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第四百零七章 癸亥金榜之争

“你请自便吧!”</p>

望着悻悻离去的刘宗周,韩爌脸色显得极为难看。</p>

这时,管家急匆匆而来,神色慌张:“二老爷来了,怕是朝中出了什么大事,连去刑部也顾不得了。”</p>

韩爌闻言一叹:“还是躲不过啊…”</p>

刘宗周来,就是为了说东林结党,上下兜售科举试题一事,自己这个族兄韩焕当年也是得了自己东林魁首的荫福才能官至刑部主事,自然不能免俗。</p>

他叹口气,想了半晌,亲兄弟之间毕竟还是不能太过绝情,韩爌心中明白,他定也是来向自己找方法避祸的。</p>

可是这种事他们既已瞒着自己做了出来,便是整个东林的祸事,他韩爌又有什么能耐去避祸。</p>

叹了口气,他道:</p>

“我去更衣,叫他到偏房等我吧…”</p>

走了几步,韩爌又忽然回头,笑道:“对了,摆齐酒菜,到菜市采购一条大鱼,老夫已好久都没与这个族兄说些心里话了。”</p>

消息传出,朝上的东林大臣,朝下的东林士子,如今俱都是乱成一团,有如无头苍蝇。</p>

而魏忠贤的东厂,得到锦衣卫频频出动抓捕贡生的消息,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p>

“舅父!”</p>

许显纯抓人后的第三天下午,傅应星才是火急火燎赶来,对着魏忠贤说道:“北镇抚司一连几日都有动作,怕是出大事了。”</p>

魏忠贤神情淡然,道:</p>

“能有什么大动作,中元节灯会才刚结束,在这节骨眼上抓几个人,只是北镇抚司想扩大影响罢了。”</p>

“许显纯想与本督斗,他还是嫩了点儿。”</p>

其实魏忠贤想的也对,许显纯比上任刘侨,虽有手段,却还是被魏忠贤压了一头。</p>

魏忠贤不只有东厂,还有朱由校赖以制衡朝政的“阉党”,许显纯则只有锦衣卫,虽然御赐了飞鱼服、绣春刀,影响力还是远远不足。</p>

傅应星定了定神,道:</p>

“舅父,我在苏州的耳目说,东林贡生张绣近日与同考官蒋振邺来往甚密,据说是握着什么把柄!”</p>

“还有这事儿?”</p>

魏忠贤神色变了变,示意傅应星坐下,嘀咕说道:“天启二年秋闱,是闹了一档子事儿,这样看来,两件事似有什么关联…”</p>

傅应星也记了起来,连忙说道:“去年有个嘉善生员名唤张卓的,写揭帖嘲骂秋闱主考官刘宗周徇私舞弊,确在地方上激起了一阵波澜。”</p>

“只是…”魏忠贤忽然嗬嗬冷笑一声,“只是陛下当时还在南巡,并没在意此事,到如今也被人淡忘了。”</p>

“去年秋闱的确是弊端百出,那些东林自被逐出朝政,心存愤恨,便使出这等下三滥的招数,妄图要东林还朝,还真是好算计!”</p>

言至于此,魏忠贤眼眸微动,即当机立断,起身说道:</p>

“派人去苏州,把这个叫张绣的锁回来,随意编排个名目就是,本督要亲自审问!”</p>

傅应星转身就走,道:</p>

“好!我亲自去一趟苏州!”</p>

......</p>

几天之内,不只北镇抚司频频出动抓人,就连东厂都掺和进来,缇骑出京,直奔苏州。</p>

几日后,傅应星兴冲冲回来,脸上带着喜色:“舅父,喜事,喜事!张绣已被锁拿回京,我还没怎么动刑,他便吓得尿了裤子。”</p>

“据他说是那同考官蒋振邺贪污受贿的证据为他所得,是去向他勒索了一万多两白银!”</p>

“贪污受贿的证据,东厂一直都有,不过这些都是小鱼小虾,本督还懒得动手。”</p>

魏忠贤不相信就只是这么点小事,这几日他也命人找出去年秋闱后有关的消息,结合起来,愈发觉得是东林党在密谋什么大事。</p>

这等向天启皇帝邀功请赏的好机会,怎么能轻易放过。</p>

“你来看…”魏忠贤冲傅应星招手,冷笑:</p>

“去年秋闱榜发,地方上士子的确闹了一阵,本督这才发现,去年秋闱榜上之名,东林士子名占其七。”</p>

“这样以来,落榜的各地秀才们自然不服,这便有了这些指骂主考刘宗周照顾门生,徇私枉法的揭帖。”</p>

便是傅应星也看出来事情不简单,再经受魏忠贤这一番点拨,他一下子明白过来,狠狠笑道:</p>

“舅父,看起来这是一出好戏啊!”</p>

“我们要不要动手?”</p>

魏忠贤思量片刻,微微摇头道:“这还得等陛下那边的意思,这事陛下只怕早就知道。”</p>

傅应星有些奇怪。</p>

“那陛下在等什么?”</p>

魏忠贤摇头,然后嗬嗬笑了,没有作答。</p>

......</p>

两月过后,天启三年会试顺利结束,金榜名录下发天下。</p>

可此次会试并没有往年仿若逢年过节一般的喜庆,反而激起一片哗然,物议沸腾,再次落榜的各地士子忍耐不住,雪花一般的揭帖纷至沓来。</p>

朝堂的各科各道,每日来的都是这些指责主考官顾大章及同考官李元荐、蒋振邺等人结党徇私,为东林贡生提供便利之事。</p>

甚至有匿名贡生也爆出惊天大料,称都察院左都御史刘宗周也参与此事,朝廷大官名录赫然在列!</p>

一时间,京师内外人声鼎沸。</p>

四川监生钱汉提前一年自家中出发,准备天启三年的会试,却逢此事名落孙山,即义愤不平,首先发难。</p>

这名唤做钱汉的监生将揭帖送至顺天府衙门,揭发同考官李元荐徇私舞弊,让其族中子弟李之令等高中金榜,为人所不齿。</p>

接着,又传出杭州三名举人酒后乱性,将高中进士的一名东林贡生活活打死在街上的消息。</p>

消息接连而出,朝中的官员无不惶恐,事情闹到这样一个地步,这是事先谁都没有料到的。</p>

而今各地士子愤愤而不得志的情况早已经收束不住,昔日间高中金榜的进士们,如今却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p>

各地百姓的情绪也被这些情况搅动,日益汹汹,连街谈巷议也拿这些事当做谈资,津津乐道。</p>

再加上有些人背后的推波助澜,大做文章,唯恐天下不乱,到处带节奏放谣言,朝野议论也是一浪高过一浪,丝毫没有消停的意思。</p>

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兴致勃勃地等着,等着看这件事日后会发展成什么样子,还有什么好戏。</p>

......</p>

九月的天气,风物宜人,万绿如海。</p>

朝堂上暗流涌动,地方上众议沸腾,朱由校却置若罔闻,再次率领卫队光顾了南海子,看着周围一片翠绿,笑道:</p>

“这是射猎的好时候啊!”</p>

</p>sxbiquge/read/0/9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