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江山内 第1171章 世为一方君长

杨士奇道:“招安素来为文人所不齿,但不可否认,在国力衰败,又没有良将辅佐,招安不失为一种手段,比如北宋梁山好汉,就是一例。

招安让梁山好汉们死的死,伤的伤,走的走,所剩无几。如果没有招安,梁山好汉们无疑是在梁山度过一生。打进京城当皇帝就不太可能了。若没有招安,宋江等人虽然不会像招安了那样,死的死,伤的伤,走的走,但他们死后只会被人们说成贼寇、草寇。反过来,宋江等人招安了,虽然基本上被朝廷迫害致死,但是,他们死后就会被人们说成英雄、好汉、忠臣,而不是贼寇、草寇。当然了,这种法子不得已而为之,好处是避免了将士的死伤,国家财力的消耗,但坏处不少,招安的贼人,容易遭奸臣排挤陷害,如宋江之人,破辽国徒劳无功、征方腊兄弟折损,算来都是招安惹的祸。所以招安顺理成章地被读者讨厌,不招安就没这些惨事。那么梁山不受招安会走什么样的路呢?不受招安就得和宋王朝对干到底,梁山干的是造反事业,大宋朝廷不可能睁只眼闭只眼听任梁山自生自灭,必定要出兵征剿,不招安的结果要么是梁山把宋朝消灭,要么是宋朝把梁山消灭。“

杨峥点点头,深有感触的领道:“是啊,宋江的经历已经足以证明,招安的确有些好处,可害处也不少,如今的安南就像一团乱麻,招安只怕行不通,唯有效仿岳王爷一武力平叛,再以恩宠收获人心,唯有如此,才能算是平定安南!“

杨士奇叹了声,道:“杨小弟能明白这个道理,今日国公这顿宴席,也不冤枉了!”

胡滢道:“以武力平乱,入渊驱鱼,或能一时成功,却不能一劳永逸,一刚一柔从而刚柔并济才是大道,诸葛武侯七擒孟获,岳王爷平定洞庭湖莫不是如此!这才是大将的风范!”

“诸位所言,杨某铭记在心,若当真为安南主帅,必定刚柔并济,一绝后患!”杨峥正色道。

众人点头不止,场上气氛再没有刚才的那么紧张,张辅说话也随意了些,道:“安南的黎利出生清化省梁江蓝山乡的一个豪族家庭。据说,黎利的曾祖父黎诲游经这里时,认为必是佳处,于是定居,三年后发展成可观的产业,从此“世为一方君长”。

到黎诲的儿子黎汀(黎利之祖父)继承家业时,已经是“有众至千余人”的巨贾了,这样的人,趁势打出旗号,说到底所依靠的就是流民,流寇,可不是奏折所说,代天伐明那么简单了,再者此人野心极大,与那陈氏颇有些矛盾,这些杨小弟若去了大可利用,再者安南的百姓与大明百姓一般无二,他们同样不喜欢战事,向往着平定安稳的生活,春能播种,秋能收割,自家的孩子能诵读几本书,三年能科举一次便心满意足了,杨大人若能做到这一切,我相信那些百姓定会跟着我大明走!“

杨峥听得暗暗惊讶,张辅自永乐十二年被调回大明后,便再没踏足安南,如今十几年过去,竟能把安南的问题看得如此透彻,足见这十几年了,他都有留意安南的一举一动,否则绝不会说得如此之精细,认真的冲着他点了点头道:“国公所言极是,打仗只是手段,治理安南才是根本,所以我们要利用能利用的东西,争取获得安南百姓的支持,有了好处,他们就会趋利而动,不至于与黎利等人有什么瓜葛,这对打击黎利的军心,削弱他们的实力大有好处!“

杨士奇笑道:“不仅如此,安南山脉极多,这也是我大明久攻不下的愿意之一,少了百姓的支持,隐居山脉的黎利就少了耳目,如此一来,除非终老山脉,否则绝不会是大明精锐的敌手!”

杨峥哦了声道:“小弟谨记!”

杨荣叹了声道:“总之一句话,这次我等支持皇帝出兵安南,多半是冲着杨大人的天才构想,一国两制才答应了,一来,我们希望安南能真的获得平定,好去了我大明的心病,二来,二十年的治理,也该是到了了断的时候,因此,杨小弟若真想让一国两制的构想成功,就不能平而复反!否则不如撤兵!“

杨溥道:“安南一战,再不能像过去一样,为了战争而战争了,安定比什么都重要!“

黄淮道:“虽说民心似水,可杨大人若不能拿出真心实意的安抚他们,只怕效果不大!“

杨峥道:“下官明白,授人玫瑰,手留余香,以真心对人,收到的必是真心,我大明的官儿,也该对安南的百姓拿出十分的诚意来了,否则对不起这二十年来,死去的将士!“

众人神色凝重的点了点头,道:“是该给真心的时候了!“

这一顿宴席,终于在你一言,我一语中吃完了,杨峥却是吃得一脸的沉重,他看得出这一次满朝文武百官对皇帝出兵安南极为重视,这一方面这对出征的主帅大有好处,一来不必担心有人背后使坏,二来有什么要求能顺利获得支持,一旦战事获得胜利,安南获得永久的平定,那无疑是个人威望抵达顶点的时候,可凡事有好处必然带着坏处,因为满朝文武高度关注,对于他来说,反而是一种巨大的压力,一旦战事稍有不慎,纵有皇帝对自己信任,只怕也免不了晁错的下场,而这个是他对不想看到的,因此出来的时候显得心事重重!

杨峥没轿子,只好重新与杨士奇共坐一轿,杨士奇酒量不高,几杯女儿红下肚后,此时酒意上脸,正眯着双眼斜靠在轿窗上,见他神色凝重,便道:“怎么紧张了?”

对于杨士奇,杨峥也不必隐瞒,点了点头道:“倒不是紧张,只是一时不该如何去做而已,千头万绪不知该如下手?”

杨士奇呵呵一笑道:“你年纪轻轻,就官居高位,如今更是获得旁人梦寐以求的机会,有这种感觉,在所难免,此事刚才已经说过了,我就不多说了,但有一点你须得记住?”

杨峥见杨士奇神色忽然凝重,神色也变得严肃起来,郑重的点头道:“杨大哥请说,我一定铭记在心!“

杨士奇似感酒意上头,伸出双手用手指在太阳穴的地方,轻轻揉了揉道:“人心最容易获,也是最不易获,人情冷暖,说起来四个字,有些人,却是一辈子都不明白,所以我要你在安南的一切凭着良心去做,把安南的百姓当成我大明的百姓,爱护他们,保护他们,让他们在我大明皇恩的沐浴下能丰衣足食!“

杨峥神色无比凝重的道:“小弟不知能不能做到这一步,但我一定尽力而为?“

杨士奇缓缓叹了声,道:“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

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也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天下之为盗贼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身,故贼人身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亡有。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顿了顿又道:“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这就是你此去安南要做的?“

^^^^^^^^^^^^^^^^^^^^^^^^^^^^^^^^

圣人是以治天下为职业的人,必须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才能对它进行治理。如果不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就不能进行治理。这就好像医生给病人看病一样,必须知道疾病产生的根源,才能进行医治,如果不知道疾病产生的根源就不能医治。治理天下混乱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必须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才能进行治理,如果不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就不能治理。

圣人是以治天下为职业的人,不可不考察混乱产生的根源。试考察混乱从那里产生,起源于人与人不相爱。臣与子不孝敬君和父,就是所谓混乱。儿子爱自己而不爱父亲,因而损害父亲以自利;弟弟爱自己而不爱兄长,因而损害兄长以自利;臣下爱自己而不爱君上,因而损害君上以自利;这就是所谓的混乱。

反过来说,父亲不慈爱儿子,兄长不慈爱弟弟,君上不慈爱臣下这也是天下所谓的混乱。父亲爱自己而不爱儿子,所以损害儿子以自利;兄长爱自己而不爱弟弟,所以损害弟弟而自利;君上爱自己而不爱臣下,所以损害臣下以自利,这是为什么呢?都是起源于不相爱。即使在天下做小偷和强盗的人也是这样,小偷只爱自己的家,不爱别人的家,所以偷取别人的家以利自己的家;强盗只爱自身,不爱别人,所以残害别人以利自身,这是为什么呢?都是起于不相爱。即使大夫相互侵害家族,诸侯相互攻伐封国,也是这样。大夫各自爱他自己的家族,不爱别人的家族,所以损害别人的家族以利他自己的家族;诸侯各自爱他自己的国家,不爱别人的国家,所以损害别人的国家以利他自己的国家。天下混乱的事情,全都摆在这里了,细察这些从哪里产生的呢?都起源于互相不爱。

假使天下都能相亲相爱,爱别人就像爱自己,还能有不孝的吗?看待父亲兄长及君上像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孝的事情呢?还有不慈爱的吗?看待儿子、弟弟及臣子象看待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慈爱的事情呢?这样不慈爱就没有了。还有强盗和贼寇吗?看待别人的家象自己的家一样,谁还盗窃?看待别人就像自己一样,谁还害人?所以强盗和贼寇就没有了。还有大夫间相互侵害、诸侯间相互攻伐的吗?看待别人的家族就像自己的家族一样,谁还侵害?看待别人的国家就像自己的国家一样,谁还攻伐?所以大夫相互侵害家族,诸侯相互攻伐封国,就没有了。假使天下的人都相亲相爱,国家与国家之间互相不再攻伐,家族与家族之间不再侵害,没有了强盗与贼寇,君臣父子之间都能孝敬慈爱,像这样,天下就治理好了。

所以圣人既然是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怎么能不禁止互相仇恨而劝导相爱呢?因为天下相亲相爱就能治理好,相互仇恨就会混乱,所以我们老师墨子说:“不能不劝导爱别人。”道理在此。

!!sxbiquge/read/37/371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