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名了!</p>
的确是出名了!</p>
而且还不是小名,而是大名!</p>
坦白讲,包括柳淳,都低估了百姓对清官大老爷的渴望。</p>
这些年朱元璋虽然铁腕治国,但毕竟天子离着普通百姓,还是太远了。在普通百姓的心里,更多记住的都是天子又杀了什么人,菜市口血流成河,城门外人皮一大片。</p>
如此的朱元璋,让百姓产生的更是是敬畏。</p>
而荀顺庆就不同了。</p>
他是个兢兢业业的地方官吏,他帮百姓解决身边的问题,开凿水渠,清丈田亩,做得都是老百姓最需要的事情。</p>
不但如此,他还遭到了陷害。</p>
一个人不管做了多少好事,如果一辈子顺风顺水,无病无灾,被人提起的次数一定少于那些大起大落,甚至饱受冤屈的悲剧英雄。</p>
抗金名将不在少数,人们记住的只有岳飞。</p>
于谦保卫京城,惨死人手,立地成圣。</p>
阳明公有大功于社稷,后半生辗转落魄,被小人欺压……相比起彪炳青史的大人物,荀顺庆很快被洗刷了冤屈,甚至没有影响他在地方的施政。</p>
但确确实实,他是被狠狠冤枉了一把!</p>
柳淳为了替锦衣卫洗刷身上的恶名,把这个案子当成了典型。</p>
编演戏曲,在茶馆戏园,到处演出,印刷小人书,在年轻一辈,广泛传播……在柳淳的一番折腾之下,锦衣卫的名气固然好了很多。</p>
但获益最大的,竟然是荀顺庆!</p>
他被当成了清官的代表。</p>
文人的表率!</p>
好些家长听说他回京了,都带着孩子过来,想要让孩子瞧瞧,书里的人物是何等风采,顺便给孩子树立起远大的理想。</p>
人们聚集在十里长亭,终于,他们看到了心目中的偶像。</p>
果然,非比寻常!</p>
偶像非常高大,龙行虎步,五官端正,面皮微黑,那是替百姓操劳的证据……许多人挤到前面,一起躬身施礼。</p>
“恭迎荀大人!”</p>
“荀大人回京了!”</p>
“青天大老爷。小的替大人牵马!”</p>
……</p>
“荀顺庆”被热情的百姓包围了,大家伙七手八脚,恨不得能摸一把青天大老爷。</p>
“咳咳!乡亲们,承蒙错爱,仆感激不尽。”</p>
“大人不要客气!大人是青天大老爷!是天底下最好的官了。”百姓们又喊了起来,“大人受委屈了,这次回京,陛下肯定要重用大人的,大人以后还要替百姓们做主啊!”</p>
面对超热情的人潮,被包围在中心的“荀顺庆”简直招架不住了,狼狈到了极点。他想开口,刚说一句,就被打断,一直打断!</p>
终于,忍无可忍,他发出了最严肃的怒吼,“乡亲们,仆不是荀知县,仆是常州知府龙镡,你们要找的荀知县,是,是他!”</p>
老百姓瞬间傻了!</p>
什么意思?</p>
弄错了?</p>
这下子乐子可大了。</p>
他们只知道荀顺庆进京,却不知道,作为荀顺庆的上司,同样是变法的干将,龙镡也进京了。</p>
而且这俩人站在一起,人高马大,相貌堂堂的龙镡,显然比黑瘦的荀顺庆,更加惹眼!人们顺理成章认为,偶像就应该是这样的。</p>
完蛋了!</p>
走错了佛堂,烧错了香!</p>
丢人丢大了!</p>
百姓们讪讪散开,将目光重新放在了荀顺庆的身上。</p>
由于发生了误会,大家伙不敢凑得那么近,荀顺庆反而不用那么尴尬了。</p>
他不是个能说会道的人,面对这么多人,激动的说不出话。</p>
无言!</p>
荀顺庆突然抱拳,冲着所有百姓,深深一躬!</p>
“荀大人,好样的!”</p>
人群之中,再度爆发出欢呼声。</p>
鲜花,鼓声,欢呼……人们围绕着荀顺庆,护送他进京。</p>
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知县,但只要真正一心为民,就能得到百姓的认可。</p>
没人知道,这十里路,荀顺庆是怎么走过来的,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值了!</p>
真的值了!</p>
有位混账皇帝,说读书是为了颜如玉,黄金屋,为了千钟粟,为了车马多……弄得读书做官,就是为了求财,求色,求享受似的。</p>
诚然,大多数人是庸俗的。</p>
但总要有那么一点点的人,是为了理想而活着!</p>
人在公们好修行!</p>
此生为官,定不负百姓!</p>
荀顺庆在心中,暗暗发誓。</p>
同样的想法,也在许多年轻人心中萌生,或许他们长大之后,也可以像荀大人一样,做一个让百姓爱戴的清官,好官!</p>
龙镡和荀顺庆,两个地方小官,放在京城,丝毫不起眼。</p>
可就是这两个小吏,却掀起了京城的风暴!</p>
所有人都很想领教,柳淳调教出来的门人弟子,变法派的干将,究竟有何等的本事!</p>
两个人进京的第三天,就是早朝的日子。</p>
朱元璋御门听政,百官朝见。</p>
柳淳不出意外,列在了文官的第七位。</p>
在他的对面,曹国公李景隆简直不知道说什么好了。</p>
这孙子就像变色龙似的,头些时候,还站在武将堆里,最关键的是他站在自己的后面!现在好了,他跳到文官行列了。</p>
没准哪天他跳回来,说不定还压自己一头呢!</p>
真是没有道理可讲啊!</p>
正在李景隆羡慕嫉妒恨的时候,有太监高喝,宣龙镡和荀顺庆陛见!</p>
两个人恭恭敬敬,拜见天子。</p>
老朱很和气,也很欣慰,毕竟是天子门生吗!至于柳淳,先滚一边去!</p>
“你们起来。”</p>
老朱仔细打量,然后欣然道:“看得出来,你们是用心了,在地方上,吃了不少苦头。此番进京,你们有什么话想说,朕很想听听,你们对地方的看法,还有朝政得失。”</p>
沉默了片刻,龙镡本想站出来,谁知,不声不响的荀顺庆竟然抢先跪倒。</p>
“陛下,臣斗胆进言,请求陛下废除粮长,此法弊端甚多,已经难以维系。臣以为陛下当初的初衷是好的,可,可在地方上,已经走了样。如今夏粮征收在即,理当迅速调整。先在一些州县,废除粮长,等看到效果之后,扩大范围不迟!”</p>
“大胆!”</p>
还没等荀顺庆说完,就有人呵斥道:“你一个小小知县,也敢胡言乱语!粮长之法,乃是陛下为了防止地方官吏,盘剥百姓,敲骨吸髓所立,开天辟地,亘古未有。乃是一大德政,尔也敢妄言废除,简直狂妄犯上!”</p>
说话的人,是户部尚书郁新。</p>
他面红耳赤,厉声呵斥。</p>
身为执掌大明财税田赋的户部尚书,如何征税,那是他负责的事情。一个地方小吏,还没怎么样,就敢公然挑战行之有年的粮长制,他岂能不怒!</p>
荀顺庆不认识郁新,但却不妨碍他开炮!</p>
“这位大人,你说粮长之制,是德政,是为了防止地方官吏盘剥?那下官就不懂了,粮长多以地方丁多粮多的大户担任,他们就不盘剥百姓吗?”</p>
这话问的,郁新都愣了片刻。</p>
是啊,朝廷盘剥,士绅大户就不盘剥吗?</p>
片刻之后,郁新怒道:“一派胡言,地方士绅大户,宗族乡亲,他们不是官吏,手上没有权柄,他们跟百姓一样,又岂会鱼肉乡里?”</p>
“哈哈哈!”荀顺庆大笑,“好奇怪的想法!朝廷以万石田赋,作为一个粮区,在一些地方,一个粮区就是大半个县!这些县民会是一个家族吗?会是同一宗的乡亲邻里吗?这位大人说不会鱼肉乡里。可为何下官听说,不少粮长是不会欺压自家人,但是对其他百姓,却没有手软!盘剥之狠,远在官府之上!”</p>
此刻龙镡也低声道:“没错,官府还未必了解民间情况,而粮长大户,最知道彼此的底细,他们一旦下手,就要逼得人家破人亡啊!”</p>
百官静听,真是一出好戏!</p>
所有文武,无不惊叹,不愧是柳淳的学生,胆子够大,言辞也够厉害,不知道郁尚书能不能招架得住啊?</p>sxbiquge/read/43/435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