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御味 穿越厨子的皇朝梦 第二百一十八章 难念的经

“下官不知张相到来,有失远迎,还望海涵。”

“你不必拘礼,我已经不在朝为官了。”

“张相哪里的话,您的本事哪怕不在朝廷,也是厉害的。”

张士逊摸了摸自己的胡子,没有因为张启的马屁而失去理智。

“你好歹也是一州之长官,我看着州里也不缺人手,何以亲自上阵?”

“张相有所不知,我虽为一州之长,可也是从底层做起来的,想当初在京城修缮快活林之时,这种事情也没少干,不碍事的。”

张士逊带着几分欣赏的眼光,再次说道:

“可惜啊,本相一生忙于政务,直到离开京城,都没能去那快活林一趟。”

“这有何难,只要张相愿意,快活林随时欢迎您前去啊。”

“寒时刚过,天气还是有些凉的,我这把老骨头可不能一直站在风里与你长谈啊。”

张启连忙自责的说道:“您看我这脑袋,张相请跟我来。”

他带着张士逊前往临时府衙,一路上不停的给张士逊介绍目前的一些情况。

待到达府衙后,两人才正经的坐在了椅子上。

“张大人,我此番前来,一是为了验证范希文所言是否有偏差,二一个也是想亲自看看并州的重建情况,也好堵住那些言官的悠悠之口。”

张启立刻明白了许多,看来这做官真是不容易,总有人会盯着你不放。

不过既然朝廷派了张士逊来,证明赵祯对他还是比较信任的,否则就不只是派一个退了的高官前来了。

只是这张士逊怎么与范仲淹也有交集?

“张相,您与范大哥看来十分相熟了?”

“范希文为人正直,文采斐然,他在地方任职期间,口碑极佳,只是有些心直口快,难免得罪一些人。”

“张相果然慧眼识人,我这范大哥哪里都好,就是有时候说话不懂得拐弯。”

在这一点上,两人倒是意见相合。

“张相,范大哥被贬已经很久了,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能回京?”

“老夫已经不管这些事情了,至于他什么时候能回京,就得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既然张士逊不想对此说太多,张启也就没有往下问。

而是拿出了众多账册,递到他面前,准备给他一一解释。

张士逊看着厚厚一大摞账册,连忙摆手道:

“张大人,账本我是不会看的,你只要把你的规划跟我详细说说,我回去也有东西可以说。”

张启只好收起账本,命人烧了一壶热水,沏上茶之后,才缓缓道出自己心中所计划之事。

两人就这样聊了一两个时辰,张士逊时而点头称赞,时而打断张启,询问相关问题。

一直到了晌午时分,两人都有些饿了。

“张相,这也到了午饭时间,就委屈您跟我们一同吃个便饭吧。”

“老夫平日里对吃的也不是特别讲究,况且年纪渐大,吃的也不多。”

“哈哈,张相,我倒是想用好酒好菜招待您呢,可是条件不允许啊。”

对于张启所说的条件不允许,张士逊也并未在意,若是张启真的摆出一桌好酒席来,那他还不一定会吃呢。

等了有两刻钟的时光,饭菜送到了屋内。

四五个炊饼,两碗面饼,三四碟小菜,一两碟咸菜。

从菜品上来看,这也就是普通家庭的一餐,还真算不上好。

“张大人,那些百姓们也吃的是这些么?”

张启干了一早上,肚子早就有些饿了,他咽了咽口水,笑道:

“张相,目前的条件是差了些,一旦并州城重建完毕,我保证城内的所有百姓,都能顿顿吃肉。”

“寻常百姓若是顿顿能如此,已经算不错的家庭了,看来张大人真是爱民如子。”

“张相莫不是在笑话我?毕竟保障城中四万多百姓一天三餐,压力实属太大。”

张士逊刚放到嘴边的炊饼又放了下来,“一天三餐?”

“是啊?建造房屋、搬运材料都是重体力活,而且为了缩短时间,大家都是没日没夜的干,肯定要一天三餐,要不然怎么扛得住。”

张士逊看了看手中的炊饼,又看了看那碗面饼,犹豫了一阵后,放下了炊饼,支持面饼。

“张相,不必如此,几个炊饼还是可以供应的起。”

可张士逊就像没有听到一样,吃完一万面饼后,便不再吃任何其他东西。

张启见状,也不好意思吃,学着张士逊只吃面饼,让人把所有的炊饼都端走了。

“张大人,我还是想问问,既然你这所有的房屋都有大商贾出钱承建了,你也以工代赈的方式招募百姓做工,为何不把那些收取的费用上缴朝廷呢?毕竟圣上答应过你,一旦夏税收上来了,会按时桉数给你销账。”

张启吃完最后一口面饼,擦了擦嘴。

“张相,圣上确实答应过,可还有好几个月,谁知道到时候的具体情况?况且我这钱也不是进了自己的口袋。”

说完,张启翻找出某个账本,打开后放在了张士逊面前。

“修缮府衙,花费八十万贯;重建粮仓,一百万贯;修缮军营,一百八十万贯;打造农具,花费二十万贯;沙苑监养马场三百万贯;系马庄养马场二百三十五万贯。”

张士逊一页页的翻看着,张启手来的所有租金费用全部用在了七七八八的地方。

“虽然我上奏朝廷,希望朝廷拨款修缮府衙,可我就知道没有这么顺利,这才动用了部分租金。”

“再说那养马场,张相是知道的,这养马其实就是一个无底洞,想要养出好的军马,那费用是只能多不能少。”

“再说说农具,州城一旦重建完毕,这田地也要恢复耕种了吧?农具也是必不可少的。”

张启一一向张士逊解释每一条记录的费用,事实清晰,有据可查。

“真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若是那些京城的官老爷们看到这些用度,不知道会作何感想。”

张士逊将账册合上,还给了张启,有感而发。

“张相,我没做官之前,还不知道治理一个地方有这么多事情,说实话,我本来就无意做官,要是知道有这么多事情,打死我也不可能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