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渊和宋灵儿的亲事,融合了汉族和仲族礼仪,既有纳采、问名、占卜等礼节,又有仲家人的传统风俗。</p>
结婚当天,王渊作为新郎,没有前往宋家接亲,而是派出一支迎亲队。而女方则大办宴席,此宴可以持续三日,便是新娘已经离开,亲友宾客亦要在女方娘家热闹个痛快。</p>
宋灵儿穿着红色绣花罩衣,下衬足有十多层,但并不显得臃肿,只把蜡染百褶花裙高高撑起,有点像欧洲中世纪贵妇的鲸鱼骨裙。</p>
没有凤冠霞帔,也无大红盖头,宋灵儿头上戴着一块七彩方巾。她浑身上下缀着银饰,走起路来叮当作响,太阳照着甚至可以反射耀眼光辉。</p>
“阿妈,你今天真漂亮!”王策由衷赞美。</p>
宋灵儿弯腰抱起儿子,在脸上亲了一口说:“阿策今天也英俊得很。”</p>
事实上,王渊派来的迎亲队,昨天下午就已经来了。</p>
迎亲队当中,有明礼四人,负责迎亲礼节,并交接聘礼和嫁妆。他们还带来一对白鹅(大雁不好找),此为汉俗;又抬来一对小活猪,此为仲俗。</p>
另有童男童女四人,代替新郎递送迎亲鸾书,并从女方收来庚书(新娘的生辰八字)。</p>
各种流程都执行完毕,迎亲队便在宋家享用宴席,还得在宋家住上一晚,第二天挑选吉时把新娘接走。</p>
“夫人,少爷,吉时到了。”丫鬟进来禀报。</p>
丫鬟名叫阿惹,没有姓氏。生得其貌不扬,胜在五大三粗,可以跟随宋灵儿上战场,平时随侍左右负责牵马拿刀。</p>
宋灵儿立即起身,抱着儿子往外走。</p>
“小姐!”</p>
十三个护卫站在门外,齐声拱手问候。</p>
宋灵儿说:“将马牵来。”</p>
这十三个护卫,都已跟随宋灵儿多年,如今作为陪嫁一起去王家。</p>
其中有些王渊也认识,从小便奉命跟着宋灵儿,但现在死得只剩下五人。阿猜脸上有一道长长疤痕,阿旺的左腿有些不利索,其余三人也个个带伤。</p>
另外八人,都是宋灵儿回贵州招募的。当时招了二十多个亲卫,或死或残,仅剩这八人而已。</p>
阿猜牵来一匹龙坑马,这是在养龙坑长大的水西马,又被誉为“水西龙马”。马儿身上挂着许多彩饰,宋灵儿把儿子放上马背,自己也快速翻身上马,一抖缰绳:“驾!”</p>
侍女阿惹,十三侍卫,立即骑马跟随。他们全副武装,执兵披甲,仿佛是去打仗的。</p>
不管是王渊派来的迎亲队伍,还是送亲看热闹的宋氏族人,都对如此硬核的阵势见怪不怪,因为宋灵儿早已在贵州打出威名。</p>
宋灵儿的个人武艺并不强悍,军事指挥也没见得有多精湛。她只是优待士卒而已,给足粮饷,让人吃饱。同时又治军极严,且赏罚分明,打仗还身先士卒往前冲——所以亲卫死伤率极高。</p>
只需做到这些,就能碾压贵州大部分土司和武将。</p>
在连续几次大胜之后,贵州人尊称其为宋娘子、宋夫人,其麾下部队也叫娘子军、夫人兵。</p>
从宋氏北衙到扎佐县,还不足百里地。但大部分是山路,迎亲队还挑抬着许多嫁妆,白天赶路,晚上露宿,足足走了两天终于抵达。</p>
扎佐县的居民,以少数民族居多,仲族、苗族、侗族、彝族皆有,还有许多穿青人下山定居。</p>
迎亲队伍一到,百姓纷纷来看热闹,对着宋灵儿指点议论。</p>
在贵州,新娘子骑马出嫁并不稀奇,但难得把儿子也带在身边。更何况,身后的侍女和护卫,个个都骑马挎刀带箭。</p>
进入没有城墙的县城,宋灵儿很快见到状元牌坊。</p>
穿过牌坊,不远处便是王家,牌匾上刻有“状元第”三个大字。</p>
由于王家的宅院并不大,普通宴席摆在府外。前几天就开始设流水宴,乞丐都能过来吃饭,随不随礼全看客人心意。</p>
府内也摆了一些宴席,不过需要身份验证,还要正儿八经送礼才能进去。</p>
到此时,又恢复汉家结婚礼仪。</p>
从门口一直到内堂,沿途铺着棉布袋子,新娘的双脚不能触碰地面。</p>
王渊穿着喜袍站在门口,宋灵儿一指:“阿策,那便是你父亲。”</p>
王策仔细看清,高兴大呼:“阿爸!”</p>
王渊回贵州之后,恪守汉家礼俗,没有去宋氏北衙看望妻儿。反正婚期早已定下,只等几天而已,他还要忙着回家准备婚礼。</p>
眼见儿子都这么大了,生得虎头虎脑。王渊一脸欢喜走过去,将儿子从马背上抱下来,摸来摸去说:“策儿真乖!”</p>
王渊一手抱着儿子,一手又把宋灵儿抱下马,牵着她一路脚踩布袋前去拜堂。</p>
贵州镇守太监、三司官员、卫所将官,能来的都来了,还有许多同窗士子,此刻全都在宅中宴饮。</p>
便是水西安氏的两位首领(三兄弟已死一个),也纷纷遣人送来贺礼,只求王渊能在朝堂美言几句,好让自己可以继承贵州左宣慰使之职。</p>
只有宋公子没来,因为他是娘家人,女方那边也在宴客呢。</p>
内堂之中,王全、王姜氏坐于高堂,妹妹王微站在旁边观礼。大哥和大嫂,则在厅堂招呼客人,分别负责男客和女客。</p>
王猛来到三司官员这一桌,举杯道:“各位长官,招待不周,还望海涵。我代新郎敬诸位一杯,今日吃好喝好。”</p>
布政使陈雍起身说:“我也祝王侍郎伉俪情深,百年好合!”</p>
三司官员纷纷起立,各自说些吉祥话,举杯一饮而尽。</p>
王猛又去敬太监和武官,镇守太监非常热情,恨不得给王家当孙子。</p>
贵州左参政林茂达,听到邻桌太监的奉承话,顿时低声笑道:“这太监平时目中无人,今日到了王家却毕恭毕敬。”</p>
“王侍郎圣眷正隆,阉竖又怎不巴结?”陈雍说道。</p>
正德年间,贵州不仅只有一位布政使,便是参政也只有一个。</p>
左参政林茂达乃福建人,出身于莆田林氏,父亲林思承同样是进士。此人的情况跟陈雍差不多,在北直隶做监察御史,在湖广做按察副使,都铁面无私得罪太多人,被扔到贵州这穷乡僻壤当官。</p>
但林茂达祖上几代做官,积累了无数人脉,熬过几年肯定高升,而陈雍就只能靠自己。</p>
王渊一回家乡,不知多少官员巴结,铁面无私的陈雍都动了心思。</p>
贵州总兵已经换人,李三郎的父亲伤病退休,新任贵州总兵名叫杨仁。这家伙打仗比李应他爹还不如,靠贿赂镇守太监上位,此刻正在巴结只是千户的王猛。</p>
武将们正吆喝着划拳,王渊的同窗就文雅得多,开始在那儿行酒令。</p>
仅这些同窗,就坐了足足四桌,其中有十几个想要跟随王渊进京——举人都考不上,想随便弄点差事。</p>
外面喝得昏天黑地,王渊和宋灵儿已经入洞房了,并且还有个儿子跟着当电灯泡。</p>
“阿爸,阿妈说你能开两石弓,是真的吗?”王策坐在父亲怀里,一脸崇拜地问道。</p>
王渊笑着说:“阿爸明天就开给你看。”</p>
王策又问:“蒙古小王子长什么样子?”</p>
王渊说道:“矮壮矮壮的,络腮胡子,长得不好看。”</p>
王策又问:“阿妈说,我在京城还有个弟弟,弟弟会说话了吗?”</p>
王渊笑道:“会了。等你去了京城,就可以带着弟弟一起玩。”</p>
王策又问:“我可以把耗子带去京城吗?”</p>
宋灵儿突然插话:“耗子就是家里养的那只竹熊。”</p>
王渊说:“北京没有那么多竹子,把耗子带去恐怕会饿死。”</p>
王策说道:“耗子可以不吃竹子,它平时也吃果子和肉干。”</p>
王渊说:“但它在京城没有伴啊,如果留在贵州,耗子可以自己去竹林找朋友玩。”</p>
“哦。”王策有些失落。</p>
宋灵儿已经解完沉重的满身银饰,坐在丈夫和儿子身边说:“阿策,耗子以后也要成亲生孩子啊。留在贵州,它喜欢在竹林就去竹林,喜欢到家里也有人给它东西吃。阿妈会托人照顾它的,等以后回家探亲,你也可以继续跟耗子一起玩。”</p>
王策的心情稍微好转,又问:“阿爸,阿妈说京城好大,比贵州城大好多好多,是不是真的啊?”</p>
王渊笑道:“是真的。”</p>
王策又问:“阿爸……”</p>
估计是因为父子初见,王策有说不完的话,简直如同一个小话痨。</p>
一家三口,在洞房里边吃边说。</p>
外面的宴席都散了,王策终于趴父亲怀里睡着,被抱到隔壁房里继续睡。</p>
“灵儿,”王渊回到洞房,抱着宋灵儿说,“我说过要让陛下赐婚,现在终于办到了。”</p>
宋灵儿虽然感动,却嘴硬道:“可我还想继续带兵呢,跟你去京城就不能打仗了。”</p>
王渊好笑道:“是打仗重要,还是我更重要?”</p>
宋灵儿不回答,只问道:“那你以后打仗,可不可以带上我啊?”</p>
王渊笑着说:“别的仗或许不可以,但很快就有一场大仗可以满足你。</p>
“什么仗啊?”宋灵儿问。</p>
王渊说:“有人要谋反了,陛下让我顺便去平一下。老师也在那边,不知道谋反之人,能不能撑到我去统兵。”</p>
(今天没了,明天三更。)</p>
</p>sxbiquge/read/4/41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