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丈夫 第425章 谢师恩,留墨宝

太学的空地上此刻站满了学生,郭谦和老师们站在后面的地方,看着沈安在讲话。</p>

这是一次褒奖。</p>

太学这一科能异军突起,最大的功臣就是沈安。</p>

可最风光时沈安却远在西南,这万众瞩目的荣耀自然就少了最闪耀的那一环。</p>

现在就是一次单独的感谢仪式。</p>

让留京的太学学生们来谢师恩,让后继者们来敬仰膜拜沈安这位教育大家。</p>

沈安心中很是得意,但却保持着冷静。</p>

“……有人说太学拒绝了权贵子弟的附学是自绝于大宋,这话沈某不同意,你等可同意?”</p>

“不同意!”</p>

那些人渣就是来抢名额的,抢一个就少一个,谁会同意?</p>

沈安赞道:“对,咱们坚决不能同意,要一直延续下去,谁答应放他们进来,那就是太学的罪人!”</p>

学生们兴奋了,觉得沈安是在为了大家的利益而考量,并愿意和权贵们翻脸,果真是我太学的脊梁。</p>

学生们崇拜的目光沈安照单全收,脸都不红一下的继续说道:“权贵是怎么形成的?”</p>

郭谦心中暗自叫苦,边上有人说道:“待诏说这个是不是有些……”</p>

这是在为太学拉仇恨啊!</p>

“权贵首先是官员……渐渐就成了权贵……”</p>

权贵从来都是最神秘的,可在沈安的眼中却只是一群贪婪之辈。</p>

“他们没有胆略,有的只是贪婪和胆怯。他们只想要好处,从金钱到女人,他们就像是饕餮……无所不吃。”</p>

“权贵和豪绅,前汉他们吃出了黄巾之乱;前唐他们把府兵吃的无处藏身……”</p>

郭谦听到这里时,腰杆都挺拔了些,说道:“好!这话说得好!”</p>

他是管教育的,自然希望学生们以天下为己任,而不是奔着成为未来的权贵而去。</p>

“某这个说书希望你们不要奔着一朝为官,子孙享福的念头,就这么多。”</p>

沈安的要求低的让人发指,见学生们愕然,他就笑道:“别想太多,清廉这个要求太高,高到某不敢奢望你们以此为目标。每个人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不一,有人能坚守住底线,有人会在漫长的宦海中成为逃兵,然后脑满肠肥……”</p>

“某当然希望你们坚守住底线,可这很艰难,因为……人性本私,但某希望你们能在伸手之前,在枉法之前,在想装糊涂之前……想一想今日……”</p>

他的声音渐渐提高:“今日的你们少年意气,以为自己能改变这个世间……在此某想问一句,人活着是为了什么?”</p>

学生们茫然。</p>

“这个问题问老人,他们会茫然的说活着就是活着,倘若睿智并懂的总结他们自己的大半生,那么会得出一个答案……人活着就是在体验生命。”</p>

沈安很严肃:“生命有多种延续方式,奢靡的,清贫的……还有目标,有人想成为人上人,有人想予取予求……这些也是目标,可在这些奢靡之中,你们会感到茫然。”</p>

“他在传授做人之道!”</p>

一个教授震惊的道:“祭酒,这合适吗?”</p>

郭谦没有回答他,只是喃喃的道:“老夫没老,你沈安别想说老夫只是活着……”</p>

沈安的语气渐渐激昂:“人想着淫邪之事,渐渐气息就变了,整个人从里到外都会散发着下流的气息,猥琐不堪。人若是想着正事,那就会目光炯炯,从内到外都是正气。”</p>

此刻沈安从内到外都是正气凛然。</p>

“一旦走了邪路,再想回来不容易,所以某最后的告诫就是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做事之前扪心自问,问问自己此生该做些什么,问问自己此刻为何而读书,是为了高官厚禄,还是为了大宋的振兴……”</p>

“大宋处处都是问题,三冗只是表面,更多深层次的问题在等着去发现和解决,可谁去解决?”</p>

沈安看着这些学生,说道:“天下人何其多也,太学之人何其少也,可这天下终究是要有人去呐喊,去革新……舍我其谁……”</p>

他挥舞着拳头喊道:“你们在太学不但学到了科举之道,更学到了外人没法学到的杂学,学了那么多,要怎么用?”</p>

学生们的面色渐渐涨红,年轻人被这话一激,一种使命感和优越感油然而生,进而生出了些责任感。</p>

沈安斩钉截铁的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兴亡,太学有责。振兴大宋这个责任,太学责无旁贷,舍我其谁!做不到这一点,以后出去就别说沈某教过你们。”</p>

“为何?”</p>

他冷笑道:“沈某怕丢人!”</p>

那些学生的脸涨红着,一股子气在奔涌,却不知道如何发泄。</p>

一个学生突然振臂喊道:“天下兴亡,太学有责!”</p>

“天下兴亡,太学有责!”</p>

“……”</p>

“可怕!可怕!”</p>

学生们被鼓动起来的力量让郭谦感到了震惊,他颤声道:“这是……这是蛊惑……还好还好,他说了天下兴亡,还说了振兴大宋……”</p>

“……”</p>

苏晏面色涨红,说道:“今日待诏教诲,学生定然奉为座右铭,不敢或忘,只是还请待诏留下墨宝,让我等敬仰。”</p>

这小子真是实诚啊!</p>

沈安暗自叫苦,第一他想不到有什么好写的,第二是他的那笔字有些见不得人,太普通了。</p>

在后世看着很不错的书法,在此刻却只是渣渣。</p>

沈安在到了汴梁之后,一边拎着妹妹练字,他自己也在刻苦磨砺,但始终还是觉得差了些意思。</p>

可那些学生都在眼巴巴的看着他,目光中全是崇敬。</p>

这些都是我未来的助力啊!</p>

没有帮手,单枪匹马的沈安能解决大宋的问题吗?</p>

不能!</p>

加上赵仲鍼一起也不能。</p>

就算是把折克行和王雱也加上,这四人合在一起压根就不是那些既得利益者的对手。</p>

那些对手是如此的强大,哪怕王安石手握赵仲鍼给的绝对权力,依旧被击败,溃不成军。</p>

一旦开始动作,那就只能成功,不能失败。</p>

一旦败了……就和前世一样,大宋的命运就再无挽救的机会。</p>

看看那些对手吧。</p>

辽人折磨了大宋无数年,可这不算是什么,接下来金人直接跨过黄河,兵临城下,掳走了徽钦二帝,以及无数人口和财物,几乎把汴梁来了个卷包烩。</p>

最后就是终极对手,躲在南方的南宋摊上大事了。</p>

后来席卷世界的蒙人出现了……</p>

在这三个对手的面前,西夏人真的不算事。</p>

大宋将会面临着这三个对手,怎么办?</p>

唯一的出路就是革新。</p>

而革新需要帮手……</p>

沈安看着这些学生,心中渐渐涌起激情。</p>

有这些学生在,有赵仲鍼他们在,老子怕你们吗?</p>

怕个逑!</p>

人死卵朝天,不死万万年!</p>

“纸,笔!”</p>

沈安竟然要留下墨宝?</p>

这下连郭谦都有些兴趣。</p>

“外面说待诏的那笔字平庸无奇,今日倒是可以看看。”</p>

人多好办事,桌子被抬了出来,笔墨纸砚也一一到位,苏晏磨墨,沈安在闭目养神。</p>

要写什么重要的东西时得先酝酿,大家都在安静的等待着。</p>

沈安缓缓睁开眼睛,众人都压住了呼吸。</p>

他拿起毛笔,悬空停在纸上,然后看着虚空,神色渐渐肃然。</p>

毛笔骤然动了,而且一动就不停。</p>

“风……声……”</p>

这是什么鬼?</p>

毛笔在继续向下书写……</p>

“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p>

郭谦一怔,觉得这写得不错,诗情画意都有。</p>

这是楹联!</p>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p>

这字面的意思很简单,风声雨声,看似自然的声音,何以能和读书声并列?</p>

众人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个画面:大家安坐在课堂内,外面风吹的窗棂作响,雨水打在瓦砾上,顺着上面的青苔缓缓滴落下来……</p>

课堂里的读书声不断传来,三种声音混杂在一起……</p>

这种意境……只是简单的描述,就让人不禁联想起了这些画面。</p>

众人渐渐静默,心情渐渐平静下来……</p>

毛笔换了一行,继续书写。</p>

从想到这幅楹联开始,他就进入了一种状态。</p>

一种舍我其谁的状态。</p>

在这种状态下,他今日的书法超水平发挥了。</p>

“家事……国事……天下事……”</p>

郭谦的眼中多了惊讶,然后心跳渐渐加速。</p>

他抬头看去,就见那些师生们都定定的在看着那支毛笔,有人竟然屏住了呼吸。</p>

他低下头,正好沈安写完了最后的几个字。</p>

“……事事关心。”</p>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p>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p>

劝学励志的诗词不计其数,本朝的真宗就留下了励学篇,什么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p>

这是来自于帝王的激励,无数学子在励学篇的鼓舞下,头悬梁,锥刺股的苦读,只为一朝在东华门外唱名。</p>

可现在呢?</p>

那包含着无数诱惑的励学篇被击败了。</p>

被二十二个字击败了。</p>

郭谦只觉得头皮一阵发麻,然后失声道:“读书所为何来?此联已然道尽……快哉,快哉!老夫今日服了待诏,服了!服了!”</p>

一股见证了某种重要时刻的气氛渐渐升起来,然后渐渐浓郁……</p>

……</p>

本月最后一天,有月票的书友……大丈夫求票了。</p>sxbiquge/read/64/646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