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强崇祯 第七百二十九章 你这个皇上,老子不认!

自察哈尔开拔之后,崇祯皇帝所在的其余两路,就以一种非常缓慢的速度进军。</p>

直到听见联军被击溃的消息之后,这部人数多达十余万的明军主力才打着新仇旧恨一起算的旗号开始加快速度。</p>

现在,全天下的人甚至是许多老外都屏住呼吸,静待这场大战的胜负。</p>

对于迁都北京后的明朝来说,山海关不仅是长城防御体系中从东往西的第一座关防重镇,也是屏障京师的最重要的一座关隘。</p>

扼守辽西走廊的山海关防线,一旦被南下的势力突破,京师就无险可依危在旦夕,这是世人皆知的“常识”。</p>

宁远卫城位于锦州之后,是前突护卫山海关的前沿阵地,是企图沿辽西走廊南下的势力,绕不过的关隘。</p>

宁远的重要性非同寻常,这座久有烽烟的城市,再度迎来了本世纪的一场旷世之战。</p>

就是在今天,明清双方集结了几十万大军,意在一战定乾坤。</p>

不仅如此,就连双方的皇帝朱由检和多尔衮亦双双到场。</p>

若明胜,明军势必就将乘胜追击,收复辽东,若清虏胜,他们虽然还不能直接入关,却无疑是跨进了一大步。</p>

在多年前的辽东战场,恐怕很多人都会将宝押在满清身上,可是如今,几乎全天下都在一边倒的支持大明。</p>

甚至于,多尔衮刚走不久,身后的辽东就再度有迫不及待归回祖国的汉民揭竿而起,反抗鞑清的暴虐统治。</p>

守卫宁远城的明朝总兵刘周智曾是祖大寿的部将,听闻锦州被清军血洗,便是对鞑虏没了半点侥幸之心。</p>

此时宁远城内的明军,除了刘周智手下一万余守军以外,还有两万多的乡勇。</p>

眼下粮食虽然够吃,但刘周智也明白,就连重兵防备的锦州都被攻破,自己这点人数决计挡不住清军的锋芒。</p>

不过清军血洗锦州消息传来后,城中军民虽惶恐失措,却意外地齐心,没有人想再做清虏手下的冤死鬼。</p>

本来对朝廷仍有疑虑的刘周智,听闻崇祯皇帝御驾亲征,率军大举反攻辽东以后,彻底放下了最后一点犹豫。</p>

君肯执剑,臣亦何惧?</p>

所以,面对多尔衮的招降信使,原本历史上随祖大寿降清的刘周智却在此时表示出了坚定地态度。</p>

他选择了与祖大寿相同的方式,将清使割下耳鼻,附带信件回复给多尔衮。</p>

宁远总兵刘周智宁肯以几万守军对数倍与己的做殊死一搏,也绝不再次降清,做三番两次背主求活的贰臣,这极大触动了多尔衮。</p>

刘周智和锦州内军将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与朝廷的支援有很大关联。</p>

更何况,刘周智觉得自己手握坚城宁远,易守难攻,不缺军饷也不缺粮食,后方大军不日就将抵达,又如何不能与清狗一战。</p>

山海关是天下第一雄关,是因为这座关城设计之初,就是依托京畿的一整套防御体系。</p>

而宁远绝非山海关,最开始筑城的时候,就将此处建成了一座抵挡异族南侵的孤城绝塞。</p>

整个宁远,实际就是一个巨大在运作的战争要塞,如果守军不想投降,想要攻取,绝非难事。</p>

刘周智让战斗力较差的地方乡勇去防御各处工事,自己则率领有些战斗力的正规军列阵在城下与与清军接战。</p>

两军对垒,多尔衮仍对其抱有招降的侥幸心理。</p>

不过此时的多尔衮已经身为大清皇帝,自是有些孤傲,只听他道:</p>

“刘周智,朕不计你叛我大清之前嫌,只要肯投降,朕保证,宁远城内军民,我大清秋毫无犯!”</p>

“抱歉了摄政王,哦,现在该说是皇上了?”早打定主意为大明而死的刘周智不以为然,冷笑道:</p>

“摄政王,请恕我刘周智不能认你这个皇上,因为在我看来,这天下间真正的皇上只有一个,那就是大明的皇帝!”</p>

“你们这些人,只不过是窃占一时的蛮夷罢了,待我大明皇上率天兵到来,必会土崩瓦解!”</p>

“所以,摄政王,您还是趁着我天军未到投降算了,这样本将还能在皇上面前为你美言几句,留个全尸!”</p>

他说完,后头列阵一万余宁远守军纷纷举起刀枪,爆发出了恢弘的气势。</p>

“大明永存,皇上万岁!!”</p>

“这明狗如此猖狂,摄政..皇上,让奴才去提了他的脑袋来孝敬您!”正蓝旗甲喇章京愤怒不已。</p>

不过他说话时差点被刘周智给绕进去,还好见多尔衮面色不善及时改口。</p>

看对面这个样子,多尔衮也知招降无望,叹口气,点头道:“嗯,你去吧。”</p>

“正蓝旗的勇士,跟我杀明狗啊!!”</p>

说干就干,阿尔津得到多尔衮的许可之后,带着一万余的正蓝旗骑兵便向城下的明军阵型展开猛攻。</p>

与此同时,早在城头严阵以待的炮手和铳手们,也是对准了清军,轰鸣齐放。</p>

尽管正规的明军在战斗力上胜于临时招募的乡勇,但毕竟对方是野战能力极强的清军。</p>

一万宁远守军即便是依托城池和密集火力的掩护,也只能勉强支撑。</p>

当已经没有任何耐心的多尔衮挥军全面进攻的时候,刘周智便是不得不下令撤入城内固守了。</p>

清军还是常规打法,主力八旗气急败坏的与刘周智城下激战一会儿以后就被阿尔津和纳穆泰带着撤了回去,换成大批量的蒙汉绿营炮灰们顶上。</p>

毕竟清军的人数太多,虽然这些绿营战斗力不怎么样,但宁远的城防毕竟属于有限的空间内,双拳难敌四手。</p>

双方厮杀了大约一个时辰,宁远的城防开始变得岌岌可危,不得已之下,刘周智只好急中生智。</p>

他亲自在城头打起白旗,用臣服的语气向清军诈降。</p>

多尔衮正巴不得明军尽快投降,好能少些消耗,当即下令让阿尔津率正蓝旗先行入城。</p>

阿尔津半信半疑,但多尔衮的命令不得违抗,只好慢慢向城下前进。</p>

令人意外的情况出现了,阿尔津的正蓝旗清骑刚刚靠近城池,刘周智忽然扯下白旗,再度扬起大明的玄鸟旗。</p>

同一时刻,城楼上的明军集中各类火器猛然间射击。</p>

“砰砰砰!”</p>

伴随着明军无差别的射击,正蓝旗甲喇额真阿尔津身中数弹,当即毙命,前来接收的清骑也损失惨重,狼狈撤了回去。</p>

刘周智看着正在潮水般退去的清军,他松了口气,战情虽然还是不容乐观,最起码宁远的防线,暂时稳住了。</p>

当阿尔津的尸体被抬回大帐,多尔衮这时候才发现,自己真是太蠢了。</p>

多尔衮等人还在以多年前的固有观念去看明军,可现在的他们哪里还是多年以前。</p>

不过这也属实令人意外,仗都打到这个份上了,谁曾料想,城内的明军居然还玩了一出诈降。</p>

</p>sxbiquge/read/6/60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