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被青山绿水温柔环抱、仿若世外桃源般宁静的偏远山村里,一座历经风雨侵蚀的简陋学校,宛如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静默地矗立着。学校那斑驳脱落的墙壁,恰似岁月镌刻下的深深褶皱,无声地诉说着往昔的悠悠往事。
林晓和同学们在一番满怀憧憬与**的商议之后,终于满心期待地迎来了正式上课的庄重时刻。然而,他们很快就意识到,真正的教学实践远比想象中要艰难得多,简直犹如攀爬一座陡峭险峻且荆棘丛生的高峰。
这所小小的学校里,八十三个学生,横跨六个年级。由于教学资源极度匮乏,两个年级不得不挤在一个教室,总共也不过三个教室。这意味着林晓每节课都必须像一只忙碌的蜜蜂,在这三个教室之间穿梭不停。
上课铃声悠悠响起,宛如一首悠扬的序曲,打破了校园的宁静,也揭开了这场充满挑战的教学之旅的序幕。林晓很快就发现,实际情况远比自己预想的要复杂棘手,那复杂程度仿佛是一团怎么也解不开的乱麻,越理越乱。
一年级的小朋友们,如同刚刚破土而出、娇嫩无比的嫩苗,年龄尚小,缺乏自觉性。一旦遇到哪怕一点点困难,就会忍不住像决堤的江水般泪如雨下,哭鼻子。有的甚至吵吵嚷嚷着要回家,那声音好似一群喧闹的小麻雀,叽叽喳喳,根本无法按照预先的安排正常上课。
林晓走进第一个教室,这里是六年级和一年级的混合教室。左边两组坐着一年级那一张张充满稚气的小脸,如同春天里绽放得娇艳欲滴的花朵,娇嫩而无邪;右边两组则是六年级的学生,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对知识的如饥似渴,犹如夜空中闪烁的璀璨繁星。
师生相互问好之后,正式开始上课。林晓那温和而坚定的声音在教室里温柔地回荡:“同学们,咱们学校目前只有我这一位老师,这节课先由我来教大家。不过,老师也得先去给其他两个教室的同学安排好学习任务。你们先自己看看书。六年级的同学,请帮忙照顾一下一年级的小朋友。老师给其他两个教室的同学安排好,马上就回来教你们。”说完,林晓便如一阵轻盈的风,转身走进了隔壁教室。
这一间是五年级和二年级的教室。他开门见山,急切地跟同学们说明情况:“这节课我要先去教一年级和六年级,你们只能自学。”那语气,好似战场上指挥官下达不容置疑的铁血命令。接着,林晓让二年级和五年级的同学都拿出课本,让他们预习第一课。他先是给五年级的同学提出了详细得如同地图般的预习要求,那认真的模样,仿佛是一位严谨细致的工匠在雕琢一件巧夺天工的精美艺术品;而后又给二年级的同学提出了相应的预习要求,那耐心的神态,恰似春日里温暖和煦的阳光,普照大地。
安排完毕后,他又急匆匆地如离弦之箭般飞奔出教室。抬腕一看手表,上课时间已经过去了五分钟,他的额头不禁渗出了细密的汗珠,那汗珠仿佛是焦急的小精灵在他额头跳跃。他赶忙走进三四年级的教室,向他们说明了学习要求,那语速快得如同机关枪扫射,哒哒哒不停。之后又迅速返回一、六年级的教室准备上课。
还没走进教室,就听到一个孩子撕心裂肺的嚎哭声,那哭声仿佛能穿透厚厚的云层,直上九霄,嘴里还嚷着要找妈妈,这声音犹如一把尖锐无比的利刃,无情地划破了原本安静祥和的校园。林晓三步并作两步跨进教室,那步伐矫健有力,仿佛是在与时间赛跑,快步走到孩子身边,轻声细语地进行了一番安慰,那声音仿佛是一首轻柔舒缓的摇篮曲,悠悠地飘荡在教室里。孩子的情绪总算逐渐稳定下来,如同暴风雨过后的海面渐渐恢复了平静,波光粼粼。
林晓开始给六年级上课。他伸出手腕看了看时间,已经过去十五分钟,他的心猛地一沉,仿佛一块沉重的巨石轰然压在了心头,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来。他在心里默默提醒自己:得加快速度讲课了。于是,他让六年级的同学把课文齐声朗读一遍。同学们开始认真地读课文,那声音整齐洪亮,仿佛是一阵激昂澎湃的战鼓,声声震耳。
林晓把目光投向一年级的小朋友。只见有的小朋友好奇地看着哥哥姐姐们读课文,那眼神犹如清澈见底的湖水,纯净而灵动,闪烁着对未知的好奇;有的手里拿着铅笔摆弄来摆弄去,那铅笔在他们手中仿佛变成了神奇的魔法棒,变幻无穷;还有的目不转睛地盯着林晓,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探索一个神秘莫测的宝藏,充满了渴望。
当林晓的目光和其中一个孩子相遇时,那孩子又“哇哇哇”地大哭起来,那哭声就像突然响起的惊雷,瞬间将教室原本的氛围炸得粉碎。读书的同学渐渐停下,都看着林晓如何去安慰这个哭泣的小男孩,那一双双眼睛里充满了关切和期待。
林晓赶忙蹲下身来,轻轻拭去孩子脸上的泪水,柔声说道:“宝贝儿,别哭别哭,老师在这儿呢。”他的声音温柔得如同拂面的春风,可孩子的哭声却并未停歇,反而愈发响亮,仿佛是在和他较劲儿。林晓的心里愈发焦急,他一边轻拍着孩子的后背,一边绞尽脑汁地想着哄孩子的法子。
他从口袋里掏出一颗糖果,在孩子眼前晃了晃,说道:“看,老师这儿有甜甜的糖果,只要你不哭,就给你吃。”孩子的哭声这才渐渐弱了下去,抽抽搭搭地止住了哭泣,那小模样可怜极了,仿佛一只受伤的小猫咪。
林晓心想,先教六年级似乎不太可行,应该让六年级自学,先教一年级。为了让教学能够顺利进行,他让六年级同学先默读课文,学习写生字,然后开始给一年级的小朋友上课。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踏入学习的旅程,如同一只只懵懂无知的小羔羊。林晓首先教他们上课的规矩:专心、安静、端正。他不仅仔细地讲解,那认真的样子仿佛是一位资深的学者在传授珍贵无比的秘籍,还让他们观察六年级同学是怎么做的,向六年级的同学学习。
等一年级的小朋友坐好,林晓看了看手表,这节课只剩下十五分钟了,他的眉头紧紧皱起,好似一个怎么也解不开的死结。他心里想着,必须得马上给六年级上课。
他让六年级同学停下手中的笔,准备开始给他们讲解课文。就在这时,一个三年级的女生急匆匆地跑过来告诉他:“林老师,马东同学肚子疼得满头大汗。”那声音带着焦急和恐慌,仿佛世界末日即将来临。
林晓听闻,立刻急匆匆地跑过去,那速度快得像一阵旋风,瞬间消失在原地。只见马东趴在桌子上,一只手紧紧捂着肚子,脸色苍白如纸,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滚落,头发全都被汗水浸湿了,仿佛刚从水里捞出来一般。
林晓一时间懵了,这可是她人生中第一次遇到这样的状况。怎么办?怎么办?他的内心慌乱无比,犹如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他焦急地在教室里来回踱步,大脑飞速运转着,仿佛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
他抬起头来往窗外望去,突然看到校门口的李大爷正悠然地抽着烟,那烟雾缭绕,仿佛是他此刻纷乱思绪的真实写照。林晓瞬间有了主意:请李大爷帮忙。
他三步并作两步,迅速来到校门口,向李大爷说明了情况,那话语急切而诚恳,仿佛是在祈求救命的稻草。李大爷急忙叫出了他刚干活回来正在吃早餐的儿子。李大爷的儿子放下碗筷,背上马东就往医院跑去,那身影矫健而迅速,仿佛是一道闪电划过。李大爷则前往马东家送信,那脚步匆忙而坚定,仿佛是在完成一项神圣的使命。
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林晓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回到讲台,拿出课本刚准备讲课,“叮铃铃”,下课的铃声响了,那铃声仿佛是一记重锤,无情地敲在他的心上。
一节课就这样匆匆结束了。林晓的心却乱得像一团麻:这教学到底该怎么办?马东会不会有事?这么多孩子交付给自己,要怎么做才能不辜负家乡人民的殷切期望?
他缓缓走出教室,夕阳的余晖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仿佛是一条无尽的道路,等待他去探索。风儿轻轻吹过,吹动了校园里的树叶,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为林晓的忧虑叹息。远处的山峦在暮色中显得越发深沉,仿佛也在默默地关注着这所学校里发生的一切,为林晓的艰难处境感到忧心。
林晓正一筹莫展之时,“叮铃铃 ”上课铃声又响了。
第二节课,林晓试图调整教学策略,先给低年级的学生讲故事,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他绘声绘色地讲述着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童话故事,孩子们的眼睛紧紧盯着他,听得入了神。可故事才讲到一半,就被一阵喧闹声打断,原来是两个三年级的学生因为争抢一块橡皮而吵了起来。他们互不相让,脸红脖子粗,声音越来越大。
林晓赶忙过去调解,他先是让两人冷静下来,然后耐心地询问事情的经过。了解清楚后,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告诉他们同学之间应该互相谦让,互相帮助。费了好大一番功夫才让他们和好如初。
回到讲台,他发现时间已经过去了大半,预定的教学内容还未完成一半。
到了第三节课,林晓感觉自己的精力已经被消耗了大半,但他依然强打精神。他给四年级的学生布置了一道数学题,让他们分组讨论。学生们开始热烈地讨论起来,可讨论的过程中,有的小组偏离了主题,开始谈论起课间的游戏;有的小组则因为意见不合而产生了矛盾,争得面红耳赤。
林晓不得不一个组一个组地去指导,他仔细倾听每个小组的想法,纠正他们的错误,引导他们回到正确的思路上。当他终于让所有小组都回到正轨时,他已经累得气喘吁吁。
第四节课,林晓的脚步已经变得沉重,声音也带着明显的疲惫。但他仍然努力地维持着课堂秩序,耐心地讲解知识点。他在黑板上写下密密麻麻的公式和例题,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解释着。
然而,学生们似乎也被这紧张的氛围影响,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沉闷。林晓想尽办法调动学生的兴趣,他讲起了有趣的数学故事,又是举例,又是互动,还设置了小小的奖励。他的额头布满了汗珠,衣服也被汗水浸湿,但他依然全情投入,累得满头大汗。
下午的第五节课,林晓原本准备了精彩的实验课,想让学生们亲自动手操作,感受科学的魅力。他提前精心准备了实验器材,满怀期待地走进教室。
可由于实验器材有限,学生们在操作过程中手忙脚乱,甚至有几个学生不小心打破了实验器具。林晓一边收拾残局,一边还要继续指导其他学生,他的眼神中没有一丝责备,只有满满的鼓励和耐心。他手把手地教学生们如何正确操作,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如何记录数据。当实验终于顺利完成时,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最后一节课,林晓已经身心俱疲,但他仍然坚持着。他在黑板上奋笔疾书,努力把重点知识传授给学生。可学生们似乎也已经疲惫不堪,有的开始打瞌睡,脑袋一点一点的;有的眼神呆滞,目光游离在窗外。
林晓用尽力气提高声音,试图唤醒他们的注意力,他敲着黑板,提高语调,甚至讲起了笑话,可效果甚微。当最后一节课的下课铃声响起,林晓瘫坐在椅子上,望着一片狼藉的教室,心中充满了无奈和失落。
他知道,这一天他没有完成任何一个班的教学任务,他感到深深的自责和愧疚。此时,师范学校的校歌“家乡贫穷落后,怎能心甘情愿”又在耳边响起。“我是人民教师”的使命告诉林晓:再艰难也要坚持下去。
夜晚,林晓躺在床上,虽然很疲惫,但却难以入眠。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白天上课时的种种场景,孩子们那一张张纯真无邪的脸庞,那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眼睛,让他感到既欣慰又沉重。
“明天的课还没备呢!”想到这,林晓连忙坐了起来。
午夜,妈妈看林晓房间的灯还亮着,轻轻敲了敲门,“晓晓,工作不是一天干完的,该休息了”。林晓应了一声,却还是继续备课。
第三天,林晓嗓子哑得一点也说不出来。六年级的学生给他带来了“金银花、罗汉果、胖大海”。林晓倍受感动,眼中闪着泪花。实在太累了,一周下来,林晓瘦了一大圈。
母亲心疼儿子,告诉他“儿啊,妈心疼你,妈是大老粗帮不上你的忙。你撑不住就去请教一下领导吧。或许他们能帮你想想办法。”
然而,林晓知道,这条路虽然艰辛,但他必须坚定地走下去,为了孩子们的未来,他不能放弃。
第二节 代课教师青夏的到来
林晓深恐这般下去会贻误孩子们的未来。一日下午,中心校发来开会通知。会后,林晓恳切地对校长说道:“校长,能否即刻再派遣两名教师过来?我着实有些力不从心了。”
第二周,校长满含歉意地望着他,无奈地摇了摇头,叹息着讲:“林老师,实在是没办法啊。未曾料到你回到林家村后,村里的学生一下子增多了这么多。要寻个老师,简直难如登天。至今,尚无正式老师愿意前往。仅有一位代课老师。”
林晓听闻,心内仿若被浇了一盆冷水,顿感失落。但他很快便调整好心态,暗自思忖:“我们哪还有挑拣的资格,只要有人愿意来便好。”
次日,代课老师青夏恰似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满怀希望地踏入了林家村小。
青夏乃林家村附近村落的一位姑娘,刚应届初中毕业。她生于一个贫困至极的家庭,那破旧的土坯房在风雨中摇摇欲坠,似乎随时都会坍塌。家中仅有的几亩薄田,是唯一的经济依靠,犹如沙漠中的绿洲,珍贵却难以维系生计。
尽管她凭借自身的不懈努力考上了县里的高中,却因家境贫寒而无钱继续学业,只能含泪无奈地归家务农。
那日,方校长亲自来到她家。那是一个阴雨连绵、寒意侵人的午后。雨水噼里啪啦地猛砸着破旧的窗户,发出滴答滴答的声响,仿若在倾诉着生活的艰辛与无奈。
方校长满怀诚恳地阐明来意,请她帮忙前往林家村小代课。青夏望着窗外那片泥泞不堪、积水成洼的土地,忆起自己曾经那熠熠生辉的求学梦想,听闻是为了孩子们,二话不说便毫不犹豫地应承了下来。
当青夏满怀热忱、满心憧憬地来到林家村小,才真切地体悟到,这个忙着实不好帮。
教室的窗户玻璃破损了好几块,冷风肆意地往里灌,犹如一只只冰冷无情的手在肆意抓挠;黑板上的字迹略显模糊,仿佛在与孩子们玩捉迷藏,故意不让他们看清;桌椅亦是破旧残缺,缺胳膊少腿,宛如历经了沧桑岁月的老者,随时可能散架。
但既然已经应下了方校长,更为了那几十双充满渴盼、熠熠生辉的眼睛,她在心底暗暗发誓,再艰难也要咬牙坚持下去。
青夏的到来,为林晓带来了一线希望的曙光。他们并肩携手,共同商议教学计划,彼此鼓励,相互支持。
林晓将自己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夏,犹如传递着珍贵的宝藏。而青夏也凭借着自身的聪明才智,为教学工作出谋划策,仿若为这艘在风雨中飘摇的教育小船增添了全新的动力。
他们两人开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规划教学安排。经过一番深入的讨论和分析,他们决定按照年级的高低,将教学任务进行更细致的划分。
青夏主动承担起了低年级学生的主要教学工作,因为她觉得自己更能理解和贴近这些孩子们纯真无邪的内心世界,更容易与他们建立起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
而林晓则负责教授高年级的学生,凭借他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教学经验,帮助高年级学生在学业上取得更大的进步和突破。
此后,无论是在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下,还是在黄昏的余晖中,都能看到林晓和青夏忙碌的身影,他们在这片教育的土地上辛勤耕耘,为孩子们的未来默默奉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