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明 第41章 若要害我,先夺我刀!

>

大明崇祯十一年,十月初五日,阳光普照大地。

可能因为昨日下雪的缘故,照耀在身上,让人感觉格外暖和。

辰时末,昌平东郊,宣府镇勤王军大营,参将张岩营地内颇为热闹。

但这种热闹,仅局限于他营地内的一小片地方,这就是张诚解救回来的那群难民。

石柱子领着百多个汉子,来回砍着劈柴,大锅里也不再煮肉,而是一锅锅的开水,难民们分批排队洗澡,然后还要换上新洗过的衣物。

另一边,有近二百个妇女,在一个叫苏珍香的壮妇组织下,自打昨晚开始浆洗从鞑虏身上拔下来的,还有难民换下来的衣物,营地边缘一条条的晾衣绳上,满满都是。

秀才王元景领着两个人往来穿梭于难民之间,时不时的拦住一个,边问边录写着什么。

“将军,元景这娃娃,现今可勤快着哩,看着都不似个秀才哥嘞,跟变个人似的。”一个略有些苍老,却又中气十足的声音,在张诚耳畔响起。

“呵呵。”张诚笑了笑,语气变得异常冰冷,斩钉截铁的说道:“每一个人都要变,生逢如此乱世,人不变就是个死。”

说罢,他转过头,问道:“那两个乡老,现在何处?”

石铁根指着不远处一个临时搭起的帐篷,说道:“回将军,这鞑虏把那坊村里的老人,都给打杀嘞,如今拣选的二位乡老,暂在那处营帐中歇息。”

张诚站在原处,双手背负在身后,沉声说道:“老丈,某意将你等转运到某宣镇农庄中暂居,待此番战事结束,再行安置。”

“全凭将军做主,老汉愿倾尽所能,为将军效劳。”石铁根老汉坚定的回道。

张诚起身想远处帐篷走去,边走边对身旁的石铁根说着:“老丈,在某回宣镇前,某意由你来管束这些百姓,柱子和元景,会辅助于你,至于那两个乡老,他们只是你的帮手。”

石老汉随在张诚身旁,默默的听着,好似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帐篷内坐着两位老者,看年岁也不算很大的样子,他们见张诚来到,赶忙起身,纷纷施礼道:“见过将军。”

张诚上下打量着二人,他们一个颇为壮实,脸上满是虬髯,另一个就显得有些瘦弱,没那么壮实,但很干净,看他们年岁应在五十以内。

他们就那样低头垂目的站在当处,颇有些不知所措的模样,一旁的石铁根老汉赶紧介绍道:“将军,这位是马忠礼,这位是冯元山。”

二人再次向张诚施礼,旁边石铁根此时取过一个简易的木凳,放下对张诚说道:“将军请坐。”

张诚坐下后,对那二人说道:“二位乡老请坐吧。”

待二人坐定,便开口问道:“未知二位乡老,原居何处,高龄几许?”

那颇为壮实,脸上满是虬髯的马忠礼,开口用洪亮的嗓音说道:“回将军,俺就是那马坊的,今年四十有五。”

张诚点点头,转身看向那略显瘦弱的干净老者,只见他再次起身说道:“小老是马坊北,汤村人氏,年四十有九。”

张诚摆摆手,让他坐下,还未发言,身旁站着的石铁根就说道:“将军,马忠礼是老马户出身,这冯元山老哥,那是乡里闻名的庄稼把式。”

张诚点点头,对他们说道:“某意将你等转运出居庸关外,到某宣镇农庄中暂居时日,以避战祸,待此番战事结束,再行安置尔等。”

那瘦弱的冯元山先说道:“小老这些人等,本应被鞑子掳去那辽东苦寒之地,为鞑子做牛做马,永世为奴,幸蒙将军神威庇佑,非但解救我等脱离苦难,如今更愿护佑我等,实乃我等之福,我等决意追随将军,但凭将军处置。”

马忠礼和石铁根赶忙附和道:“对对,但凭将军做主。”

张诚点点头,继续道:“此番战事纠缠,未知何时事毕,某会书信传递,尔等到宣镇后,暂居下来,修房挖渠,垦荒备作。

然事不预则不立,尔等近千之人,若无头则生乱,某今命石铁根老汉暂为众之首老,你二人辅之,以王元景为书办,石柱子精选的百二十人为护卫,平时劳作,闲时操练,有警则出,那壮妇苏珍香管理一众妇女,行浆洗、缝补、煮饭诸事。诸位意下如何。”

三人自是毫无意见,张诚又继续说道:“某会派一队军士,护送伤兵和战亡将士尸骨,将与尔等同行,另有些缴获和骡马,也一同回宣镇。

骡马由马忠礼负责照料,让那苏珍香安排妇女帮着看顾伤兵,到了宣镇后的修渠备作诸事,请冯元山多费心,会有些盔甲军器,到时石铁根带人抓紧修缮后,可配给柱子他们使用。”

三人皆点首称“善”。

张诚起身,又吩咐道:“若遇战事,以随行队官决断处之;其他诸事,各依分工而处,有不决之事,尔等公议便是。”

“谨遵将军之命。”三人齐声应道。

正在此时,一名亲兵跑来禀报,总兵杨国柱派人来,说卢督臣刚刚回到昌平营地,现要提取斩获的鞑子人头与俘虏,赶去向督臣报捷。

张诚对身边的石铁根老汉说道:“叫柱子和元景过来,某有话交代。”

说完,就奔停放鞑子首级处而去。

>

…………

郭英贤大老远的,就叫喊道:“酒疯子,今晚再喝三百杯咋样?”

“你倒是想,昨晚揪着俺,不让俺走,到底哪个是酒疯子。”张诚满脸鄙夷的嘲笑着说道。

来到近前,正了正身姿,拱手行礼后,对杨国柱说道:“怎敢劳烦军门亲临,通报一声,末将给您送去便是。”

杨国柱朗声说道:“张将军勇武无双,完胜建奴,斩获如此之众,大张我宣镇军威士气,想必督臣闻知,定必欣喜。”

张诚恭敬的答道:“有此斩获,全赖军门之福,非末将一人之功。”

杨国柱点头嘉许,心下不由寻思:“此子今番勤王入卫,不但心性大改,变得沉稳知礼,如今又携首战之功,这将来成就或不可限量啊。”

旁边张岩此刻接口道:“军门,莫叫督臣久候。”

杨国柱用手拍了下额头,笑道:“张兄弟,诚侄儿,某这就去向督臣报捷,让他老人家也欢快欢快。”

“如此,就有劳军门。”张岩拱手答道。

此时,三架大车装着硝制好的鞑虏首级,已然赶到这边,杨国柱看了一眼,朗声说道:“这些鞑子首级,某就解往督臣处报捷,至于俘虏,还是先押此地,待督臣定夺便是。”

亲兵已牵来杨国柱的战马,他翻身上马,又回身说道:“诚贤侄安心,某必定不叫他人贪墨了你的军功。”

张诚忙拱手答道:“一切全凭军门做主。”

目送杨国柱和郭英贤离开,张岩对张诚轻声说道:“昨晚你不该那般顶撞李见明,那厮很是阴险,睚眦必报,我也不能护你一世,你又何必呢。”

“天下乱起,若是处处与人为善,以何自保,连用性命换取的战功,都被人惦记,我等又为何而战,怎对得起战亡之弟兄,无论何人,若要害我,先夺我刀!”

张诚目光坚定地看着渐渐远去的杨国柱等人,慷锵有力的回答着。

接着便对张岩又说道:“叔父,诚儿去看望我部中负伤的将士。”

张诚说完便转身而去。

张岩有些默然,他望着张诚远去的身影,感觉自己越来越看不懂这个侄子,觉得他做得过分了些,但又说不清楚到底是哪里不对。

耳边再次响起张诚刚才的话语,他打了一个激灵,仿佛若有所思,他不知道张诚未来会如何,会把张家带向何方!

…………

张诚走在去伤兵帐篷的路上,石柱子和王元景赶了过来,张诚便放慢脚步,同他们边走变聊着。

“柱子,你挑的这些人,某很满意,暂时就让他们先跟着你,我会安排一些老军伍,来训练你等。”张诚对石柱子吩咐道。

石柱子一脸的不高兴,瓮声说着:“俺不去宣镇,我要跟将军杀鞑子。”

张诚只感觉又好气,又好笑,这个石柱子真心不错,身板棒的没挑,小时候还练过把式,这些年跟着他老爹打铁,这身子骨是越熬越棒,跟铁打的一样。

但是,战场搏命,可不是光凭身板就行的,这么好的苗子,不能白霍霍,所以张诚就开导他道:“鞑子是一次杀得完的嘞?你是想杀一个鞑子,还是想杀一百个,甚至一千个鞑子。”

石柱子挠着脑袋,嘴里嘟囔着:“俺想杀一百个,一千个鞑子。”

旁边的王元景笑着说道:“血气之勇,乃莽夫之所为。”

石柱子两只大眼睛瞪得跟两个小灯笼似的,却是没有发作,这几**们二人时常在一起,石柱子总是缠着这秀才,让他讲些古人行军打仗的事。

可这秀才一心读的是圣贤书,哪知道那么多,搜肠刮肚的把自己以前读书看到的典故,挨个的讲给石柱子听,还教会石柱子写自己的名字。

“听到了嚒,秀才的话就是道理,战场就是杀戮场,不是力气大就能行的,你这一百二十人,要好好操练,以后某有大用。”

石柱子似懂非懂的答着:“嗯,俺听将军的。”

张诚无奈的摇摇头,对王元景说道:“元景,你要辛苦些,这些百姓都要编户造册,个人的名字、年龄、原籍、亲属关系,有何特长等等,都要记下来。”

王元景点头应道:“将军宽心,元景定不辱命。”

“某还会带些物资回宣镇,由你保管调用,某会安排军士协助你。”

转眼到了伤兵所在的帐篷处,张诚便让他二人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