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的惨烈程度远超李石头的想象。</p>
被逼入绝境的清军展开了一轮凶猛的反扑。</p>
困兽之斗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没有任何保留的倾力一击,刀刀皆是冲着毙命去的。</p>
虎贲军士兵虽然训练有素,但是面对这种疯狗式的进攻也显得有些应顾不暇。</p>
明军最终获得了胜利,不过可谓是一场惨胜。</p>
虎贲军此战共死伤两千余人,可谓损失惨重。</p>
当然一万余绿营兵全部被斩杀,也算是出了一口恶气。</p>
正面击溃绿营主力后拿下常州城已经没有任何问题。</p>
李石头急着行军,他可不希望最终桃子被郑成功父子摘了。</p>
毕竟这是用虎贲军将士们的性命换来的。</p>
常州府城中大概还剩下不到五千的老弱残兵,是之前刘全安留下做保底的。</p>
一旦战败他就会退回常州府城再做计较。</p>
可惜李石头没有给他这个机会,一箭射死了他。</p>
当李石头命人提着刘全安等人的首级在常州府城外叫门时,城头的清军直是都吓傻了。</p>
“刘总兵,刘总兵的首级...这是刘总兵的首级没错吧?”</p>
“明贼,明贼也太凶残了吧。看来刘总兵兵败如山倒了。”</p>
“什么明贼,是明军。现在还不改口,是要找死吗?”</p>
“对,对!是明军。事到如今我们还守个屁的城,不如投降吧。”</p>
一众清兵面面相觑,基本达成了一致意见。</p>
就他们这五千老弱残兵守一面城门都难,更不用说守四面城门了。</p>
这种以卵击石,飞蛾扑火的事情他们不会去做。</p>
再说一军主将都死了,他们还坚持个什么。</p>
至于说投降能不能活命,他们也不能保证,只能去赌了。</p>
从以往的例子来看,只要是不抵抗的前提下投降,明军一般会只诛首恶,对从犯并不格杀。</p>
若是他们死战到底最后被俘,那么最终肯定难逃一死。</p>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现在他们只能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p>
当清军把城门打开的时候,李石头并没有过多意外和惊喜。</p>
如果没有死伤那么多的弟兄他应该会感到高兴一些吧?</p>
不过好消息是常州告破后苏松就是被堵到死角的贼寇,再无任何屏障可言。</p>
四面楚歌下,城池告破只是时间问题。</p>
...</p>
...</p>
松江府,知府秦若甫心情颇是有些沉重。</p>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明军的攻势如潮,常州府已经告破,苏松将直接暴露在明军的围攻之下。</p>
四面八方皆是敌人,这仗还怎么打?</p>
秦若甫已经动了心思想要跑路。</p>
如今扬州已丢,即便跑也不可能走陆路了。</p>
秦若甫稍加盘算就打算走海路逃到淮安去。</p>
淮安若是能够守住最好,若是守不住还可以退回徐州甚至是山东。</p>
只是如此一来少不了要背上一个弃地而逃的罪名。以顺治皇帝的性格,多半他要被逮拿到京师砍了脑袋。</p>
所以秦若甫必须得找好一个替罪羊,把责任都推到这个替罪羊的身上。</p>
唯有如此他才能全身而退。</p>
思来想去也只有同知赵光德最合适。</p>
此人素来和秦若甫政见不合,秦若甫看他不爽很久了,正好借着这个机会让他背锅。</p>
他的具体计划是这样的,为了守卫松江他率领军队在城外扎营以防止明军炸开城墙顺利杀入城中。</p>
背靠坚城的情况下清军还是有一战之力的。可就在他率部鏖战力竭想要退回城中时,同知赵光德因为个人私怨拒绝打开城门。</p>
这种情况下秦若甫只能率部突围,继续留下去只能等死。</p>
经过一番奋力厮杀他终于杀出一条血路,一路退回淮安。</p>
而事后也证明了秦若甫的选择是正确的。</p>
因为赵光德不仅仅是个人恩怨置秦若甫的安危于不顾那么简单,而是与明贼暗通款曲,事后直接打开城门献出城池。</p>
秦若甫又将整个计划在脑中过了一遍发现简直是天衣无缝。</p>
毕竟顺治皇帝也不知道松江城的情况究竟是什么样,还不是秦若甫说什么就信什么。</p>
哪怕是顺治皇帝心中有所怀疑,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p>
至于赵光德肯定会被明军杀死。</p>
死人是不会开口说话替自己辩解的。</p>
秦若甫越想越觉得自己十分聪明。</p>
死守什么,跑路不香吗?</p>
只要两头骗非但没有罪过说不准还能捞到个功劳,岂不美哉?</p>
思定之后秦若甫便安排人手去准备浮海出逃事宜。</p>
他至少需要三艘大号福船,因为他不仅仅要把自己的心腹家人装上船,还要把这些年任职捞到的银子全部带走。</p>
十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p>
苏松乃是极度繁华之地,可谓是寸土寸金,秦若甫这些年捞到的银子少说也有几十万两了。</p>
靠着这些钱他下半辈子足够养老了,即便被顺治皇帝罢官也没关系。</p>
而且在秦若甫看来顺治皇帝不会这么做。</p>
哪怕是做做样子也要做给臣子们看啊。</p>
若是如此苛责“忠臣”,其他臣子难道不会心寒吗?</p>
长此以往,还会有人替大清尽忠吗?</p>
秦若甫承认他的手段恶心下作了一些,但要想在这乱世活下去只能不要脸。</p>
为了不让赵光德等官员有所察觉,他表面上还在关心着城防事宜。</p>
事无巨细一一过问。</p>
事实上他早已做好准备,随时准备跑路。</p>
至于投降明军,秦若甫也不是没有想过。</p>
只不过仔细一想他似乎没有什么能够提供给明军的。</p>
那么哪怕他投降了也得不到太多的好处。</p>
甚至明军方面可能会安插自己的人出任松江知府,把秦若甫明升暗降,彻底架空。</p>
而且秦若甫并不看好明军。</p>
别看现在明军势如破竹,眼瞅着就要光复半壁江山。但这只是一时的。</p>
永历初期的时候也是一片势头大好,最后怎样还不是窝里斗斗的分崩离析?</p>
明军自始至终似乎总有崩盘的可能,因为其各方势力利益不均,说白了就是尿不到一个壶。</p>
他们可以共患难,不能同富贵。</p>
一旦日子好起来了,肯定会内讧的。</p>
所以秦若甫还是打算站在清军这边。</p>
...</p>
...</p>
</p>sxbiquge/read/0/5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