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御味 穿越厨子的皇朝梦 第二百三十四章 虚虚实实

“不行,若是这样走了,我的脸往哪里放?”李元昊还想挣扎一番。

“传我命令,部队立即修整,明天天亮前再攻。”

保安军要塞内,林军看着被反绑着手,跪在地上的上百名并州士兵,恨不得每人给一刀。

“卢大人,逃兵怎么处理你比我清楚,不过,若是你开口求情,我可以考虑放了他们。”

林军之所以这般言辞,也是考虑到这些人其实是张启招进来的。

卢守琴哪里不知道这个道理,可明面上这些人还是他的管辖之下。

卢守琴恨铁不成钢的将离自己最近的几人给踢翻在地,大骂道:

“你们以为张大人的钱这么好拿?让你们入伍就是为了混吃等死么?竟然还敢做逃兵!罪不可恕!”

“卢大人,这也不能怪我们啊,自从我们进了军营,天天就是吃饭睡觉,也没人说给我们训练啊。”

“啪!啪!”卢守琴几个巴掌打了过去。

“你们还有理了?这倒成了我们的不对咯?”

“不敢!不敢!小的不敢!”

被反绑着的士兵一直在磕头求饶。

“林将军,按大宋律,凡是临阵脱逃者即刻处死,以儆效尤。”

卢守琴知道如果不杀掉这些人,保安军老兵的心里肯定不好受。

“好,卢大人,那就按你所说的去做!让并州城的所有士兵前来观看,让他们知道逃兵是什么下场!”

在林军的授意下,所有并州士兵全部到场观看了行刑,许多人当场吓晕了过去。

还没等这些人喘过气来,林军又发布了一道命令:

“目前城内箭矢数量短缺,你们每个人去城外给我把箭矢给捡回来!”

并州士兵一听,心想这不是逼着他们送死么?

若是西夏军队冲了过来,他们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

眼看这些士兵默不作声,林军又要发飙。

此时并州士兵中走出来十几名青年,他们愿意出城。

“嗯?”林军很是好奇,上前仔细打量了一番。

一旁的邢台看到这些人后,在林军耳边嘀咕了几句。

林军听后脸色好了许多,“怪不得,只是张大人为什么把他们安**这里了。”

林军随后再次大声说道:

“本将不是在与你们商议,这是命令!你们即刻出发,若有不从者,就地正法!”

说着,林军让保安军的老兵用刀枪逼迫他们走向了城门口。

随着城门的打开,并州的数千士兵被迫出了城,在死尸上寻找有用的箭矢。

这个情况被西夏的哨兵发现了,他连忙回去禀报李元昊。

“我就说保安军是在演戏,要是物资足够,他们怎么会出城!传我。。。”

“兀卒大人,但那些人看起来不像是士兵,各个枯瘦如柴,别说盔甲了,连衣服都是麻布做的。”

这位哨兵冒死打断了李元昊的话语,虽然挨李元昊一脚,但并没有丢掉姓名。

李元昊一时间又拿不定主意了,如果按照这个哨兵的描述,搞不好是宋军在使诈,想引诱他们前去,然后再派兵绞杀。

“王副使,你怎么看?”

“两军趁战争间隙回收物资也是常有的事,但一般都是派士兵前往,这样遇到突发情况还能有自保的能力。可按照哨兵的描述,这些人很明显是百姓,一定有问题。”

“我觉得王副使说的对,宋军虽有克扣粮饷的事情发生,也不至于惨到这个地步,不如我亲自去看看,再做打算。”

说话的是另一位副使,他自告奋勇的提出了这个请求。

在得到李元昊首肯后,他骑着战马前去查看。

来到战场,他远远的看去,这些人果然各个枯瘦如柴,甚至还有三四十岁的人。

从面部表情来看,竟然还带着恐惧和无奈。

这位副使又观察了一会,回到了中军帐。

他将看到的情景大致说了一遍,觉得这就是宋军的计谋,想引他们上钩。

“攻城我们吃亏,若是正面冲锋,他们挡得住我们的骑兵么?”

李元昊实在是想不出来,宋军这到底是什么计策。

“兀卒,我觉得他们就是想把我们拖在这里,不想让我们去与拓跋启将军回合。”

李元昊一听,这倒是有可能的!

“看来我还是不能意气用事,得尽快的去与拓跋启汇合!”

想到这里,李元昊传令取消后面的攻城计划,留下一万部队殿后,其他部队立即启程,赶往延州。

就这样,并州的数千士兵躲过了一劫。

回到城内后,林军清点了箭矢数量。

还不错,捡回来一万多支,足够顶两天的了。

“报!启禀将军,西夏大营方向尘土飞扬,他们好像有大动作!”

林军立即传令,让部队进入作战状态,自己则是亲自登上了城楼应战。

越等越不对劲,西夏大营虽然尘土飞扬,却不见一兵一卒往保安军这边过来。

“派几个人过去看看!小心一点。”

一刻钟之后,宋军斥候回来禀报,说是李元昊竟然撤军了。

众将士听到后都松了一口气,只是林军还不敢太放松。

“李元昊诡计多端,喜欢使诈,我们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邢台也提议定时的派人出去打探消息,避免李元昊搞突然袭击。

五日后,林军才彻底相信李元昊是撤军了,因为延州传来消息,李元昊的部队与拓跋启的部队会师了。

并州与保安军危机解除,卢守琴也带着部队返回了并州城。

回城后的第一时间,他就找到了张启,把情况如实表述。

张启对于被处死的那些士兵感到惋惜,同时对那十几个青年却刮目相看。

他把这些人召集到了府衙,给予一一褒奖。

“从这次事件可以看出,你们不惧生死,是个当兵的好料子。既然是这样,从明天起,你们各自领五百人进行训练,等明年春后我来检验成果。”

张启的想法是好的,可这十几人提出了难处。

一是他们没有经验,只是在学院里学了一些粗略的军事知识,便被调入了军营。

二是这些流民不太好掌控,怕达不到效果。

张启思索一会,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你们尽管去做,我会让保安军派将领来协助你们训练和管理,若是有不听号令的,你们也可以学林指挥使嘛!杀一儆百是最管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