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春 第二百一十四章 人见人爱,花见花开

李承志总感觉这李韵很奇怪,仿佛在暗示他:路给你留好了,要逃就趁早……</p>

如果理性考虑,再往深里想,这八成是欲擒故纵的把戏,真要逃了,说不定半路上突然就会冒出一支伏兵,将李承志有不臣之心的罪名彻底给坐实。</p>

但直觉又告诉他:好像不是陷阱?</p>

一时间,李承志竟有些无所适从了……</p>

看他去而复返,还那么急,李松手忙脚乱的爬下云梯,急声问道:“郎君,出了何事?”</p>

“先去请李遵!”</p>

李承志先给李时交待了一句,又问着李松:“如果抛开朝廷,抛开奚康生,只是李韵的话,他会不会因怀疑我有不臣之心,从而引兵来剿?”</p>

“怎可能?”李松失笑道,“李韵吃饱了撑的……”</p>

看李承志眼神不善,李松顿时收敛神色,恭声回道,“郎君,再如何论,这泾州之困也是你一手解围,只此一点便是大功。仅凭一丝臆测就对我祖居李氏不教而诛?他李韵还没这个资格,换奚康生还差不多……”</p>

略一犹豫,李松又压低声音说道,“其实仆也多有不解……若按两家的私交,李韵真要受奚康生之令来对付郎君,怎么也该提前透丝风过来……”</p>

提前透丝风?</p>

李承志有些懵:“两家的关系非常好?”</p>

李松更懵:“先皇时,先敦煌公李茂(李宝嫡子,李韵的二叔,李遵的二伯)任镇西将军,镇守关中时,乃之公(李其)为行台(监军),二人私交甚笃……”</p>

李承志的脸色顿时黑的就跟锅底一样:“谁跟我讲过?”</p>

李松才反应过来:好像真没给郎君讲过……</p>

他猛一低头:“仆错了!”</p>

“等着!”李承志用鼻子冷哼一声,“待我问过李遵再做决断……”</p>

此时再想,李承志觉的好不惊奇:这李韵,好像真的在放水?</p>

正惊疑着,李遵就来了。</p>

李承志飞身下马,往下一揖:“是小侄的错,实在是委屈世叔了……”</p>

自战起,所有外军及闲杂人等,全部被圈进了营内,并有专人看守。</p>

不过军中规距就是如此,李承志如此做法,李遵也无可指摘。</p>

再说了,不见连张敬之,杨舒也是同样的待遇么,李遵能见怪到哪里去。</p>

“无妨!”</p>

李遵无所谓的摆摆手,扫了一眼一片狼籍的战场,高兴的问道:“可是大胜了?”</p>

“还未全胜!”</p>

李承志哪有时间细说这个,只是模棱两可的回了一句,又低了声音,“世叔,小侄有一事请教……”</p>

听李承志语气不对,李遵先是一愣,又往四周看了一眼:方圆十丈内,竟再无第三个人?</p>

李承志问的绝不是小事……难不成是真的要反?</p>

李遵心中一突,沉声问道:“你且先讲!”</p>

意思是我不一定如实奉告……</p>

“正午时分,也就是大战刚歇之时,阵南突然冒出来了一支大军……打的虽是姑臧伯(李韵的爵位)的旗号,但即不通传,也无示令,只是停在二十里外观望,且虎视眈眈……”</p>

“连丝风……不,连个信使也没派?”李遵差点就说漏了嘴。</p>

李承志狐疑的盯着他:你该不会说的是:连丝风声都没透吧?</p>

“没有!”他摇了摇头,“直至方才,大军突然进逼,竟似是要开战?我令胡保宗阻击时,才见了令信……果真是姑臧伯……”</p>

“不可能!”李遵断然摇头,又目灼灼的盯着李承志,模棱两可的说道,“嗯……便是大兄受了奚镇守之令……嗯……来的,至少会通传令信,亮明身份……”</p>

李遵嘴里像是含了个核桃,话说的含糊不清,但李承志哪还能听不出来他的潜意:李韵真要是被奚康生派来对付你的,坚决不可能不提前给你透个风……</p>

李承志心里惊骇莫明:就算祖父和李茂的关系好,那也是三代之前的事情,这都过了多少年了?</p>

祖居李氏的脸就这么大,值得李韵冒着被问罪的风险,给自己通风报信?</p>

这其中定然还有自己不知道的隐情……</p>

李承志脑筋转的飞快,猛吐一口气,往前凑了凑,几乎要贴到李遵耳边的架势。</p>

眼中更是精光四溢:“但奇怪的是,方才姑臧伯向胡校尉出示的令信上,奚镇守只令姑臧伯固守陇山,阻击溃敌,并未提到要应援我等。所以小侄有些不解,也想请教请教世叔,这其中,是不是有小侄没看懂的隐意?”</p>

意思是李韵不去固守陇山,带大军跑来我白甲营外是什么意思?</p>

李遵都被惊呆了:大兄真的暗中受奚康生之命,来对付李承志了?</p>

嗯,不对?</p>

李承志犯了什么罪?</p>

就凭一丝臆测,奚康生就敢派兵来剿平了泾州之乱的功臣?</p>

简直放屁,皇帝都不敢这么干……</p>

大兄这分明是在警醒和暗示李承志:下次带兵来的,可能就是奚康生……</p>

路已经给你让开了,真要有上万兵,几千副甲之类的,就赶快转移……</p>

大兄好大的胆子,竟准备暗中放走李承志?</p>

还有这李承志,分明就是猜到了这一点,但又害怕里面是不是有圈套,跑来套自己的话了……</p>

好家伙,这一个个不但胆大的都敢包天了,更是成了精了……</p>

李遵倒吸了一口凉气,不知该如何让李承志明白李韵的好意,但还不能留下把柄。</p>

他急的在地上转起了圏圏,转了好几圈,脑中灵光一闪:“世侄,我予你说桩旧事……”</p>

李承志眼角狂跳:来了……</p>

“世叔请讲!”</p>

“八年前,今上二叔、咸阳王元禧起兵对抗权臣高肇,事败后被诛……因堂姐是咸阳妃之故,三伯(李宝三子李辅)一家多有牵连,各位堂兄尽皆被斩,其余家人皆被流放河西……七弟九弟因未及冠,所以侥幸活下了一命,也在流放之例……”</p>

说了一半,李遵稍稍一顿,眼神悠冷的看着李承志,“但诡异的是,屡有矫诏传至河西,要镇军诛尽被流放的李氏男丁……</p>

若不是乃之公据理力争,且多处维护,三伯一家,怕是血脉已绝……也是自那以后,乃之公与那元族镇将起了嫌隙……”</p>

李承志巨震加狂震,呆呆的看着李遵。</p>

他之前听李松讲古,一直觉得哪里不对:那镇将脑子被驴踢了,才会为了区区数百李氏私兵,勾结柔然暗害祖父、大伯,还有父亲?</p>

真要是因此反杀了那镇将,就该是李家占理才对,朝廷再不讲理,也不该将祖父与大伯召回洛阳软禁,而是该一查到底,还李氏清白才对。</p>

原来根子在这里:高肇要斩草除根,杀尽陇西李辅这一支,但同在陇西李氏这面大旗下的李其肯定要处处维护,这仇就这样结下了……</p>

也根本不是他李承志长的像人民币,好像人见人爱,花见花开。</p>

搞了半天,原来是祖上留下的香火情……</p>

李承志微微吐了一口气:“小侄明白了!”</p>

李遵犹豫了一下:“那世侄……准备如何做?”</p>

意思是如果要销毁把柄、处理首尾的话就趁早……</p>

“自然是恭迎姑臧伯,谨遵其令!”李承志乐呵呵的笑道,“姑臧伯说攻,那我就攻,姑臧伯说退,那我就退……”</p>

意思是他什么都不会做……</p>

若是之前,李韵真能透个风,李承志说不定就会考虑一下,提前安派部分白甲兵遁入陇山。</p>

但已到了这个节骨眼上,再变更计划,就有些来不及了。</p>

再者,李韵这水放的漏洞太大,破绽更不少:胡保宗、杨舒、张敬之等人虽然不能百分百肯定李承志手下到底有多少铁骑,多少甲卒,但至少知道他有多少人。</p>

白甲营战兵加辅兵,再加民夫,堪堪过万的数据,所有人都知道。</p>

冒然少了数千,万一有人走漏了风声,传到奚康生和朝廷的耳朵里,有人要问:人到哪去了?</p>

李承志又该编多少借口,才能瞒混过去?</p>

还是那句话:他从不会将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更不会将自己的安危交到任何人的手中。</p>

包括胡保宗,杨舒,甚至十之八九会成为至亲长辈的张敬之……</p>

更何况是从未蒙面的李韵?</p>

自力更生吧!</p>

李遵又惊又疑,直戳戳的盯着李承志,好似在说:你可是真有一千铁骑,数千甲卒的,就不遮掩一下?</p>

李承志只做不知其意,微微一笑,又往下一揖:“左右就离着五里,姑臧伯该是快到了,小侄去准备准备,也好恭迎世伯大驾……”</p>

李遵怅然一叹。</p>

果真是英雄出少年!</p>

李承志才十七岁,之前更是连面都没与大兄见过,就能隔空与大兄这样的人杰过招了,可见灵性机敏到了何种程度?</p>

根本不用自己再多话提醒……</p>

“我也去迎一迎,你派人带我出阵吧!”</p>

“好!”李承志点点头,一指李松,“陪世伯出阵,并召令于各营军主,恭迎姑臧伯……李亮坐镇中军,紧盯敌营!”</p>

哪是紧盯敌营,是怕那些厢车里的尸体被人发现……</p>

李松恭声一应,给身边亲卫下着令,让其召集各将,准备出阵。</p>

李遵刚走,李承志就召过了李时,又急又快的交待道:“你亲自去,率所有塘骑往西查探,但有异常,快马来报……</p>

若是探到安武还未见异常,就告之舅父,说半夜可能有乱民溃逃,也肯定会有白甲营随后追击,让他谨守城池即可。</p>

若需他出兵拦截,或是需要他接应,李松或李亮自会与他联络……然后你继续往西,一直探到陇山,沿路随时将实情报予李松……”</p>

李时心中一凌:郎君竟然连郭存信都不敢相信?</p>

要不然,李松行止安武,应该要休整一夜才对……</p>

其实根本不是李时想的这样,而是李承志怕夜长梦多。</p>

如果李韵真的放了水,往西再无官兵阻截防守,那为何不让李松连夜西行,最好赶天亮前就能出关,或是遁入陇山?</p>

更没必要将实情告诉郭存信,让他担惊受怕……</p>

撵走了李时,李承志飞快出了阵,心中盘算着如何在从李韵嘴里套套话。</p>

要真如李遵暗示的这种,李韵在给自己放水,那肯定会想办法让自己领悟到奚康生的真实态度……</p>

……</p>

胡保宗满头雾水。</p>

李韵竟让大军就地停驻,只是带了一队亲卫去见李承志?</p>

也不怕李承志将你给软禁了?</p>

看其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三句中有两句就是在拿鼻子冷哼,胡保宗也懒的往上凑。</p>

陇西李与高肇有不共戴天之仇形容也不为过,而与高肇亲近的胡家,在李韵眼中自然就成了狗腿子,他能有好脸色才怪。</p>

但胡保宗奇怪的是,为何杨舒与张敬之,对李韵也没个好脸色?</p>

不会是这两个因为帮李承志说话,从而与李韵闹翻了吧?</p>

翻脸就翻脸吧,李承志已有了官身,别说李韵,就是奚康生来了也不用怕了……</p>

心里转着念头,胡保宗领着李韵,往白甲军阵靠近。</p>

还离着十多丈,他就看到南阵前立着好多火把,其下站着好多人。其余皆着白甲,只有居首一位穿着金甲,骇然就是李承志。</p>

不是说又沉又重,还容易被当做靶子么,今日怎又舍的将白甲换掉了?</p>

看来这有了官身之后,心态顿时就不一样了……</p>

胡保正暗暗讥笑着,突见李承志往下一揖:“祖居李承志,见过姑臧伯……”</p>

旁人不觉得如何,但胡保宗却是脸色微变:李承志为何不自称官职,而是俗称?</p>

如果还是白身,你信不信李韵连理由都不用讲,就能将你就地绑了……</p>

离着这么近,李承志哪会看不到胡保宗脸上的急色?</p>

他暗暗的一叹气:胡保宗,对不住了,这官,暂时还真不能认。</p>

一认,就成高肇党徒了……</p>

看着李承志,李韵却有些恍惚。</p>

杨舒、张敬之写给奚康生的急报他也看过。特别是杨舒,一大把的年纪了,竟将一个小儿吹的天上少有,地上无双,连“郎艳独绝,世无其二”的话都说了出来,也不觉得害臊?</p>

但此时再看眼前丰神如玉的少年,他竟生出一种“感同身受”的错觉?</p>

李始贤长那么丑,竟能生出这般俊巧的儿子?</p>

偏偏父子俩还足有六七分像?</p>

也是奇了……</p>

心里惊叹着,李韵脸上半点都不显,语气更是硬的像铁:“李承志?”</p>

李承志微一躬身:“晚辈在!”</p>

都以为李韵下一句就会喊出一声“绑了”,却不想李韵只是一点头:“入营吧……”</p>

</p>sxbiquge/read/3/36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