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户们大多心存善意,他们会赞同免役法,可有的富户却觉着这是侵占了自己的好处,某的钱凭什么给那些人花用?”</p>
这里的大白话用的很是随意,读书先生的眼皮子跳了一下,忍住了那句有辱斯文的感慨,继续念道:“何为国家?国家就是由无数人组成的汉唐、大宋。这个家里的每个百姓,官家和宰辅们都要照拂到,否则就是失职。</p>
而富人就是这个家里的有钱孩子,于是官家就要他们多给些生活费……”</p>
“哈哈哈哈!”众人不禁轰然大笑。</p>
“生活费,这个说得好。”</p>
“安静!”说书先生不满的拍拍桌子,“他们多给的生活费,官家就给了那些穷困的孩子,如此这个国家才能美满。这个你等可懂了?”</p>
“懂了!”一个男子说道:“免役法就是官家从富人那里多收税,然后补贴给咱们这些贫民百姓的。他们说是恶法,就是因为不肯出钱。”</p>
说书先生微笑道:“正是这个理。但这里还说了,有的地方官吏狮子大开口,冲着富户乱收钱,这个有规矩在的,你家的家产是多少,这个有核查,还得请了街坊来评定,若是多收了你的免役钱,只管去告状,若是官府不搭理,你就等巡查御史来了去告状,到时候连官府也得倒霉。”</p>
“好!”</p>
众人不禁轰然交好。</p>
气氛很是热烈啊!</p>
有人举手:“某这高兴啊!弄酒来!”</p>
“来喽!”伙计欢喜的送来酒菜,这就算是茶楼得的好处。</p>
“还有一等,就是富户和官府勾结,逃避免役钱,这等大伙儿知道了只管去举报,一旦被查实,全数都要被严加处置。”</p>
众人都欢喜不已,有人说道:“某以前还不知道这免役法是这样的,幸而有了这个小报。”</p>
说书先生念完报纸后就准备出去了,刚下来,就见先前的役夫冲了进来,一脸欢喜的道:“多谢先生,那人被某一问就慌了,某说朝中每年都有补贴的,为何眉山说没钱?他看着有些慌,说是大概忘记了,随后就把钱补给了某,多谢先生。”</p>
说书先生欣慰的道:“你谢某作甚,要谢也得谢官家。”</p>
役夫跪下,冲着汴梁方向虔诚的叩首,“官家万岁!”</p>
“官家万岁!”</p>
茶馆里气氛肃然。</p>
一个茶客一直在记录着什么,稍后把今日茶馆里的这些话整理了一下,让人送去某个地方,在那里和各处的消息汇拢后发往成都府路,最后一路被送去汴梁皇城司。</p>
说书先生第二天就去了乡下。</p>
他一路到了村子,有村老见了就叫人全部出来。</p>
“都听听朝中的大事,还有那个什么杂学,上次说的什么惯性,都记好了。”</p>
一村的人都蹲在村里晒谷子的场坝里,就先生得了凳子和茶水。</p>
“都听好了。”</p>
先生在说,下面唯一一个识字的村民在记录要点。</p>
“……这免役钱就是让你等不去服役的钱,不是富户不必交,谁敢来收,只管去告状。”</p>
“真不交?以后都不交了?”村老蹲在那里,觉得不靠谱,“这哪朝哪代有事情不是让种地的去做?那些富户都蹲在家里面吃肉玩女人呢!”</p>
说书先生扬扬手中的报纸,“这北邙报的名头知道谁写的吗?韩相公!”</p>
“是韩相公啊!那就没错了。”</p>
“知道这北邙报谁弄的吗?沈国公!”</p>
“呀!是沈国公啊!那就没跑了。”</p>
“住口!”村老骂道:“先生还得继续说呢!别耽误时辰,那个……李家的娘子,你且回家去弄碗汤饼,晚些给先生润润喉咙。”</p>
先生满头黑线,继续念道:“……免役法……”</p>
不只是他,眉山的三位说书人此刻都在各地溜达,每到一处就读报。</p>
他们只读那些正经事,什么八卦都丢弃了,所以速度很快。</p>
晚些他念完了,村老起身道:“官家是好官家,来,都跟着老夫磕个头。”</p>
众人跟着磕头,村老起身道:“前阵子有人说以后还得要收咱们的免役钱,老夫就琢磨着果然如此,可这北邙报一说,老夫这就明白了,合着是有人在造谣,他们想干什么?”</p>
说书先生刚想解释,村老不屑的道:“老夫一辈子不说多少见识,可却知道这人心坏得很!那些人造谣干啥?不就是想让咱们也反对这个免役法吗?</p>
咱们反对这个免役钱,到时候天下都反对,那京城的官家怕是就要走投无路了……”</p>
“不能说走投无路。”先生真的很无语,觉得这老人说话没遮没拦的。</p>
“怕什么?”村老说道:“那些人就是想废掉免役法呢!到时候又和以前一般,让咱们这些人去服役。今日听了先生说的这些,这免役法老夫都清楚了,以后谁敢来造谣,打死,就埋在村口!”</p>
杀气腾腾啊!</p>
先生看着那些一脸理所当然的壮丁,想到某些传言,不禁脊背发寒。</p>
在这等偏僻的地方,村老就是律法,真要弄死几个人埋了天知道。</p>
“先生拿着!”村老摸出了十枚铜钱,“少是少了些,可也不能让你这么白跑一趟。”</p>
先生婉拒了一番,最后还是收了。</p>
等他走了之后,有村民说道:“那先生都说了不收钱呢!”</p>
村老呸了他一口,骂道:“蠢货!那是假的,他从城里骑驴过来,这人不吃,驴也得吃吧,那吃的从哪来的?就算是有人给钱,可要想让他尽心读报,咱们就得给好处。记住了,这年头别想着只让人给你好处,不然这好处它就长不了。”</p>
先生一路去读报,身后总是跟着一个男子,两人默契的你读报,我在边上记录。</p>
那些信息飞快的汇总,然后汇集到了汴梁。</p>
……</p>
“这是成都府路的消息!”</p>
皇城司里现在因为北邙报的事儿增添了不少麻烦,各地的消息汇总之后,大家就得判断消息的价值,然后把最有价值的消息送给张八年。</p>
张八年看了今日的消息,然后看看天色,“某这就进宫。”</p>
天色尚早,赵曙刚开始吃早饭。</p>
“说吧。”</p>
他的时间紧,张八年就得在这个时候禀告消息。</p>
“成都府路的消息,北邙报把免役法说的很清楚,当地的百姓据此举报了五十余起案子,有贪了免役钱的,有富户和官吏勾结不交钱的……还有不少人在造谣,说免役法是恶法,以后会让百姓们也交钱……”</p>
“这是恐吓百姓,让他们畏惧免役法,随后他们再一鼓噪,免役法就成了人人喊打的恶法。”赵曙放下筷子:“这手段让人恶心!严查!”</p>
“是。”张八年见他生气,就赶紧说了好消息,“各处的百姓知道了免役法的详细后,都高呼官家万岁呢!”</p>
赵曙拿起筷子,笑道:“因为新政,那些人说朕是暴君。可也是因为新政,百姓却说朕英明,朕听了欢喜。”</p>
他心情一好,胃口就好,竟然吃了一碗汤饼还不够,又弄了两个羊肉馒头吃。</p>
陈忠珩看的眼皮子直跳,“官家,这羊肉包子……那衣裳……”</p>
先前赵曙起床穿衣裳时,发现又胖了些,竟然紧了许多,于是很是惆怅的说要少吃些。</p>
赵曙一怔,叹道:“罢了罢了,就吃一个。”</p>
吃了早饭后,赵曙去了朝中。</p>
“陛下,巡查御史本月报上来的案子多了七成。大多是百姓举报。”</p>
韩琦出班说了此事。</p>
赵曙点头,“这说明北邙报下去是好事。以往百姓消息闭塞,只能任由那些人摆弄。如今有了北邙报,有了那些说书先生,百姓也能知晓朝中之事,知晓官家您的一片苦心。”</p>
赵曙点头,“朕听闻有人惶然不安,说什么国将不国,可朕却知道大宋在蒸蒸日上。三司的韩卿说了,今年的势头极好,钱粮结余会更多。朕没加税,这钱粮为何多出来了?这便是天下大势在推动国势前行。</p>
商人们越做越挣钱,于是交税就越多。百姓收获的粮食越来越多,于是缴纳的粮食也就越多……还有燕山路那边,虽然说是今年依旧免税,可北方因此少了许多兵力布置,这三司也少了不少开销。</p>
等燕山路开始交税时,三司的钱粮还会结余更多。”</p>
“是啊!”</p>
宰辅们都憧憬不已。</p>
“等再灭了辽国,朕在想啊!这个大宋会是如何的模样。”</p>
赵曙踌躇满志的道:“大宋被欺负了百年,今日也算是扬眉吐气了,只等钱粮堆满了库房,那时候……朕也要去和祖宗说说,去问问祖宗,这可是盛世?”</p>
宰辅们不禁都笑了起来。</p>
“官家,已经是盛世了!”韩琦笑道:“大宋如今国力强盛,辽国惶惶不安,这不是盛世,何为盛世?”</p>
赵曙摇头,“辽人欺凌了中原一百余年,若是不灭掉他们,如何能称得上是盛世?朕死了都没脸去见祖宗!”</p>
众人赶紧躬身应了。</p>
“辽国那边要盯着,朕在想啊!只待水军归来,若是好消息,大宋就要扫灭了辽国!”</p>
他忍不住站起来,看着外面的春光,“这盛世终究会来,这是大宋的盛世,朕对此深信不疑!”</p>sxbiquge/read/64/646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