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江山内 第1545章 凤阁龙楼连霄汉

具体来说,以正治国,就是要有一套保障国家机器自发运转的良性规则,而且这一规则能够一以贯之,不因人而废,因事而止。一旦做到了政令畅通,国家这一组织系统就会健康运作,自动调节,而不需要管理者过多地干预。

春秋战国时期,各路诸侯为求自保纷纷变法图强,但真正变革成功的却寥寥无几。究其原因,主要是新法在推行过程中遭到了太多人事和权术的羁绊,以至于虎头蛇尾、有始无终。韩昭侯时期,申不害曾在韩国主政。他打破血缘宗亲的束缚,重用贤才,锐意改革,把弱小的韩国带进了”战国七雄”的行列。但是,申不害有个哥哥,想借助兄弟的关系在韩国谋个一官半职。于是,申不害便去向韩昭侯求情。可是,韩昭侯却拒绝了申不害的请求:”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本来就是你主张的。而现在,你又来为自己的哥哥跑关系,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可见,当国家的变革政策和自身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倡导变革的人自己尚不能坚持原则,新法推行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变革成功的唯有后来商鞅在秦国推行的新法。当时,七国争雄,秦国之所以能够吞并八荒一统天下,正是因为商鞅为秦国留下了一整套健全的法律制度。商鞅的新法,虽然历史上褒贬不一,但却是”正”的:有功则赏,有过则罚,都按照法律的规定透明地执行,绝不玩弄权术、暗箱操作。最为重要的是,赏与罚,都能及时兑现,决不失信于民。据记载,商鞅刚开始变法的时候,法令已详细制订但尚未公布,他怕百姓难以相信,就在国都的集市南门立下一根长三丈的木杆,下令说如果有人能把它拿到北门就赏给十金。百姓们感到此事蹊跷,没人动手去搬。商鞅又说:”能拿过去的赏五十金。”于是有一个人半信半疑地拿着木杆到了北门。商鞅立即命人赏赐给他五十金。这时,商鞅才下令颁布变法,果然得到了民众的信任。

治国以正,赏罚有信,是秦国在硝烟四起的战国时代脱颖而出的关键。就连一直恪守德化、对法治颇有微词的司马光,也在《资治通鉴》中对商鞅大加赞扬。他说:商君虽用法苛刻,但身处乱世,诈力横行,仍然能做到不失信于民。就凭这一点,足以治四海,平天下。大人这法子看似有违背道义之嫌,但与眼下的确是最好的法子,如此一来,安南势必会人人争取自己最大的利益所在,那么我们就好从中加以利用了,未必不能达到意向不到的效果?“

黄福道:“这番话儿看似不错,可军师忘了,人人争取自己最大的利益所在,那是人与人之间的彼此不信任,倘若两人开诚布公,彼此信赖,完全可以选择不招供,这样的结果是两个人会在一面后释放,与出卖朋友相比,这个结果也不算太差?”

徐朗点了点头道:“黄大人所言的确如此,两个人都不背叛对方,确实可以使两人的集体利益最大,但黄大人忘记了一个前提,义安城可不是两个人,我已经统计了,整整二十万人,这还不算河内,黎利的家乡,如此算来少说也有四十万多人,他们未必都能人人做到这一点?“

黄福微微一愣,道:“这个的确不好说,人性本恶,一个人两个人或许因为信任彼此不肯背叛对方,可人一多就这法子就未必可行了!“

徐朗道:“可不是这个道理么,当信任从两个人扩大到四十万人时,信任不再是信任了,在面临危机前,在最大利益前,未必就能坚守得住,所以黄大人所担心的局面就不会出现了,再者四十万人,你得明白,就算是你能让所有人互相信任,但只要有一个人耐不住利益的诱惑,那么四十万的坚守立即变得没了意义,所以选择最大利益无疑是最佳的结果……?“

这下不仅仅黄福,便是张本、王通等人也是听得一身冷汗。

黄福叹了声:“一旦利益最大化,四十万人未必就没有人背叛,一旦如此,所有的坚持,辛苦终究不过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罢了,既如此有何必要坚持呢,这样说来,背叛到是成了最佳的选择!”

张本道:“司马公早就说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在这种情况下,若能获取最大的利益,还真没有个人能把持得住?“

黄福看了一样杨峥,忽然道:“这便是大人不准备乘胜追击的用意了?“

杨峥见他明白了其中的奥妙,也懒得掩饰,点了点头道:“不错,这便是我的用意?“

黄福似有些不解,思索了片刻道:“老夫还有几分不解,还请大人给说道说道?“

杨峥道:“黄大人不必客气,只管问来便是?”

黄福想了想道:“大人这个囚徒困境的计策,倒也不失为一个好的计谋,但耗费时日不免多了些,那黎了狡猾的很,未必就想不出破解之法,还有我等已经攻下四面大山断了黎利的粮道,一来对方新败了人心不稳,二来我军新胜,此消彼长,正好是个围攻的大好机会,大人为何要如此?”

其实这个问题除了徐朗之外,也是场上众人都想问的一个问题,所以黄福话音一落,众人的目光便纷纷落在了杨峥的脸上。

杨峥早已身经百战,自是不惧这点目光,摇着纸扇看了一眼徐朗,道:“依军师的聪明才智,本官的那点花花肠子,想来是瞒不过军师的,我看这番解释还是有军师帮忙解说下可好?”

徐朗对着杨峥抱拳行了一礼道:“大人客气了,这是卑职的该做的?“说完不等杨峥回礼,缓缓转过身来目光在众人脸上一一扫过,最后落到了王通的脸上,道:”王将士英勇善战,乃是我大明名将,与战事可谓是熟悉无比,以你看若我大明想要一举拿下安南需要多少兵力?“

这番话儿声音不大,但说的内容着实太过惊人,所以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竟一时忘记了议论。

王通同样吃了一惊,但他毕竟是武将,又在安南待了几年,与安南真实实力多少还有些了解的,听徐朗这么一问,并没有着急做出应答,而是皱着眉头思索了片刻才谨慎的道:“少说要二十万?”

“二十万?”众人各自念了声,张本道:“王将军怕是夸大其词了吧,如今的黎利新败,精锐尽丧,四面大山被我朝廷大军包围,已形成合围之势,若我大明真要打,还用得着这么多人马,我看大人亲自率领杨家军三万人足以消灭黎利!”

一阵沉默后,黄福摇了摇头道:“不,非二十万不可为?”

徐朗、王通各自看了一眼,双目光芒一闪,显然各有也是这般看法。

高航道:“黄大人此话怎讲,黎利明明……?“

黄福叹了声道:“大人深谋远虑,黄某佩服?“

杨峥道:“老大人说笑了,我不过是多看了几眼而已,算不得什么?“

高航听得心急,道:“我说杨小弟你能不能把话儿说明白些,我怎么越听越糊涂了?“

杨峥刚要答话,一旁的王通道:“这个还不简单,此番我大明以四万兵马一举攻下了对方的四面大山,黎利精锐尽除,粮草被烧,我们看似形势大好,似是不费吹灰之力便可夺了黎利的天下?“

高航嘀咕道:“可不是这样么?”

王通道:“高大哥若这样想那就特错大错了?”

“哦,这是何意?”高航好奇的问:“莫非这黎利还有后手?”

王通思路渐渐清晰起来,捋顺了自己要说的,沉声道:“倒不是黎利有什么后手,而是我们面临的对象不同?此战后,黎利不足畏惧,所以大人若想攻占安南,那我们面对的就不是黎利和他的十万大军那么简单了,而是整个安南的百姓,试问单靠我们三万大军,能否灭了安南呢,关乎生死存亡之际,他们必然是人人誓死抵抗,如此一来万众一心,就是一道万里长城,单靠我们三万人根本不足以应付,更别说是拿下安南了?“说到这儿,徐朗稍作停顿后,继续说道:”而大人之所以用囚徒困境的这个法子其实很简单,瓦解了敌人万众一心,只要一人有背叛之心,万里长城也就不是长城了,这不是比我们去硬攻要妥当得多?“

^^^^^^^^^^^^^^^^^^^^^^^^^^^^^^^^^^^^^^^^^^^^^^^^^^^^

第二更送上,请围观,请订阅,今晚还是三更,请放心,咱们怎么说也要做个有节操的人不是?sxbiquge/read/37/371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