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之狂潮 第901章 赴美培训团

一只朱红大圆桌,中央摆放着热气腾腾的什锦暖锅。八冷八热、鸡鸭鱼肉……,虽说没什么后来那些名贵的食材,但这是一桌代表这个年代地道的席面菜。</p>

在国内,整治这桌菜并不怎么稀奇,而今天在座的各位在国内也不怎么稀罕。可现在是在美国,是在洛杉矶,都吃了一个多月的橄榄油,新鲜感早已经过去,现在闻那个西式快餐味道就想吐,所以能吃到纯正的豆油、菜油和香油,能吃到这么香的中式热炒,心中真有种热泪盈眶的感觉。</p>

不少人已经按捺不住,顾不得什么吃相,筷子如雨点,就想着往肚子了多塞几口。然而与荆建正说话的陈东师偷看着自己这些同伴的表现,表情多少有点尴尬:“荆先生,别怪罪,连我都馋着这口呢。”</p>

“哦!没关系。酒菜端出来不就是为了吃的高兴吗?”荆建笑眯眯的并不在意。讲真,在座的这几位基本都没见过什么世面,有些离开学校都没多长时间。甚至家庭出身都不怎么样,毕业的学校更不怎么样,因此也谈不上培养出什么社交礼仪。此时铁饭碗和大学生依然十分吃香,好工作根本不用愁,荆建能寻找到这些英语还算流利的,已经算是很不错了。</p>

这次招待的是水井组织的第一批赴美培训团,带队的正是这位陈东师。按照这时代特色,其中塞给了国内各部门不少名额。不过那些人有另外的安排,他们已经去领略美国的大好河山。而留下的这些人全都是真正培训的,甚至为了他们的课程,荆建特意从ULCA的商学院聘请了几位教授。</p>

不仅如此,在荆建的出资下,ULCA和国内几所大学已经开展了新的课题——如何把西方最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复制到中国?并且进行本土化改造?</p>

然而理论研究确实重要,合格的管理者更重要,因此陈东师这批人都被荆建寄予厚望,尤其是在杰顿突然离开后的真空期中,荆建已经准备培养起自己的中国团队。</p>

本来荆建还准备缓一缓,等到明年初南巡讲话,国内出现下海潮,再从那批人中大浪淘沙,慢慢的培养起合格的中国团队。可现在情况突然变化,荆建索性决定在内部挖潜。也不知道算是陈东师他们运气还是不幸,如果能承受压力、进步飞速,那就是未来的骨干;如果最后证明是拔苗助长,无非就是全部淘汰罢了。</p>

无论是否知道荆建的想法,带队的这位陈东师心里很明白,这样的机会相当难的。虽然他与其他人一样,对这位“负责招待”培训团的荆先生很模糊,由于沪江的负责人一直是杰顿,这些人还以为水井是纯正的美国公司。但陈东师因为曾经是杰顿的翻译,多少了解一些内情,因此对荆建根本不敢怠慢,态度也是相当的恭敬。</p>

“荆先生,不知方便透露,等培训完回国,我们应该在哪方面努力?”陈东师笑问道。</p>

荆建微微一笑:“呵呵。我相信每个人都有机会。听说公司已经决定在中国加速发展。”</p>

荆建说的很隐晦。他并不准备中断水井的发展战略。水井将转型成为一个战略投资公司,这几个月就是最后的预备期,南巡讲话后立刻就进入爆发期,而荆建产业的战略重心也将搬回中国。</p>

除了正在建设的乙烯厂、钢铁厂、汽车厂和黄金岛四大项目外,水井还将建设一个附属于易凯的电子产品代工基地。此外,在已有的工厂中,也将选择三到五家进行包装,择机到香港或者其他市场上市。</p>

至于陈东师这第一批的培训人员安排,他们都会被安排在一些关键岗位,甚至眼前这位陈东师会暂代水井的总经理一职。</p>

荆建并不害怕这些人会误事。一方面,仅仅是暂代,会有人密切监视考察,如果不称职就会免去职位;另一方面,真说起来,这个年代的管理者还不是能力越来越重要的新世纪,主要依靠的还是关系。</p>

比方说,企业融资上市吧!放到现在,只要觉得自己合格或者仅仅是碰碰运气,每个创业者都能很方便的到软银这样的风险投资公司投份计划书,根本不需要认识什么人,可能考察的投资经理就过来了。当然,门槛低,竞争就变得相当激烈,于是创业者的资历和能力就变得尤为重要。上市同样如此,网上寻找代理公司、网上申报、网上初审……,同样不需要认识什么人,拉什么关系。</p>

可是在这个年代,就算金融业最发达的华尔街,就算你符合条件,你根本找不到关系人,那不照样白瞎吗?</p>

由此可见,只要陈东师他们坐在这职位上,就有了打进这个圈子的基本条件。他们不去主动找,那些人也会主动找来。真说什么高难度也不见得,人聪明机灵好学肯定是必要的,更关键的是迅速的调整好心态,培养起自己足够的自信心。</p>

在这里,要重点说明一下,这时期国内最最缺乏的就是这个自信心。在面对外国人和外国事务的时候,不求你高人一等,连最最起码的正常交往、平起平坐,许多人都根本做不到!</p>

……</p>

陈东师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走好运,他依然忐忑的想从荆建这里打探些有用的消息。然而陈东师突然发现,荆建的注意力突然已经不在自己身上。此时酒桌上出现了一番争论,讨论的正是上课的教授刚刚布置的一例案例:</p>

“我认为易凯成功的关键就是这次转型结果。我的观点,我认为比较悲观。虽然从股价来看,易凯在这期间涨了一倍多。而且新推出的PC项目和手机项目很成功,从报表看已经扭亏为盈。但现代企业看的是人才,在这次股价阻击案中,事实上是两败俱伤,易凯的技术人才流失的太多。”</p>

“不应该这么悲观吧?易凯与其前身王安电脑,好像都是咱们中国人啊?”</p>

“这你就不对了。我们是就事论事,只是分析企业的经营状况。”</p>

“好吧,就说经营状况。你刚才说到财务报表了吧?我们来看……”</p>

“……”</p>

</p>sxbiquge/read/5/50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