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场厮杀短促,但却惨烈。</p>
以往大家都在想着战阵厮杀是什么样的,今日算是见到了。</p>
包拯回身道:“大宋的百姓即将面临西夏人的威胁,你等还在为了他们感叹,那何不去投奔李谅祚,想来高官得做,名利双收,和当年的张元等人一般,名垂青史。”</p>
张元是汉人,当年投奔李元昊,好水川之战韩琦就是败在了他的手中,算是个大汉奸。至于什么名垂青史是不可能的,遗臭万年倒是肯定了。</p>
那十余人尴尬的脸红,刚生出的诗兴荡然无存。</p>
一阵风吹来,沈安身上的血腥味被吹的到处都是。</p>
“呕!”</p>
“腥臭难闻啊!”</p>
有几个文官咽喉涌动着,干呕了几下。</p>
他们回想起先前沈安斩杀那个西夏人的随意,不禁心中惊骇。</p>
这便是被称为异类的沈安吗?</p>
文官领军多见,但亲自上阵杀敌的没有。哪怕到了最后关头,那些文官们依旧在想着怎么统御武人,用自己的聪慧去指挥他们获得胜利。</p>
有人忍不住问道:“待诏,上阵杀敌……不怕吗?”</p>
谁都喜欢金戈铁马的冲杀,但这很危险,所以大伙儿还是吟诗作词吧,把这些豪情都丢在里面,流芳千古。</p>
沈安说道:“怕是肯定会怕,可当你看到异族肆虐大宋时,你就无法置身事外。”</p>
大宋不乏聪明人,他们知道大宋的危机迟早会全部爆发出来,到时候埋葬了大家。</p>
在这样的危机之下,他们选择的是装傻。</p>
我在世时危机不会全面爆发就够了,至于子孙……我死之后,什么都看不到,眼不见为净。</p>
众人点头,这才觉得沈安不是异类,也是会害怕的文官。</p>
“可某的性子比较古怪,会溺爱孩子……”</p>
那边在打扫战场,沈安趁机得了清闲,于是就给这些依旧在奢望长久和平的人上课:“某担心自己死了之后,孩子会面临北边敌人的虐杀。即便活着,也会沦为奴隶,从此身处黑暗之中……”</p>
几十年后,汴梁沦陷,无数汉人沦为奴隶。再过一百多年,神州陆沉,汉人成为下等人。</p>
“那某会死不瞑目。”</p>
沈安点点头,包拯说道:“走,进城。”</p>
沈安单手轻轻的扶着他,一行人进了府城。</p>
那些官员站在城外,有人说道:“北边敌人的虐杀,待诏说的是辽人吗?”</p>
“不会吧,宋辽都多年和平了,哪会再起杀戮?”</p>
有人反驳道:“当年前汉前唐时也是如此,异族何时不在觊觎着中原?咱们汉人勤劳,总是能创造出许多财富,他们看着眼馋,看着心慌,就会抢夺,杀戮,哪一次不是如此?”</p>
众人一想可不是这样吗,从秦汉开始,每一次中原板荡都能看到异族的身影。不禁就愣住了。</p>
“辽人凶狠,西夏也凶狠,大宋奈何?”</p>
大宋打不过辽人,也打不过西夏人,所以大家都很沮丧。</p>
“西夏凶狠,可刚才他们却败了。”</p>
一个文官眼中多了神彩,说道:“以前大家总是说武人无能,可待诏为何能带着他们战胜西夏人?”</p>
“是啊!”</p>
“待诏还是文官。”</p>
“韩相……”</p>
一个官员放低了声音说道:“韩相当年……”</p>
老韩当年可是败了啊!</p>
“韩相冲阵了吗?”</p>
众人想起了先前的厮杀,不禁悠然神往。</p>
“沈安率军厮杀,自己当先冲阵,难道这才是文官统军的法子?”</p>
“没错!”</p>
一个文官憧憬的道:“待诏都能杀敌,我等为何不能?只要文官也能杀敌,咱们怕什么?想想汉唐时,那些文人文官都仗剑行天下,路见不平拔剑相向。出了国境,更是能率军杀敌……”</p>
文官踱步越来越急,神色兴奋:“大宋的文人和文官若都是这般,诸位,可怕辽人吗?可怕西夏人吗?”</p>
众人想想那个场景,不禁就痴了。</p>
“人人仗剑而行,昂首挺胸。闻战而喜,单骑出关觅功名……以军功封爵,这才是男儿所为。”</p>
“若是这般,异族怕是要瑟瑟发抖了!”</p>
一个军士在边上警戒,听到这些话,不禁就说道:“若是这般,这个大宋就还有希望。”</p>
一种兴奋的情绪莫名的在城外激荡着。</p>
……</p>
包拯在驻地接见了当地官员,随后就是一番情况介绍。</p>
沈安去洗澡,黄春就充当解说员:“包相,三百余人的游骑出没,随后定然有大股敌骑。”</p>
包拯看着地图问道:“他们来此为何?”</p>
黄春说道:“他们深入凤翔府,一是打探大宋军力,二是看看是否有防备,若是无防备,西夏人怕是敢直接突袭。”</p>
包拯点头:“上次李谅祚突袭秦州,幸而……那个谁?”</p>
这地方没苏轼说话的余地,所以他在后面装小透明,闻言就踮脚举手道:“包相,下官苏轼。”</p>
大佬,我在这啊!</p>
包拯抬头看了他一眼,说道:“老夫知道是你。”</p>
苏轼出糗了,悻悻的脚跟落地。</p>
“军中之事老夫懂的不多,但老夫深知李谅祚每一次出击都会倾尽全力,因为他需要胜利,所以……”</p>
包拯说道:“全力戒备。另外,官家已经下旨,令折继祖和种谔率骑兵增援,若是李谅祚来了,好歹要让他灰头土脸才是,否则老夫无颜回京。不过在此之前,老夫会让你等无颜为官,所以都打起精神来。”</p>
老夫倒霉之前会让你们丢官!</p>
老包的警告很无耻,但却很有用。</p>
沈安洗澡出来了,包拯问道:“先前为何要裹挟敌军而来?”</p>
众人也有些不解。</p>
沈安说道:“大宋和异族之间的战事时有发生,可文官有几人见识过战阵厮杀?谁见识过西夏人的实力?下官想着趁此机会,干脆就让大家看看。否则他们到不了这里。”</p>
这话里带着强烈的自信,若是此战之前,这些人肯定会说沈安吹牛,可现在却是钦佩。</p>
包拯目光扫过众人,问道:“诸位有何看法?”</p>
战前要统一认识,老包的问话很是及时。</p>
吴康说道:“包相,下官以为西夏人凶悍,不过并非不可胜,只要指挥得当,将士用命,下官担保此战必胜。”</p>
这话太过高屋建瓴,没有营养,老包直接忽视了。</p>
蒋佩表态道:“大战一起,补给才是重中之重,下官将会倾尽全力,陕西路将会倾尽全力。”</p>
这个表态很给力,包拯赞道:“好,回头老夫一一禀告给陛下。”</p>
他突然问沈安:“杀人的感觉如何?”</p>
这个问题很让人头痛,沈安下意识的道:“第一次心悸,呕吐,事后有一阵子会很难受。不过第二次就好多了,到了第三次,几乎察觉不到难受。”</p>
包拯起身道:“既然如此,老夫寻机也看看能否杀敌。”</p>
众人都有些心慌,蒋佩堆笑道:“包相,下官去就成了,您……您在后面指挥即可。”</p>
包拯六十多了,上阵杀敌……这多半是去送人头。</p>
包拯认真的看着他,说道:“这是你说的,老夫记住了。”</p>
蒋佩呆立原地,包拯说道:“老夫累了,沈安,帮老夫送客。”</p>
六十多岁的包拯跟随大军一起行动,能坚持到这里就已经很了不得了。</p>
沈安笑眯眯的把蒋佩等人送到大门处,蒋佩这才苦笑道:“人人都说你沈待诏以文官之身冲阵杀敌是异类,老夫却不是这么认为,此次若是有机会,老夫也会学学曾相,好歹让长剑见血才是。”</p>
沈安笑道:“定然会让漕节如意。”</p>
蒋佩摇头道:“老夫说是手无缚鸡之力倒是不至于,可却是头一遭准备杀人,包相此举是为了你,老夫……老夫当年仕途艰难,却无一人扶持,沈待诏,包相对你如此,让人羡煞啊!”</p>
沈安点头道:“是,下官有数。”</p>
他以文官行武事,引得外界议论纷纷,文官文人们视他为异类,长此以往可不是好事。</p>
包拯用话套住了蒋佩,若是后续有机会,蒋佩定然要持剑上阵。当然,做个样子即可。可事后却会引发不少议论。</p>
从曾公亮杀敌到蒋佩上阵,谁还敢说文官杀敌是异类?</p>
包拯的用心良苦,连蒋佩都看出来了。</p>
随后的两天,斥候密集被派出去。</p>
蒋佩带着陕西路文武官员不断在协调物资人员,各地步卒云集凤翔府,每日操练的声音让人难以入眠。</p>
沈安去看过几次操练,回来包拯就问他本地军士如何,沈安回答说不错,至少看着比京城的步卒多了些野性。</p>
宋军渐渐恢复了精力,沈安刚想建言来几次合练时,斥候送来了消息。</p>
“发现敌军。”</p>
斥候的脸上全是惊惶,包拯喝问道:“多少人?”</p>
斥候吸吸鼻子,带着哭腔说道:“四五万。”</p>
吴康沉声道:“包相,李谅祚来了。”</p>
包拯点头,见斥候难过,就问道:“你哭什么?”</p>
斥候哽咽道:“发现敌军后,为了获知敌军人数,我等冒险靠近,随后被追杀,小人的兄长……战殁了。”</p>
包拯的身体一僵,边上有文官喝道:“当着包相的面说这个做什么?出去!”</p>
斥候身体一颤,就准备请罪,可包拯却走了过来,站在他的身前,严肃的道:“你的兄长是勇士,他的功劳……老夫会报上去。”</p>
斥候激动的浑身发抖,含泪道:“小人的哥哥在天之灵定然会欢喜。”</p>
武人需要鼓励,需要肯定,这样他们才会悍不畏死。</p>
包拯拍拍他的肩膀,说道:“此人不能出战了,但要记功。”</p>
斥候急道:“包相,小人还能出战!”</p>
沈安说道:“包相是怜你兄长战殁,想给你家留条根。”</p>
斥候没想到高高在上的宰辅竟然这般思虑周全,不禁跪地大哭。</p>
“多谢包相。”</p>
……</p>
第一更送上,求月票!</p>sxbiquge/read/64/646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