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小说家 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楚国膳食

“军中此行,感觉如何?”</p>

根据咸阳那里先行人马传来的讯息,算着路程,王兄他们还要两天之后才到达淮水寿春这里。</p>

如此,周清倒是闲暇无事。</p>

来到寿春的第二日,焰灵姬、雪儿、弄玉三个人便是离开,前往兰陵之地,找寻卫庄身侧的那个狼神,以窥浮屠修行之妙。</p>

留下云舒和晓梦在身边,寿春之内略有荒凉,三人在城中也无大事,唯有四处察看楚国风华遗留之所。</p>

然则,若言要事,倒也不是没有。</p>

墨鸦三人的修行,破入化神久矣,三人中,以墨鸦修为最高,在精妙玄功与一粒粒玄丹辅助之下,已然踏足化神大成。</p>

鹦歌和白凤两个相对弱一些,但鹦歌也已经临近大成,芊红在楚地的数月,也有指点。</p>

终究所修不同,未可有大用,而今自己来了,略微指点,自是顺手,他们所修的玄功为自己所创,障碍之所清晰可见。</p>

指点完毕,任由三人修行,随意踱步偏厅,将视线落在旁侧。</p>

那里,白芊红身披轻甲,一身戎装,静静的跪坐在旁侧,依稀半载不见,本就精致的神容上,越发弥漫英姿飒爽之气。</p>

“受益良多。”</p>

“公子先前多有一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兵战之谋,论战与亲自一战,终究有很大不同。”</p>

白芊红颔首叹语。</p>

对于自己之才,己身有过衡量,对比鬼谷当代两位弟子,自忖毫不逊色。</p>

无论是文韬,还是武略,尽皆如此。</p>

然则,真等到一些事情亲自上手之时,才觉得就算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情,都别有妙处。</p>

公子督辖四郡要务,自己处理颇多,已然如此。</p>

入军中此行,更是窥得阴阳变化。</p>

“公子,芊红姐姐已经很厉害了。”</p>

“您不也常说,若然芊红姐姐为一男子,真正的出将入相也是轻而易举。”</p>

旁侧云舒很是敬叹,自己文韬武略都不行,也就只能为公子处理一些世俗俗物繁琐之事。</p>

反正自己觉得芊红姐姐很厉害。</p>

能够替公子处理四郡军政要务,如今还亲自入军,执掌一军,大破楚国,功勋而显。</p>

说着,从旁侧拎来滚沸之水,准备冲泡毫叶,寿春这里也有毫叶,但是公子喝不惯。</p>

好在前来的时候,已经准备了。</p>

还有公子喜欢用的茶具,也是一并带来了。</p>

“于鬼谷的传承来说,出将入相非为目的,而是修行。”</p>

“公子总管督辖四郡,已然如同诸侯之国,而今芊红领军参与灭楚,军伍而行。”</p>

“文武尽皆如此,鬼谷纵横,不分彼此,接下来了结齐国之事,芊红有感,或许鬼谷之道还能够更进一步。”</p>

白芊红不由一笑。</p>

遍览数百年来的鬼谷弟子入世,彼此相争,但有胜者,鬼谷便是隐去不显。</p>

自己所修鬼谷,也当如此。</p>

而且,印证所学,道理通透,接下来修为可更进一步。</p>

“记得东君曾说过,鬼谷一脉的核心传承,乃是只有历代鬼谷子才能够接触的传承。”</p>

“想来应该不弱。”</p>

芊红身上的气息的确有些变化,更为混元无垢了,更为内敛了,少了些鬼谷纵横的霸道。</p>

至于芊红后续的修行,自己其实所助力的也就是将自己对于鬼谷纵横的理解诠释而出。</p>

供予芊红参考修行。</p>

并没有像云舒一样,创出鬼谷一脉的修炼之法,芊红并不需要,一门门玄功不过是道路的外显。</p>

只要知晓道路该怎么走,玄功也就顺水渠成。</p>

当然,有玄功在手,道路走的更顺利和顺畅些。</p>

“却有鬼谷子的传承。”</p>

“可鬼谷传承千百年,后辈弟子中,并没有出现如第一代鬼谷子那般惊艳的人。”</p>

“我的道……也会不同。”</p>

对于鬼谷的传承,先祖的典籍之中,并没有留下太多,尤其是那些核心的传承,更是一个都没有。</p>

可近年来,自己从百家的典籍中,倒是知晓不少关于鬼谷核心的传承。</p>

普通鬼谷弟子的传承,已然不俗。</p>

那些鬼谷核心的传承,可想而知。</p>

虽有些好奇,并不期待。</p>

“哈哈哈,不错,很不错。”</p>

“芊红你这般修行,待你从齐地归来,容纳所得,玄关的修行,对你来讲,也就是时间长短了。”</p>

化神破入玄关,看到自己的路就行了。</p>

玄关若要大成,则是道路清晰。</p>

道路圆满,便可化入天地,与道合真。</p>

芊红的修行一直很快,当初破入玄关的时候,和焰灵姬一同服下火灵丹,焰灵一无所得,芊红却直接妙悟。</p>

那就是悟性。</p>

神容笑语,从云舒手中接过杯盏,看着其内沉浮的毫叶,隐约飘来熟悉的清香。</p>

******</p>

“玄清见过大王。”</p>

“大王!”</p>

“……”</p>

王驾到达寿春的时间,还要比预计之中快了一些,足足提前了一夜,暮色时分,盛大的车驾便是到达寿春之前。</p>

左右黑龙重甲骑兵相随,结成阵势,足有五千人,从咸阳而出,一路鲜少得空,一路南下。</p>

寿春门前,周清与王翦和军中些许留守军将在列,以为相迎。</p>

“都无须多礼。”</p>

“从咸阳至寿春,虽走了近路,仍旧超过两三千里,寡人此生还是第一次出行这般远。”</p>

秦王政从王驾上走下,玄衣素袍,眉宇依旧,旁侧车府令赵高,廷尉李斯等跟随。</p>

快步近前,单手虚托着。</p>

由着天边的最后一缕光芒,寿春门前倒也不显得黝黑,看着面前熟悉的诸人,秦王政为之笑语。</p>

一路从咸阳而出,跨越关外诸多郡县,来到寿春,路途之遥远暂且不论,心间深处,已然感慨不已。</p>

车马而过,尽皆大秦土地。</p>

然则,百多年前,秦国僻处一隅,关中都隐约不保,何曾想到会有今日。</p>

何曾想过会有今日之局面。</p>

收到王翦抓住战机,短短数日将楚军全歼的消息,秦王政自觉自然是好消息。</p>

可将兴乐宫偏殿中那代表楚地的广袤大地上,插上大秦的旗帜,似乎……一瞬间,整个诸夏间,就剩下东海齐国了。</p>

东出数年,这般顺利,接连灭国,一天下……就差最后一步了?</p>

数百年来,屹立于山东的六座大山,随着楚国的被灭,已经被大秦击碎了五座。</p>

虽欢喜!</p>

却有一丝别样的不安与浅浅的迷茫。</p>

一天下!</p>

对于如今的大秦来说,并不难。</p>

可一天下之后呢?</p>

大秦又该何去何从?</p>

上古以来,三代诸王,没有一个人可以给予自己借鉴,成为三代诸王那般的诸夏共主,非自己所愿。</p>

因为,大周便是先例。</p>

若非三代诸王那般的诸夏共主,那自己又将如何走下去?</p>

没有了六国王室,诸夏好像并没有太大的变化。</p>

将秦国的法令落在大秦土地上的每一处,秦王政觉得是一个不错的结果和场面。</p>

可那个过程……应该很难很难。</p>

韩非所语的《韩非子》中,有过那般一天下的描述,可真正落实,却又觉得艰难。</p>

前人没有做过。</p>

庙堂之中,群臣也不能替自己做决定。</p>

尤其是临近淮水,以观楚国那同关中截然不同的山河大地,更是与有所感。</p>

“从咸阳至寿春数千里。”</p>

“果然接下来底定南天,从寿春直达南海,只会更远。”</p>

周清不由笑语。</p>

诸夏若然不大,何以容纳春秋战国。</p>

而今一天下即将功成,真正的浩瀚从舆图已然以观,真要一一纵览,那就更加浩大。</p>

“果然大秦之土临近南海,无论如何,寡人都要前往一观,三代典籍中,南海之盛不逊色东海。”</p>

秦王政亦是赞叹。</p>

身为大秦之主,看着舆图上那广袤的土地,不能够到达任何一处,是一个相当大的遗憾。</p>

可南海……一定是一个例外。</p>

对于那里,自己很有兴趣。</p>

从咸阳至寿春,秦国境内的驰道上,已经开始用水石取代原先的砂石泥浆混合之物了。</p>

接下来,驰道入楚地,也该如此,江南也该那般。</p>

“大王,一路车马行进,怕是身心疲惫,先进城吧。”</p>

周清近前一步,手臂指着面前的寿春之城。</p>

这两日,驻守大军对于城中再次清理了一下,还别说……还真清理出一些危险的人和事。</p>

“嗯,也好。”</p>

秦王政颔首以对。</p>

确如王弟所言,尽管一路之上,都是待在舒适的马车内,可南下数千里至寿春,已然有些劳累。</p>

……</p>

……</p>

“哈哈,今日这膳食颇有些意思。”</p>

“既有着秦国的锅盔酱肉、肥羊之炖、馒头,也有着楚国的鱼烩、米饭、楚国清酒。”</p>

“上将军,对于楚国之物,将士们可吃的习惯?”</p>

半个时辰之后,诸人已经出现在寿春内的王城一处大殿,内部全部整顿完毕。</p>

一张张厚重的木案、一份份喷香流转的膳食、一坛坛打开的酒水……,尽皆在列。</p>

秦王政居于上首,一览面前的美食,从咸阳而出,多日来,倒是未有这般丰盛过。</p>

欲要下箸,又觉得面前的膳食有趣,随即看向旁侧不远处的老将军王翦。</p>

“这些东西……,哈哈哈,老夫觉得还是让冯劫他们回答更好。”</p>

王翦身披重甲,位于殿内案后,闻声,拱手一礼,这个问题自己也不好说。</p>

但应该有趣。</p>

“哦,冯劫,说来听听。”</p>

秦王政好奇,执箸夹了一块熟悉的酱肉,而后看向冯劫,冯劫多年来一直都在关中。</p>

如今不知是否习惯。</p>

“大王。”</p>

“末将觉得,若是军中的粮草辎重等吃完后,这些东西还是可以吃下去的。”</p>

“就是楚国的这份鱼烩不好吃,太多刺了,老秦人吃饭讲究的是豪爽,可对于这份鱼……着实没办法。”</p>

“关键还吃不饱。”</p>

冯劫闻此,连忙挺立身躯,欲要从案后起身,以为回应,但随即便是止住了动作。</p>

看着面前案上的东西,尽管在楚国待了好长时间了,却还是不太喜欢那些东西。</p>

和老秦人的口味相差不远。</p>

语出,殿内哄笑。</p>

“哈哈,冯劫将军说得对,不仅仅鱼不好吃,有太多刺,还有那些酒水,都太清淡了。”</p>

“没有秦酒的浓烈。”</p>

一旁,王贲也是笑语而应。</p>

“若非军需源源不断的牛羊之物,怕是我等连肥羊炖是何滋味都忘了。”</p>

“那些鱼烩太难缠。”</p>

“……”</p>

“……”</p>

殿中的秩序不算轻快,随着冯劫和王贲之言,其余在列军将倒也是先后笑语一言。</p>

说道攻楚以来的诸多趣事,膳食自然为主。</p>

大体上,还是吃的不甚习惯。</p>

“老秦人如今在膳食一道上也能够有所挑选了。”</p>

“而十多年前的关中,记得那一次诸夏大旱,整个关中几乎没有任何收成。”</p>

“老秦人何敢挑选吃食,能够有的吃就不错,后来,郑国、李斯监造郑国渠,关中为之连年丰收。”</p>

“也就是郑国渠的修成,大秦才有东出的底气,老秦人才吃饱了,穿的暖和了。”</p>

“较之历代先王,老秦人是越来越好了。”</p>

秦王政亦是大笑,看着面前案上的膳食,又看着殿中的诸将,脑海中不自觉浮现起当年举国大战郑国渠的模样。</p>

那个时候,老秦人哪里敢说这般话。</p>

也就是如今丰衣足食了。</p>

长平之战!</p>

几乎将蜀郡湔堋的连年丰收底蕴消耗一空。</p>

而今一天下东出诸国,又有郑国渠的支撑,关中连年丰收,官仓至今仍旧可以支撑六十万大军多年。</p>

那就是底气。</p>

“一路南下,寡人便是思索,若然接下来秦军下江南、岭南、南海,老秦人不习惯楚地的膳食如何?”</p>

“从关中、关外诸郡调集粮草辎重运往淮北、淮南不难,老秦人还能够吃到锅盔酱肉肥羊炖。”</p>

“可运送至江南就麻烦了,更别说岭南之地,诸夏诸地风俗各不同,天地万物,也各有差别。”</p>

“那个时候,怕是锅盔酱肉之类……只能是偶尔一品了。”</p>

“楚国数百年来,不能够将整个百越、南海之地彻底纳入掌控,老秦人是否可以做到?”</p>

秦王政言语未绝,接着前言,不住说着。</p>

当其时,整个殿中,却是不自觉陷入一股无言的肃穆之中,闻大王之言,又看着面前的楚国膳食。</p>

均有些羞惭。</p>

</p>123xyq/read/0/7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