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早晨。</p>
21岁的高媛媛骑着单车,行在亚运村的喧嚣街头。短发,T恤,牛仔裤,干净清爽,像极了初恋。</p>
她在公司的存在感很薄弱,以拍广告为主,演过几部扑街戏。钱赚的不少,但精神上,谁都想红嘛!</p>
她把车停在汇宾大厦楼下,坐电梯上七楼,走过熟悉的“艺人部”,忽地一顿,发现又多了个门牌:</p>
“新媒体中心。”</p>
这是干嘛的?</p>
高媛媛疑惑着,到了尽头的会议室,进门就吓一跳。</p>
以为找自己开个小会,结果蒋琴琴、周逊、曹影、黄海兵、王燕、小桃红、潘越明、黄奕、李晓冉、徐峥、胡婧、陈昆、元泉、刘晔、黄勃、张劲、刘义君、陈好都在。</p>
“……”</p>
她立时拘谨,鞠着躬进屋就座。</p>
大家纷纷看她,公司有这个人么?很漂亮啊,女学生的感觉。</p>
又过了一会,门外脚步声响,许非和林乐怡进来了。这下都紧张,许总亲自主持!</p>
“今天的会很重要,所以把你们都叫过来,必须亲耳听到。搜狐很快要上线一个新功能,叫博客。”</p>
许非在黑板上写了个词,又写了俩英文:“这东西大概诞生于98年,西方现在很流行,我决定引入中国。”</p>
爸爸!</p>
周逊举手:“你承认搜狐是你的啦?”</p>
“搜狐是全体股东和股民的,我只占了微小的一部分。”</p>
“噫!”</p>
底下齐嘘。</p>
“Blog,指网络日记;Blogger,指写网络日记的人。博客这个翻译,是二者的综合体。把纸质的日记本挪到网上,还可以发图片,这个意思懂吧?”</p>
许总敲敲黑板,继续道:“打响品牌,必做宣传。博客最好的宣传就是你们,我发布一个硬性任务,在场的每个人,以后每个月至少写一篇博客。”</p>
爸爸!</p>
周逊又举手:“我不会上网!”</p>
“不会上就学!”</p>
哥哥!</p>
曹影也举手:“为什么是我们几个?葛大爷、巩丽姐最出名啊。”</p>
“他们太老了。”</p>
“哈哈哈!”</p>
“不要笑,我给你们讲讲博客的重要性。”</p>
许总居然带了水杯,往前面一坐,有上课的架势。</p>
“以前老百姓获知信息的渠道,报纸、电视、电台,讯息不怎么及时,有局限性、筛选性、指向性,我们是被动接受的一方。</p>
后来有了网络,如果说以前的信息源是一个水池,互联网就把水池变成了大海。它是信息的集合体,方式快捷,受众广泛,相对自由。</p>
而博客又进一步,拿影视圈来说,比如小影。</p>
你以前做宣传,都怎么宣传?”</p>
“呃,上电视、接受报刊采访、跟观众小范围的见面。”曹影道。</p>
“不错。据6月份最新统计,中国网民已经达到了1690万,那搜狐的访问量知道多少么?</p>
日浏览量,七千九百万!</p>
注册用户,一千万!”</p>
哇!</p>
底下纷纷瞪大眼,数据是最直接、震撼的。</p>
“现在有了博客,比如小影你发一条,‘《天下无贼》在贺岁档就要跟大家见面了,请大家多多支持……’</p>
搜狐把你这篇博客在首页一推,你觉着会有多少人看到?</p>
而且网友还能给你评论,你能回复,你有什么消息也可以随时发布……这种重要性懂了么?”</p>
“它的成本也非常低。”徐铮来了句。</p>
“不错,所以我说博客是跨时代的产物。你们在网上直接跟观众面对面,除了宣传作品,还能宣传自己。</p>
这是接下来讲的,你们都能发哪些东西。”</p>
许老师起身刷刷写了几笔,道:“两大类,工作和生活。</p>
很简单,就当日记写,今天都干什么了,有什么心得,有什么好玩的事等等,都可以发在上面。</p>
尽量自己写,实在没时间或者说自己不会上网的,可以让经纪人、助理帮忙。</p>
注意两点:</p>
一是贴合自身情况。比如你爱读书就写点读书的东西,不爱读书就写吃喝玩乐,别自己肚子里没货,还非得装文化人,弄点繁体错别字丢人现眼。</p>
二是观点。你们发别的随便,但如果想对某件事物作评价,或者发泄情绪时,必须先传给新媒体中心审核!”</p>
许非语气很严肃,道:“以前你们躲在媒体后面,以后是直面观众,肯定会暴露某些性格缺点,甚至负面影响。</p>
影迷可能包容你们,我不会。</p>
别拿无知当可爱,别拿没教养当耿直,别拿缺乏职业态度当活的真实。</p>
你们吃的这碗饭,赚的这份钱,积极!敬业!拍好戏!</p>
理所应当。”</p>
“……”</p>
大家都被吓到,一时不敢吭声。</p>
许非语气缓和,道:“博客是此后几年的重点项目,要重视起来。之所以挑你们几个,是因为年轻、偶像化,更容易吸引网友。”</p>
“那个,许总!”</p>
黄勃举手,“我也算偶像?我都没自信啊。”</p>
“算,你得细品才能品出味道。”</p>
“嗯,勃哥加油!”曹影拍拍他。</p>
“勃哥加油哦!”小桃红哈哈乐。</p>
别人不熟,不好打趣,只是奇怪怎么签这么一个人。</p>
而高媛媛坐在角落,可怜无助又绿茶,她更惊奇居然有自己的份。</p>
哇,难道公司要捧自己了?!</p>
…………</p>
2000年,博客已经在美国流行。</p>
2002年,方兴东第一次引入“博客”概念,并创建了博客中国。</p>
但策略不对,他找了一帮写手、意见领袖开专栏,希望通过“精英”的号召力影响大众。结果大众不吊他。</p>
大众喜好的是啥?</p>
通俗啊!</p>
所以在03年,通俗的木子美带火了博客。</p>
之后便呈燎原之势,三大门户齐齐开通博客,自媒体的种子也在此时埋下,足足火到微博火了之前。</p>
徐才人的才女名号,就是在博客时代诞生的。</p>
许非做的这个,没有把博客单独架起来,而是跟虚拟社区放在一块,然后用门户网宣传。</p>
类比的话,开心网比较像,再加第九城市的部分特点。</p>
历史上,方兴东还搞了篇《中国博客宣言》,称“博客是信息时代的麦哲伦,能引领中国向知识社会转型,能开启一个负责的时代。”</p>
这就太理想主义,或者炒作宣传了。</p>
博客只是碎片信息时代和自媒体之前的铺垫,跟闪客一样,辉煌短暂,意义甚重。</p>
许非没搞什么宣言,利用搜狐的雄厚优势直接推塔。</p>
(搜狐的访问量数据,来自于它的2000年度报告,还减少了一些。)</p>sxbiquge/read/43/434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