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第一狠人 第一百章 救命的土豆(第二更!周一求推荐票!)

朱由榔这几日可谓是分身乏术。</p>

既要关心太子拜师、学业的问题,还要关注稻米收成。</p>

至于燧发枪仿制自然也不能落下。</p>

当然最让朱由榔在意的还是棱堡。</p>

按照朱由榔的旨意,成都城外已经建起了一座小型棱堡。</p>

要想抵御清军大面积推进,修筑棱堡势在必行。</p>

其既可以合理的分配兵员,还能保护城外的大片区域。</p>

不然一到大战就是坚壁清野,苦的还是百姓。</p>

棱堡的核心价值就是线式链式防线。而不是传统的闭城坚守龟缩打法。</p>

那种单纯的点式防守迟早会被淘汰。</p>

既然如此,朱由榔为何不早早把棱堡推到文武百官以及将领们的视野里?</p>

却说朱由榔在一众亲卫的簇拥下来到城郊。</p>

由于只是示范,这座棱堡的选址没有过于讲究。</p>

饶是如此,伴驾之人看到棱堡后仍然免不了一阵惊叹。</p>

李定国啧啧称奇道:“这就是陛下口中的棱堡吧?”</p>

李定国是一位不世出的军事奇才,对于新鲜事物的敏感度是很高的。</p>

他一眼就看出了棱堡的出奇之处。</p>

“这棱堡的凹面很多,不似一般的城池戍堡那样多是凸面。”</p>

走近观之,李定国感慨道:“从这个角度攻城方根本无法威胁到堡中守军,但守军却可以毫无顾忌的射杀攻城方。”</p>

朱由榔闻言颔首道:“不愧是晋王,果然看的透彻。这棱堡最精妙之处便在此。看起来堡中占地不多但因为曲折的缘故可用面积很大。”</p>

朱由榔顿了顿,迈步当先进入堡内。</p>

“陛下,这侧道的空间似乎有些狭窄。”</p>

李定国发现侧道甚至不能容双人并行,这是不是有些过于狭窄了。</p>

“这座棱堡由于要赶工期做出来给文武官员看,规模是做了微缩的。正式的棱堡要比这大的多。”</p>

大明朝廷不是朱由榔的一言堂,朱由榔要让百官承认棱堡就得让他们心服口服。</p>

所以一座样堡早些造出便显得至关重要。</p>

“原来如此。”</p>

李定国恍然大悟。</p>

“陛下,这堡中可以囤粮多少?”</p>

发问的是文安之。</p>

作为文官,他显然对粮草问题更为关注。</p>

“棱堡大小不同,存粮的量也大为不同。”</p>

朱由榔解释道:“不过总的来说比一般的戍堡只多不少,撑上个把月总是没有问题的。”</p>

棱堡的定位和中原那些大城不同,更接近于戍堡。</p>

一般戍堡往往存粮最多够半个月,需要随时补充,棱堡能撑上一个月,已经很不错了。</p>

当然棱堡中也有巨无霸的类型,譬如热兰遮城。</p>

这种就相当于城池级别了。</p>

即便是郑成功这种级别的水师,攻打热兰遮城也攻打了很久,最后可谓是损失惨重。</p>

所以单纯的讨论棱堡能够囤积多少粮食没有意义。只能说囤粮能力这块不会成为棱堡的短板。</p>

继续往里走,文安之发现一些空出的缺口不由得好奇道:“陛下,空出来的这些地方是做什么的?”</p>

朱由榔笑着解释道:“这些地方是用来架炮的,只留出炮口的空间,可以有效的保护炮手。”</p>

“陛下真是深思熟虑,臣自愧不如。”</p>

文安之由衷称赞道。</p>

在他看来天子日理万机整日操劳国事,还能抽出时间来关心这些细枝末节的东西,真的让人很感动。</p>

相较之下他们这些做臣子的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p>

“修筑棱堡主要需要的是石材。不管是四川还是云南最不缺的就是石头。”</p>

朱由榔侃侃而谈道:“所以花费问题不需要过于担心。”</p>

朱由榔知道文安之担心的问题是什么,抢先一步说道。</p>

“这样的话自然最好。”</p>

“朕打算修筑一批这样的棱堡用来抵御东虏。”</p>

朱由榔朗声道。</p>

对于双方的实力朱由榔还是有一个清醒认识的。</p>

目前明军属于守势,需要不断的积蓄力量。</p>

要想全面反攻还需要足够长的时间。</p>

“若要全面修筑棱堡恐怕会花费不少银钱啊。”</p>

文安之还是觉得有些肉疼。</p>

如今大明家底薄,再不是可以随便折腾的时候了。</p>

如果这批棱堡修起来后没有效果,那钱就打水漂了,影响将会十分巨大。</p>

“放心吧,朕已经命人调查过了。这种棱堡在泰西十分好用,绝不会浪费一文钱。”</p>

听到这里文安之稍稍心安了一些。</p>

只要不是陛下突发奇想搞出来的就好。</p>

看看那批新式泰西火器就知道,十分的好用!</p>

这些泰西棱堡应该也是差不多的吧?</p>

“相较之下朕更关注的是今秋的收成,这关系到将士们能不能吃饱啊。”</p>

“陛下仁厚。”</p>

李定国拍了一记马屁道。</p>

朱由榔心中感慨道要是有杂交水稻就好了,那即便是靠云南四川两省也能种出匹敌天下的稻米量。</p>

现在的话只能指望玉米、土豆、红薯了。</p>

“对了,朕所说的玉米、土豆、红薯可找到了?”</p>

朱由榔清楚记得这些粗粮就是在明末传入的,现在只是没有普及。</p>

朱由榔完全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差做做文章。</p>

“陛下说过此事后朕便命人去找了。只找到了陛下口中的土豆。”</p>

土豆这个词其实是外来词,明末并没有这个说法。</p>

当然朱由榔普及之后群臣都接受了这个称谓。</p>

朱由榔闻言大喜:“这土豆在何处?为何不早点告知朕。”</p>

文安之面露苦色道:“臣怕这土豆种不出来让陛下空欢喜一场,便先让人试种,想等成功了再告知陛下。”</p>

朱由榔抑制住心底的狂喜,沉声道:“快带朕去看看。”</p>

此刻他已经无心再视察棱堡了。</p>

民以食为天,吃饱饭比任何其他的事情都重要。</p>

吃不饱饭还谈什么抗击东虏光复天下,还谈什么收复山河?</p>

退一步讲,土豆这种高产作物可以完美解决明军地盘没有清军多的问题。</p>

土地不够产量来凑,这土豆的出现真是救命的!</p>

...</p>

...</p>

ps:第二更送到,新的一周老坤急需推荐票支持啊。大伙儿行行好,用推荐票砸死老坤吧。</p>

</p>sxbiquge/read/0/5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