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麦 第244章 神秘的人

一秒记住【网

第二天,德志他们先去了县民委办公室,找侯局长谈谈关于考察新项目村的事。

考察哪个村,基本上已经定了,不必要重新找村,据说是省民委主任以前挂点的村。

省民委主任是建始人,他在清塘村驻队,当时的身份是县委书记,不是常住在村里,一般情况下,只是挂个名,偶尔下乡,带着记者,到村里走走,算是旅游旅游,换换环境,然后再回县城。

村里有什么项目或者申请,他负责带回去,然后开个集体会,实际上还是他自己决定,然后就确定上项目。等弄到最后,可以算是他的政绩,又有着良好的关系,自然就会成为一个示范村,或者先进分子。

村里当然不敢马虎,配合县委书记搞好检查验收工作。

在清塘村走访,是因为该村的老主任和县委书记是老搭档,关系很铁,好的没办法说。只因县委书记升迁,到了省里,最后到了省民委,和德志他们的宗教口的刚刚适合。

就这样,他直接找省里,省略了中间的环节,一步到位,将基金会直接和村里挂上了钩。

德志很清楚,这种考察也是走走过场,实际上齐老师和刘小姐已经决定了,对于这样的对抗都是徒劳无益的,无非是演戏给大家看。

侯局长当然高兴,说:“好啊,又有钱做项目了,真好!真好!那么,我今天没空陪你们下乡,倒是龙主任有时间,让他带你们清塘村好吗?”

“好啊,好啊!”余哥连声说道。

“那是你们领导安排的事。我们没意见,谁带我们下乡都无所谓。”尹懋说。

德志发现芭比没有吱声,一看,她在玩手机,德志不好说什么,在县民委干部面前还是少说话最好,芭比不说话,玩手机,发短信,那是因为有人在做这些事。

这也挺好,反正很安静,安静的环境下,更容易让人对她表示不反感。

侯局长找来龙主任,龙主任笑着说:“实在不好意思,我今天刚好有事,要到民族大学里讲苗语的六声调,你们要去,我可以安排车,司机是我妹妹,她代表我去,我跟村里打个招呼就行了。因为这个项目不经过恩施州、宣恩县,直接到村,项目投资也不大,你们直接去就行了,不知道大家同意不同意?”

“同意!”余哥说。

大家听余哥这么一嗓子,都愣住了,他代表德志他们表态了,就说明了他没意见,考虑到这个村是节省下来的项目款做的一个村,也就不好说什么。俗话说的,伙食尾子,多少都要照顾照顾人。

说到底,做项目一直在照顾人,照顾的都是熟人,都是亲朋,或者要利用的人,都是这样。

既已表态,大家就不好再补充什么了。

龙主任很高兴,他说:“好啊,我这就联系我妹。你们等着啊!”

“那么,路费算我们的。”余哥又加上一句。

听他这么一说,让尹懋有些恼火,他横眉怒视了一下余哥,不说话,余哥突然发觉好像闯了祸,闭口不言,龙主任开始打电话,电话打完,龙主任照样笑呵呵地,踱着方步,说了句“少陪”就去了他办公室,去研究他的六声调的苗语了。

他们几个陪着侯局长说话,侯局长喜欢画画和说法,办公室里挂着的,都是他的墨宝,这些东西,如果出卖,可能还能卖两个钱。

侯局长不是名人,在县民委的圈子里算是个书画大师,可是在整个宣恩城里,就不传奇知县</A>

对于书画,德志略懂一些,与侯局长交流,还勉强说得过去,可是,其他三个就不好说了,只有看热闹的份儿。

车在楼底下响着喇叭,龙主任以最快的速度出现在大家面前,德志对侯局长说再见,然后下楼,上了车,龙主任说:“将这四位先生小姐送到清塘村,然后,考察完毕再回来。”

“路费怎么算?”

“这个你放心,他们承认给,他们不给,你到县民委来报销。”龙主任说。

龙主任的妹还担心车钱打了水漂,她的车是新买的,红色的qq,看起来胖胖的,走平路应该没问题。

就这样,一辆胖胖的qq车载着四个骄傲自大的人前往清塘村。

清塘村和毛坡村同属于一个乡镇,据说和芭比所在的村,相隔不远。

车经过乡镇,没有十分钟。乡镇就是一条主要街道,从南向北,沿河而建,旁边是清汪汪的水,溪水上有桥,桥面上可以通车,过了一座桥,车就开始爬山,爬到山顶,再下山,下到山脚,就是一条长长的峡谷,非常平,非常狭长,这样的地方,适合起飞降落飞机。

司机算不上漂亮,可皮肤白,白里透红,有些令人垂涎,不过,她看上去比较彪悍,是不好惹的主儿,加上她老公也在政府,哥哥也在政府工作,多少都是官家亲戚,没人敢惹。

车过了峡谷,又开始上山,等上了山再下山,沿着河道往前驶去,就是清塘村。

前方有一条水渠,横在路上的空中也有一条,仿佛进村的牌坊,但这牌坊上面有水渠。

水渠通到下面,就是一个小型的水电站,水量还比较大,在这里建个水电站,还真是个办法。清塘村,清塘村,原来因有水而闻名。

车到了一座石拱桥前,停下,桥旁站着一个又瘦又矮的人,德志他们下了车,不知道该怎样走,因前面没路可走。

德志就问那个村民:“请问,到盛书记家怎样走?”

“哦,诺,在那,那里就是盛书记的家。”那人说着话,手朝稻田那边的房子指了指。

“盛书记在家吗?”德志问,那人不回答。

德志心想,说不定盛书记在家。

余哥说:“知道了书记的房屋,说不定他在家。那就去吧。”

德志点点头,真是英雄所见略同。于是都跟着余哥向书记家走去。

德志回头一看,那个瘦男人跟在后面,德志还以为是个热心的村民,就笑着问:“你想带路吗?”

“不是,那是我的家。”瘦男人说。

“你,你的家?你是?”德志很惊讶地问。

“我,我是村支书啊!”

“哦,你就是村支书?久仰久仰,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德志说。

“早晨接到县里的电话,我就提前等在路口,知道你们要来,早就盼着你们来了。欢迎欢迎。”

“您贵姓啊?”

“免贵姓盛。”

“这就对了,我们正要找盛支书。”

“我以前不是支书,我是村里的文员,老支书老了,有些事做不了,就让我来做,慢慢地,得到群众的认可,就当仁不让,做起了村支小说记说。

说着话,就到了盛书记的家。

守在书记家的是他的妻子,高颧骨,包牙齿,有点意思,和黑瘦小的书记刚好是绝配,形成鲜明的对比。

盛书记的妻子很会过日子,勤俭节约,将家里家外收拾得一尘不染,真是一个贤德的妇人,不过,德志一眼看上去,对他压力挺大。为什么?因盛书记不擅长做家务,从他笨手笨脚的样子就可以看出,也不擅长做耗费体力过大的活儿。

就所谓的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恰好发生在盛支书身上,不过,看得出来,他缺心眼,不会寻找任何理由为自己的笨拙来辩护。

大家第一次来,盛支书有些不好意思,虽说乡镇干部没有下乡来,原因是盛支书不欢迎乡镇干部下到村里来,反倒增加了一些负担。

大家坐定,邻舍拿来一个木盒,里面放着一个蜂窝。

德志不清楚,拿个蜂窝来干啥。心里正纳闷,盛书记说:“这是最好的东西,是别人冒着生命危险取来的,拿命换的,给你们尝尝鲜。”

他们几个还是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盛书记说:“孩子妈,快来,把蜂窝弄一下。”

盛夫人过来,坐在那里,开始拨弄那些蜂窝。从蜂巢里挑出蜂蛹来,还没长好翅膀,一个一个白嫩嫩的,挑出来后,散在木盒里。

弄完蜂窝,盛夫人开始在厨房里忙,忙来忙去,厨房里飘来香味儿,大家都有些饿了,盛夫人准备美味佳肴,可能已经准备好几天了,听说这是一个好事,要想留住人,就必须要舍得在吃的方面下功夫。

中国是比较讲究吃喝的,要想谈成事,十有**需要破费,边吃边喝边谈事,往往能成功,如果光说不做,恐怕还不行。

吃喝到位了,事情就好办。

德志四人加上司机五个人,初来乍到,第一站,就到村支书家,这是对的。村里的一把手,享有绝对的外交权,只要是政府机构、民间团体,以组织的名义到村,第一个接触的就是村支小说的引荐和介绍,要想做好项目,是非常困难的。

过了一会儿,菜肴端了上来,德志要找水洗手,可惜没找到,问盛书记,他说在房子后面有池子,那里有水,可以洗。

德志跑到房子后面,果然在那发现了两口水池,一口深的,一口浅的,深浅不一,作用不同。但水池里有水,是不争的事实。水质看上去不太好,但总比没有水要强得多。

德志洗了手,回到饭桌前,他一洗手,大家都要洗,一个一个都去洗,仿佛一点都不饿,实际上大家都很饿,只不过都在竭力掩饰自己罢了。

sxbiquge/read/32/329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