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御味 穿越厨子的皇朝梦 第二百一十四章 永安大善人

送走郦娘子母女四人,张启迫切需要找个地方冷静冷静。

还没等休息一小会,有人来报,从永安县来了一个大富商,也是奔着商品房来的。

“看来这大宋聪明人还真不少!”

张启整理了一下衣服,出门迎接。

这次来的大富商是两口子,从他们下车到进门,两口子都是手挽着手,眉目间柔情似水,看起来感情应该非常不错。

“张大人,在下张瑞!说起来,五百年前我们还是一家人叻!”

“哈哈,张掌柜请坐。”

有了郦娘子的前车之鉴,张启没有太多的寒暄,直奔主题而去。

张瑞听完张启的解释,连连点头。

“张大人,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这次来投资商品房,本意就不是为了钱而来,我是看到并州百姓疾苦,想着能给他们做些什么事情。”

“张大掌柜爱心可嘉,但商人哪有不赚钱的道理,若是传出去您在我这里亏本了,谁还敢来啊?”

张启本来对他的印象还不错,可自从他说出这么一番话来,张启觉得他们怕是个沽名钓誉之徒。

甚至怀疑他们是不是真的富豪,别是来骗钱的。

“张大人,看来你是真的不了解我。要说钱,我爹和我已经赚够了,别看我是小地方来的,我的资产可不少,全部吃下你那四个基数,甚至更多都没问题。”

“但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家夫人就是怀不上。前几年偶然碰见一个道士,说我若是想有后,必须多做善事,功德到了,自然也就 有后了。”

张启可不信这些鬼话,他直接了当的问道:

“那你说说,如果给你一半的基数,你会怎么做?”

张瑞说道:“二百万贯租金我可以立即奉上,只是待房屋建成之后,我想卖多少钱就卖多少钱,官府不能干涉。”

张启心想还有这好事?糊弄鬼呢!

“这可不行,你这么做会扰乱市场,你不想挣钱,别人难道跟着你亏本么?”

“那我替百姓们出九成的钱,如何?”

张启还是摇摇头,这种事情是坚决不能做的,不是他不想给百姓谋福利。

“升米恩斗米仇的道理你不会不明白,若是百十贯的事情,我肯定欢迎,可这是涉及到百万贯的数字,坚决不能碰的。”

一旁一直未说话的张瑞之妻,此刻开口了:

“夫君,张大人说的对。其实在老家,有很多人也表达过对你的不满,只是大家怕你伤心,没有跟你说罢了!”

张瑞根本就不信:“其他地方的我可以理解,我对永安县百姓那是比对我爹还好,他们怎么能够的?”

“正是因为你对他们太好了,大大小小的节日,不是发钱就是发粮。可有几次你带着我去外地求医,耽误了事情,回来后你不知道那些人背地里是怎么骂我的。”

“什么?还有这事情!他们怎么敢骂你的?他们骂什么了?”

张瑞之妻突然泪如雨下,身体也不住的颤抖。

“夫君,他们说我就是个扫把星,一脸克夫像,说我为了不让你给他们发钱发粮,故意装病,甚至说我故意弄掉孩子。”

张瑞听完之后,突然发疯一样的喊叫了起来:

“这帮没心没肺的白眼狼,亏我张家对他们那么好,连每年的夏税秋税都是我替他们交的,竟然欺负到我夫人头上!”

看着发飙的张瑞,张启赶紧劝说道:

“张大掌柜,你看我说的可对?助人为乐是好事,我也经常助人为乐,可总要有个度!”

逐渐冷静下来的张瑞,平复了一下心情。

“张大人,你说的我知道,可并州百姓与我老家那些白眼狼不一样,纵观历史记录,那次地震有这般厉害,整个并州城直接归零了,死了一万多呢!”

说到此处,张瑞有些动情。

张启也稍微撤销了一些怀疑,他仔细想了想。

“这样吧!在我的计划里,商品房建设只是其中之一,等房屋建设好了之后,还需要建设书院、医药坊之类的房屋;

你若真想帮助他们,那你就在投资建设一个医药坊,把实惠补贴到药品上去,这样百姓看病也就不成问题了。”

张瑞一听,立刻拍了拍自己的大腿,大声说道:

“好!就依大人所言,我出钱建个大的医药坊,并且保证,只要我张家不没落,药品我补贴九成!”

张启立马站起来对张瑞行了一个大礼,“本官替并州四万百姓谢过张大掌柜了。”

张瑞推了推自己的妻子,示意她去车里拿钱。

“张大人,这里是五百万贯的交子,商品房我要两个基数,那医药坊您看着收!”

张启也没有收钱,表示相关契约还没有制定好,等两天也行。

“张大人,您的大名其实我早有耳闻的,并州若不是你在管理,我坚决不会来的,至于契约的话,什么时候都可以签!”

在张瑞的坚持下,张启收了四百万贯,退回了一百万贯。

“之前本官对张大掌柜还有些误会,请不要见怪!”

“张大人哪里的话,一笔写不出两个张字,若是您信得过我,其他的建设的包了都行。”

“哈哈,张大掌柜,还是那句话,您积善行德,总得给别人留点赚钱的活路不是?”

送走张瑞两口子,张启心情好了许多。

“等明天郦娘子的二百万贯到账,这两天的功夫就收了六百万贯,房子和医院都解决了。”

当晚,张启与费师爷等人在一起开了个小会。

费师爷这里也收货不少,很多外地的商人表示愿意将铺子迁移到并州,或者是开分号。

一些大州城的部分商会,也表示愿意将总部迁移至并州,甚至可以在并州重新组建一个新的商会。

“他们这么爽快?我对小商户可没有什么太多的政策,只是保证他们可以赚到钱而已!”

“大人,他们也不是没有一点要求,只是当时我觉得可以答应,便自作主张同意了。”

张启面无表情的问道:“那你说说看,大差不差是可以的,如果太过分也不行。”

“他们的意思就是把官家定的住税和过税分别降低一成,也就是十之取二和十之取一。”

所谓住税,就是针对那些开设店铺出售货物的商人所征收的落地税;而过税,则是对过往行商所征收的通过税。

“不行!”

费师爷吓了一跳,赶紧跪下道歉。

张启却一把扶起费师爷,拍了拍他的肩膀。

“他们如此支持并州,我们也该拿出更多诚意。你去跟他们说,住税十取一,过税免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