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订阅!</p>
*</p>
睁开了眼睛一看,天色还是黑的。只是他此时头脑十分清醒,已经睡饱了,没有丝毫的睡意。考间内飘荡着一股骚臭的味道,刚刚睡醒的罗信吸了一口,差点儿吐了出来。</p>
强忍着心中的呕吐感起床,先是去如厕,然后洗漱了一下,回到了自己的考间,便急忙从书箱内取出了一副口罩戴上,立刻鼻端便萦绕着醒脑的中药香味,再也嗅不到骚臭的味道。</p>
“咕噜噜……”</p>
罗信昨夜就没有吃饭,这个时候肚子便叫了起来,便开始将昨天的稀粥热了一下,又将馍掰碎扔到碗里,配着小咸菜一连吃了两碗,让站在门口的那个兵丁一脸的钦佩,在这种味道下都能够吃的这么欢实,还真是好胃口啊!</p>
他虽然看到罗信的脸上带着口罩,吃饭的时候只是将口罩往上拉了一点,将嘴巴露出来,但是他却没有见过这种玩意,完全没有想到罗信此时根本就闻不到臭味,鼻端都是中药的药香味。</p>
吃饱喝足,将碗筷刷洗干净,这才回到自己的考间,将考卷拿了出来。而这个时候,天已经放亮,考场内的考生纷纷醒来,如厕,洗漱,做饭……</p>
然后……</p>
便是臭号附近的考生开始呕吐了起来。罗信不仅摇头,心中暗道,好在自己早已想到了臭号,有了神器口罩,否则真的恐怕就发挥不出来水平,到时候严党推波助澜,《孔孟合璧》也会别说成自己作弊,真的就身败名裂了。</p>
拿出考题,平心静气地看去,将所有的题目看完。罗信彻底地将心放下。他的准备实在是太充分了,这些考题都没有出他准备的范围,他早已准备了若干文章。这些文章都是历代经典文章,而且又经过罗信潜心润色之后的文章。境界又提高了一层。</p>
这些文章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润色而得,罗信坚信,如果没有赵文华,他必定高中解元。不过如今有着赵文华在,别说解元了,就是想考中也难。不过罗信心中已经有了计较,自然心中也不慌。</p>
罗信没有立刻答题,而是从自己准备的文章中挑选出最佳的一篇篇文章。在心中又默默地将那些文章默背了一遍,觉得没有丝毫差错,这才开始书写了起来。</p>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罗信还是按照规矩先在草稿上誊写,然后又检查了两遍,之后才开始抄写起来。</p>
而这个时候,在全国的各个州府内的状元书局开始同时出售一本书,叫作《孔孟合璧》。</p>
此刻虽然的大比之时,但是却也有更多的不参加科考的读书人,比如已经是举人的士林。比如虽然是秀才,但是却没有资格考举人的读书人,还有童生就更不用说了。当然还有已经做官的进士。</p>
总之,不参加科考的读书人要比参加科考的读书多得多,这些人在大比之时,自然也就没有了什么文会,特别是在大比之前一场文会接着一场文会,这些人也都累了,正好借此机会休息一下。</p>
文人休息的时候做什么?</p>
读书啊!逛书局啊!</p>
这一进入状元书局便有伙计强力推荐一本新书《孔孟合璧》,这是一本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书,自然引起了那些各个阶层读书人的注意。</p>
《孔孟合璧》这个书名可是够大气的。这让所有的读书人心中都是一震,心中暗道。这是哪个宗师出版了新书?</p>
怎么没有听说过啊!</p>
所以每个进入状元书局的读书人都情不自禁的拿起一本来看,他们没有立刻翻开。而是直接将目光落在了封面上的作者落款处,想要知道这究竟是谁写的。</p>
但是……</p>
随后他们就迷茫了!</p>
因为上面的作者他们十分陌生,陌生得根本就从来没有听说过。这封面上作者的位置写着四个字:</p>
阳林居士。</p>
之所以没有直接冠名罗信,这是罗信想好的计划。如果直接写上罗信的名字,恐怕不到半天的时间,严嵩就会知道罗信写了这本《孔孟合璧》,一旦知道了罗信写的这本书,那么就只有两个结果,一个是全力打压这本书,甚至严嵩能够干出来,将全国的状元书局立刻查封,让罗信这本书根本就传播不出去。</p>
第二个结果就是,严党控制不住这本书的传播,但是会立刻通过渠道通知赵文华,取消对罗信的行动,如此罗信虽然能够中举人,但是所做的安排就彻底白费了。罗信付出这么大的努力,而且连老师都被抓了,婚都被退了,罗信自然不甘心。而且此次如果不扳倒严嵩的话,就算罗信走入仕途,面临的也是很多困境。</p>
所以,罗信没有写出自己的名字,而是用阳林居士来代替。虽然阳林居士这个名字会被怀疑这个人就是出身晋阳府阳林县,但是没有人会猜到是罗信,谁会想到一个十四岁的人,还在考乡试的读书人会写出如此宗师般的书籍?</p>
别开玩笑了!</p>
天下士子一定会猜,如果时间过久,也许罗信会被猜出来,但是罗信自然不会让这件事情过去太久,只要一放榜,状元书局的人便会立刻在全国各地公布罗信就是《孔孟合璧》的作者。</p>
这种方法对罗信有两个好处。</p>
第一个好处便是在这之前没有人知道《孔孟合璧》的作者的罗信。如果在第一时间让人知道了这个《孔孟合璧》的作者就是罗信,恐怕会有很多人就直接不看了,一个十四岁的考生能够写出什么来?一定是想要出风头,还孔孟合璧?可真敢写。</p>
但是,没有写出真名,这些人便会想要认真看看,然后从字里行间里猜出是那个宗师写出来的,而且一旦有了猜测,大家猜的未必就是同一个人,如此便有了争论,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这本《孔孟合璧》推到一个极高的浪潮之上。随后产生的就是第二个好处,当这股浪潮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酵之后,所有的读书人都在猜测是谁写的《孔孟合璧》的时候,突然罗信被推了出来,那个时候得到的效果会是轰动的。</p>
*</p>
求月票!求推荐票!</p>
*</p>
*(未完待续。)</p>sxbiquge/read/6/60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