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春 第一百一十章 贤后

翌日清晨。

宁国府,宁安堂。

东盛赵家五公子赵博安亲自来拜见贾珍,并来取方子。

赵博安在赵家这一代排第五,实是二老爷赵东林之独子,于织染一道颇有天赋,助其父掌管东盛号。

但于人情往来方面,却似不大明白,虽受到贾珍热情招待,但始终有些木讷寡言。

待从贾珍手中接过方子后,赵博安更是直接陷入了沉思中……

贾珍冷眼旁观,见此子时而皱眉苦思,时而霍然开朗,时而恨不能拍案叫绝,心中有数,知道此方子必是真的,也明白这小子不通人情世故,是个愚蠢之辈,索性也不再白费口舌。

直到一个时辰后,就在贾珍坐的实在不耐烦,就打算干脆让贾蓉代他招待时,赵博安终于看完了方子,站起身来,对贾珍躬身一礼,道:“果然是极好的方子,名不虚传,名不虚传!”

贾珍听他终于说了句人话,笑道:“贤侄看完了?可是真方子?”

赵博安连连点头道:“大开眼界,大开眼界!”

见他恨不得立刻回去上手的模样,贾珍笑道:“既然是真的,那我就不留贤侄了。”

赵博安如释重负,他对这些往来应酬实在没有天赋,他老子的八面玲珑之才,竟丝毫没遗传到他的身上。

若非他自幼在织染行当颇有几分天赋,他老子又生不出第二个种来,那赵博安在赵家怕没甚立足之地。

不过眼下赵博安却不在乎这些,出了宁府大门,也不先回去给他爹赵东林通报一声,就让随从直接去了城外东盛染坊。

……

皇城,大明宫。

养心殿西暖阁。

隆安帝面色凝重,眼圈有些乌青,盘坐在炕上,手里拿着奏折,目光阴翳危险。

殿内侍立的宫人内监们,一个个屏住呼吸,大气也不敢喘一声,静悄悄的。

正这时,就见尹皇后手里捧着一个镶莲叶柄琉璃盏,盏内是满满的大玛瑙葡萄,个个晶莹剔透,望之诱人。

身后还跟着一衣着月牙凤尾罗裙的宫女,手里端着一鸳鸯莲瓣纹金碗,碗内盛着清蒸燕窝牛乳白,最是滋补。

尹后虽年过三旬,然体量丰美,面若娇花,艳丽逼人。

其后宫人则身量苗条,清丽端庄,眉眼多情。

看到隆安帝后,尹后含笑道:“皇上,歇一歇罢。”

隆安帝闻言,抬眼望了尹后一眼,目光又略过其后之人,紧皱的眉头疏散了些,问道:“皇后怎么来了?”

尹后声音温柔似水,道:“臣妾听闻皇上连续两日用膳不香,心中担忧,特来服侍。”

隆安帝闻言,面色再舒三分,笑道:“皇后一国之母,岂能做宫婢之事?”

尹后摇头道:“我先是皇上的妻子,其次,才是一国之母呢。若尽不好妻子之责,又谈何一国之母?”

至此,隆安帝脸上的阴翳消散了大半。

其身后大太监魏五心里一叹:这帝王当真算得上是千古明君了,勤政节俭,亲贤臣而远小人,且为人至孝。

但人无完人,隆安帝仍有一个毛病,就是好色……

看其面相,一半是因为辛劳政事所致,另一半,则是因女色而致。

念及此,魏五又不动声色的瞄了眼尹皇后。

他心中对尹皇后的敬畏,甚至不逊色于对隆安帝的敬畏。

他也是在内书房读过书的,知道青史之上,那些好色之君往往和皇后早早恩断义绝,相敬如冰。

可是,隆安帝与尹皇后,却十数年如一日,始终恩爱相亲。

能做到这一步,关键当然不在隆安帝身上,而在尹皇后身上。

隆安帝在潜邸时,身边美人就没断过,偏偏,此事外界知之甚少。

因为有尹后在,内宅从未起过矛盾。

寻常王府高门里后宅打出狗脑子,各种阴私事层出不穷的勾当,在廉亲王府从未有过。

再加上每次年节进宫,隆安帝和尹皇后在人前均是恩爱的模样,所以竟从没人想起过,隆安帝好色……

就魏五所记,也不是没有头脑愚蠢偏又狂妄的绝色美人,仗着颜色好就起了不安生心思的。

但每一次,尹后总能用春风化雨的手段解决。

再然后,她也不会去下毒手,而是再搜罗其她美女,为隆安帝分忧。

等圣眷淡了,那绝色美人往往就会郁郁而终……

发妻如此贤惠,隆安帝也感其恩重,礼敬于她。

除了尹后之外,任世间再美之绝色,在隆安帝身边也受宠不超过两年。

此其一,再者,后宫嫔妃们若有诞下皇子者,尹后都会视若己出,亲自带到身边养几年,到长大一些后,才会放回皇子所,交由嬷嬷们教养。

对此,尹后给出的解释是,年岁太小的皇子,她担心容易出意外,毕竟宫里水深。

等她带大了,知礼懂事等闲不会出意外了,再送回皇子所。

起初,也有人心怀猜疑,想看看皇后到底打的什么算盘。

毕竟,古往今来,妒后就是毒后,非嫡出的皇子能活下来的不多……

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隆安帝所出的六位皇子,居然无一人夭折,皆长大成人。

如此一来,朝野上下,谁还不称赞尹后一声贤后?

至于那些皇子的生母,一年到头能否见上皇子一面,就没什么人去关心了。

若只如此,魏五敬则敬之,却未必会畏。

可尹后不仅在后宫能够翻云覆雨,让人交口称赞,还能在御前,为天子出谋划策,其政治智慧之高绝,居然不下于天子……

若非大燕从无后宫干政的历史,尹后也从没有插手朝廷大臣的任命,甚至还几次三番劝谏隆安帝不要提拔后族子弟,魏五都担心这位皇后有武媚之志……

隆安帝招呼尹后落座后,又瞥了眼魏五。

魏五会意,立刻比划了个手势,殿内侍奉宫人悉数出宫,除却一对至尊外,就只有魏五和尹皇后身后宫人。

那宫人也想退避,不过却听尹后微笑道:“女史不必走,皇上虽还没给你个名分,不是不舍得,是时候还不到。不过,你已是皇上的人了,说家常话的时候,不必避讳开。”

“家常话?”

元春不解的看向尹后。

尹后看着她俏丽年轻的面容笑了笑,道:“自然是家常话,天家难道就不能有家常话?”

隆安帝看了元春一眼,问尹后道:“九华宫那里可还好?”

虽然他日日都要在寅时三刻去请安,但基本上见不到太上皇,只遥叩亲恩罢。

尹后点头笑道:“太上皇和皇太后这两日气色都还不错,尤其是太上皇。”

隆安帝闻言,嘴角抽了抽,眼中阴翳再起。

为了太上皇的高兴,他的革新大政戛然而止,除了韩彬之外,还有五位肱骨大臣,因不肯为太上皇丰功伟业上折恭贺,不得不贬官出京。

就连追缴户部亏空这样的大事,都不得不暂且停住。

因为,当初借钱花销,也是为了响应太上皇“侈靡大政”,非为一己之私……

这样荒唐之言,居然出自满朝文武煌煌之口!

念及此,隆安帝真是恨的咬牙切齿!!

元春为尹后在凤藻宫内的女史,焉能不知内中详情。

见隆安帝如此震怒,心虚下跪请罪道:“皇上,皆是奴婢族中子弟无知,才引得皇上生气,奴婢请皇上责罚!”

隆安帝目光和刀子一样看向元春,不过看到她跪伏在地上的模样,有些像昨夜承欢时温顺的姿势,怒气稍减……

尹后察言观色后,心里忍不住冷笑一声,面上却温声笑道:“这个傻姑娘,皇上胸怀寰宇乾坤,岂会为你家黄口孺子动怒?再说,当日你家那孩子,也不知太上皇就在隔壁,谁能想到如今局势?这些事不关你家的事,皇上还因此专门下旨褒赞你家德行,快起来罢。”

隆安帝看了尹后一眼,叹息一声道:“朕虽不罪竖子,也相信那不学无术的混帐是无心的,可是却是他坏了朕的大事啊!”

尹后温声道:“古人云: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皇上,此事未必就是坏事呢。”

“哦?梓童此言何解?”

隆安帝忙问道。

尹后微笑道:“皇上要革新大政,自然是功在千秋的大计。但革新大政,却也需要能用之臣来实施。往日里看不出谁才是真正能用于事的大臣,这一次,不就看了个透彻吗?或许大政要晚上几年,但臣妾相信,待皇上再推大政时,必然势不可挡,水到渠成!”

隆安帝闻言,眼眸先是一亮,可随即还是摇头道:“韩彬、李晗、张谷、窦现、左骧,这是朕这些年好不容易才挖掘出的肱骨重臣,才德兼备,这次被一股脑全贬出京。还有,还有被朕觊觎厚望的林如海,原是计相之才,在江南那个狼窝里,生生恶斗了十数年,先亡子,后丧妻,终于理清了盐政,却也煎熬的撑不住了,唉!朕原本是要大用的……”

看着隆安帝满面痛苦之色,尹后温声劝道:“韩彬几位大臣再经历一番外省,到四处多看看,只会更加坚定他们辅助皇上革新大政的志向。至于林如海,有皇上如此为其担忧,想来会慢慢修养好身子。再者,皇上已经点了韩彬为两江总督,兼理扬州盐政,不再单设巡盐御史,林如海没了压力,清修两年也就好了。”

隆安帝叹息一声道:“但愿如此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