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北伐进行到底 第五十八章 议定孤军捣其巢

“都到齐了我也不废话。”

在靖难大军帅帐中,刘淮坐到了主帅位置,对帐中诸将侃侃而谈:“有两件事,第一件是刚刚与合扎猛安交手,飞虎军什长申龙子有擒将之功,飞虎军什长邵重荣有夺旗之功,当通报全军,以作嘉奖。何大管,给他们记三转功劳。”

众将纷纷点头。

这件事既然拿到大军议上来说,自然是非常重要,事关军心士气,应当速速执行。

然而辛弃疾却是皱眉起身发言:“都统郎君,我其实早就想劝谏了。都统身负一军之重,不应该莫名犯险,须知这已经不是带百余人拼命的时候了,现在靖难大军五千兵马,还得需要都统郎君居中调动才行。

就比如今日,具体情况我已经听申龙子他们说了。金贼合扎猛安战力强横,都统郎君应该在第一时间上船脱离战场,不应犯险带着五人与之厮杀,逞一夫之勇。”

刘淮有些好笑的看着前日才在阵前斗将,逞一夫之勇的辛弃疾,摇头说道:“乌江县百姓,洞庭湖水军都在撤退,当时我只有一夫之勇,终究还是该用一下的。”

辛弃疾语气更加严肃:“乌江县有百姓要救,难道两淮山东的百姓就不要救了吗?都统郎君就算将性命扔在乌江县能救得了几人?到时候两淮山东万千百姓指望谁?”

平心而论,这马屁拍得有些露骨,最起码刘淮身上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心中也连连说不敢当。

然而看到辛弃疾一副郑重的表情,刘淮又觉得对方似乎在说真心话。

胡乱答应敷衍过去之后,刘淮说起了今天的重点:“刚刚虞舍人说,朝中有旨意,让咱们去临安受赏。”

此话一出,如王世隆这等脑袋灵光的,已经皱起了眉头,觉得宋国朝廷简直是胡闹。

但还是有没反应过来的,天平军贾瑞直接兴奋出声:“那还等什么?还不……”

作为此时天平军山头的实际老大,辛弃疾直接呵斥出声:“贾忽律,现在去临安,与临阵脱逃何异?你难道就这么害怕金贼?”

贾瑞一愣,却见到其余将领皆是以怪异的眼神看着自己,连忙摆手:“五哥,俺不是这个意思,只是觉得既然南下,终究还是要拜见陛下的。顺道领了赏赐,儿郎们士气也能高昂,再与金贼厮杀,也多几分胜算。”

辛弃疾还要再呵斥,刘淮已经摆手:“贾统制,这事不是那么简单的。”

刘淮将朝中主战派与主和派的争斗一一说来,并且着重强调了宰相陈康伯与皇帝赵构之间的关系,并且隐晦的提了一下赵构想要解散百官,浮海逼敌。只是隐去了太子赵昚之事。

一番话说罢,不止贾瑞听得目瞪口呆,就连刚刚已经有所明悟的张白鱼几人也都面色肃然。

“贾统制,这就是这事的来龙去脉了。”刘淮正色说道:“简单来说,若是咱们去了临安,高官厚禄可以得享,但基本不可能回到抗金战场了。若要回到山东,那更不知道是哪年哪月了。”

辛弃疾摇头补充道:“不止这样,诸位,咱们之所以南下参战,就是为了抗击金贼,让金贼不能全据两淮。如若咱们贪图富贵避战,就算宋国能撑过此战,向金贼割地两淮求和。可届时山东两路就会受到金国四面围攻,魏公与耿节度该怎么办?”

说到此处,原本还有一二功名利禄之心的诸将纷纷肃然。

山东不只是根本,更是家乡,所谓人离乡**,远离家乡,没了乡党,有再多的财货又有什么用呢?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这是项羽都懂的道理。

谁都可以放弃山东,唯有山东汉人无法放弃。

何伯求拱手说道:“我早就说过,宋国不足以为恃。即便此时并肩作战,却也要提着三分小心。大郎君,即便这一次敷衍过去,宋廷还会有别的手段,一次次总有躲不过的时候。”

刘淮手指在身前案几上轻轻敲了两下,心中一阵无奈。

前有强敌,后又掣肘,这仗打的确实离谱。

张白鱼起身皱眉以对:“可咱们又能如何呢?只是坐在采石矶隔着长江与金贼瞪眼,也瞪不走金贼啊!难道真的要等天下有变局再行动?”

王世隆干笑一声:“就怕天下未变蜀先变。”

说到这里,所有人的脸色都很难看。

原因无他,因为在这个时代三国通俗演义的雏形已经出现,在座之人哪怕是文化低劣,也大约知道三国故事。

诸葛亮的隆中对何等伟略: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只可惜天下还未变,蜀汉荆州失关羽死,以至于北伐大业成了泡影。

然而蜀汉好歹众志成城,有明君良相,宋国这都是什么玩意?刀刃临头还要搞幺蛾子!

鬼知道到底是天下要先有大变局,还是说宋国要先动乱?!

而且,什么叫天下有变?天下难道会自己变化吗?还不得是一群人奋死才能将局势力挽狂澜吗?

如果靖难大军坐视风云,那谁去奋战呢?

自然是魏胜与耿京!

想到这里,众将皆是脸一黑。

尤其是张白鱼,因为他突然意识到,魏胜与耿京虽然艰难,需要尽快破开局面,但所面对的,终究是金国的地方军队。

而他的亲爹张荣亲率三千兵马,可是要在瓜洲渡直面三万金军的。

石七朗左右看了看,起身拱手说道:“都统郎君,俺们这些人都是跟着你,跟着魏公一路打来的。你的军略,俺们都是服气的,你说该怎么办,俺们上阵厮杀即可。”

其余诸将皆是点头。

刘淮环视帐中:“我确实有一些想法。”

说着,刘淮走到了帐中地图之前:“首先要说明的是,从**上来说,宋国一日不在山东建立稳固的统治,咱们就不可能向宋国称臣。

毕竟,宋国可以随时放弃山东,难道咱们也可以随时放弃吗?如果有朝一日,宋国说将山东送给金国,让我等束手就擒,诸位难道就会叩谢天颜,遵守旨意吗?”

徐宗偃脸色一变,刚想要张口说些什么,然而话到嘴边,终究还是长长叹气,咽了回去。

何伯求则是精神一振:“正是如此。”

其余人也纷纷意动,只有张白鱼、雷奔、贾瑞几人面色复杂。

却又无法反驳,毕竟宋国的骚操作真的太吓人了,如果朝中哪个不知兵的主战派大佬脑子一懵,觉得现在是杀敌报国的时候了,下令让靖难大军渡江作战,而虞允文又没扛住压力的话,事情就大条了。

“所以,为了不受朝廷掣肘,接下来要尽量寻求独立作战。”刘淮继续补充。

雷奔皱眉:“靖难大军依旧是客军,都统郎君算是硬**大宋作战序列的,如何能领一地军政?”

话声刚落,雷奔似乎想明白了什么,面露骇然。

刘淮指了指舆图:“在江南自然没有咱们的用武之地,若是在江北呢?”

刘淮手中短剑在两淮划了一圈,最后指在了庐州左近,巢湖周边。

合肥。

“裕溪口、东关、巢县、合肥、寿春、钟离。”刘淮自南向北,依次点出了淮西重镇,更是完颜亮这三万大军的辎重补给线:“咱们只要能在这一线站稳脚跟,足以威胁完颜亮后路,让他的大军进退失据!”

如果从战略的角度上来说,这可以算得上天马行空,一招制敌之策。

所谓计毒莫过绝粮就是这个道理。

可如果想要执行这个战术动作,哪怕以靖难大军此时的实力,也是困难重重。

最直接的困难就是,面前横着一条大江,大江以西还有三万金国正军,江上洞庭湖水军虽然能压过金国水军,却也无法将其完全消灭。

金军又不是**,哪怕避开金军正面,他们又不是不放斥候,五千兵马渡江声势浩大,如何能躲过完颜亮的眼睛?

而且金军也会在后路放置兵马,靖难大军登岸之后,前路被堵,后方有追兵,那就是去送死了。

此外,靖难大军算是客军,淮南两路对于金军来说是人生地不熟,对于靖难大军来说也是异地作战。想要联结就地抵抗的两淮百姓与溃军,也不是那么简单的。

还有,就算一切顺利,金军难道会任由后路被断?如果一心想要撤军,靖难大军能拦得住吗?如果来攻,能顶得住吗?

在座的哪怕是徐宗偃都经历过战事,其中也不乏有些只是欠缺历练的来日大将,只是一瞬间就想出了许多困难。

然而还是那句话,这些人都是跟着刘淮从山东乱局中杀出来的,早就对刘淮心服口服。也因此,所有人的第一反应并不是说此事不可行,而是纷纷思考起解决方法来。

“我知道此事艰难,想要成事,不只是需要靖难大军拼命死战,更是要有宋军的配合,甚至需要联结淮西军民,马虎不得。”刘淮正色说道:“我已经派遣军士到淮西探查军情,并且要与虞舍人商议计划,着机过河。现在举手决议吧。”

众将各自盘算。

这虽然只是个大的方略,但在军议上通过之后就意味着所有人都得往这个方向努力,最起码这些统制官要与下属通气,鼓舞士气,毕竟这也算是孤军深入敌后,不是士气爆棚干不了。

在沉默片刻之后,竟然是张小乙率先咬牙举手:“不与金贼交手,那一辈子都不可能将金贼赶出中原,哪有隔着一条大江抗金的道理?”

有了张小乙带头,其余人也纷纷举手以示赞同。

竟然是全票通过。

“好。”刘淮没有废话,直接开始了下令:“何大判,由你全权负责征募军卒,从两淮溃兵与逃难百姓中招募,自愿为主。但要明白告诉他们,我靖难大军虽是山东人,却知道背井离乡的苦楚,此战是要带他们打回老家去的。”

何伯求肃然应诺:“遵命!”

“徐大判。”刘淮又看向徐宗偃:“你身为两淮父母官,又有学识韬略,若想堂堂正正的救两淮百姓于水火,当助我做出一个完整的进攻计划。”

徐宗偃鼻头一酸,却是立即起身应诺。

“其余诸军补充的兵卒,尽是江南两淮人士。”刘淮又看向诸将:“还望你们能公平视之,都是抗金汉人,勿要在内部起龃龉。”

“得令!”

其余人也纷纷起身应诺。

不过片刻之后,还是张白鱼出言询问:“都统郎君,如果要补充兵马,能不能以飞虎军为先?”

话声还未落,又有人出言:“飞虎军全是精锐甲骑,难以补充,还是要先遴选甲士才行。”

见又有开始争论的趋势,刘淮直接摆手制止了所有人:“如果此略真的能成行,到了两淮,好兵要多少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