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 第1144章 兵发义州

……

迁安县。

皇帝要被当成建虏奸细。

如果说,官道上官差的勒索,隆武帝朱慈烺还能理解,但什么也没有做,就被扣上建虏奸细的帽子,就有点出乎他的意料了。

这些人,太混蛋!

一时,隆武帝怒气勃发。

不过,他还是忍住了。

成为皇帝之后,他学习最多的两个字,就是“制怒”。

历来成大事者,“能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为皇帝,更应该如此,因为一怒一气,都可能决定一些人的生死吗,甚至影响一时的时局。

李若链要发作,但被隆武帝制止。

隆武帝想知道,这些墨吏究竟还有什么把戏?

这中间,带队的班头软硬兼施,不停的甩动锁链,不停的暗示,但是认识错误,拿出银子,立刻就可以放了你们,但陛下好像没有听见。见陛下不懂人情世故,班头怒了,将陛下一行人全部押往就在隔壁街道的迁安县衙。

迁安知县刚上任不久,还没有见过天颜,上得堂来,见陛下等人居然敢不跪,又听是建虏奸细的嫌疑,立刻就勃然大怒,扔下令签就要动刑,

这一次,陛下原本还是要忍,但李淑妃忍不住了,甩手一飞刀,寒光一闪,就扎飞了知县老爷的乌纱帽。

“狗官!”

李淑妃在堂中大叫。

县衙大乱。

李若链亮出身份,众人这才知道,所谓的建虏奸细,竟然是当今陛下。

一时,所以人都吓的屁滚尿流,魂飞魄散,知县老爷更是直接吓晕了过去……

这样的事,根本藏不住,迁安县全城轰动,很快就传到了京师,继而是全天下。

说到明朝,说到皇帝出宫,所有人第一想到的一定是明武宗朱厚照。

武宗皇帝天生就有一颗不羁的心,不安心待在皇宫,总是喜欢偷偷出塞外,骑骏马,又或者下江南,泡美女,惹的天翻地覆。

但其实武宗皇帝并不是第一个悄悄出宫的大明皇帝,首开先例的乃是宣宗皇帝朱瞻基。

史载,有一次明宣宗朱瞻基祭陵后路过昌平县,看到几位农民在耕作,一时心血来潮,就扮做路人甲,和几位农民聊起了家常,了解他们的赋税轻重,最后更亲手接过农具,学着耕作了一轮,差点没累抽。回到宫中后,他对身旁的大臣们说:百姓不容易啊,朕只是推了三五下就有不胜劳累的感觉,何况百姓终年劳作?

明人焦竑也有记载:宣宗偏好微服私访,一次深夜3点钟了,他带着四个随从来到首辅杨士奇府中。深夜漆黑。那时没有电灯,只有灯笼,照明效果很差,人在院子中,不走近了看,根本看不清谁是谁?杨士奇本来眼神就不好,不知道皇帝在什么位置,只好按礼仪向北面拜辑。站在东面的宣宗大笑:“阁老,朕在此。”

同为出宫,但因为猎奇和偏好的原因,宣宗的微服私访,不太为人所知,反倒是武宗皇帝的荒唐事,为人所津津乐道。

武宗出宫之事,一直为朝臣所忌,现在今上又悄悄出宫,微服私访,莫非是要学武宗皇帝?

因此,当消息传出后,一些顽固的朝臣立刻上疏劝谏

不过比之过去,朝中顽固派的朝臣已经是大大减少、已经很难形成气候,而在他们的奏疏送上去不久,隆武陛下很快就作出了回应。

开宗明义,隆武帝直接说,他微服出宫,学的是宣宗皇帝,体察民情,与民同乐,子字不提武宗,宣宗是朝臣心目中的仁君,学他自然没有错,又说,对于此事掀起的风波,和对百姓们造成的困扰,表示歉意。

只是歉意,但并没有说以后还出不出宫。

朝臣们不满意,继续上疏劝谏和追问。

但隆武帝却不再回了。

……

因为隆武帝微服出访,在迁安等地发现的问题,内阁顺天府永平府,都掀起了整顿风潮,全天下的地方官员都受到了警醒:皇帝陛下,原来是有可能出现在他们的治下的,所以,有些事情还是马虎不得的。

相反,百姓们却是喜欢极了,有皇帝随时都可能会微服私访的宝剑悬在头顶,地方官员,必不敢胡来,因此,当隆武帝微服私访的事情传开后,天下尤其是京畿一代的百姓都是兴奋,想着说不得哪日就会在道上遇见皇帝呢。

对于人员的惩处,隆武帝没有过问,他只是再一次的重申,官员行政,御史监督,这是当初在各省设立都察院的用意,像官道上的官差吃拿卡要,城门口的小吏为难小商小贩,这首先是官员、其次是御史查缉的职责。没有查缉,是永平府当地官员和御史双重失职。卿等当引以为戒。

……

江南。

山阴蕺山书院。

大儒刘宗周看完钱谦益从京师而来的书信,知道隆武帝微服私访的事情后,心情复杂,夜来难眠,辗转反侧。

……

五月中。

固原总兵牛成虎率领的第一批三千人的秦兵精锐抵达京畿,兵部尚书孙传庭亲自迎接。军机诸臣都随行。

见到秦兵的军容军貌,众人都认为秦兵的确是天下锐兵,但比之精武营,怕还是要差一些的。

到达京畿的秦兵领了新式的遂发鸟铳,一些人换了新式甲胄,全军都加了军饷补贴,并赐有御酒。

众军欢声雷动。

不久,孙传庭上疏陛下,提议夏末初秋之时出兵讨伐仍然助纣为虐的喜峰口土默特、喀喇沁右翼蒙古、巴林蒙古和盘踞义州一代的察哈尔蒙古。以为日后进讨锦州,扫清道路。

至于哈刺慎左翼,因为其主力在乌克尔河之战被大明全歼,剩余兵马不过几百人,已经是不足为虑。

“虏酋努尔哈赤曾狂言,伐我大明如伐大木,先去枝干,再断树根,最后取木易如反掌。”

“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朝鲜、辽南为建虏两臂,已为我断去,锦州则是建虏一足,义州为锦州的侧翼和后方,欲取锦州,必先取义州。”

“因此臣决意今夏出兵,以少量兵马先清除蒙古四部,扫清从蒙古草原进军义州、锦州的道路,以为后续的大战做准备。”

“同时亦是疲惫建虏,令其南北无法自顾。”

隆武帝同意了。

……

孙传庭就任兵部尚书虽然刚刚不过五个月,但对大明军政,却已经是了如指掌了,不唯干才,更因为长达八年的陕西巡抚兼三边总督,令他积累了相当的经验,而相比于三边的繁琐边务,兵部尚书某种意义上讲,反而更简单。

现在兵部只有一件大事,那就是复辽。

隆武陛下曾说,不能令建虏休养生息,应继续疲惫。对此战术,孙传庭十分赞同,在粮草尚没有齐备,尚不能对建虏展开全面大战之时,小兵袭取,试兵,练兵也就成了孙传庭的首选。

尤其蒙古各部已经成了惊弓之鸟,疲惫不堪,拿他们开刀,就更是合适了。

……

陛下同意,内部和户部自然全力配合,所幸孙传庭这一次计划动用的兵马并不多,户部足可以支应。

六月。

孙传庭发下命令,调蓟州总兵佟翰邦、宁远营骑兵吴三桂、玉田总兵刘耀仁,永平总兵王恩光、出动所有骑兵,十五日之内,赶到喜峰口之外的大宁城,加上大宁总兵李定国的骑兵和三千秦军精锐步车兵,一共一万五千人,就是大明此次要出动的全部兵马……

---解除张家口塞外之危,收复河套,和土默特蒙古交好之后,大明有兵无马、战马奇缺的窘境,已经是一去不复返,每年以物换物,可以从蒙古各部换取到大量良马,因此,各部骑兵较为充足。

此外,张家口塞外三部,哈刺慎左右翼,也被孙传庭征调,四部共出骑兵一万。

两厢加在一起,一共两万五千人。

虽然兵马不多,但大部分都是骑兵,对敌人的威慑力,还是相当大的。

出征前一天。

隆武帝亲临军机处,听取孙传庭的作战计划。完后,亲自为孙传庭斟酒:“祝爱卿旗开得胜,马到成功,朕在京师等你的好消息!”

……

六月二十五,正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候,长城喜峰口之外,一条宽敞笔直的大道,正通向草原的深处,哦,已经不完全是草原了,自从朝廷重新设立大宁卫,修建大宁城,设置大宁巡抚和大宁总兵,招募流民,迁居大宁以来,喜峰口之外到大宁城的道路两边,渐渐阡陌纵横,开出了很多的田地,种上了新式的玉米,一眼望过去,农田和草原共存,已经难说是塞外草原了。

此时在艳阳之下,两边的玉米田地里有百姓正在除草,官道上,马蹄声声,一队队甲胄齐全的大明骑兵,正急急往北行进。

看到大明骑兵,田中的百姓都是兴奋,不时有人起身举手欢呼:“万胜,万胜!”

为了鼓励关内百姓到大宁来屯田定居,朝廷定出了草原圈地,一人三十亩,永久归自己,官府提供耕牛、骡马、玉米种子和简单住处,五年免赋,十年减半的诱人条件。

但待遇和风险同在,长城外蒙古人和建虏人的凶名都在,他们去往长城之外屯田定居,个人和家人的生命财产,能得到保全吗?

为了去除百姓的疑虑,朝廷作出保证,大宁巡抚杨蕙方更是派人到各处宣讲,连哄带骗,拍着胸脯保证,到处拉流民,不过第一年响应朝廷号召,愿意到塞外大宁屯田定居的流民并不多。

田地再重要,也比不上性命不是?

但随着朝廷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大宁新城的筑成,边事的稳固,加上朝廷说到做到,所有出关的流民家庭都分到了耕牛和骡马,而且不愿意在大宁居住了,随时都可以返回关内,只要交回耕牛和农具即可。官府绝不刁难。

如此,抱着试试看,愿意出关冒险的无地流民渐渐多了起来。

两年下来,流民们担心的事情从没有发生,蒙古人都老老实实的躲的很远,从没有在周边出现,锦州的建虏也老实,好像是在舔舐伤口,反倒是听说在军机处的命令下,蓟州总兵佟翰邦佟总镇、大宁总兵李定国李总镇,宁远骑兵营的吴三桂吴总镇,甚至是永平总兵王光恩,以战代练,小规模出兵,不停的带着骑兵去蒙古人的地盘上骚扰。

因为安全,所以今年有很多的无地流民携家带口走出长城,来到塞外草原,在大宁一代开垦屯田,安家立业,到现在,喜峰口到大宁城的官道两边大半都已经被玉米田地覆盖,更远的地方,有更多的田地正在被开垦……

哒哒哒哒。

马蹄急急。

众多甲士骑兵的护卫之中,一辆大明工部制,只有督抚之级的官员才能乘坐的四轮马车正辚辚向前。

车帘挑起,车中之人正在仔细观望官道两边的玉米田地,脸上和眼中都透着惊叹。

正是武英殿大学士、大明兵部尚书、军机首席、兼蓟辽总督的孙传庭。

在这之前,他对喜峰口之外,原本的草原,现在的大宁卫已经有相当的了解,知道只为了一个大宁卫,大明前后投入的钱粮,已经将近五十万两银元,但亲眼见到,还是让他震撼了。

若非亲眼所见,他真不敢相信,原本蒙古人往来驰骋,大明百姓不敢出的塞外草原,竟然是变成了这般景象。恍惚中,好像是在关中平原,又好像是在中原大地……

有大宁在,蓟州一代的长城之前就有了屏障,建虏想要偷袭这一段的长城,就不容易了。而在大宁屯田养兵,不但加强防备,更可以随时出击。

骨子里,孙传庭是一个很高傲的人,从不轻易佩服任何人,但对陛下,他却不得不佩服。

陛下,一代圣君啊。

若非圣君,又岂能在十五年的时候,在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的情况下,就令人到福建寻找玉米番薯的种子,继而在天下推广?

若非是有高产的番薯马铃薯,河南陕西几百万的饥民,又怎能在短短两年里,就迅速的平静下去?

若饥民遍地,民不聊生,他陕西练兵何能这么顺利?

若非有玉米番薯马铃薯,这塞外的土地,又怎能短期之内就变成良田?

……

求月票啊~~123xyq/read/3/30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