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宽敞的街道之上,熙熙攘攘地聚集了一群又一群的人潮,粗粗放眼望去,至少有两百五十人以上,摩肩接踵、人声鼎沸,两侧的人行步道之上已经挤得满满当当,汹涌的人海开始满溢出来,漫延到汽车行驶区域,就好像一个歪倒在地上的马蜂窝一般,密密麻麻的人头还在一点一点地往外延伸。
嗡嗡作响的低低讨论声,正在慢慢地侵蚀着清晨的静谧和社区的祥和,场面看起来蔚为壮观。
虽然这里是好莱坞,群星云集,明星荟萃,狗仔遍地;但如此嘈杂恢弘的围观场面,一般只发生在比佛利山庄,还有伯班克附近的高地区域。在其他普通的生活社区里,依旧是难得一见的热闹景象。
人群,陆陆续续地还在增加,蜂群越来越臃肿。如此盛况,绝对是顶尖巨星的待遇。
远远地,康奈尔-麦格雷戈透过车窗就可以看到水泄不通的街道,示意出租车司机在十字路口停车,推开车门,整理着自己的相机和录音笔,康奈尔快步走了上前。
渐渐地,渐渐地,灼热的视线从四面八方涌动过来,最后全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他的身上,仿佛一束聚光灯洒落下来,刹那间,他就成为了世界的重心。
好奇、惊叹、质问、鄙夷、挑衅、羡慕……各式各样的视线带着淡淡的温度,落在了康奈尔的皮肤之上。不由自主地,心跳就开始加快,血液就开始加速,似乎就连脚步也开始轻盈,犹如站在云朵之上,腾云驾雾。
骄傲和亢奋,满足和自信,激动地情绪在胸腔里横冲直撞。恍惚之间,康奈尔有种站在世界之巅的错觉,一览众山小。焦点的滋味,如此美妙。
即使在同行记者的眼中,“康奈尔-麦格雷戈”也成为了焦点人物。娱乐至死的奥义,在当代社会发挥到了极致;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焦点,每件事都可以成为焦点,名人光环渐渐微弱,爆点和热点的话题效应则铸就了全新的娱乐时代。
康奈尔暗暗握了握拳头,庆祝着自己的辉煌成功;但表面之上,他必须保持淡然,似乎这一切都微不足道而已,他仅仅只是为了“追逐真相”而坚持到底的。甚至于,他还从容而礼貌地朝着投射过来的视线点头示意,犹如总统一般,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此时不过早晨八点一刻。但,聚集在蓝礼公寓门口的记者人潮却已经超出负荷。
转眼之间,人数就已经突破了三百人,即使是洛杉矶,即使是颁奖季,这一阵仗还是无比骇人,印象之中,上周惠特尼-休斯顿意外去世的时候,希尔顿酒店门口聚集的记者也没有如此之多。
最近驻扎在好莱坞进行颁奖季报道的媒体,超过四分之三都派出了记者,前来获取第一手报道——
至今为止,蓝礼方面还没有做出任何形式的回应。由于蓝礼本人没有脸书,也没有推特,所以,网络渠道发表官方声明的方式就被掐断了;而安迪-罗杰斯以及十一工作室方面也始终没有回应,面对记者的狂轰乱炸,他们也仅仅只是表示:等待蓝礼的回应。
于是,所有记者们就聚集于此。在蓝礼回去纽约之前,在新闻时效冷却之前,第一时间,收获官方回应。然后?然后继续煽风点火,继续娱乐至死。
康奈尔熟练地在人群之中穿行着,似乎得益于自己“揭发者”的身份,记者同行有意无意地让出了一条通道,让康奈尔可以站在前线,与蓝礼近距离地进行面对面交锋。这对于康奈尔来说,着实是再好不过了。
于是,康奈尔就好像正式进场的斗牛士一般,微笑地与自己的观众和支持者们点头示意,友好问候、迎接欢呼,然后,走上属于自己的舞台,铺展开红色的斗牛斗篷,准备好完成致命一击的长剑,浑身上下都洋溢着狂热而昂扬的斗志,做好了灭杀斗牛的准备。
盖文-亨特抵达现场时,视线里看到的就是这一幕:康奈尔犹如凯旋而归的将军一般,正在接受着民众的欢呼和应援;但落在他的眼里,却更像是一名小丑,沦为了全世界的笑柄,尚不自知,依旧沉浸在美梦之中,尽情享受。
盖文的心头狠狠地憋着一口气。他不敢相信,即使到了现在,他依旧不敢相信,“娱乐周刊”那篇劣质低俗、荒谬可笑、漏洞百出的新闻,居然是由康奈尔撰写的。他们曾经是同学、是朋友、是至交、是对手、也是伙伴,但现在,康奈尔就站在他眼前,他却已经认不出对方来了。
一个冲动,盖文就想要冲到康奈尔面前,质问他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但,理智还是战胜了冲动,盖文强迫自己收回了视线,看向了眼前的公寓。静静地等待着,等待着蓝礼的回应,也等待着蓝礼的还击。
作为业内人士,盖文和在场的每一位记者都清楚地知道,“娱乐周刊”的那篇专题里,到底有多少是真材实料,又有多少是虚晃一枪。问题就在于,有多少记者愿意说出真相,又有多少记者选择昧着良心?
“咿呀”,公寓的大门打开了。
瞬间,全场所有记者都沸腾了,所有人一拥而上,公寓门口顿时变成了一片狼藉。矮树丛、灌木丛也无法阻止记者们的热情,前仆后继的人潮源源不断地上涌,狠狠地拍打着公寓门前的低矮楼梯,犹如海浪击打岩石一般,迸发出空灵而磅礴的咆哮之声。
“蓝礼!蓝礼!蓝礼!”
层层叠叠的呼唤,劈头盖脸地砸下去,蛮不讲理地撞上去,声势浩大;汹涌浪潮之中,个体变得微不足道,每个人都只能或主动或被动地不断前压、前挤、前拥,肺部里的氧气都被挤了出来。
但,下一刻就有人呼喊到,“不是蓝礼。不是蓝礼。”那微弱的声音根本无济于事,人潮还是一波接着一波地朝前汹涌沸腾着;一直到越来越多人渐渐恢复了理智,猛然发现,公寓大门里走出来的根本就不是蓝礼,而是提着垃圾的内森。
情况,这才稍稍得到了控制。
内森看了看手中的垃圾袋,表情有些怪异,似笑非笑,憋笑憋得着实辛苦,然后指了指身后,“蓝礼就在后面,稍等。”众目睽睽之下,内森一步一步走了下来,然后礼貌地对着记者们说道,“抱歉,抱歉,请让让。”
就连丢垃圾的动作都是万众瞩目,这样的经历可是破天荒的头一遭。
公寓门口的现场状况有些荒唐,还有些讽刺,就好像一出黑色现实寓言:在所有人的瞩目视线之下,他们目睹了内森丢掉垃圾的整个过程,然后目送着内森朝着车库的方向走去,全场鸦雀无声,就连一点动静都没有。
这才是真正的“炒作”,就连丢垃圾的动作都成为了瞩目焦点。只要有爆点,只要有热点,只要有噱头,媒体们就飞蛾扑火地、屏息凝视地关注着每一个细节,哪怕是一个普通人丢垃圾。
盖文一下没有忍住,噗嗤地就笑出声来。
他深深地怀疑,这一幕是不是蓝礼故意安排的?目的就是为了讽刺记者。否则,早不扔晚不扔,明知道门口聚集着一大堆记者,内森还专门出来丢垃圾,明摆着戏耍记者一把。
内森的身影消失了,记者们这才纷纷收回视线,转头看向了公寓大门,目光灼灼地看着那一扇门。他们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不由自主地开始屏住呼吸,空气渐渐就凝结了起来,如此场景的讽刺意味越发浓厚起来。
然后,蓝礼出现了。在安迪和罗伊的陪同之下,出现了。
“请问演唱会真的是一个噱头吗?”
“格莱美得奖背后真的有内幕吗?”
“选择这一周举行演唱会,真的是为了格莱美吗?”
“本周爆发出新闻,难道是为了冲击奥斯卡?”
“利用病患炒作新闻的事情,你有什么想要发表意见的吗?”
“连续恶意炒作,伪造完美形象,面对这样的指责,你如何回应?”
……
叽叽喳喳的提问声,甚至等不及蓝礼走到众人面前,排山倒海地倾泻而下,问题一个接着一个,交织在一次,只剩下一个个声音的碎片,不要说问题的完整句子了,就连一些支离破碎的单词都听不清楚,空有一大堆没有任何意义的音节——
“啊,哦,呃(A,O,E)”之类的元音,嗡嗡嗡,轰轰轰,回荡,再回荡。
即使是记者自己,此时都淹没在了声音浪潮之中,自己都听不到自己的问题;但,依旧没有人放弃,每个人都竭尽全力地伸出手中的录音笔,试图靠近蓝礼一些,再靠近蓝礼一些,然后第一时间得到蓝礼的回应。
事实上,这是一个非正规的新闻发布会。没有所谓的独家,蓝礼的回应,每个人都可以拿得到,记者们清楚地知道这一点;但在三百多人的汹涌浪潮之下,拥挤在公寓门口的小小空地里,似乎所有人都丧失了理智,只是汹涌,再汹涌。
蓝礼就这样安静地站在楼梯上,利用楼梯的高度和栏杆的阻隔,看着眼前的汹涌浪潮,没有出声,也没有制止,只是静静地等待着,一直等到记者们声嘶力竭了,声浪渐渐平复下来,他这才微笑地打了一个招呼,“早上好。”&lt;a href=&quot;<a href="<a href="123xyq/read/0/42/&quot;"" target="_blank">123xyq/read/0/42/&quot;"</a> target="_blank"><a href="123xyq/read/0/42/&quot;</a>" target="_blank">123xyq/read/0/42/&quot;</a></a> target=&quot;_blank&quot;&gt;<a href="<a href="123xyq/read/0/42/&lt;/a&gt;"" target="_blank">123xyq/read/0/42/&lt;/a&gt;"</a> target="_blank"><a href="123xyq/read/0/42/&lt;/a&gt;</a>" target="_blank">123xyq/read/0/42/&lt;/a&gt;</a></a> )&lt;/div&gt;</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