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第一百三十五章 有剑不用

叫来工头张齐,把工匠班调过来。</p>

瞅着一张图纸,有长年工匠经验的张齐一眼就看出了用途,他低声问道:“侯爷,这个是用来拓印的?”</p>

“这个叫做活字印刷。”李正说道。</p>

张齐瞅着图纸好半天,“确实是个好东西。”</p>

活字印刷能不是好东西吗?这东西用起来灵活不费力,而且字模可以随时拿下来替换反复利用,比那些笨重的雕板好用多了。</p>

张齐瞅着大牛动作略显笨着的印书说道:“侯爷,为何不用染布的方法呢?”</p>

“染布?”李正心里思索着。</p>

张齐又说道:“不过造起来确实麻烦,需要一些时日,侯爷想必也考虑周全,不过先印书看看成效。”</p>

“对对对,我得考虑周全。”李正尴尬地点点头。</p>

张齐重新绘制了一张图纸,这像是一个染布坊的用来刷布的滚筒。</p>

看明白之后,李正犹如醍醐灌顶一般。</p>

原来这么用,现在的染布坊为了保证布的色泽均匀,都会把浸染的布重新刷一遍。</p>

这就是张齐的想法由来。</p>

还是术业有专攻,要没这张齐说不定自己还是一样摸不着头脑费力的一页又一页的拓印。</p>

看完图纸,张齐说道:“县侯觉得这个办法怎么样。”</p>

李正略显尴尬地说道:“还行,勉强凑活用。”</p>

张气连忙笑着说道:“若是有更好的办法,县侯一定要告诉在下,咱们就靠手艺吃饭了,多一门手艺兄弟们将来也可以多一口饭吃。”</p>

摇着手里的蒲扇,李正怪笑着说道:“那是当然。”</p>

虽说还是手动不过已经趋向了半自动,效率也会好很多。</p>

像是流水线上的半自动盖章一般。</p>

纸随着滚筒成长条形滚动,拓印就成了盖章一般,盖下就好。</p>

省事很多,但也要在纸张绝对坚韧的条件下才行。</p>

张齐看着晾嗮好的纸张,这种纸非常的粗糙,而且搁置久了很容易发黄。</p>

品质虽说有些差,但还是有提高的空间。</p>

张齐带着自己的木匠班开始建设工坊。</p>

接下来的事情交给这些木匠班的人就行,李正又闲了下来。</p>

钱是个好东西,李正充分明白它的重要性。</p>

在这个缺少书籍的大唐。</p>

李正有把握可以让纸制书籍大卖。</p>

李泰吃着一个不知名的果子而来说道:“李正,我听说朝中有大臣建议父皇减少行伍大军的开支。”</p>

“为啥?”</p>

“说是因为西北方向太平了,河西走廊也收复了,接下来应该休养身息,不应该穷兵黩武。”</p>

李正坐起身毫不在意地说道:“和我有什么关系。”</p>

李泰低声说道:“你以为呢?应该怎么办?”</p>

李正摇着扇子笑道:“我当然不这么认为了,这种话语就是谬论。”</p>

“此话怎讲?”</p>

“即便是现在对手看起来比我们弱,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安乐就是自大的来源,我们永远不要小看我们的对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p>

“有个非常厉害的人说过手里无剑和有剑不用是两回事。”</p>

李泰点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手里无剑和有剑不用是两回事。看似很简答的一句话,但很有道理,还有……”</p>

顿了顿话语,李泰说道:“最近我可能我要回长安了。”</p>

“真的!?”</p>

李正兴奋地站起身立刻来了精神。</p>

看着李正一脸高兴的模样,李泰拍着他的肩膀说道:“你放心,我还会经常来你家吃饭的,毕竟吃习惯了你家饭食,我已经吃不惯别家的。”</p>

李正:“……”</p>

“哈哈哈!”</p>

大笑三声,李泰转身就上了一辆马车前往长安。</p>

长安,李泰来到甘露殿前见到李世民躬身说道:“父皇。”</p>

李世民微微点头,“从明日开始你上朝听政。”</p>

听到这话,李泰欣喜,立刻行礼,“谢父皇。”</p>

“退下吧。”李世民头也不抬地说道。</p>

一直以来皇子之间能够上朝听政的也就只有太子李承乾。</p>

没想到这次父皇也让自己去听政。</p>

不过话没多说两句就让自己退下。</p>

李泰临走前多看了一眼,发现父皇看的正是白蛇传。</p>

还看得很入迷。</p>

离开甘露殿去问安自己的母后。</p>

来到立政殿,向自己的母后长孙皇后问安,也是没说几句就让自己退下了。</p>

李泰看着这里的情形,发现丽质和母后都捧着一本白蛇传专心地看着。</p>

走在长安,许久没来长安,没想到如今的长安人人都在谈论白蛇传的故事。</p>

长安因为白蛇传的故事,又热闹了起来。</p>

也不知道为什么泾阳卖了一批书之后就停下来了。</p>

白蛇传这本书的价格被越炒越高。</p>

纸页书在大唐太难得了。</p>

一本书用纸来装订对现在的人来说太奢侈。</p>

甚至有人高价买来直接当作将来的孤本。</p>

第二日的朝堂上</p>

李泰走入太极殿看向李承乾,“皇兄,许久不见了。”</p>

李承乾警惕地看着李泰,“能够听政是一个学政事的好机会,你可不要怠慢了父皇对你的期望。”</p>

“那是自然。”李泰对李承乾毕恭毕敬地说道。</p>

太子与魏王两兄弟之间的对话,房玄龄停在耳中,两兄弟之间的神情也是看在眼里。</p>

李泰来听政李承乾真的会高兴吗?倒也不见得。</p>

这两兄弟一直不对付,从小到大都是这样。</p>

话语之间的互相针对,房玄龄听得出来。</p>

随着李世民的到来,朝会开始。</p>

六部各自汇报着自己的事情。</p>

李世民的精神不太好,有些昏昏欲睡。</p>

白蛇传这种章回体的书一看就有些停不下来。</p>

昨晚看到深夜,不得不说真的还算是一个挺动人的故事。</p>

说到兀兵屯兵的事情,朝中两方又开始争吵起来。</p>

兵部尚书侯君集等一众大将都不同意减少兵员裁撤大军。</p>

文臣们义愤填膺,“陛下,建武陆抗穷兵黩武,其下场可想而知,如今边关已收。”</p>

“陛下,若是裁撤大军,突厥和吐蕃再次打来该如何?”</p>

“陛下!这也是为了让突厥安心。”</p>

“陛下,如今应该与民休憩,让天下百姓休养生息。”</p>

……</p>

朝堂再次争执不下。</p>

李泰看了一眼父皇的脸色似乎还有些生气。</p>

站出朝堂,李泰行礼说道:“父皇,儿臣有话说。”</p>

</p>sxbiquge/read/0/5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