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第三百五十八章 他还能活多久

崔家子弟强调道:“要面对事实才行。”

程咬金急眼说道:“李正真的没病。”

崔家子弟摇头长叹一口气,“程大将军节哀。”

程咬金拍案怒声说道:“李正真的没病,你们怎么就不信呢。”

众人面对程咬金的大声叫骂纷纷摇头叹息。

李正重病缠身命不久矣,已经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程咬金就是不肯相信。

长安崔家府邸,崔家的子弟们的族叔崔林是最有可能成为崔家下一个执掌五姓之一崔家氏族的人。

这些日子,崔林数着手指头过日子,每天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询问李正死了没有,他怎么还没死。

“可能李正就快死了吧。”崔家的小辈在崔林的身边说道。

崔林看着头顶的蓝天长叹一口气说道:“也对,就算是要死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老夫太没有耐心了。”

房玄龄也知道如今长安很多人都认为李正要死了,就连杜如晦也有些怀疑。

毕竟三人成虎,这么多人再传不信也不信了。

话语是从张公谨那里传出来的,还要问张公谨才行。

带着这个念想,房玄龄来到了张公谨的府邸。

如今张公谨门庭也很冷清,朝中知道张公谨这人的朝臣不少,但是认识张公谨很少。

了解张公谨的人,也就是当年李世民还是秦王时候的秦王府十八学士了。

经过门房的禀报,房玄龄走入张公谨的家中。

张公谨正在看着泾阳出的那本红楼,不得不说红楼这本书很有意思。

“好久不见了。”房玄龄见到张公谨便说道。

张公谨的目光依旧盯着手里的这本红楼梦,说道:“老夫有些怀疑这本书到底是不是李正所写,书中内容没有人世间的种种经历写不出这样的故事。”

房玄龄说道:“李正从来没有说过红楼梦是他写的。”

张公谨了然地点头。

房玄龄再次问道:“李正真的快要死了?”

张公谨的书房内只有一个香炉正在冒着烟。

这里很安静,只能听到屋檐偶尔传来几声鸟叫。

张公谨放下手中的书本说道:“确实是我说的这个消息。”

房玄龄说道:“这件事若是没有人手从中传出谣言不会引起这么大的风波。”

张公谨又说道:“老夫虽然已经退出朝堂不过认识的熟人不少,他们还是很愿意帮老夫的。”

房玄龄颔首看着张公谨的神情,当初张公谨的智谋就很厉害。

有时候甚至连自己杜如晦都觉得智谋不如张公谨。

玄武门的策划张公谨在暗中安排了很多。

除了自己和杜如晦,房玄龄心里很清楚其实最大的功劳除了武将,谋士之中最得力的就是这个张公谨。

也是张公谨让李世民决定了在玄武门发动兵变,让李世民下了决心。

一手把李世民扶上了帝王的位置。

只是之后张公谨便开始沉寂下来,不出现在人前。

李世民也像是把张公谨雪藏起来。

只有少数人知道,张公谨还会去朝中和李世民奏对。

房玄龄思量了一会儿说道:“照你这么说,李正要死的消息就是假的了。”

张公谨笑了笑说道:“你觉得呢。”

房玄龄又说道:“你为什么这么做。”

张公谨低声说道:“老夫也不知道自己还可以活多久,只是觉得后辈的事情能多帮一些就帮一些,对陛下的江山来说需要有人去对付五姓,至于老夫的身后名,就像李正说的不过是墓碑上的一句话而已。”

房玄龄长叹一口气。

泾阳村子还是一如既往的忙碌,李正收到了消息明年会有一群老兵回来尉迟恭也会从河西走廊回来。

这么一来自己的人口问题应该很快就可以解决。

李正对大虎问道:“你认识尉迟恭大将军吗?”

大虎摇头,“不认识,不过是李绩大将军应该认识。”

李正当即写了一封书信交给大虎说道:“麻烦交给李绩大将军。”

大虎骑着马儿离开了马圈前往龙武军的驻地。

李义府和大牛还有许敬宗也来汇报如今的泾阳情况。

如今的商品货物卖得很好,尤其是肥皂,肥皂的价格很低一块也就十文钱。

现在几乎成了长安百姓们生活的必需品,一块十文钱的肥皂他们可以用很久。

当然了有钱人的用法就不一样了,有钱人喜欢买各种香味的肥皂。

每次都会买很多,买了之后会收藏起来,也不知道他们买这么多肥皂是为了囤货,还是说他们留着当饭吃了。

泾阳南面的新建的养殖场也已经落成了,每天早晚都有人值守,一次三个时辰,十二人轮换日夜照料。

今年母猪们的生产很给力,到如今泾阳又多了五千头肉猪。

棉花已经种下如今就等着发芽了。

大牛汇报道:“老师,新路两边已经都种好树。”

李正看着地图点头,“暂时先不用种了。”

大牛点头,“明白了,学生要接着做实验去了。”

许敬宗好奇问道:“长安令,你说大牛这个孩子成天做实验都做什么实验?”

大牛越来越神秘,现在已经很少去课堂了,大部分时间都在做实验。

李正说道:“最近他们在研究鬼火。”

“鬼火?”许敬宗倒吸一口凉气。

看到门外来了一个女子,正是如今管着宫女们的徐慧。

许敬宗和李义府带着自己的册子也告退了。

徐慧朝着两人礼貌行礼,便走入李正的屋子中。

一进入这间小屋子,徐慧就有些吃惊。

这个小房间中除了一张床,一张桌子和一把奇怪的椅子,还有很多很多的书,这些书籍垒在一起已经到了房顶,一摞一摞地占了这间屋子最多的空间,就连落脚的地方都有些挤。

徐慧拿出账本说道:“长安令,这是我这些日子做的账目。”

见李正看账目,徐慧说道:“其实长安令可以住大房子,村子里的人说大房子就是长安令的新房子,这样也不用在这小房子里委屈着,这里怪挤的。”

徐慧挪了挪脚步,一不小心又踩到了一本放在地上的书,又有些抱歉地抬起脚捡起来擦了擦放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