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春答应跟皇上的亲事后,项南也就没再横档硬拦。
毕竟对他来说,姐姐高兴是头等大事。既然元春自己都乐意,他又何必再多生事端。
而既然项南都同意了,元春封后的事,自然也就开始筹备起来。
嘉兴帝先是找借口,废了自己现在的皇后,然后下旨封贾元春为后,择吉日举行大婚典礼。
在此之前,嘉兴帝先派使节送来纳彩礼,包括金银财宝、绫罗绸缎、烟酒糖茶等等,但是数量比一般人家多出几十倍,光是缎子就有百匹。
除了纳彩礼之外,当晚还有纳彩宴,吃的都是宫中御厨烹饪的佳肴,喝得也都是御赐的琼浆玉液。
满朝文武大臣都来贾家,一同庆贺这桩盛事。
“真是不得了,政公已经是荣王,半朝銮驾,如今女儿又成了皇后。”
“这就叫‘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听说一旦皇后生了儿子,就必定会立为太子。”
“贾家真是不得了,如今是一后一王一公,往后是一皇一后一王一公,京城哪还有别人站的地儿!”
“一皇一后一王一公都还罢了,关键是有一仙撑腰。听说前些日子,金陵城有个秀才,死了七八天,都被他给救活了,这可实在是了不得。”
“贾家真是祖先保佑,祖坟上冒青烟呐。可惜我们家孩子那么多,怎么就没一个出息的呢。”
……
纳彩礼之后是大征礼。
大征礼即是纳征礼,是指男家派使者到女家送聘礼,女家纳聘后,婚姻之事乃成。
皇家送大征礼,自然更加隆重,比之前的纳彩礼送得还多的多。
包括金银首饰、珠宝玉器、绫罗绸缎等等,光是缎子就有一千匹,着实不是一个小数目,拉了整整一百车。
让满城的百姓都看傻了眼,不约而同的都啧啧称奇。
“好阔气!好富贵!”
“不愧是天子大婚,搞得就是隆重!”
“整整一百车的聘礼,真是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普通人家结婚送彩礼,能装满一两辆车,就已经是蛮不错了。皇上大婚,却装了整整一百车,自然是令人目眩神迷。
不过,这些彩礼在结婚当天,是要装在车上再运回皇宫的,算是皇后自己的梯己。
只有赐礼才是赏赐给贾家上下的。其中也有黄金、白银、金器、银器、绫罗绸缎、衣服首饰等等。
当然,贾家家财千万,对这些财货本身并不稀罕。不过是皇上所赐,所以格外有体面罢了。
……
送完大征礼后,很快便是请期之礼,也就是商定结婚的日期。
嘉兴帝特地命钦天监选定黄道吉日,作为迎娶皇后的最佳日期。而钦天监很快也就算出了日期,就定在十天之后。
因此贾家也开始筹备起来。
首先元春在纳彩之后,就不再与三春、黛玉她们同住,而是在贾府专门划出一处房子,由她暂住,伺候的丫鬟,都换成了宫中的宫女。
按理说,在这个时候其尊卑有别,贾家的人就不能随意探望元春了。
但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论势力贾家比皇家还大,因此这条规矩不过是虚应其事。王夫人、王熙凤、三春、黛玉还是可以去看元春的。
只是元春毕竟今非昔比,所以她们见面也多了几分局促。
其次,为了方便元春日后回家省亲,贾府也开始筹备兴建省亲别墅。
而方案跟书中所写差不多,都是打通宁荣二府,从宁国府的后花园接到荣国府的后院,拆了那边下人居住的房子盖园子。
……
就在贾家热热闹闹,准备元春的大婚之时,忽然传来消息,金陵的姨太太已经带着哥儿、姐儿阖家进京。
贾政跟王子腾商议之后,还是决定将薛姨妈接到贾府居住。
一来,贾府如今势力更大,而且家法更严,更能护得薛家周全。不然薛蟠再在京城当街打死人,以王子腾的权势还真压不住;
二来,等忙完元春大婚之事后,王子腾就另有重用,据说要外放为官。到时候,阖家跟着一起去,薛家住在王家就不合适了。
因此贾政便派人到码头接了薛家。
王夫人见到妹妹进京,自然是高兴不已,忙带了王熙凤、迎春、探春、惜春等迎接。
值得一提的是,八七版《红楼梦》中,贾家阖家出动迎接薛姨妈,连贾母、邢夫人都站在屋檐下等候,这与原著中的描写是不符的。
因为贾母、邢夫人都是诰命夫人,是有品级的。而薛姨妈没有诰命,只不过是商人的妻子。就算她是王夫人的亲妹妹,也没资格让贾母、邢夫人亲自出迎。
书中能让她们集体出迎的,只有元春、南安太妃等极少数人而已。
“姐姐~”
“妹妹~可把你们盼来了~”
姐妹重逢,自然喜悦。
随后,薛姨妈命薛宝钗上前见过王夫人、王熙凤、三春等。
另一边,项南则和贾琏迎接薛蟠。
至于贾政都没出席。
因为他正忙着女儿大婚的事,没时间理这个外甥。而且他也不想见薛蟠。
在他看来,薛蟠就是一个被养废了的纨绔子弟。不仅小小年纪就贪花好色,而且还恃强逞凶当街打死人命,真是蠢之又蠢。
其实死人不算什么。像他们这种大户人家,哪年不得死上几个。就连一向喜欢吃斋念佛的王夫人,手上都有金钏、晴雯两条命呢。
关键是殺人有殺人的办法。以薛家的权势,要弄死冯渊根本不费吹灰之力。一个七品县令,都能让冯家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比如贾赦看上了石呆子的扇子,但石呆子就是不肯卖。因此贾雨村便整治石呆子,说他欠了官银,不仅把他拿入大牢,连扇子都被**卖,直接送到了贾赦手中。
如此一来,既整治了石呆子,又拿到了扇子,而且依足规矩,谁也说不出什么。
因此薛蟠属于是作恶都不会做的蠢材,居然命豪奴当街打死人。打死人之后,又不能好好安抚冯渊的家人,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反而让人家告上了衙门。
实话说,不是项南把冯渊救活,这件事就很难办。就算一时遮掩过去,日后追查起来也是麻烦。
因此像这样的蠢材,贾政根本懒得搭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