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北伐进行到底 第一百零五章 报君黄金台上意

十二月五日,经历了两日的行军之后,武胜军终于抵达了肥河河口。

这里是肥河汇入巢湖之地,从这里开始,就脱离了金军的势力范围,进入了宋国义军丛生之地。

为了保证行军速度,粮草辎重一直在船上,并没有转运下来,也因此大怀贞一直提心吊胆,担心梁子初会猛然从巢湖中冲出来,不顾一切的来烧毁漕船,从而逼迫武胜军回军。

事实证明,大怀贞的担心是多余的。

除了有几名划着小船的渔夫在枯黄的芦苇荡中时隐时现,并没有任何兵马从巢湖中现身。

然而这却并没有让大怀贞彻底放下心来,与之相反,这名久从军旅的老将心中越来越不安,在巢湖边度过安生的两夜之后,大怀贞心中不安到达了顶峰,甚至已经到了有些慌乱的程度,以至于自家子侄大弘山都忍耐不住,私下前来问询。

“总管,究竟发生何事了?为何这几日面色有些不愉?”

大怀贞微微一愣,随后长叹:“竟然连你都看出来了吗?”

大弘山有些无奈:“小侄又不是什么颟顸之人,如何看不明白总管所想呢?然则恕小侄直言,既然小侄能看出来,黄亨三他们也可以,若总管继续这般,再过两日,士气就没办法要了。”

大怀贞捋着胡须苦笑道:“哦?那你说说老夫在想什么?”

大弘山:“无非就是不知道能否迅速攻下巢县,也不知道合肥能再坚持多久。”

大怀贞沉默片刻方才说道:“如此说来,你依旧觉得巢县宋狗是癣肤之疾,而真正的心腹之患是成闵?”

大弘山点头:“成闵是宋国成名已久的大将,又是继承了韩世忠的声望兵马,战力不可小觑。至于前方巢县的宋狗,既然不是以李显忠为主将,刘锜也在瓜洲渡难以动弹,则说明他们只是占了个出其不意的便宜,不足为惧。”

大怀贞说道:“巢县的宋狗可是击败了武锐军第一猛安。”

武胜军与身处和州的完颜亮交通堵塞,军使得绕一大圈才通讯,所以大怀贞对彼处战事的了解有些错误,直到现在他还以为靖难大军只是击败了武锐军第一猛安。

如果大怀贞知道靖难大军在裕溪口几乎将武锐军第一猛安全都覆灭在那里,此时一定不敢如此托大。

大弘山没有搞明白靖难大军的战力:“小侄推算了一下当时的形势。

武锐军第一猛安虽然是天下精锐,但他们自大军渡淮以来,就一直冲杀在前,并且还在皂角林败过一场。然后又遮蔽和州至裕溪口一带,根本没有时间休整。

再加上那一日来回奔波,被宋狗以逸待劳捡了个便宜不足为奇。”

大怀贞虽然也是这么想的,但此时却是直接摇头:“老夫一开始确实如你一般想法,但最近两日却是觉得事态有些反常。”

大弘山一愣:“愿闻其详。”

“无论宋狗用了何种手段,既然能让韩棠那厮吃个闷亏,都说明这伙子宋狗是有些规制的。并不是什么乌合之众。”大怀贞看着已经朦胧可见的柘皋镇:“可你在这几日见到宋狗的游骑,听过探马之间的交手了吗?”

“另外,巢湖中的杨春算是冢中枯骨,手下败将,没了心气算是正常。但那梁小哥可不是,平日里无事还搅三分,为何在这两日彻底消停了?”

大弘山彻底明白了自家总管的所思所想,不由得再次靠近了一些,低声说道:“总管,黄亨三那厮纵有一万个错误,有句话还是说得在理,现在我军形势恶劣,需要的是决断之后,一往无前的继续做下去。如果拼命,还有可能会有些胜机,如果犹豫,则很有可能满盘皆输。”

见大怀贞默然不语,大弘山将话说得更明白了一些:“总管的意思我很明白,面前这个形势很有可能是宋狗故意为之,他们不单单是精锐,更是收拢了巢湖的杨春与梁小哥。

此时不骚扰我军,就是为了吸引咱们到巢县城下,一举将咱们吞掉。”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比较小的可能,那就是靖难大军已经是强弩之末,难以在野战迎敌。不过军事都是料敌从宽,尤其在私下议论军略时,更加不应该有侥幸心理。

顿了顿大弘山继续拱手说道:“这自然是有可能的,总管可以以此为借口退兵,回保合肥,与成闵死战。小侄私下言语,既然成闵来了,那此次两淮战事就成了泡影,陛下也不应该想要渡江,而是要想着保全合肥这个淮南重镇,以图来日。

至于东关与巢县的宋狗,就交给陛下回军的时候来料理吧。几千宋狗而已,陛下三万正军,可以一鼓而下。”

大怀贞静静听罢,如同雕塑一般在原地呆立片刻,方才说道:“你我皆只是武夫,应该只论厮杀,国家大略自有陛下把握,不容我等置喙。”

大弘山闻言只有长叹。

自家这位叔父对完颜亮实在是太忠诚了,只会无条件服从完颜亮的命令。

将武胜军从前线调回后方的时候,大怀贞就无条件服从了,今日让武胜军攻打巢县与东关,大怀贞依旧是无条件服从。

说是忠诚也好,说是愚忠也罢,却并不耽搁武胜军跟着大怀贞一起冒险,如同在浑浊的河滩上行走一般,谁也不知道是不是在下一步就会直接陷入泥坑,直接淹死。

饶是如此,大弘山依旧勉力劝道:“陛下在发下军令的时候还不知道成闵会来。咱们在出兵之前也不会想到这伙子宋军的战力如何,现在的关键反而不是东关巢县,而是庐州了。”

判断一支兵马是不是精锐,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看这支兵马对周边的掌控力。

盘踞巢县的靖难大军竟然能让巢湖的梁小哥放弃最基本的骚扰,其对军队的掌控力可见一斑。

须知道,巢湖梁小哥的作战意志在这些金军将领看来堪称百折不挠,此时他罢手的原因只能是一个,靖难大军想要将武胜军放过去再打。

这种兵马强不强两说,但是肯定会齐心协力,上下同心。

上下同欲本身就是战斗力的一种。

应该说无论是大怀贞与大弘山都是打老了仗的宿将,只是通过一件小事就发觉事情有些不对头,心中忧虑靖难大军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刘淮自然也知晓一味地退让可能会让武胜军将领产生警觉,但他没有办法。

因为此时汇聚在巢湖的水军势力实在是太强悍了。

杨钦加上梁子初已经很强了,足以对金军的那些漕船有压倒性优势。而除此之外,靖难大军也不是全都是旱鸭子,何伯求、张白鱼、张小乙、李秀这些人都是会打水战的。

到时候一个不小心,把金军的辎重粮船全烧了,武胜军见势不妙,一溜烟的退回到合肥该如何是好?

大怀贞自然不知道刘淮有这种幸福的烦恼,他听罢大弘山的劝谏之后,复又扶剑呆立了片刻,声音嘶哑的说道:“老夫……我只是个庶出子,我的娘亲是从汉地掳来的宋人,在家中不受重视,甚至还遭受虐待。娘亲的身体本来就不好,终于在我十岁的时候大病一场,撒手人寰。”

大弘山不知道为何大怀贞说起往事,却也不敢插嘴,只能在一旁静听。

“当时家中孩子众多,没了娘亲,我更加不受重视,几乎沦为仆役。还是我的族兄救了我,教授我武艺文字,让我认大母为娘亲,甚至将我引荐给了龙虎上将军,也就是当今的陛下,我也因此成为了閤门祗候,自武官走上仕途。”

大怀贞转过身来,看着大弘山:“阿山,我不是什么心智如铁之人,与我阿兄相比,我甚至算得上怯懦,我想着得过且过,想着安生过活。但此生对我恩情最大的两人都在和州,都被宋狗隔绝退路,此情此景,我又不是彻底无能之人,如何能坐视不理呢?”

自古以来,简拔于微末之恩是最难报答的,尤其是封建社会,阶级跨越实在是太难了,被提携从底层一步登天,这可是天大的恩情。

就犹如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所说的那样: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正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

什么是殊遇?

将一个小婢养的提拔到一军总管,这就是殊遇!

而对于大弘山来说,大怀贞将他提拔到行军猛安,这也是殊遇,不得不报!

大弘山拱手叹气:“总管既然下定决心,小侄也自然会下定决心,助主管平定军中流言蜚语,只是希望主管莫要再作慌乱之态了。”

大怀贞点头,拍了拍大弘山的肩膀:“阿山,也有可能是我多想了,事态没这么糟,无论如何,此次出兵不能半途而废,否则军心士气困难,接下来也无法大战了,总得到巢县打一仗才行。

告诉麾下儿郎,解决完这股贼军,我允许他们在巢县合肥三日不封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