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什么都懂 第786章 第一个目标

华国农业大学不仅仅是有华京一个总校,他们在好几个省份都有自己的分校。

所以平均每年录取的3200名左右学生,其实分配下来,每一个学科的并不多。

比如沈欢所在的农业系,是属于华国农业大学的最重点学科了,但也只有3个班,每个班30来个人,总计100个。

因为提前知道了沈欢会来读农学系,所以不少成绩足够的学生,都有了意向的倾斜,导致了今年录取的学生分数线比去年还高了20分,平均分达到了610分上下。

往日里这样的成绩,去读一些更加出名的学校都足够了。

能得到这么优质的生源,农学系的上上下下都很高兴。

为什么青华京大复泹一直那么强悍?

不就是每年最好的那群学霸,几乎全都进入了他们学校吗?

最优秀的人去读,自然能获得的成就最大,所以这三所学校才是华国前三名。

如果你换成了每个省的状元都来读我们农大,那我国的农业事业,肯定20年之后会迎来极大的一次飞跃。

可惜的是,人各有志,这是勉强不了的。

幸好今年出最大分头的就是华国农业大学,沈欢这么一个学生入学,便抵消了所有的学霸和状元的影响力。

大家谈到今年的大学应届入学学生时,提到最多的就是华国农业大学,就是沈欢。

许多网友都在调侃华国农业大学,你们现在已经可以在“杰出校友”一栏里面,填写沈欢的名字了。

而且名字绝对是最靠前的那几位之一。

因为在华国,还没有一位像是沈欢这样,破解了世界数学六大猜想之一的超级大数学家。

从沈欢证明了费马大定理的那一天开始,他便是这个世界宝贵的财富。

华国像是这样在全世界享有这么高声望的科学家,两个巴掌都数得过来。

所以也可以想象,为什么大家忽然对华国农业大学这么的关注了,为什么华国农业大学对沈欢会有各种优待了。

沈欢分到的是2班。

他都不用自己开口,一路上就有热心的同学指导他去教室的方向。

当然了,这个教室只是临时的。

大学就没有固定的班级教室了,都是采取的学分制,平日里各自上自己的专业课,只有在有需要的时候才聚集起来。

比如就像是现在这样,开学的时候,主任和辅导老师总是要来唠叨两句的。

到了班上,此时已经坐满了同学。

看到了沈欢,他们齐刷刷的望了过来。

“欢爷!”

“小凤姐!”

“沈欢!”

同学们知道不该这么激动,但他们还是大声的喊了起来,哪怕辅导老师就站在台上。

三十来岁的眼镜老师也没有阻止他们,而是很善意的冲沈欢点了点头,“沈欢同学,去找个位置坐下吧!”

这也由不得谭德敬老师不和善。

系主任、学院院长、校长都给他打了招呼,对沈欢绝对不能像是一般学生那样,只要他不做出什么破坏力极大的事情,就不要管多了。

哪怕是沈欢惹祸了,也轮不到他来处理,必须要上报。

要是别的什么关系户,辅导老师肯定不会服气,可是对于沈欢,他是彻底服气的。

无论是数学还是篮球这两项,他连望着沈欢的背影的机会都没有,哪里有什么底气?

再说了,之前他的硕士生、博士生同学段康,已经给他带了一个沈欢签名的篮球,送给他的儿子,这就让谭德敬心头更加舒坦,一点儿不爽都没有。

只要沈欢顺利的毕业了,那以后说出去,自己就是沈欢的老师了,这样多有面子?

还有,他比段康想得更远的是,自己的儿子今年7岁,沈欢才18岁,15年之后,自己儿子找工作的时候,沈欢才33岁!

如果这段师生的情谊维持得好的话,那肯定是能用一辈子的,最少也能保证自己儿子一个不错的工作。

这就是老爹能为他做得最好的一个事情了。

你想想,有着这么深远想法的谭德敬,怎么可能去摆老师的架子?

根本不存在嘛!

……

沈欢倒是没想那么多。

刚开始的校长对所有新生讲话,通常都是套路,现在谭德敬说的,也大多是套话。

充其量就是对于寝室的一些要求吩咐,对于发给每个人的学科选择等等的注意事项。

现在老师和同学们大家都不熟悉,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

沈欢一边听着,一边拿着发下来的学科资料看。

农业学包括了很多的科目,甚至还有农业方面的经营管理、营销等等。

但这些都不是沈欢想要学习的,他直接把重点放在了农业专业知识学科上面。

比如说植物营养与施肥、作物遗传育种、农业生态学、作物栽培与耕作这几个方面。

大学的学科很轻松,可如果想要把这几科主要的学科上了,一个星期还是有10-15节的课时。

平均每天就是两三节课。

可对于沈欢来说,这些大学级别的农业专业知识,根本就没有什么难度了。

他只要适应了一段时间,便可以进行初步的研究。

毕竟好爷的专业农学(初级)可不是吃素的。

现在你拿大学毕业的课题给沈欢做,沈欢都能获得满分通过。

他缺乏的是一些具体上手的锻炼,以及老师们给予的一些经验上的指导。

适应了之后,沈欢便决定开始自己的第一步的实验。

嗯,对了!

就是之前沈欢想过的对于“小麦种子改良”的问题。

沈欢手里可是有很厉害的东西。

他准备用一下聚灵阵,或者是聚灵液来看一看,它们对于小麦种子有什么改进的没有。

有着这等天地灵气来滋润,说不定小麦种子会进化呢?

但这也不是直接扔几颗种子过去那么简单,该选择怎样的种子,需要怎么来检验改进之前和改进之后的数据差别,这都需要好好的策划一下。

毕竟科学研究这个东西,绝对不是随心所慾那么简单。

没有强大的理论和数据做支撑,实验就不可能被重复。

而不能被重复的实验,那就绝对不可能用在实际的运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