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的事情朕到如今还是没有想明白要如何来对付。”</p>
李正看着一动不动的鱼线说道:“最近又没有鱼了,是不是上游的人又在捕捞,整的我们下游的人没有鱼吃。”</p>
见李正答非所问,李世民又说道:“你就这么不打算帮朕吗?”</p>
“我已经帮了陛下了。”李正说道。</p>
“你说什么?”</p>
“我说我已经帮了陛下了,天色不早了陛下日理万机,在下还是不打扰陛下为好。”</p>
目光看了李正许久,李世民也不再说话转身就离开。</p>
回到宫里,李世民还在想着李正的话语。</p>
到了凌晨时分,辗转反侧还是睡不着,李世民起床披上外衣。</p>
见李世民深夜起床了,一群宫女跪在地上不敢抬头。</p>
披着外衣,如今长安的雪还没化干净,李世民走出寝宫想到了白天那种感觉。</p>
那种思绪清明,心中宁静的感觉。</p>
李世民站在立政殿外,回想着从李正那里学来的太极拳。</p>
一招一式缓慢地打着,像是四周的风也停止了。</p>
心中安宁下来,李世民一遍又一遍地打着太极。</p>
那种宁静,那种沉着,以静制动,借力打力,这些招式看着没什么,但反复练了几遍之后又好像非常地有韵味。</p>
长孙皇后,也起床了,看着李世民在殿外一招一式打拳。</p>
宫女小声说道:“皇后,陛下这样会着凉的。”</p>
看李世民安静地练着这些古怪的招式,长孙皇后说道:“不要去打扰陛下,陛下已经好久这么安静了。”</p>
宫女点头退下。</p>
不知不觉天际渐渐明亮起来,李世民打着太极,心绪越发清明,任由吐蕃如何闹腾,大唐只要以不变应万变什么问题都能迎刃而解。</p>
以静制动,说的就是这个。</p>
“原来这才是李正要告诉朕的意思。”李世民爽朗地笑了。</p>
长孙皇后急忙又给李世民披上一件外衣,“陛下,小心着凉。”</p>
“朕没事,朕再打一圈。”李世民接着打着太极。</p>
李君羡前来禀报道:“陛下!有军报,吐蕃兵马有异动。”</p>
“朕知道了。”</p>
见李世民有些不为所动,还在做着一些古怪的动作。</p>
李君羡不禁好奇问道:“陛下,你这是在做什么?”</p>
“朕在打太极!”李世民又是推出一拳说道:“你不妨也和朕一起练练。”</p>
李君羡低下头说道:“末将不敢。”</p>
“让你练,你就练,打打太极对你有好处。”</p>
李君羡有些迟钝地跟着李世民的动作打拳。</p>
“泾阳那些大棚田地的事情,你怎么没有汇报给朕。”李世民问道。</p>
跟着动作打太极拳,李君羡回道:“我们的人也不知道李正,到底在做什么,所以就……”</p>
“不管是什么事情,李正的一举一动都要告诉朕。”</p>
听到李世民强调,李君羡说道:“末将知道错了。”</p>
李治睡眼惺忪,衣衫松松垮垮地看着眼前这一幕,奶声奶气问道:“父皇这是在跳舞吗?”</p>
长孙皇后也提醒道:“陛下,该上朝了。”</p>
李世民这才停下了自己的动作,打完了太极之后神清气爽的去上朝。</p>
听着满朝臣子议论,如今李世民也不觉得吵闹了。</p>
一声喷嚏打断了群臣的议论,李世民吸了吸鼻涕说道:“不妨事,你们接着议论。”</p>
大臣们躬身低头不敢再议论。</p>
下朝之后,李世民回到甘露殿就感觉到头晕,经过太医的诊断当今陛下发烧了。</p>
虽说生病了,李世民躺在甘露殿对伺候在一旁的长孙皇后说道:“告诉泾阳上游的村子,以后谁都不许用渔网捕捞鱼。”</p>
“这个……”长孙皇后一脸疑惑。</p>
“就按照朕的意思吩咐下去,上游的捕捞,下游的人就没鱼吃了。”</p>
长孙皇后点头起身就要去传话。</p>
“慢着。”李世民又嘱咐道:“让人带一千贯给李正,把李正的暖炕秘方带来,那可是个好东西。”</p>
“妾身明白了。”长孙皇后稍稍一礼离开甘露殿。</p>
走向自己立政殿的路上,长孙皇后心中还是惊疑陛下的变化,就连生病了也不着急,把朝中的奏章放在了一边也不批阅,对吐蕃的军情似乎也不是那么关心了。</p>
这和以往陛下看到奏章就要批阅,现在太反常。</p>
李世民躺着正要睡着,王公公小步走来禀报道:“陛下,房玄龄求见。”</p>
“让他进来。”</p>
房玄龄收到王公公的传话,走入太极殿之后,看着躺在床上的李世民躬身说道:“陛下,要注意身体。”</p>
“不碍事,太医署的太医说了休养几天就能好。”李世民说道:“那个徐照邻如今还在户部吗?”</p>
房玄龄点头。</p>
李世民又说道:“你让吏部重新登册,把徐照邻重新安排到太医署,还是做监正,让他一个看病的去天天算钱算粮食,还真是委屈他了。”</p>
房玄龄笑了笑,“他确实有些力不从心,今日长安有不少百姓为陛下祈福呢,说是想让陛下的病情早点好起来。”</p>
“就是一点小毛病而已,朕还没到垂暮之年。”李世民拿起军报说道:“吐蕃的事情,你都知道了?”</p>
房玄龄珍重地点头,“如今吐蕃又在青海之外布置了三万兵马,与我们对峙。”</p>
李世民低声说道;“我们也增兵三万驻守青海,你以为如何?”</p>
“陛下这是要和吐蕃开战吗?”房玄龄一脸的不解。</p>
李世民笑了笑说道:“他们既然增兵我们也增兵,吐蕃现在比我们着急,看谁先按耐不住。”</p>
房玄龄点头,“这样做确实好很多。我们大唐有大后方,有玉门关,还有关中可以送去源源不断的粮草,吐蕃可没有足够的粮草,再者说如今青海这么富裕的一块地,现如今在我们的手中。”</p>
“如今大唐好不容易恢复了一些元气,朕也不想大动干戈,虽说不知道松赞干布想要做什么,我们不如以不变应万变,做好的完全的准备以静制动。”</p>
听李世民说完,房玄龄也是思路豁然开朗,确实如今朝中上下都太着急了,这么一说大唐确实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吐蕃最大的劣势就是他们已经没有后方了。</p>
李世民说道:“你以为如何?”</p>
</p>sxbiquge/read/0/5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