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丈夫 第643章 府州报捷

许科在过河的途中就遭遇了辽军,可他却视而不见。</p>

上了岸之后,满地的尸骸让他有些恶心。</p>

“呕!”</p>

他忍不住回头干呕了一下。</p>

“这是武人?”</p>

才将躲着吐了许久的唐仁出现了,他鄙夷的道:“武人就算是饮血也该甘之如醇,你这个算是什么?”</p>

他对保德军先前的反应有些不满,所以借机发作。</p>

“先前为何不动手?”</p>

若是两岸一起动手,今日辽军能逃回一半船只就算是祖上积德了。</p>

许科苦笑道:“钤辖,某不知啊!再说辽人凶狠,大宋从未率先动过手……”</p>

以往谁敢和辽人动手?你这个让我措手不及不说,后果谁来承担?</p>

兴奋在渐渐散去,那些将领都忧心忡忡的看过来。</p>

唐仁很是淡定的道:“此事要从几边来看,辽人在雄州被待诏打了一巴掌,京观至今依旧耸立在河边,南京道士气大跌,这是起因。”</p>

折继祖点头道:“辽人蛮横惯了,吃亏就要找茬!”</p>

任何一个地区老大都会是这个德性,当年的汉唐同样如此,吃亏了就要收拾你。</p>

“雄州那边众目睽睽,辽人不好下手,就冲着这边来了,想打压咱们的士气,可能让他们如意吗?”</p>

唐仁从容的道:“今年的大朝会取消了,可赐宴却依旧有,朝中是待诏出面,席间辽使使人挑衅待诏,随后……”</p>

他看着这些武人,挥拳道:“待诏只是派出了身边的家人,一刀就结果了辽人的勇士!”</p>

那么厉害?</p>

辽人的勇士自然不俗,沈安的家人……他从哪找来的牛人?</p>

“待诏来信给某说,辽人色厉内荏,实则早就习惯了安稳的日子,一旦开战,岁币就会取消,辽人可有好处?没有!”</p>

每年的岁币在辽国的财政预算里占据了不少比例,一旦大宋取消岁币,耶律洪基也要头痛了。</p>

而他头痛之后,定然会开战,从小到大,从袭扰到大战……非得要把这个钱抢回来不可。</p>

“……汴梁周边的禁军在操练,这让辽人有些慌了,于是他们在挑拨,想让西夏人和大宋打起来。西夏人在蠢蠢欲动,可他们偷袭秦州失败。李谅祚不是傻子,所以他在观望,于是辽人就忍不住了……”</p>

“他说的可有道理?”</p>

许科低声问道,目光中多了狐疑。</p>

他觉得唐仁的模样更像是在蛊惑,像是个骗子。</p>

折继祖淡淡的道:“他是沈安教出来的……”</p>

许科微微皱眉道:“沈安?”</p>

“有问题吗?”折继祖彬彬有礼的问道。</p>

许科说道:“沈安看不到这里。”</p>

这话隐晦的说沈安是说大话。</p>

折继祖淡淡的道:“老夫信他。”</p>

许科愕然,说道:“因为折克行吗?”</p>

这话里带着些许质疑:你是因为侄子的缘故,所以才无条件信任沈安吗?</p>

“……不必担心辽人会如何,一旦他们越境,那就赶出去。若是他们不肯出去,那就打!”</p>

唐仁结束了自己的讲话,脸上还带着些红晕过来了。</p>

折继祖平静的道:“遵道如今是万胜军的都虞侯,这里面沈安起到了关键作用。但老夫信他,是因为他的一言一行……”</p>

唐仁这才知道他们两人刚才在嘀咕些什么,他盯着许科,说道:“在朝中,连官家和宰辅在外事上都要听取待诏的建议,你以为这是为何?”</p>

啥?</p>

许科只是个武将,而且还不是大佬,哪里知道朝中的情况,所以才会质疑。</p>

此刻唐仁这么一说,他马上就拱手道:“是某说错了。”</p>

官家竟然要听取他的建议,那么唐仁是他教出来的,对辽人的判断可准确吗?</p>

许科请罪后就诚恳的说道:“辽人若是来试探,咱们驱赶就是,此次杀了不少人,他们可会报复?”</p>

唐仁一番话忽悠了军士们,可却忽悠不了许科和折继祖。</p>

折继祖不好问,许科就出头了。</p>

唐仁看看左右,折继祖摆摆手,周围马上就空了。</p>

唐仁缓缓说道:“官家的身体不适,从去年到今年一直是病着……”</p>

“辽人想动手?”</p>

折继祖心中一惊,和许科相对一视,都有些紧张。</p>

保德军就属于河东路,这里和河北路就是抵御辽人的第一道防线,也是实力最雄厚的防线。</p>

这两道防线一旦被突破,敌军就能一马平川的直抵汴梁城下。</p>

唐仁摇头道:“帝王暮年,若是有外敌逼迫,朝中如何应对?”</p>

折继祖沉声道:“怕是会慌乱,然后服软。”</p>

唐仁挑眉笑道:“如今呢?”</p>

如今……</p>

许科脱口而出:“如今辽人死了这么多人,他们会认为大宋不会服软,朝中想服软也不能了。这是先斩后奏啊!”</p>

可人是谁杀的?</p>

府州军,而许科在对岸观战,并未阻拦,算是帮凶。</p>

卧槽!</p>

你竟然坑了我们?</p>

许科的呼吸有些急促,折继祖却不是那么想的:“辽人可会动手?”</p>

唐仁曾经主管过对外事务,按理应当很熟悉这个。</p>

折继祖盯着他说道:“老夫的侄子和安北情同兄弟。”</p>

你若是忽悠我,回头沈安会剁了你。</p>

“不会。”唐仁干笑道:“辽人不过死了一百余人,而且他们是试探……”</p>

“可他们丢脸了!”</p>

许科说道:“以辽人跋扈的性子,他们会忍下去?”</p>

“不忍也得忍。”</p>

“为何?”</p>

唐仁看着他,“你确定要知道?”</p>

许科犹豫了一下,“是,请指教。”</p>

唐仁叹道:“辽人在等待官家……”</p>

呃!</p>

许科后悔了,他无奈的道:“官家万岁。”</p>

折继祖沉声道:“可是哀兵吗?”</p>

唐仁点头道:“辽人就算是要动手,也不会选在这个时候。此时官家生病,大宋军民一心,气势如虹,这便是哀兵必胜……他们真要动手,也只会选在新……那个时候。”</p>

新皇登基,必然没经验,这就是最好的时机。</p>

许科捂额道:“读书人的脑子怎么那么好用呢?”</p>

唐仁看着对岸,唏嘘的道:“某当年在礼房浑浑噩噩,只知道随大流,辽人来了装孙子,西夏人来了也装孙子,那时觉着自己就是个孙子……直至遇到了待诏,看着他把辽使弄疯了,看着他把西夏人逼回了使馆里去……那时某才知道,原来对付异族怕是没用的。”</p>

折继祖点头道:“是,异族人就是这样,你越怕他,他就越得意,就越厉害。”</p>

唐仁叹道:“可没人信啊!你说了可有人信?”</p>

折继祖摇头:“那些人不信咱们的话。”</p>

“不,他们是担心。”唐仁说道:“他们不敢去揣度敌人,所以就软。”</p>

折继祖和许科对此只有苦笑。</p>

作为武人来说,这事儿没有他们说话的余地,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大宋在装孙子。</p>

许科问道:“沈……待诏真的这般厉害?”</p>

他来到保德军时,府州之战已经结束了,所以只是听了一耳朵。</p>

唐仁皱眉道:“河东路太平那么些年,都懈怠了。”</p>

他摇摇头,然后负手去看战果。</p>

许科愕然,就问折继祖:“这什么意思?”</p>

折继祖说道:“许多事没传出来,比如说沈安在雄州一战杀了辽人五百余精锐,还筑了京观。”</p>

许科瞪大了眼睛,“不能吧……”</p>

折继祖冷笑道:“某会说谎?”</p>

这种事无法说谎,也不敢说谎。</p>

许科哆嗦了一下,“那沈待诏竟然还能杀敌?”</p>

这是他第一次过河,也是第一次和折继祖打交道。</p>

大佬,你莫骗我啊!</p>

折继祖笑了笑:“府州之战他亲自冲阵,你们大多以为是某在为他表功吹嘘,可雄州之战,交趾之战,哪一次他不是冲在最前面?和交趾人开战时,他就在曾公亮和数万人的眼皮子底下冲阵,谁能作假?”</p>

许科被镇住了,“某也没冲过阵,也没杀过敌,总想着文官见到人血就会哆嗦,可那位沈待诏竟然这般凶悍,某却是服气了。”</p>

随后就是等待。</p>

折继祖令人把那些尸骸的耳朵全数割了,叫了快马带着进京报信。</p>

信使换马不换人,高速朝着汴梁进发。</p>

两个信使出现在汴梁城下时,汴梁的树木都染上了嫩绿,春意盎然。</p>

他们带着麻袋进了枢密院,门子问道;“哪来的?”</p>

“府州。”</p>

门子见他们拎着两个麻袋,就问道:“来干啥?”</p>

“报捷。”</p>

门子被唬了一下,赶紧进去禀告。</p>

稍后就有人带他们进去。</p>

张昇见到他们还拎着麻袋就问道:“折继祖又和西夏人开战了?”</p>

信使说道:“禀告相公,是辽人。他们乘船突然出现在府州城下,我军出击,击退了他们。”</p>

说到辽人时张昇就变色了,等听到击退,他这才松了一口气,问道:“来了多少辽军?”</p>

“五百余,乘十余艘船。”</p>

“折继祖是怎么把他们吓跑了?”</p>

“相公,不是吓跑,是……击败了他们,用弩阵……杀敌一百余。”</p>

张昇张开嘴巴,“这……这……杀了辽人?”</p>

两个信使这一路快马加鞭而来,此刻疲惫欲死,闻言以为张昇不信,就把麻袋打开,一股子腥臭味就传了出来。</p>

拎住袋子底部一倒……</p>

一百多只耳朵就这么倾倒在大堂里。</p>

这些耳朵能看出腐烂的痕迹,腥臭味中人欲呕。</p>

一个小吏捂着嘴,忍了几下,终究忍不住,就跑了出去。</p>

“呕……”</p>sxbiquge/read/64/646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