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国库老鼠含泪走,我的私库堆不下 第1211章赞普,唐人到处抓我们的人当奴隶

“刺史大人,燕王府的主事褚遂良最近在登州,我前些日子去看过他,他给我出了个主意,很有意思。”

淳于安原本以为褚遂良的提议是个馊主意,所以没打算告诉淳于风,但既然提到了捕奴的事情,淳于安想了想,觉得还是说出来比较好。

“是吗?他的意思是?”

褚遂良的天赋,淳于风是亲眼所见,自然有些好奇。

“他让我们挑选一些有家室的奴隶,扣下他们的家人,然后把他们送回各自的国家,让他们招人,每招一个人,奖励五百文。”

“用利益诱惑,用人质来牵制,这倒是个好主意。”

淳于安觉得,如果把奴隶放回去,恐怕是再也不回来了。

但是淳于风的目光,却比淳于安要长远的多,这一招,说不定会给他带来惊喜。

“那……要不,试试?”

淳于安一开始并不觉得这是一个好办法,可是看到淳于风赞同,他就毫不犹豫的放弃了自己的立场。

……

千峰之巅,万水之源!

过了吐谷浑,就是巍峨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原。

在大唐的眼中,这里就是一片神秘而蛮荒的土地。

逻些城是这片蛮荒之地的中心。

这个城市四面环山,山如长城,连绵不绝。

这里不像中原,山上连一棵像样的树都没有,全是些奇形怪状的石头,看着就让人头皮发麻。

落叶城,就在这片山脉之中,占据了一个巨大的盆地。

而这片盆地的首领,就是松赞干布。

吐蕃之前的情况并不比李世民刚登基的时候好多少。

旧贵族密谋谋反,羊桐、苏毗等国也乘机进犯吐蕃,形势危急。

然而,短短几年的时间,他便平定了混乱,组建了一支忠心耿耿的军队,收拢了所有的部族,并且通过各种手段,将吐蕃打造成了这片区域的霸主。

“赞普,唐人的捕奴队,屡屡出现在吐谷浑和我们接壤的地方,掳掠奴隶,我觉得,应该给唐人一点颜色看看。”

宰相禄东赞气愤地向松赞干布讲述吐蕃边疆的形势。

历史上吐蕃国向大唐提亲未果,以为是吐谷浑从中作梗,于是发兵攻打吐谷浑,尝到甜头后,继续向松州进军,却被大唐狠狠地教训了一顿,这才明白什么叫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这才换来了数年的太平。

不过,在李想的推波助澜下,两个国家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最重要的是,横亘在大唐和吐蕃之间的吐谷浑,已经不复存在。

达飞带领的捕奴队,按照李想的指示,经常出入吐蕃各大部落,对他们进行实际打击。

此时的吐蕃国,还在发展之中,距离巅峰还差得很远。

早些时候,松赞干布刚派使者到泥波罗国提亲。

那个时候,尼波罗就比较特殊了,作为一个以商业为主的国家,他们的工艺品非常的精致,无论是雕刻,绘画,还是建筑,都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平。

而吐蕃却还在奴隶制的统治之下。

松赞干布是个聪明的人,他利用和亲的机会既获得了技术,又安定了边疆。

他也想对大唐这么做。

这一次虽然没有成功,但是在贞观十五年,他成功的迎娶了文成公主,让吐蕃国的科技突飞猛进。

当然,有李想在,松赞干布这桩好买卖注定要失败了。

“教训唐人是应该的,但在什么地方下手最好?”

松赞干布虽知大唐势大,但对吐蕃国却信心十足。

尤其是松赞干布登基之后,多次亲征,未尝一败,所以他并不惧怕大唐。

“北边是吐谷浑曾经的聚居地,那里住着的都是些穷困潦倒的吐谷浑牧民。而且这里的地形,对大军的扩张并不是很有利,行军也不方便。依我看,我们应该先从松州下手。”

禄东赞身为宰相,能够名留青史,自有其过人之处。

“松州?”

松赞干布站在一张简单的地图前,静静的看着。

“松州靠近山南,粮草更容易筹集,攻城难度会小很多,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吐蕃国是一片高原地带,粮食产量极低,以游牧民族为主。

事实并非如此。

松赞干布之父原为山南部族的首领,他南征北战,统一吐蕃。

就算是在很久以前,吐蕃的都城也不是落右城,而是在山南的琼泽城。

所谓的山南,指的就是后世的林芝,这里的海拔比落叶城要低很多,倒是一个适合种植的地方。

这里的牧民会种植大量的青稞,同时也饲养着一些牛羊。

吐蕃实际上是一种半农半牧的奴隶制度。

“想要攻下松州,必须速战速决,打完这一仗,我们还能赶得上丰收。”

无论是禄东赞还是松赞干布,都没有想到吐蕃对松州的进攻会以失败告终。

实际上,一个国家的力量,对上一个毫无防备的州郡,成功并不奇怪。

当然,任何胆敢冒犯大唐的人,都会受到惩罚。

“山南的兵马已经不少,我们从罗谷城调集数万兵马,再加上羊同的人马,应该足够了。”

随着松赞干布、禄东赞的决定,更多的人开始在大唐的边陲兴风作浪。

而同一时间,薛延陀的儿子真珠可汗,也是一脸的兴奋,策马而行。

薛延陀失去了最大的竞争对手,这些年来迅速的扩张。

虽然大唐在**厥的故地建立了都护府,以控制一方,但是大部分的地盘还是落在了薛延陀的手中。

如今真珠可汗麾下的兵马足足有二十万之多,就连大唐的军镇将领都感觉到了一丝不安。

薛延陀虽然离定襄很近,但是很多牧民已经变成了专职的牧羊人,战斗力下降了不少。

不过再往北,定襄对他们的影响就比较小了。

可以说,李想在草原上的布局,还远远谈不上成功。

薛延陀实力渐强,虽然还不至于和大唐撕破脸皮,但边境时不时就会发生一些冲突。

这一点,定襄商会深有体会。

李想听完马周的汇报,让秦怀玉在薛延陀的地盘上,安插一些眼线,以防万一。

贞观十二年,大唐相对平静,并没有太大的动静。

不过,这世上总是有些不安分的家伙,该收拾的时候,自然有人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