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麦 正文 第52章 娘家岁月

一秒记住【网

德志说:“很想让孩子快快长大,但又担心我们会老最新章节。【..,//”

岳母说:“不要怕。有苗不愁长,无苗想得慌。孩子一天一天地长,就长大了。我们家养四个孩子,仿佛还在昨天,但他们一个一个都成家立业劳燕分飞了。现在我们老两人,也感到孤单,你们回来,我们很高兴。”

德志说:“是啊。我虽然钱少,我觉得满足,未来怎么样,不是思虑能解决得了的。我有时候盼望孩子长大,会走了,就方便了,不用成天抱着,做不了事。”

岳父说:“你说的是。”

岳父话很少,但是德志喜欢跟老人说话,也善于打开话匣子,故岳父开口说话了。岳父心里有数,将自己的闺女嫁给德志这样的小子,要文没文,要武没武,纯粹是废物一个。这么多年来,没有什么钱,手头上总觉得紧巴巴的,没有照顾好二老不说,还让他闺女跟着受穷。

德志选择在慈善机构做事,可能是考虑到收入的稳定,虽然不多,但每个月都有点,保证温饱,应该没问题。问题是没有多少钱攒下来。

还有,德志想利用在机构工作有着比较自由的时间,将法律本科读完,参加司法考试。这个想法有些冒险。据说司法考试非常难。

每年约有三十多万人报名参加考试,人数还在增加。但是通过率极低,大概只有三万人能过关,每年的分数线固定。只要及格就行,但是,要想达到及格,非常难。司法部总能控制住不少人,就是过不了那个槛。

德志参加司法考试还早,因他还没拿到法律本科文凭,目前正在争取,起码要等单科成绩全部合格后,才能申请本科文凭。

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一口吃不成胖子,一步走不了千里之遥。

就是想通过单科考试,也不容易。德志的记忆力,随着年龄增长,也在减退,加上结婚生子,养育家庭,处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家庭环境里,多少都受点影响。要想拿本书,好好地拥有一个完整的时间,读读书,那简直是一个梦想,且非常难以实现。

人在少年时代,无忧无虑,可以博览群书,但是,人一旦步入青年,便有烦恼;进入中年,更是上有老、下有小,中间还有长不大的活宝。

这活宝,正是拜岳父岳母所赐,交给德志保管的物件。因是稀世珍宝,千万保管好,不能磕着碰着,不能让活宝生气,更不能打骂活宝,否则,活宝可不是好惹的。活宝就是老婆。因此,聪明的丈夫都怕老婆,这种害怕,实际上是一种智慧。不懂变通,和活宝硬来的结果,最现实也是最残酷的是,白天没饭吃,晚上不和你睡。

这些事,德志不是没经历过,活宝一生气,立即不做饭,要做,只做她自己的和孩子的,单单不给德志做饭吃。活宝说,谁做谁吃。

他们娘儿俩实在吃不完,剩下来一点,德志才腆着脸去吃,吃完后还得把全家的碗给洗了。

白天很快过去,到了晚上,不和德志睡,倒是折磨死德志了。

德志在外地,长期没碰过女人,底下的小弟弟需要喂养,谁知道,竟然也给饿着。小弟弟憋得难受,无处寻找活路,这不是活活折磨人么!

德志极尽其能事,好话说尽,又赔不是,又装孙子,最好,才博得活宝一笑,两腿张开,让德志尽情享用。

这些话,在岳父岳母面前能告状吗?除非德志吃了雄心豹子胆才传奇知县</A>

岳母说:“不要着急,慢慢来。钱多也不能浪费,钱少也不要忧虑。只要不浪费时间,努力了,就行,至于结果如何,我们当然巴不得你们好,如果实在比不上别人,也无所谓。家人和谐,比啥都强。”

德志说:“谢谢你们给我你们的女儿,我觉得她还行,不浪费钱,也不追求吃穿,新衣服也喜欢,但不是买贵的,只要便宜的,且能穿上新潮的,就行。”

德志的妻子说:“没钱多狠啊,到超市或者专卖店,试穿衣服,又不买,人家给了我多少白眼啊。我只装作没看见。反正把好衣服摆出来就是让人家试的,不试怎么会买,如果怕别人试穿,干嘛要摆出来,不如藏在仓库里得了。”

岳母说:“你也是的,都孩子他妈了,还爱虚荣,衣服只要穿上得体大方就行,显得庄重,别穿那些花里胡哨的衣服,不好看,又不正规,又浪费钱。”

德志的妻子说:“妈说得对。我就是忍受不了那种虚荣心的折磨,有了好衣服,心里总想拥有,就给自己心理暗示,说,没衣服,没衣服,打开衣柜一看,不少衣服,都不合适,不合适。选来选去,还是穿了刚才脱下来的衣服。没办法,女人好像天生就是衣服架子,总要挂上一两件好的装点门面,其实,我也不想,可是不得不去做。”

岳父说:“买衣服,别买那些带子多的,须须溜溜的,或者口袋多,不知道要装多少钱才装得下似的。真正用得着的口袋就那两个,最好,别在口袋里放东西,显得鼓鼓囊囊的,炫富吗?”

德志说:“没错。”

德志的岳父在北京当过兵。喜欢简单的生活,通过刚才一席话,可见他当初的选择,只是军民一家,和德志的岳母结合,相互影响,慢慢地变成了琐碎起来,也渐渐消失了军队的作风,慢慢地和平民一样了。

不过,骨子里还是渴望那种生活,孩子一多,如同小牛,牛栏里就不太干净了。可是,牛很有用,少了牛,槽头干净,没牛就没生命,没有劳动力,就没有了收成。光图槽头干净,还是远远不够。

德志帮岳母烧火。

乡下人做饭,还是靠柴禾,这些东西,烧起来特别有劲儿,做出来的饭菜格外香。除了棉花杆、芝麻杆还有树枝,这些东西在德志岳父母家随处可见。加上附近有短松岗,其它杂树也挺多。靠山不愁柴,靠水不愁鱼,这里有柴有鱼,的确是个好所在。

城里做饭靠煤气,这些液化气非常快,用来烧水还可以,但是用来炒菜做米饭,就无能为力了。

吸引德志回到岳父母家的原因之一就是来体验一下,农村人的饭食,跟城里比起来,有格外的风味儿。

烧火也有学问,把柴挤成一堆,火容易熄灭。德志开始烧火,没经验,火老是熄灭,不停地用吹火筒吹,才有火起来,但没过多久,灶膛里的火又熄灭。岳母说:“等你烧火,我们到晚上都没饭吃。将柴架起来烧。火要空心,这样才不会熄灭。人要实心,才会有真朋友。”

德志很感谢岳母这番话,原来,烧火也充满了哲理。

德志不知道他妻子为何不懂这些,他们姊妹四个,相对来说,老四还懂事些,其他几个都太直率,不知道如何拐弯。这样容易得罪人。包括德志,都和得罪差不多的音,不知不觉,就把人给得罪了。

而德志的姨妹子,却是发高帽子的。腰里别了一圈的高帽子,见了谁都发一顶,吹捧几句,人家就高兴极了,没有办不成的事。这些高帽子都不需要去投资,花很多钱去买,而是因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说话得体,不知不觉就进入了设计好的话题。

面条、馒头都不算白,可是吃起来有一股麦香,没有染色,没有添加剂、没有防腐剂、膨化剂,很好。

德志到岳母家,可以完全放心,吃的食物没问题。有问题的就是水。不够卫生。

德志很想帮他们解决吃水困难,可是,项目的落实需要一定的关系。德志所去的地方,和省民宗委有着密切的关系。没有关系,比登天还难。除非自己有钱,拿钱出来给大家解决吃水困难。可惜,德志没钱,虽给别人做好事,轮到自己,却无能为力。对尴尬的理解,大概就在这里。

但是,从小教育的方向是,要为大多数人谋福利,不要自私自利,但是,这个方向好像有点问题。自己的温饱都没解决,拖着病怏怏的身体,怎样为别人谋福利呢?

德志也只是借力使力,用别人的钱办实事,不是靠自己的能力,自己的财力来为大家服务。在山区,在陌生的地方,根本没有可能照顾家人的需要。对于岳父母的需要,德志无法满足。这在周围的邻舍中,岳父母都没办法解释。

帮助了那么多的人,轮到自己,却没有办法,这种情况不知道还要持续到什么时候。也就是说,机构领导没有放权给德志,一个项目,没有领导的支持,是不可能得到资助的。

在大方向上,还需要明朗。德志很清楚,以前和现在所做的项目,在巴东,那里和省民宗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德志的岳母家,虽说在农村,所说在“三不管”地区,这些汉族地区的边区,无人顾及,无人关心,交通不便,非常有需要,可是,没有谁来援助。

德志想到这里,心里有些不舒服。看着灶膛的火舌舔着锅底,岳母在锅台前忙碌,德志感到心里有些酸酸的,两滴清泪竟不听话地流了下来。

看无广告,全文字 , //- .. ,您的最佳选择!

sxbiquge/read/32/329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