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冬天,小胡子做出了入侵俄罗斯的决定。
一个冬天过去了,德国人在德俄边境集结了166个师,总兵力430万人,以及4.2万门火炮,4100辆坦克,和近五千架飞机,战争已经迫在眉睫。
虽然俄罗斯人一直不承认,不过俄罗斯人似乎也有类似的计划。
德国在俄德边境囤积重兵的同时,俄罗斯人也没闲着。
进入1941年夏季,俄罗斯在俄德边境囤积了123个师,另外还有67个师已经接到命令,总兵力同样达到近330万人,近6万门火炮,大约1.6万辆坦克,和超过一万架飞机。
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大胡子对罗克和温斯顿的提醒不屑一顾了。
在俄德边境,德国人的兵力虽然多于俄罗斯人,不过在重型装备上明显落入下风。
自从欧战爆发以来,德国人以飞机和坦克为核心兵种发起的闪电战,给了俄罗斯人巨大的信心。
别忘了德国人是在俄罗斯人的帮助下,才开始逐渐恢复实力的。
可以说德国的空军和装甲部队,正是师从于俄罗斯才得以成型。
这种情况下,俄罗斯人有理由相信,即便德国向俄罗斯发起进攻,俄罗斯军队也能凭借更多的飞机和坦克,将德国人揍个屁滚尿流。
让罗克惊讶的是,希腊战役的爆发,似乎并没有对“巴巴罗萨计划”起到太大的拖延作用。
影响肯定有,比如在克里特岛战役发起之前,德国人将参与希腊战役的三个装甲师试图调回东线。
这个决定在克里特岛战役爆发之后被推迟,因为伞兵和空降部队在克里特岛遭到前所未有的伤亡,这三个装甲师又被调回希腊,肯定无法参与对俄罗斯的进攻。
和崩溃的英军相比,小胡子更担心南部非洲军队在肃清了克里特岛德军之后,对巴尔干半岛发起反攻。
早在去年冬天,小胡子就将5月15号定为发动“巴巴罗萨计划”的日期。
这一日期受到希腊战役的影响,小胡子决定将时间推迟到6月15号。
一个月的时间明显不足以让德军结束希腊战役。
英军虽然已经彻底崩溃,南部非洲军队还在坚持作战,克里特岛德军伤亡惨重,即伞兵和空降部队之后,山地部队也遭到惨痛损失,如果没有装甲部队的加入,胜利遥遥无期。
被调回希腊的三个装甲师,就是为克里特岛准备的。
不过这并不是小胡子推迟“巴巴罗萨计划”的真正原因。
真正原因是去年冬天超乎寻常的大雪,以及积雪融化之后到处都是泥泞荒野的糟糕天气。
俄罗斯的交通状况还是不错的。
不过在德国和俄罗斯瓜分了波兰之后,现在的俄德边境是位于之前的波兰境内。
波兰的交通状况很糟糕,缺少装甲部队的波兰,在战争爆发之前从来没有考虑过提升交通水平,这给德军的进攻造成最大的障碍。
所以真正说让德国推迟进攻时间的不是希腊战役,而是糟糕的天气。
当然罗克和温斯顿肯定不承认。
“即便我们什么都没做,我们也要装作我们已经全力以赴的样子,这样我们才能占据道德制高点。”罗克直言不讳,否则罗克也无法自圆其说。
和上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全力以赴的南部非洲不同。
这一次南部非洲自从战争爆发以来,除了在攻击意属东非和十二群岛的时候全力以赴之外,一直都在打酱油。
这是最符合南部非洲利益的做法。
毕竟意属东非和十二群岛打下来就是自己的,英属北非,或者是希腊,就算南部非洲全力以赴,把德国人赶走之后还是要还给英国人或者希腊人,所以图啥。
“难道这样就不会引起伦敦,或者是俄罗斯人的怨言?”阿尔文还是单纯,让英国人和俄罗斯人臣服的绝不是帮助,而是实力的碾压。
“就算因此引起联合王国,或者是俄罗斯的抱怨,他们又能怎么样呢?”罗克心坚如铁,南部非洲联盟国家,难道就心甘情愿臣服于南部非洲的领导之下吗?不可能的好吧。
上一次南部非洲联盟会议过程中,罗克提出了联盟内部分工这个概念。
简单说就是南部非洲联盟国家提供原材料和市场,南部非洲负责提供联盟国家所需要工业品,以及为联盟国家提供必要的保护。
本质上这跟殖民时代英国和法国在非洲实行的统治方式没什么区别。
加上了“内部分工”,马上就变成联盟国家齐心合力创造美好大非洲的和谐局面。
南部非洲联盟国家肯定不甘于只作为南部非洲的原料产地,以及商品倾销市场。
不过他们没有其他选择的余地,英国政府也希望能从刚果王国和刚果共和国,进口木材和矿产资源。
可是即便英国人给出的价格,比南部非洲企业的采购价更高,刚果王国和刚果共和国还是选择卖给南部非洲人。
不是刚果人更高尚。
也不是南部非洲人更慷慨。
刚果人也想赚更多钱,但是不敢。
这就是南部非洲联盟团结一心的真正原因。
放大到欧洲也一样。
现在英国和俄罗斯还能跟南部非洲谈条件。
等英国和俄罗斯的国力继续被消耗到无以为继的地步,南部非洲自然而然就可以获得这个世界的领导权。
“美国人怎么办?”阿尔文还是担心,这个世界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欧战爆发之前,俄罗斯和德国的关系够好了,几乎好到穿一条裤子。
芬兰战役之后,德国人认清了俄罗斯的虚弱,双方关系已经开始微妙的变化。
到俄罗斯对罗马尼亚石油产地暴露野心的时候,小胡子终于下定决心解决俄罗斯人的潜在威胁。
明明军队毫无战斗力,胃口还这么大。
把温斯顿评价意大利人的话送给俄罗斯人一点也不过分:胃口奇大,却长着满口烂牙。
所以都是活该。
“美国人的援助难道不是有条件的吗——哦,对了,美国人根本就没有援助。”罗克轻笑,这个世界的美国,注定会被边缘化。
另一个时空,盟军是不依靠美国不行,所以美国才收获了最丰厚的果实,成功取代英国成为民主国家的领导人。
这个时空南部非洲横空出世,跟欧洲国家的关系,比美国跟欧洲国家的关系更好,英法有了更好的选择,美国人被冷落很正常。
别忘了一直以来,欧洲国家对美国人态度。
如果不是迫不得已,谁有会去主动讨好一个由罪犯和流浪汉组成的国家呢。
“亚洲怎么办——我们应该主动进攻。”阿尔文对亚洲还是念念不忘。
南部非洲参战后,阿尔文重回军中,在印度洋战区服役。
南部非洲在欧洲就算不够积极,闪光点还是有的,只要出手必有收获。
在亚洲,南部非洲都不能用“不够积极”来形容,而是毫无作为,彻底躺平。
这就让阿尔文很不甘心。
明明印度洋舰队和第四集团军拥有强大实力,分分钟可以把加入维希法国的法属印度支那推平,罗克却命令安琪维持防线,不许主动出击,这让阿尔文很失望。
“还不到时间——如果你想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收获,就必须保持耐心。”罗克不着急,日本联合舰队时刻防备着印度洋舰队的进攻,拉上美国人一起欺负日本人,才是罗克的目的。
说白了还是利益。
世界大战如火如荼,南部非洲试图渔翁得利,美国人也在蠢蠢欲动。
罗克现在最担心的是南部非洲主动出击,最后却让美国人捡便宜。
所以一定要把美国人拖下水。
其实也快了。
现在全世界还没有参战的大国,一个是俄罗斯,一个是美国。
德国进攻俄罗斯在即,美国人也别想独善其身。
和德国即将进攻俄罗斯相比,罗克更关心的是突入大西洋,击沉“胡德”号之后不知所踪的“俾斯麦”号战列舰。
1936年,德国决定建造“俾斯麦”号战列舰。
当时英国曾要求德国将“俾斯麦”号战列舰的排水量限制在35000吨,这个要求被小胡子以德国不是《华盛顿海军条约》和《伦敦海军条约》签字国为由拒绝。
建成之后的“俾斯麦”,舰长241.55米,舰宽36米,最大吃水9.99米,标准排水量41637吨,满载排水量50300吨,最高航速30.12节,最大续航力8500海里,舰上装备8门380毫米主炮,12门150毫米副炮和36门机关炮,是时下各国最强大的战列舰之一。
“俾斯麦”号战列舰拥有世界上所有战列舰中最强大的防护能力,同时30节的航速,使“俾斯麦”号战列舰同样成为全世界速度最快的战列舰之一。
血厚,跑得又快,能得到过“俾斯麦”的追不上它,比它快的又打不过它,所以“俾斯麦”自从建成那天起,就成为皇家海军的心腹大患。
欧战爆发后,“俾斯麦”号一直留在波罗的海的军港里,没有执行任务。
作为全世界最强大的战列舰,总是停在军港里也不行。
地中海舰队和塞浦路斯分舰队联合袭击拉斯佩齐亚军港之后,为了袭击盟军航道,迫使盟军派出更多军舰护航,以及平衡地中海和北非的实力,“俾斯麦”号终于主动出击,突破皇家海军封锁进入大西洋,并在31号和皇家海军的“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及“胡德”号战列巡洋舰爆发激烈战斗。
“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是皇家海军最新式的战列舰,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2号舰,满载排水量四万吨,1937年开工建造,两个月前刚刚服役。
“胡德”号战列巡洋舰1920年服役,满载排水量4.7万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是全世界排水量最大的战列舰。
在双方火力配置上,“威尔士亲王”号装备了10门355毫米主炮,“胡德”号8门381毫米主炮,对“俾斯麦”的8门380毫不逊色。
战斗结果却让人出乎意料。
31号下午,“威尔士亲王”和“胡德”号,同“俾斯麦”号遭遇,海战随即爆发。
“胡德”号首先开炮,却把和“俾斯麦”同涂装的“欧根亲王”号重型巡洋舰当做“俾斯麦”,选错了目标。
“威尔士亲王”准确判断,将攻击目标集中在“俾斯麦”号上,这就导致两艘英国战列舰的火力极大分散,没能在第一时间集中给予“俾斯麦”致命打击。
而且关键的是,“威尔士亲王”号刚服役不久,主炮并没有完全完成测试,还存在部分机械问题,不能发挥出全部火力。
战斗开始之前,“威尔士亲王”号的尾部炮塔就因为机械故障无法旋转。
战斗开始后,“威尔士亲王”号又有一门火炮因为升降机故障无法开火。
所以百年海军——
呵呵。
在这一次海战中,德国海军表现明显比皇家海军更出色。
在“俾斯麦”开火之前,“欧文亲王”号的一枚203毫米炮弹击中“胡德”号,一个高炮弹药箱中存放的4英寸高射炮炮弹和up火箭的部分弹药被引爆。
火势极大,迅速向战舰中部蔓延,浓烟滚滚而起,数英里外都能看得到。
舰队指挥官兰斯洛特·霍兰中将认为大火仅仅只会波及甲板,爆炸也只会伤及损管人员,损害很快就会得到控制,所以命令继续作战,没有及时派人救火,这为“胡德”号的战沉埋下严重隐患。
六点整,海战爆发仅仅五分钟之后,“俾斯麦”号的第五次齐射终于击中“胡德”号主桅杆后部。
“胡德”号发生剧烈爆炸,x主炮塔被猛烈的爆炸掀到数十米高空,大量的舰体碎片甚至包括一些舰员尸体被抛向空中并散落在甲板上和四周的海中,一些舰体碎片甚至落到950米外的“威尔士亲王”号上。
很短的时间内,“胡德”号就断为两截沉入海底,1500余名舰上乘员只有三人被救起,其中包括舰队指挥官兰斯洛特·霍兰中将。
“胡德”号的沉没让所有人惊讶。
这时候人们才充分认识到“俾斯麦”号的战斗力,英国战争部和南部非洲军方已经对“俾斯麦”下达了必杀令,海战可以输,“俾斯麦”号必须死。
(本章完)123xyq/read/3/36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