚空秘术,《宙光天禹步》,遇到危险,该逃命就逃命,不逞强,不恋战。”
程心瞻谢过。
“再送你两件保命法宝。这个是「绛紫替命镜」,有这件法宝在,能保你一次性命,不至于被顶级道术骤然灭杀,即便是肉身没了,这镜子也能带着你的绛宫与紫府遁走,到时候再塑肉身便是。
还有一个是「玄机无漏符」,你这毕竟是要去魔巢之中,这个配上变化之术用,只要不是跑到五境跟前显眼晃悠,可保你不被看穿。”
纪和合说完,程心瞻便感觉到自己怀里多出了两样东西。
长辈考虑实在周全,程心瞻心里万分感激,行了一礼。
纪和合又道,
“你若想去,过会便去,日后魔教必要把控沿海的,等会我等去会会老龙,你从东边绕过去。”
程心瞻称是。
此时再看远方,巨浪逐渐平息。
承初真人收回斋醮大阵阵图,随后,她便化作一道流光,飞入了东海之中。
纪和合拍拍程心瞻的肩膀,同样化作流光去了。
不久后,东海海面上便爆发出璀璨的法光,像是太阳提前升起了,同时在法光中,又传出连连怒喝,阵阵龙吟,海里和岸边都聚集起了许多围观的人。
便是在这样的浩大场面中,程心瞻趁机后撤,随后在内陆东行,期间放飞了几只纸鹤与令箭,传递了消息,报了平安,最后于普陀山附近入海,再无踪迹。
————
茫茫大海,明岛暗礁无数,若只论物资丰饶,却是胜过内陆无数。
海上仙山,自古闻名,更有瀛洲、方丈、蓬莱三山享誉天下,是不输五岳五镇的灵山,自古以来就是神仙居所。
而在远古的传说中,在东海的某一海域,有仙山群岛,是三清圣人中灵宝天尊及其座下弟子的道场,在鼎盛之时,每当灵宝天尊讲道,无数仙家来此听讲,号称万仙来朝。
不过这样的仙府胜地,近古以来却是逐渐没落了。原因有很多。
最古老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封神量劫后,混元圣人连带着所有大罗门人全部遁世,东海再不见圣迹。
而余下的古仙大多被分封在内陆成神,享人间香火,轻易不来海外。
至此,海外仙踪便少了许多。
随后,各家法脉在内陆开结果,百家争鸣,海外却没有顶尖的道统法脉兴起,此消彼长之下,便有更多的门派与散修去往内陆。
到了隋唐之时,又不知为何兴起了第二波古神真仙的避世浪潮,这一次,无论天上地下,几乎所有的在世金仙全部遁世,不知所踪,也没有留下什么只言片语。
内陆的倒还好,各家传承有序,日子还是照样过,可海外法脉本来就少,随着坐镇的主心骨突然遁世,马上就引起恐慌,争先恐后的往内陆去。
这在当时还有个说法,叫「三海归流」。
这一次,几乎将海外的仙家法脉搬空了。
除此之外,四海敖家也在两次浪潮中全部遁世,不见踪迹,只留下一些不成器的龙子龙孙。
这些不成器的龙子龙孙没了管束,自然日日兴风,夜夜作浪,把海上是搅得一团糟,于是原本故土难离一直不愿离开的,也全都陆续投奔内陆。
第一次仙人遁世后,龙族失控,看不过眼的许天师便提剑出海,不知杀了多少龙子龙孙,碧海都被染成了血色,这才扼杀了这股乌烟瘴气。
到了第二次仙人遁世,许天师也走了,余下的龙族故态萌发,于是又有萨天师出海,又杀了一批,紫光照耀海天,几乎打断了龙族的脊梁骨。
两次天师除龙,海上几乎再无敖家血脉,但海上仙家法脉也全部搬空。
至此,海上再无仙家正统,海上三山与圣人道场自生灵禁,也逐渐隐于海波涛雾之中,便是有后人刻意来寻,也是寻不见了。
即便没了仙山胜地,但大海依旧丰饶,仙人一走,魔道自然来占,这魔道里大多是海中生灵,各类蛟种水蟒,虾兵蟹将,也有在内陆里人人喊打无处落脚的妖魔逃到此处。
这些妖魔以在两位天师手下逃得性命的恶龙余孽为尊,自称海外魔教,与陆上的北派魔教、南派魔教引以为援、互通有无,是寰宇世界中最为庞大的一股势力。
不过海外魔教地盘大,人也多,但却十分混乱,即便没有镇涛楼在,海外魔教也很少成势攻陆,其内部倾轧、争夺资源严重,比起陆上门派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当前海上又是一片阴风邪气,但自萨天师飞升后,就再也没有第三位天师出海涤荡魔氛了。
————
这日晴空万里,艳阳高照,碧波万顷。
“咕咕——”
一群灰蓝色的海鸥惊叫着在空中飞逃,似乎是有什么东西在后面追赶着它们。
再往后看,却不是什么凶禽,也不是什么海妖,在空中腾挪跳跃追逐的,竟然是一只三色猫。
“好了三妹,不追了,算了吧。”
碧海之上,一朵红云贴着海面飘荡,紧跟在猫之后。
猫听到后,又抓过一只就近的海鸥,挠下几片羽毛,这才放过了那群海鸥。
这群傻鸟,竟然在自己和主人头上洒那种东西,真是岂有此理!
猫气鼓鼓回到红云上。
红云上坐着一个身形消瘦、相貌普通的黑衣人,他一把把猫抱起,放到怀里,慢慢**着。
幸好这次出门把三妹带上了,不然在海上也太无聊了一些。
改头换面的程心瞻心里这样想着。
出海已经有近一个月了,到目前为止,他还颇为习惯,而那一日的余波也已经传到海上了。
首先是南荒的绿袍老祖,化作五境真龙,南荒沿海三千里海域包括琼州岛在内全部划入了绿袍老祖门下,有了一个正式的名字,叫「琼州海」。
这片海域划给绿袍老祖后,在这里生活的妖魔就得每年给绿袍老祖上贡。
不过海外魔教自然不会吃亏,答应将这片海划给了绿袍老祖后,海外魔教的人也可以从此地上内陆,绿袍老祖会为其遮掩,从而不必担心会被沿海的正道修士打杀了。
三尸岛也在东海边上站稳了跟脚,那夜之后,许多海外的妖魔,尤其是尸鬼成道的,在海龙王的授意下都去了三尸岛。
有了众尸鬼加持,加上进一步勾连地脉与海脉,其护岛大阵「玄阴正戊水土大阵」更加稳固,赤身教教主谷辰宣称,就是仙人降世,也休想再破开大阵了。
不过谷辰却不知道,在他的「玄阴正戊水土大阵」圆满之前,便有一只虫尸跟随着他的万千行尸落进了岛里。
三尸岛附近的两千里海域,被海外魔教划给了三尸,于是也有了一个名字,叫「万尸海」。
三尸岛两千里外,那恰好就到普陀山了,佛门圣地门口居然会有一个万尸海,普陀山的众位高僧自然不会满意,听说现在两家日日都在争斗。
真说起来,程心瞻出海就是在「万尸海」出来的,只是当时还没那个名字。
初入海后,他在现在的「万尸海」海域游荡了许久,以变化之术化作一个从内陆投奔来的魔道中人,跟海上的一些妖魔打听了不少海里的情况,对照着掌教所赠的《海上风物志》,几经核对后,这才敢继续往深处走。
现在他在「万尸海」再往东南两千里的海域,这块地方唤作「大肚海」。
这片海域的主人是一位四境鼍龙,相传是因为这鼍龙天生肚子极大,被称作大肚鼍王,所以这片海域才有了这个名字。
也有人说大肚鼍王的肚子不是天生的,是修行了一种叫「胃鼎化天功」的魔功秘术,才变成现在这样的。
听说大肚鼍王的修行不是吃,就是睡,每次睡觉起来,都要吃掉上万斤的血食,其中又以人肉为上品,以修行灵清正法的道门弟子为极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