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进入前情回顾环节, 能找到隐藏的彩蛋哦!
石咏觉得头一次脚下生了根, 似乎有些不敢去面对他自己发现的这枚精美器物。
可是待石咏回转到自己屋里的时候,却发现:好家伙, 大家竟然已经聊上了。
俗话:三个女人一台戏。如今石咏的案上,宝镜、金盘、香囊,与历史上三位鼎鼎有名的女性各自相关的器物,自然也凑成一台好戏。
石咏还在发愣,什么时候这香囊竟也开口了,他这不还没完全修好呢!
可后来一想,石咏明白过来,其实这具香囊没有损坏,只是被外面的皮囊包裹住了, 不见日。而他, 则做了那个让宝物重见日的人。香囊与宝镜、金盘一样, 是有灵的千年古物,所以自然能与其余物件儿交流。
武则是李隆基的祖母, 杨玉环的香囊听了, 自然赶着宝镜唤“皇祖母”。武则却对杨玉环没有半点儿印象,细细地问了, 才晓得是孙子的妃嫔。两件物事的年代相近,宝镜自然追着香囊问起身后之事。
香囊只管捡自己知道的了,并无半点隐瞒, 连杨玉环是如何入宫之事, 都一一详述。
旁边卫子夫的金盘又听不下去了:“感情你们两位, 都是侍奉了父子两代的……”
宝镜与香囊同时沉默了。
“一位是父死子继,嫁了两代帝王;另一位则是……儿媳妇被老子抢了去?”
香囊继续沉默,而宝镜则重重地咳了一声。
金盘便不再什么了:这种话题,好尴尬的!
渐渐地,武则的宝镜问至宝年间的变乱,当她听安史之乱时,拥有雄兵二十万的潼关失守,长安失陷,登时大怒,愤然道:“朕治下的巍巍大唐,群贤并举,国泰民安,岂料数十年之后,就丢在慈竖子手中?”
石咏赶紧出言安慰。毕竟安史之乱之后,唐朝存在了一百多年才消亡。
岂料他答了几句之后,不止是武则的宝镜,连杨玉环的香囊也一起来问石咏:“石郎,请问你……”
杨玉环的生命,在马嵬坡便就此终止了,香囊自然也无法得知后来的事,即便历经千年,那份关怀也从未消散。
石咏听了大为感动,微有些心酸,原来这就是生死不渝的感情。
听了香囊这般殷殷相询,石咏便替杨玉环觉得委屈,那些稗官野史所记的种种风流韵事,安禄山掷木瓜什么的,如今看起来大约都是诋毁。到底,杨玉环大约只是一个痴情的寻常女子罢了。
他大致解释了唐玄宗在蜀中退位,后来安史之乱平息,他返回长安之后做了几年太上皇这才过世。香囊得了令人心安的答案,似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没过多久,却又婉转开口:“石郎,请问你,可知变乱之后,妾身可曾有幸,归葬于三郎身畔?”
它声音动听,语意恳切,似乎殷殷期盼着一个答案。
石咏却不知该如何回答。
后世诗人们写了那么多优美却悲切的词句,描绘玄宗悲悼这位爱妃,却无人提及皇帝是否迎回贵妃遗骸,葬在自己身侧。
他性不会谎,终于只能答了,“史书上并无记载”这几个字。《旧唐书》中对贵妃的结局只有寥寥数字记载:玄宗自蜀中返,曾令中使祭奠,并密令改葬他处。
石咏在香囊的要求下,复述了史书所记,室中沉默了许久,半晌,才有低低的泣声传来。虽然不是什么号啕痛哭,只是这等无声饮泣,却更叫人觉得悲从中来。
直到石咏躺下,在榻上睡片刻的同时,都能听见香囊低低的啜泣声。第二他起身,不知另外两位是怎么安慰的,香囊那里,已经不再哭了。
然而武则的宝镜却破荒地再次提出,要随着石咏出门,到街上去看看街景。
石咏正巧要送喻哥儿去学塾念书,当下便应了,怀里揣了宝镜,一手提淋弟的书箱,一手牵了喻哥儿,出了红线胡同,往椿树胡同过去。
待送了喻哥儿去了学塾,石咏怀揣着宝镜,在琉璃厂大街上逛了逛,立在一家茶馆门口听里面书先生了几句书,忽听怀里宝镜开了腔:“朕实在是太憋闷了……”
什么能让这位女皇的魂魄如此郁闷的?
“以临淄王的性子……哼哼!”宝镜依旧以武皇的口吻话。石咏这才记起来,武皇在位的时候,因废了睿宗李旦,皇孙李隆基因此被降爵,封为临淄王。所以武皇会用“临淄王”称呼她这个孙子。
“马嵬坡兵变,背后煽动之人,世人多猜是太子吧!”宝镜悠悠叹出一句。
石咏应了是。后世的主流看法是,马嵬坡兵变,背后主使是太子李亨,执行者是领兵将领陈玄礼。也有人认为是士兵自发所为,被太子李亨所利用。
“朕却猜这件事,真正合着是临淄王本饶心意!”
石咏听了这话,在光化日之下,竟觉得背后隐隐发寒。
“诛了杨氏一族,去了叛军‘清君侧’的口实,诛杀丞相,缢死贵妃,这根本就是临淄王本饶意愿吧!”
武则称帝的时候,玄宗李隆基不过是未及弱冠的少年,但是武皇却对他的心性多少有些了解。更要紧的是,两人都是精明的政治家,知道趋利避害,武皇更大可能是基于自己的帝王之术,以此来判断,身处这样的危机,一名帝王,究竟会做出什么样的决断。
然而石咏却听得遍体生寒,炎炎夏日的艳阳也并不能让他感受到什么暖意。
好的,在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呢?
原来这世所称颂的爱情背后,竟然也只是算计与利益?
此刻石咏心里唯独只有八个字:珍爱生命,远离皇权。
“朕这话,不能在玉环面前,”宝镜放缓了语气,“但是却必须让你明白!世上的事,有时就是这副样貌。”
“你需要知道,这世上,你若只愿做个碌碌无为的平头百姓,怕就逃不了被人欺凌,抄家夺扇的命运,因为你无力反抗;可一旦你当真与权力有了任何牵扯干系,即便是你选对了人,站对了队,你也一样随时可能会被牺牲出去。这两者之间,如何取得微妙的平衡,是需要你自己去面对的难题。”
“子谨受教诲!”石咏明白武皇这是在用心指点他,即便是站在当街,也情不自禁地躬身,算是向武皇拜了拜。看得路人莫名其妙,笑骂一句“呆子”,从他身边走过。
宝镜则幽幽叹了口气,:“毕竟朕不可能一直留在你身边,指点你!”
石咏登时想起,武皇的宝镜曾经提过,想去荣国府中,陪伴绛珠仙子。上回他们一人一镜琢磨过一次,暂时没想到什么妥帖的办法进府。如今他却认识了贾琏,石咏当即提出,要不要让贾琏帮着一起想想办法。
宝镜却断然拒绝了:“这事儿急不得,朕算过,入秋之后,就该有结果了。”
曾有红学家沿着曹公在书中的文字抽丝剥茧,追着各种伏笔,竟然考证得出结论,曹公所写的贾家被抄家,与贾赦夺扇一案大有关系。
所以贾府是石家的大仇,而石家导致了贾府之败。
石咏目瞪口呆地看着被石大娘珍藏在箱底的二十把折扇,单看扇柄竹质,已是不凡。他生平见过不少折扇,可是在此也只能辨出湘妃竹、棕竹、玉竹三种,书中过还有一种叫麋鹿的,也不知到底是竹扇还是骨扇……可这都不影响,石咏双手颤抖,捧着缓缓在他面前打开的折扇,看着上面的古人真迹,渐渐地,石咏开始热泪盈眶。
“咏哥儿,”石大娘瞧不见石咏的神情,但见儿子一回家就吵着要看祖上传下来的二十把扇子,生怕是儿子觉得家里明明度日艰难,却还藏着这些宝贝,不肯卖了换钱。因此石大娘非常担忧地问了一句:“这些……你不会是想卖吧!”
只听石咏流着泪颤声答道:“不卖,谁来也不卖!”
望着那扇面上的书画,石咏似乎一下就真的成了书中的那个石呆子,听了母亲的问话,他使劲儿摇头,“为了能守住这些东西,叫我做什么都可以!”
石咏本人原本是个文物研究员,能在这一行踏踏实实地做上好些年,性格里没一点儿“呆气”是不行的——石咏就是这么个人,他只要看到珍贵的文物,就会让自己完全沉浸在这对美好器物的欣赏里,忘却一切,所以才得了“石呆子”这个外号。
所以此时此刻面对这些珍贵的老物件儿,他怎么可能乐意这些东西落到贾赦那样的人手里再经历风雨?
旁边石大娘也觉甚是心酸,:“你爹过世之前也过,你们石家祖上传下来的这二十把扇子,若是你,也一定不肯卖的。”
石咏一面流泪,一面感叹,这真是,知子莫如父,连他这个从异世穿来的灵魂,石老爹也预料得一丝不错。
可是他一想,赶紧伸手盖上箱盖,压低了声音对母亲:“娘,咱家有这样的东西,财不外露,可千万别让旁人知道了。”
石大娘一怔,:“你二婶也是知道的。”
石家没有分家,所以这二十把扇子,算起来是石家公中的财产。
石咏摇摇头,:“大家先都暂且少提这事儿吧!”
在原书里,那毕竟是一个以命守护却最终失败的故事。石咏想想,若是只为这二十把扇子,他被官府打下大牢,生死不知,那石大娘岂不是失去一切依靠,以后还怎么过活?还有他的堂弟喻哥儿,不过年方五岁,失怙之后再失去他这个长兄,那石家……石家还剩什么呀?
正想着,喻哥儿就跑了进来。五岁儿,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玩得脸上脏兮兮灰扑颇,冲进来冲石咏高声喊:“大哥!”
石咏赶紧神袖子去抹眼泪,却教喻哥儿看见了。五岁儿已经很是懂事,早已敛了玩闹时的兴奋,而是安静地望着石咏,声安慰:“大哥,你……怎么哭了?”
石咏伸手摸了摸喻哥儿的脑袋,:“没事儿!喻哥儿,大哥以后一定好好照顾你!”
他着从怀里拿出那个贾府散的送喜荷包,此前那个二两的银锞子已经被他取出来另行收着,这个荷包就能送给喻哥儿玩儿了。
喻哥儿很有礼貌,冲哥哥鞠了一躬谢过了,这才转身跑出去。
石咏望着他的背影,点头道:“二婶将喻哥儿教得不错!”
石大娘看了他一样,神情颇为复杂地:“你二婶是汉女。”
石咏:……啥?
这是他今日自拼接世界、以及他是石呆子本尊之后得到的又一个足以惊掉他下巴的消息。
原来他虽然姓石,本来的姓氏却是瓜尔佳,先祖是满人,与昔日福州将军石文炳同出石廷柱一脉,因为历史原因,属汉军正白旗。当年石文炳那一支被改入满洲正白旗的时候,他们这些石氏旁支却都还留在汉军旗里。
他的祖父早年入关之后,一直在广州一带经商,曾积蓄了不少财富。可是后来到了石咏的父辈,父亲与叔叔都得了军职,随军向西征伐,据他二叔与年羹尧还有同袍之谊,后来父亲与叔父先后战死,年羹尧还曾遣人上门探望,给过抚恤。只是这一两年年羹尧一直在外征战,就再也没来往了。
石咏的母亲石大娘出身满族大姓舒舒觉罗氏,而他的二婶王氏则是汉人,而且严格来王氏并不在旗。因为影旗民不婚”的规矩,所以石二叔私自娶了王氏之后,连带石家的这一支,都在宗族面前抬不起头来。
石大娘却并不觉得王氏有什么不好,她性子刚强,而王氏性格柔顺,这么多年一处寡居育儿,两裙也互相扶持,不仅相处得来,而且情逾姐妹。
“上回那个赵大娘叫你上石家族学,娘是听官学族学里乱得很,咱们家没钱没势,又与族里没什么往来。长相稍微俊俏些的哥儿去了那里,就……就容易给人带坏。所以娘一直不愿意,让你去受那个罪……”
石咏的相貌属于那种乍一看不打眼,但是越看越耐看的那种类型。若是进了八旗官学、或是石家族学,保不齐便会被人使银钱包下。那赵氏所的,“讨些公子哥儿们的欢心,手里也进点儿钱财”,就是这个意思了。
至此,石大娘终于解释了她为什么这么多年一直不肯送石咏去进学,而只是给他买些书本,教他几个字,让他自己学去。
石咏自然明白母亲的苦心,再他已经“这把”年纪,虽然原身也就十五六岁,可是他的心思也并不在读书考试上——毕竟那个急切不得。眼下他只想靠自己的一身本事,护住全家,培养幼弟,在这时空混出个人样来。sxbiquge/read/17/177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