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第一狠人 第九十四章 故人自远方来

贵州。</p>

吴三桂的愤然出走惹得鳌拜勃然大怒。</p>

为此他特地找来洪承畴,要联名上书弹劾吴三桂。</p>

在鳌拜看来吴三桂此举十分恶劣,虽无叛变之实,但有叛变之意,治他一个莫须有的罪名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p>

对此洪承畴自然乐意见到。</p>

他早就想要弹劾吴三桂,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罪名。</p>

如今吴三桂终于忍不住自己犯了大错。</p>

洪承畴若不趁机踩上一脚岂不是太对不起自己了。</p>

何况现在还有鳌拜牵头此事,洪承畴只需要署名躲在背后即可。</p>

这也正符合他老阴比的身份。</p>

在洪承畴看来吴三桂固然兵强马壮可以一用,但也只是如此。</p>

与清廷大军相比,吴三桂的那所谓几万精锐根本就不够看!</p>

站在清廷的对立面,吴三桂就是在找死!</p>

洪承畴是不担心吴三桂降明的。</p>

本是明臣,先降李自成再降多尔衮。</p>

吴三桂可谓是名正言顺的三姓家奴。</p>

在这点上,洪承畴自愧不如。</p>

这样一个三姓家奴,永历帝还敢要?</p>

所以现在吴三桂处在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p>

拉出去单干?真以为这么容易?</p>

别的不说,就说大军日常所消耗的粮食就不是吴三桂解决的了的。</p>

除非他去抢。</p>

但若他真的明抢,和山贼马匪有什么分别?</p>

那样的话他麾下的将士愿不愿意跟着他继续干都是一个问题。</p>

洪承畴的目的不是逼反吴三桂,因为他断定吴三桂根本就不会反!</p>

至于鳌拜嘛确实有些难缠。</p>

洪承畴觉得仿佛他做了一件驱虎吞狼的事。</p>

但再怎么说鳌拜愿意出力,上三旗的战力比之吴三桂的部众也是有过之无不及。</p>

总的来说,吴三桂能做的事情鳌拜都能做。吴三桂做不了的事情鳌拜也能做。</p>

无外乎鳌拜麾下军队更为骄横一些。</p>

毕竟是上三旗的旗兵老爷,骄横一些就骄横一些吧。</p>

不就是强抢民女嘛,当地女人那么多抢去一些也无伤大雅。</p>

只要八旗老爷们开心了愿意出力了,那一切就是值得的。</p>

洪承畴的目标就是早日灭明永绝后患。</p>

唯有如此通过几十上百年的时间百姓们才会打心眼里承认大清的统治。</p>

当所有人都成了奴才就不会太过关注洪承畴这个大奴才。</p>

洪承畴唯有通过把所有人拉低到和他一个层次,才能不在史书上留下骂名。</p>

百年之后,人们提起他洪承畴的大名或许还会称赞一番。届时他在史书上的形象或许还是开国功臣。</p>

若是这样他就能彻底洗白,岂不美哉?</p>

...</p>

...</p>

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p>

朱由榔这些时日真真切切体会到一国之君的不易。</p>

处处需要考虑,处处需要平衡。</p>

你需要顾及的不仅仅是满朝文武的看法、情绪,还有天下人的看法情绪。</p>

你的一举一动每一个决定都会影响国运。</p>

让朱由榔有些欣慰的是,在一系列政策举措的刺激下,大明形势越来越好。</p>

便说那刚刚颁布不久的新盐政,就吸引了不少商人来到成都。</p>

其中就有重庆商人王贺年。</p>

此人是文安之安插在重庆城中的暗桩,在明军进攻重庆的时候突然发难打开城门助明军拿下重庆。</p>

当时朱由榔便接见了王贺年,并对他大加赞赏,甚至封其为锦衣卫暗卫。</p>

对于这种义士,朱由榔是有心重用的。</p>

可考虑到王贺年明面身份是商人,便没有主动去提。</p>

没想到王贺年现在想明白了,主动来到重庆投效。</p>

朱由榔当即宣召王贺年入宫。</p>

却说王贺年得知天子召见,焚香沐浴更换了一身新衣后跟随内侍入宫。</p>

这并不是他第一次见当今圣上,但王贺年还是感到有些紧张。</p>

当内侍高声唱诵命他觐见时,王贺年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躬身步入殿内。</p>

“臣王贺年拜见陛下,陛下圣安。”</p>

王贺年一进殿内便推金山倒玉柱纳头便拜。</p>

朱由榔抬了抬手和声道:“平身吧。”</p>

“谢陛下。”</p>

“重庆一别,朕也是许久没见过你了。这些日子可还好?”</p>

朱由榔声音十分柔和,让人听了如沐春风。</p>

王贺年听了十分激动。</p>

想不到日理万机的天子还挂念着他这个小人物。</p>

天子唠家常一样的和他在大殿里对话,一点也没有架子,这简直是不敢想象的事情。</p>

“谢陛下挂念,臣一切安好。”</p>

王贺年感慨道:“只是臣觉得应该帮朝廷多做些事情,故而前来成都。”</p>

“哦?你想为朝廷做什么事?”</p>

朱由榔饶有兴致的问道。</p>

“朝廷需要臣做什么,臣便做什么。”</p>

王贺年给出一个很官方的答案。</p>

这当然不是朱由榔想要的。</p>

他清了清嗓子道:“在朕面前不需要拘谨,照实说就好。”</p>

呃...</p>

王贺年强自使自己镇静下来,过了片刻恭敬道:“草民想要助陛下推行新盐政。”</p>

原来是这样...</p>

朱由榔仔细想想确实有些道理。</p>

涉及到盐就是暴利,王贺年怎么可能不心动。</p>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p>

像王贺年这种人就是君子,朱由榔愿意用他做事。</p>

“你来说说看。”</p>

朱由榔轻声道。</p>

“陛下,在臣看来,朝廷新盐政的核心是以盐带商,以商带民。只有成都商业繁荣了,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来定居。”</p>

王贺年早有腹稿,见天子发问当即答道。</p>

见他一句话说到了点子上,朱由榔微微颔首道:“不错,朕就是这个意思。如今蜀中人丁不旺,迁移人口势在必行。但现在四川的情况你也知道。成都的情况更糟。朕也是没有办法,只能通过这种方式刺激百姓们来。”</p>

朱由榔侃侃而谈道:“有了商人一切就都流动起来了。有了基础,有了生活必须的东西百姓们自然就愿意来了。”</p>

“陛下深谋远虑,臣佩服不已!”</p>

王贺年拍马屁道。</p>

“好话就不必说了。朕且问你,若要你经营皇商你会怎么做?”</p>

...</p>

...</p>

ps:第二更送到,老坤求推荐票支持哇。困得不要不要的!希望大家支持一下...</p>

</p>sxbiquge/read/0/5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