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和十六年,正月初二。
今天是皇帝领着群臣进行开笔仪式的日子,也是出嫁女领着夫君回娘家拜年的日子。原本开笔仪式过后,皇帝和大臣们就都各自散去,等到明日才是正式大朝会的日子。
但是,今年与往年不同的是。皇帝在离开之前,特意嘱咐礼部,要尽快把姜贤妃的玉印和宝册办妥了。
听见这个消息的诸位大臣,暗暗在心里咂舌,皇帝真是对姜昭仪,啊不,姜贤妃和未出生皇嗣十分上心啊。咂舌过后,众人在离开之前,也不忘向魏国公道一声“恭喜”。
原本对这个孩子不怎么在意的宁王,也暗暗地在心里拧眉,难道父皇就这么在意幼子不成?
他的心里不禁有些担忧,都说家里倚重的是长子,宠爱的是幼子。
他原本已经吃了这个不是长子的亏,以前还勉强和“幼子”沾边儿。但是,如今突然来了一个比他们“幼”这么的“幼子”。
现在这个孩子是男是女都不知道呢,就这么得父皇的心。要是以后长大了,那他们这些做兄长的,就有可能被挤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这让宁王的危机感陡然大增,难道以后会多出一个夺位的劲敌不成?!
在这个出嫁女回娘家拜年的日子里,皇家的规矩就有些不同了。不仅仅是下降的公主要带着驸马回宫里,给长辈拜年。就连开了府的王爷,也是要带着王妃和孩子回宫里拜年的。
你问,那王妃还能回娘家吗?
当然可以,如果娘家在京城的话。
王妃们早上就到皇宫拜年,下午的时候就可以领着孩子回娘家去。至于这个带不带上丈夫的问题,那就看她们和自己丈夫的关系怎么样,又或者娘家在朝堂上是个什么地位了。
原本按照正常秩序来说,已经开府的王爷和公主们,都要携带好家眷,到太后的永康宫拜年。这时,皇帝、皇后,还有一众的嫔妃都会那里聚集着。若是太后已经仙逝了,那拜年的地点就要换成皇后的紫宸宫。
由于失去了后宫的真正两大巨头,太后和皇后,现在的皇城内,规矩十分杂乱。
王爷和公主们要先到宣华宫,给自己的父皇拜年,收一封不错的红包。然后,他们就直接去给自己的母妃拜年就可以了。
至于其他的嫔妃,等级比较高的,就是三品以上的,他们就要前去问候一下。那些品级低的呢,这里就没有她们什么事儿了。
因为姜素敏的胎尚未坐稳的缘故,她和令姑姑她们商量以后,就表示这种人多口杂的活动,她都是不适合参加的。毕竟她这样的状态,从来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才好。
于是,姜素敏在昨晚就派人到昭和宫、纯和宫传话了。
就说她的身体依旧不是太好,宁王和明嘉公主明日就不必特意过来长泰宫了。而且,还让传话的人带了一份专门给晚辈的年礼过去。
很快,传话的人就回来复命了。那两位表示,姜昭仪太过客气了些,明日遣人过来说一声就好,何必备上礼物呢。
姜素敏认为,在宫中行事,就是要面面俱到才好。纵使有些麻烦了,也比他日成为别人嘴里的话柄强。
长泰宫。
姜素敏就端坐在书案边上,提起笔,准备给大姐姐回信。
她昨晚把大姐姐的信,又掏出来读了一遍,就发现她的字里行间都混杂着一些复杂的情绪,可以从中读出抑郁、愤懑、沮丧和自我怀疑。
因为送信不易的缘故,她一开始并没有打算给大姐姐回信。
但是,在品读出了她这么多的负面情绪以后,姜素敏就决定要给她回信了。希望能够尽一尽姐妹的情份,劝慰一下大姐姐。
无论因为什么,一个人在病中,负面情绪太多,对身体都是毫无益处的。
对于这一点,她在前世的时候,就知之甚深了。
姜素敏思索一番后,笔尖才落到纸上,奋笔疾书起来。她的字迹圆润清秀,只能算是中上而已。
她在开篇的时候,就劝慰大姐姐要放松心情,心情好了,病就自然会好得快一些。不要总是窝在房间里面,等到天气好些时候,要记得到外面走走。
然后,推荐了几本介绍西疆的游记给她。
一方面,好让她在病中也有些消遣。另一面等到她病好了以后,就到这些游记介绍的奇景中游玩。
满天风沙、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这些西疆特有的风景,就会成她人生旅途中瑰丽的景致。
也许游玩过后,大姐姐就会喜欢上西疆了。
最后,她还叮嘱这位姐姐,就算要适应目前的生活,也不能把自己的身体逼迫得太过。毕竟身体好,才有一切的可能。如果身体坏了,那一切立刻就结束了。
姜素敏还告知了她一个好消息,就是她有身孕了。等到她们姐妹明年在京城中相聚,她这位姨母可要早早地为外甥(女)备下见面礼才好。
最后,你我姊妹于秋千下话别,妹妹不曾有一日忘怀,阿姊放心好了。
写完以后,姜素敏拿起来通读了两遍,发现没有什么遗漏的地方,就让红绫用信封把它封装起来。等到嫡母进宫看望她的时候,就让嫡母帮忙捎到西疆去。
纯和宫。
王德妃一身殷红色的宫装,云鬓高髻,显得份外端庄大气。她端坐在正殿的主座上,等着儿子夫妻从宣华宫过来给她拜年。
“儿臣给母妃拜年,愿母妃青春常驻、心想事成……”宁王脸上带着真诚的笑意,一手掀起下摆,便跪在王德妃跟前,口甜舌滑地说着一些吉祥话。
跟在宁王身后的万氏,却看起来有些木讷。她的声音语调平平,但却说得真诚,“儿媳,给母妃拜年,愿母妃身体安康、事事顺心。”
王德妃看着这二人的模样,心里不由地叹了口气,面上却还是笑意盈盈的样子,“好好,本宫知道你们都是孝顺的。”轻抬下颌,示意阿槿上前把他们都扶起来。
宁王和万氏谢过恩典后,就按照身份落座了。
母子二人言笑晏晏地说了会儿话,期间,万氏都是低着头看着自己的手指,彷佛那里有一朵盛开的花。
宁王突然提起,今早在太华殿的情形。他的父皇表现得对“幼子”相当喜爱,就连姜昭仪也水涨船高地晋升为正一品的贤妃。
王德妃听见以后,脸上的神情并没有丝毫的变化。她只是微微地颔首,表示知道了,然后示意宁王说出他对此事的看法。
宁王看着母妃云淡风轻的样子,心里的危机感也下去了不少。但是,他还是如实说出了,对于这个“幼弟”的忌惮之意。
王德妃看了看这个外表精明,实际分不清主次的儿子。再转头看看那个身形消瘦,如同木头人一样的儿媳。
饶是她这样强大的神经,也要深吸一口气来平复心情。
“你不知道,你大嫂有身孕了。”王德妃冷冷地说出这个劲爆的消息。
宁王“噌”地一下,就站起来,神情变得焦灼,“母妃,这是真的?!”
就连在一旁只是静坐的万氏,也转过头看向王德妃。
“你的风仪呢,”王德妃深色淡淡地扫了宁王一眼,“你父皇的嫡长孙都快要出生了,你还认为一个幼子是你的威胁吗?”
她一想到嫡长孙,就不禁想起万氏小产的那胎,然后就想到这个儿子办的糊涂事儿。再看到儿媳一副活死人的模样,她的心里不禁有点火冒三丈。
此时,宁王马上把“幼子”抛之于脑后了,注意力都被“嫡长孙”给吸引住了。他想了想,“母妃,如今能不能对永明宫动手?”
王德妃就快要气炸了,神色里透出几分凌厉,“是谁教你这样的手段,光是盯着后宫内宅?!”
一个日后的君王,只会盯着后宫、内宅的一亩三地,简直是让天下人耻笑。
她不等宁王回答,就继续说道,“你在朝堂上历练已经有数年了,怎么不见你在政务上下一些功夫?没有一点确实的功绩,就算你再怎么礼贤下士,也不会有真正的有识之士来投奔你的。”
宁王听了这些话,回想了一下最近的所作所为。他也知道自己走进了盲区,当即跪在王德妃的跟前,行了一个大礼,“儿臣,谨遵母妃的教诲。”
宁王从地上起身后,有些期期艾艾,“那大嫂那里……”
王德妃睨了这个儿子一眼,“本宫自有分寸,”挥挥手,打断宁王接下来要说的话,“你就到书房那边好好检讨一下,阿万就留下陪本宫说说话吧。”
阿槿在主子的示意下,快步走到宁王的跟前,屈膝行礼,“宁王,请。”
然后,阿槿就引着宁王去后殿的书房了。
宁王走了以后,正殿就被寂静包围了。
王德妃看着万氏,幽幽地叹了口气,“阿万,坐到本宫的身边来。”
一直低头沉默的万氏,便走到王德妃的身旁落座。
王德妃握着那只冰冷的手,看着依旧低头的万氏,“阿万,本宫知道你是个聪明的孩子,怎么就跟自己过不去呢。”
她没有在意万氏的继续沉默,“阿万,再苦,也有过去的一天的。”
万氏听了这句话,潸然泪下。
自从小产以后,她的心就好像一直在油锅里一样,备受煎熬。
先是亲子被谋害了,却被丈夫的一句话不了了之。后来,婆母知道了此事以后,她原以为会被查一个水落石出,凶手也会得到严惩。没想到的是,真相是水落石出了,但是凶手却被丈夫以日后大业为由,不惜违逆婆母的意思,也要偏袒维护起来。
那一刻,她的心是凉的。
如果哪天,她成了丈夫的绊脚石。那她,是不是也如同腹中的骨肉一样,去得悄无声息。
“母妃……儿媳……”想到这里,万氏泣不成声。
王德妃看着她那头原本乌黑油亮的秀发,如今已经变得有些枯黄。还不到二十的年纪,就可以夹杂着的一两根银丝。
她不由地在心里直叹气,这个儿媳的性子,还是弱了一些。
宁王违逆了王德妃的意思,留下了那个祸害的性命。如果,当时万氏奋起下手,把那人除得干净利落,不要留下什么让人闲话的把柄。王德妃不仅绝对不会在这件事上帮着儿子,相反地,她还要称赞万氏一句呢。
万氏哭了一场,心里的郁结也散去了些。
王德妃又继续说:“阿万,若你就这样伤心得去了,那就没有以后了。”
这个瞬间,万氏明白王德妃话里的未尽之意。若是她就这样死了,她的孩儿也就这样白死了,没有人还会记得给他,更没有人记得给她们母子报仇。
这么一想,万氏木然的眼睛也开始出现了光亮。
她先从袖子里掏出锦帕,擦干脸上的泪水。然后起身走到正殿的中央,向王德妃行了一个大礼,“儿媳,谨遵母妃的教诲。”
万氏对王德妃这个婆母,是完完全全的感激。
她出身寒门,父母的感情甚笃。她在家里从来都没有见识过侍妾这种生物。嫁给宁王后,她面对偌大的王府,还有一些孺人、通房什么的,完全不知道从何下手。
王德妃发现她的短处以后,并没责怪她,反而手把手教她如何管家,怎么做一个有威仪的王妃。
就算是她对宁王如何地齿冷,也不妨碍她尊敬、爱戴她的婆母。
因为她知道,今天的这些话,也就只有母亲才会这样劝慰自己的女儿,没有哪个婆母会这样劝慰自己的儿媳妇的。
王德妃看着万氏恢复生气的样子,心里也松了一口气。
宁王妃若是突然去世,那其中的是非因果定是瞒不过旁人的,那宁王的名声就有如堕入泥潭,怎么洗都是满身的污秽。再加上,大皇子一家其乐融融,嫡长子也要出生了的情况下,宁王就会被衬托得愈发不堪了。
除了以上的缘由外,也是因为万氏历来的行事手段,很得王德妃的欣赏。她便不吝于跟这个儿媳多说几句。
看着万氏恢复生气的模样,王德妃十分欣慰,果然,这是个受教的。sxbiquge/read/31/317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