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洪武末年 第266章 换个储君又如何

“颖国公,你觉得柳淳的学问怎么样?”朱标漫步在洛阳的城墙上,傅友德紧闭着嘴巴,没有立刻回答。</p>

朱标笑了笑,“颖国公,孤就是闲聊,没有别的意思,你实话实话就是了。”</p>

傅友德闷声道:“殿下,在北平的时候,老臣认识了柳淳,他的学问难说好坏,可他倒是做了不少事情,新的军粮,改进火药,士兵的皮袄手套,滤水的木桶,都是他做出来的。靠着这些东西,将士们打仗更容易了,死伤也少了,不但收复了辽东,还在捕鱼儿海一战灭了北元,迎回传国玉玺。老臣也仅仅知道这些!”</p>

傅友德说完,就闭上了嘴巴。</p>

可朱标却听出来了,柳淳的学问非常实用,管用!</p>

对于一个沙场老兵来说,的确是足够了!</p>

你能指望着靠一本论语,降服敌人吗?</p>

但话又说回来,能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千头万绪,重在人心!</p>

儒家有两千年的道统传承,已经深入人心,很容易就能找出一个绝对多数。依靠士人集团,就能坐稳江山。</p>

可硬是要用一种新的学问,取代儒家,双方势必激烈冲突,带来动荡不安。</p>

朱标从本能排斥变法,但是呢,他又不得不承认,柳淳基于民生问题,提出来的一大堆问题,几乎每一样,都切中要害,都剑指士人集团,不把乡村从士绅的手里抢过来,就遑论革除千百年的弊政。</p>

朱标突然停住脚步,双手按在古旧的城墙砖头上。</p>

洛阳城,历尽风霜,墙头斑驳,站在上面,似乎还能听到汉唐的金戈铁马,多少朝代,荡然无存,只余下史册上的几行文字。</p>

从小到大,朱标读的史书多如牛毛,但他从来没有认真想过,大明王朝!父皇一手创立的江山,会不会也和那些王朝一样,烟消云散?</p>

这是个很严肃的问题,任何的君王,包括储君在内,都应该思索,可很讽刺,朱标似乎没有认真想过。</p>

在他的印象里,大明朝有老爹撑着,有那么多精兵猛将,文臣名士,只要亲贤臣,远小人,信之任之,天下就不会差到哪里去。</p>

可问题是柳淳和太学生递上了的讨论结果,让朱标惶恐了。</p>

原来在洪武盛世之下,还藏了那么多的弊端,还有那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p>

老百姓并不是安居乐业,吃喝不愁……他们只是在忍耐而已!</p>

朱标突然害怕起来。</p>

他害怕自己会成为亡国之君,历代二世而亡的朝代不是一个。</p>

“明明是对的事情,孤却没有胆子推动!”</p>

朱标自嘲笑了笑,夕阳之中,无限凄凉……从小到大,太多人把心血倾注到他的身上,包括父皇母后,也包括身边的文武,朱标突然觉得自己就像是被一条条丝线缠住的木偶一样可怜,左右不是,动弹不得。</p>

我活得根本不是自己啊!</p>

朱标痛苦地摇头,他不得不承认,自己能做好任何一个角色,就是做不好太子,当不了一国储君!</p>

要不干脆让父皇换人算了?</p>

朱标被逼得冒出了这么个荒唐绝伦的念头。</p>

就算他不在乎,别人能不在乎吗?</p>

这么多年了,全都围绕着他在布局,是他想不做,就能不做的吗?且不说别人,父皇就不会答应!</p>

到底该怎么办?</p>

朱标陷入了无限的纠结……他甚至没心情欣赏洛阳的风光,便匆匆动身,赶赴西安。</p>

西安是秦王朱樉的封地,这位秦王殿下,风评可不是很好!</p>

……</p>

“臭小子,你的天赋也太差了,一趟拳,打得还没有女人像样呢!让我说你什么好!”张定边鄙夷地绕着柳淳绕圈,弯着嘴角,嘲讽道:“要不老夫自缚双手,让你打,能沾到我的衣襟,就算你赢了,行不?”</p>

柳淳怒哼了一声,“老张,我跟你说,你也别太过分!”</p>

还记得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柳淳管张定边叫“张老”,现在已经降格到“老张”了,就是不知道有朝一日,会不会变成“小张”。</p>

“你别觉得自己功夫好,就能肆无忌惮。等我把学校办好了,学生培养出来,我就改良火器!等我把火绳枪改成燧发枪,到时候我手指一动,你老人家就拜拜了!”</p>

张定边才不信呢!</p>

“臭小子,你真有那么大的本事,干嘛还学功夫?”</p>

“强身健体,懂不?”柳淳哼道:“我没指望能打过你,只要能活过你就行了!”</p>

传说中,张三丰至少活了一百二十岁,然后消失不见。即便按照张定边来算,也是一百岁,一百岁啊!</p>

要是早些年,柳淳都想拉着他拜把子了,同年生无所谓,同年死才最重要!</p>

张定边很想催死柳淳,就没见过这么不上进的学生!</p>

“算了,老夫懒得管你……我这里刚刚得到了一份密报,你看着办吧!”</p>

柳淳接过,一边擦汗,一边瞧着。</p>

他注意到,在密报的头一页,印着一个貔貅印!</p>

“这是貔貅卫送来的消息?”</p>

柳淳很惊讶,“你不是说貔貅卫直接给陛下送消息吗,怎么会送到我这里来?”</p>

“貔貅卫发现了紧要的事情,当然直接向陛下陈奏,可若是上峰交办的差事,还是要层层呈报的。”</p>

“哦!那我以前怎么没有收到过?”</p>

好歹咱也是玉貔貅啊,最高级的貔貅卫!</p>

“差不多五年了,只有一件交办的事情!你以前没收到,有什么稀奇的!”张定边闷声道:“陛下要迁都,这才交代中原的貔貅卫,递交密报,要考量适不适合做新都!”</p>

柳淳恍然,他翻看着内容,越看越心惊肉跳。</p>

“这,这怎么写的都是秦王朱樉的罪过啊?”</p>

“要迁都长安,那是秦王的封地,不查他查谁!”</p>

“倒也是,可,可他的罪名也太多了吧!”柳淳目瞪口呆,这上面开列了秦王的罪过,足有三十几条!</p>

光说说几项比较惊悚的啊!</p>

秦王暗中豢养了数千名亡命之徒,全都是关中的刀客,最是凶残不过。</p>

朱樉为了扩大养羊,圈占百姓田地,百姓不答应,他居然诬陷百姓为匪,一口气剿灭了三个村子,足有五百多人,不分老幼,全都坑杀,埋在了一个山谷里。</p>

另外秦王府的规格超出亲王府的规制,很多地方都效仿京城皇宫……朱樉还广纳美女,又私下收了不少太监!</p>

按理说亲王府的太监,是宫里统一调拨的,亲王是不能私自收用太监,朱樉居然干了……这伙是不是仗着天高皇帝远,就什么都不在乎了?</p>

柳淳暗笑,怕是朱樉也没有想到,他爹居然要迁都长安,这下子他就要倒霉了!</p>

不对!</p>

柳淳刚看的时候,还挺幸灾乐祸的,可再仔细想想,却发现了不对劲。</p>

“老张,我没有记错,太子殿下怕是已经到了长安吧!假如秦王有问题,为何不向太子呈报,反而要舍近求远,送到京城来?”</p>

张定边叹了口气,“自从锦衣卫成立,貔貅卫就没有多少事情了……老的老,死的死,也没有约束,在以往,是断然不会这么没有规矩的,谁不知道陛下最宠爱太子,貔貅卫的事情,也没有瞒着太子,既然发现了问题,就应该先知会太子一声,而不是越过太子,直接捅到京里!”</p>

张定边眉头紧皱,“柳淳,我说句不客气的,怕是有人要陷太子于不义!”</p>

柳淳吸了口气。</p>

他眉头紧皱,相比起张定边,他更有一层忧虑。毕竟只有他知道,朱标是在这次巡边之中,染病丧命的。</p>

史料对朱标之死语气含糊……有人说他是染了风寒,也有人说他是不堪老朱的压力,忧虑成疾。</p>

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就是在这次巡边之中,的确发现了秦王朱樉的种种劣迹,朱标还亲自把兄弟押回京城,结果朱标没多久就病死了……</p>

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纠缠在一起,让柳淳十分无奈。</p>

“老张,你说貔貅卫……会不会出了叛徒?”</p>

张定边迟疑片刻,微微摇头:“按理说应该不会,貔貅卫素来忠于陛下,但话又说回来,这么多年了,人心最是容易变化。现在是这么个当口,太子被贬出京巡视,秦王又有了这么多罪状……是不是有人打算夺嫡啊?”张定边都被自己的想法吓了一跳。</p>

乖乖!</p>

一下子算计两位皇子,还真是有胆子啊!</p>

张定边嘿嘿了一声,“柳淳,不会是你做的吧?”</p>

柳淳脸都黑了,“张定边!你再敢诬陷我,我,我就弄包耗子药,毒死你算了!”柳淳心惊肉跳,变颜变色,“这样的玩笑,也是能随便开的?”</p>

张定边略微沉吟,“按理说,燕王最像陛下,手段狠,心气高……只不过他远在北平,鞭长莫及,加上又是庶出,没有貔貅卫会跟他搅在一起……当然了,你除外!”</p>

柳淳气炸了肺,“姓张的,我再警告你啊,我跟燕王没关系,半点关系都没有!”</p>

张定边呵呵两声,“真没关系?你可别让老夫问住了!徐家的那个丫头,你惦记没有?”</p>

“你!”</p>

柳淳气得翻白眼,就在这时候,突然老太监来了。</p>

“大人,快进宫吧,圣人找你过去!”</p>sxbiquge/read/43/435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