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有艘万吨轮 第122章改土归流

王承恩话语刚落,殿中立时一片哗然,六位内阁辅臣顾不得殿前失仪,纷纷交换起了眼色。

“陛下,若把把土司改成流官,那土司不都得造反了。”

张瑞图率先出班抢辩了一声,土司改成流官当然好,都改成跟郑儒新一样的朝廷命官才好呢,到时候,若是不顺朝廷之意,只派两三锦衣卫缇骑便可。

谁都知道土司改流官好,但那前提得是可行,贸然改流官,恐怕整个西南和湖广将爆发更多的奢安之乱了。

“郑儒新撮尔小官,眼光也只在赣州一地,大明羁縻土司成百上千,贸然改动,恐引起打乱,陛下三思啊。”

孙承宗上前一步,说完便拜了下去。

随后一众阁老也跟着跪拜劝谏,“陛下三思”的山呼立刻充斥在朱由检的耳边。

“急什么,等念完再说。”

改土归流其实在明太祖时就已经推行,朝廷当初设宣慰使、宣抚使等官职的目的就是为了给以后的改土司为流官做准备,甚至连官职都给提前定好了。

而且在一些靠近大明统治中心的地区,改土归流已经实行好几年了,随着朝廷势力的渗透,这些地区的土司制度早就土崩瓦解了,历经二百余年,这些地区已经被汉化的差不多了。

但后来,随着明朝国力的弱化,对于偏远山区的控制力进一步减退,改土归流一事便被逐渐的放弃了。

而且朱由检想起改土归流的政策,还是得益于后世的记忆。

在那份记忆中,改土归流应该是出现在清朝,但当朱由检命人查找明朝历代对于土司政策的变化时,惊讶的发现,早在明朝建国之初,朱元璋已经在推改土归流的事了。

而且在这个方面做得最好的还是云南的沐英,也就是后世出现在各种影视剧的沐王府第一代王爷。

朱由检对此大感惊奇,同时也对原本历史上清朝的文字狱政策更加憎恨,那已经不只是文字狱那般简单了,比之秦朝的焚书坑儒更甚一筹,歪曲事实暂且不提,光是禁锢思想,就给华夏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灾难。

收回思绪,朱由检命王承恩接着往下念。

“臣闻今日,朝廷出大军围剿奢安叛军,天子圣明,将士用命,想必不久叛乱将会被平定,此臣深信不疑。”

对于表忠心的吉祥话,这位赣州知府颇有心得,殿中六位辅臣定了,直在心里撇嘴,一个幸进之徒的大帽子应该是扣定了。

“但臣却有疑虑,此事关国事,臣不得不禀。”

但阁老们还未从鄙视的心思中回转,这赣州知府倒是先转折了。

“朝廷平定贵州之后,对于水西安氏以及跟随叛乱的大小土司如何处置,当早作计议,且臣斗胆直言,水西安氏畏威而不畏德,此已有先例。”

“臣建言,趁朝廷军锋尖利,当一举将水西及其他各番土司一并剿灭,此名正言顺,且朝廷大兵压境,当无人敢抗拒天威。”

王承恩话音刚落,殿中又是一片哗然,朱由检无奈敲了敲桌子。

‘自己是不是把殿中负责维持会议秩序的都察院御史撤了有些不妥啊,近来这些阁老们有些不注重殿前仪表了,看那李国普的朝服都有些皱把了。’

朱由检喃喃自语了两句,随后对王承恩高声道。

“继续念。”

王承恩立刻回了一礼,随后便又开始念。

两相比较文官和宦官的态度,朱由检也有些理解为什么君王都喜欢用太监了,这恭顺不是一般文官能比的。

“平灭土司之后,朝廷便可派官员去各部土司进行治理了,再设军卫屯守,再配合教化,一代之后,番民便只知朝廷,便不知土司了。”

“贵州番民此次叛乱,虽生灵荼毒,但对朝廷尽快在贵州实行改土归流却是难得之契机,当一鼓作气,除灭贵州土司。”

听到这里,殿中阁老们脸色稍微好了一些,心道这赣州知府的奏疏也不失一条好策略。

若是能趁着朝廷军威,先在贵州一地改土归流,倒也不是不可,反正土司的精锐已经在永平谷之战中损失殆尽,强行改土归流,也不怕那些番民造反。

朱由检将内阁诸臣脸色的变化都看在了眼里,这些阁老虽然有时候会有些迂腐,但一旦说明了,倒是接受的很快。

“臣在赣州十余载,对土司治下的番民略有了解,土司治下不同于我大明,其治下子民多以部落形式聚居,因其各部均无文字和律条,土司对于普通番民有生杀予夺的大权,其权甚大,治下番民生死,皆在其一言之间。”

朱由检没有喊停,王承恩则继续念,心道赣州知府这份奏疏可真够长的。

“且土司之贪婪,臣颇有耳闻,按其法治,番民皆是土司私产,寻常番民皆痛苦不堪,叛逃之事,多有发生,若朝廷以仁治之,番民之心当尽收矣。”

王承恩念到这里,殿中大臣已是频频点头了。

朱由检示意王承恩退后,随后又对诸臣问道:“赣州知府此策,当是如何?”

未等其他人搭腔,施凤来先站了出来。

“回避下,赣州知府郑儒新乃是万历四十二年进士,后官授江西赣州,现在龙南,后迁长宁,颇有政绩,后累官至赣州知府。”

“其在赣州十余载,当时对治下土司之事所解甚深,臣以为,郑赣州此策乃是老成谋国之言,当可在贵州推行。”

施凤来主管吏部,其乃万历三十五年榜眼,智商颇高,世人常传他过目不忘,对于朝堂上官员的履历,几乎是信手拈来。

朱由检估算,这家伙的智商应该在一百三十五以上,虽然过目不忘有些夸大,但记忆力绝对是好,好多东西施凤来看一遍便记住了。

当然施凤来此时给诸位朝臣介绍郑儒新的履历自然不是在卖弄自己的记忆力,他是看到郑儒新简在帝心,恐不久就会高升,事先埋个伏笔,结个善缘罢了。

内阁都是人精,施凤来的小算盘,谁人不懂,花花轿子人抬人,这种惠而不费的事情,岂能让施凤来专美于前。

很快,对于郑儒新本人及这份奏疏的褒奖便响彻了乾清宫。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