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万里无云的蓝天,李正长叹一口气,“果然人心险恶,不得不防啊。”</p>
到了饭点,家里和往常一样正在吃饭,李泰一边吃着一边观察着李正的神态。</p>
一顿饭吃完,李泰缠着李正说道:“李正,我对天发誓,这件事不是我父皇让我来问你的。”</p>
“算了吧,老天爷可不稀罕你对天发誓。”李正长叹一口气,“人品太差,连誓言都会变得廉价,胖子,你且行且珍惜。”</p>
“……”</p>
“长安都快乱成一锅粥了。”</p>
李正:“……”</p>
李泰着急喝道:“李正!”</p>
逗着一只村子里的小奶狗,李正低声说道:“这祸是你父皇闯出来的对不对。”</p>
李泰点头说道:“其实父皇颁布那道旨意也是为民着想,谁会知道那些工坊主会扣工钱。”</p>
“所以是你父皇闯的祸对不对。”</p>
“对……好像也不对。”</p>
瞧着李泰又是点头又是摇头的,李正说道:“你说你父皇闯的祸和我有什么关系。”</p>
李泰跺着脚气急败坏说道:“都怪那些工坊主,在这个时候克扣工钱。”</p>
李正说道:“满朝堂的人是你父皇的智囊团,我就是一个种田的怎么能和朝中那些大臣相比。”</p>
李泰说道:“就算你这么说,我也知道你一定会有办法的。”</p>
李正一脸惆怅说道:“办法确实是有。”</p>
李泰一脸的着急,“那你倒是说啊。”</p>
李正看着漫天星辰,“万一不管用还闯祸了怎么办?”</p>
“没事你先说出来,万一有用呢。”</p>
“还是算了,等我房子建好了再说。”</p>
“你这人怎么这样!”</p>
……</p>
白吃白喝还理直气壮,李正感叹,“果然还是我太善良了,这世上怎么还有魏王殿下这般不要脸的人。”</p>
李泰摔门走入自己的房间。</p>
果然!向李正请教问题就是容易折寿。</p>
事发后的第二日,长安的物价再次上升。</p>
“陛下,一匹布已经涨到了八十文了。”</p>
“陛下,木材已经涨到二十文一石了。”</p>
“陛下不少行商的商户已经停止向长安卖染料了。”</p>
李世民面带愁色</p>
大唐做苦力的一般都没几个工钱可以挣。</p>
一天十文钱都算是正常的。</p>
而这一天的工钱也不过是工坊主一天所挣的零头。</p>
可能连零头都不是。</p>
而这点工钱可能在别的地方会更低。</p>
工坊主从来不缺工人。</p>
有多少人每日在长安找活干。</p>
对工坊主来说只要有手有脚有力气对他们来说谁干都一样。</p>
李世民打心底把那些克扣劳工工钱的工坊主给骂了一个遍。</p>
“李正最近都在做什么!”</p>
听到李世民问话,太监小心翼翼回道:“一直都在泾阳还是老样子。”</p>
李世民又问道:“青雀最近在做什么?”</p>
“魏王殿下也是一样,一直都在泾阳。”</p>
李世民揉着自己的太阳穴,心里总是忍不住会想到李正。</p>
不行!朕不能对李正太依赖。</p>
就不信了,没有他李正还办不成这件事了。</p>
李世民开口又问道:“房玄龄和杜如晦可有什么对策了。”</p>
太监回话道:“昨夜中书省商议了一晚上,到如今也没有结果。”</p>
李世民微微点头,“把他们都叫来甘露殿议事。”</p>
“喏。”</p>
房玄龄等人来到甘露殿向李二行礼。</p>
李世民摆手让他们免礼问道:“关于那些工坊主的事情商量得怎么样了。”</p>
杜如晦行礼说道:“工坊主若是不加工钱,那些劳工恐怕很难会回来。”</p>
症结还是在加工钱上。</p>
总不能下旨让这些工坊主涨工钱。</p>
“陛下还有一办法就是有些……”</p>
李世民示意杜如晦接着说。</p>
杜如晦想了一会儿说道:“不如让李正减少工钱,李正给他的太多了,那些劳工也不见得回来。”</p>
李世民知道其中原因,杜如晦的这个做法首先要李正点头。</p>
可李正也不见得会点头。</p>
从前隋开始对商业的管制就很松。</p>
一直以来行商都会有一套自己的规矩。</p>
朝中也懒得管这些行商的。</p>
朝中当然也希望可以让商业兴盛。</p>
但历朝历代都注重农桑更多一些。</p>
管理商业,要是管好了说不定可以增加很多的大唐赋税。</p>
若是管不好说不定也会民怨四起。</p>
眼下情况就是快要民怨四起了。</p>
一匹布六十文是什么概念。</p>
长安的百姓都快穿不起衣服了。</p>
李世民拍案怒喝道:“这群工坊主是在逼着朕收回成命吗?!”</p>
房玄龄连忙说道:“陛下,息怒,那些无良奸商如今手里的东西卖不出去,也是砸在他们自己手里。”</p>
李世民怒气未消,杜如晦心中也是忧虑以民为本是好事。</p>
可有些事情也不是三言两语可以摆平的。</p>
再这么下去怕是朝臣都要劝说陛下收回成命了。</p>
房玄龄说道:“不如命令那些工坊主不许涨价。”</p>
货物少了价格就高,其实这是一个常理。</p>
奇货可居的道理很多人知道。</p>
李世民又说道:“把那些私自把货物涨价的工坊主编录成一个名册给朕送来。”</p>
听到这话房玄龄有些气馁。</p>
到了第二日,事情越加严重。</p>
物价更贵了,粮价倒是稳定,可物价一路上升,一匹布八十文。</p>
一天一个价!</p>
太监急匆匆向李世民禀报说道:“陛下!程处默把一家卖木材的铺子给砸了。”</p>
听到这话,李世民来了精神问道:“程处默人呢?”</p>
“已经被领军卫的人拿下。”</p>
看着眼前一份份奏章不少言官已经开始劝说收回成命。</p>
李世民恼怒地把这些奏章全部推下桌案。</p>
“这些言官一个个不知道想办法,竟然还帮着那些工坊主让朕收回成命!”</p>
又有太监来禀报:“陛下,不好了,有不少百姓跟一些商铺打起来了。”</p>
朝中水深火热,太子李承乾召集了少幕僚正在商议这件事。</p>
如今李泰不在长安眼下正是自己的立功的好机会。</p>
李承乾听着自己东宫的幕僚你一言我一语,不知道谁说了一句去问问如今的泾阳县侯李正。</p>
说到李正这个人,李承乾也犹豫了,要不要去问问李正这件事该怎么办?</p>
</p>sxbiquge/read/0/5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