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商人道:“该当如此?“
段誉这时低声道:“这事儿我怎么看着不那么简单呢?“
高航道:“谁说不是呢?“
“好了,别猜了,什么目的,咱们听下去就知道了?”杨峥淡淡丢出了一句。
两人嗯了声,便不再多言。
而这边沈老爷子得到众人吹捧,已是笑容满面,喝了口茶汤,继续说了下去:“晋南一带地窄人稠,外出经商成为人们的谋生手段,晋中商人当时已遍及全国各地,北京城曾流行这么一句话:”京师大贾数晋人”。而在广陵者不啻三千万两。每年子息可生九百万两,只以百万输帑,而以三百万充无妄费,公私俱足,波及僧、道、丐、佣、桥梁、楼宇,当余五百万,各商肥家润身,使之不尽,而用之不竭,让人老朽好生羡慕?“
“老爷子,您到底想说什么?能不能说明白点?”为首那商人皱着眉头道。
沈老爷子道:“应该,应该的,老朽是想告诉诸位,咱们商人上比不了读书人,官老爷,更别提那些皇亲国戚了,下比不得百姓有朝廷的爱护,咱们就是那没爹娘养的孩子,靠朝廷是指望不上了,什么灾,什么痛的,还得靠咱们自己,想要在灾难中得以长存,赚取天下的财运,就得有自己的帮派,晋商有晋帮,徽商有徽帮,浙商有浙帮,而我们苏州为何就不能有个苏商,苏帮呢,苏州的局面,你们也看到了,物价的飞涨必定还会继续,也许是今年,也许是明年,今年我们应付过去了,明年又该如何呢,年复一年何时是个头,难道诸位愿意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这么担惊受怕下去么?不知你们是怎么想的,反正老夫是不想了,咱们苏州有“鱼米之乡”、“丝绸之乡”的美誉,物产丰富,交通发达,民风委婉。隋唐以后,“天下大计,仰于东南”,“赋之所出,江淮居多”。大运河的开凿,淮北的盐场,繁华的扬州城,成为东南财赋、漕运、盐铁转运的中心。唐后期,“苏常熟,天下足”的民谣广为流传,江苏经济在全国举足轻重的地位可见一斑了,到我朝开国,苏州已是城镇星布,樯橹相接,店肆如鳞,商旅辐辏,客贾云集,俨然是一幅活生生的“清明上河图”,这样的天时地利,难道就不该成立一个苏商么,人多力量大,大家你帮我一把,我帮你一把,也好过自己独自一人咬牙扛下去吧,你们想想晋商,徽商,他们每年的盐商资本3000万两,每年可获利900万两,这些利润用在输帑一百万两,无妄费(僧、道、丐、佣、桥梁、楼宇等)三百万两,各商肥家润身五百万两,五百万这是什么样的财富,说是富可敌国也不为过,常言道,家有万两银,不如茶庄上有个人”当官入了阁,不如茶票庄上当了客,诸位你们就不想过这样的日子么?”
“好一个老狐狸,原来是打着拉帮结派的鬼主意,看这老家伙的嘴脸,这主意怕是打了许久吧?“听到这儿,高航忍不住小声嘀咕了几声。
段誉道:“只怕是的,要不然也不会饶了大半天的弯儿才说了一个苏帮,看样子这才是他今日的目的?“
杨峥却一言不发,虽说从沈老爷子一露面,他便觉得这老头不简单,后来又听众人对他的吹捧,以及今日是来询问应对危机之法,便对这笑容可掬的老头多了几分好奇,所以不免在目光上,甚至在对方的言谈举止上多注意了些,越是看得多了,越觉得这老头不简单,从他对商人的了解,经商的手段,眼前局面的了解,以及面上时不时流露出的自信来看,这一切似早就在他的意料之中,此时兜了一个大圈,提出组建苏帮这一目的,除了彰显他为人处世的老练外,更让杨峥从心里生出一股强烈的感觉,那感觉告诉他,苏州的这一切局面似都有这老头的影子,他甚至觉得自己与苏州接下来要应付的对手,就是这老头,这种感觉很奇怪,但此时此刻却是那样的真实。
当然了不能因为人家想要成立一个苏帮,就说人家心怀不轨,事实上自秦开始推行着重农抑商、重本轻末的经济政策。尽管商业文化并不见容于当时的正统思想和文化,然而即便是种种打压,不扶持,甚至是限制,商业文化非但没有灭绝,相反却不绝如缕地存续到如今,历朝历代始终有着大小商人顶着”无商不奸”的斥责声,在做着经商的买卖在他们生存状态的流走及其演变过程中,有着许多在前世看来都是很有价值的东西于是,关于中国古代十大商帮的著述,一部部地冒出水面。
由亲缘组织扩展开来,便是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地缘组织--商帮。由于籍贯相同而具有相同的口音,相同的生活习惯,甚至相同的思维习惯和价值取向,从而形成同乡间特有的亲近感,自古有把”他乡遇故知”视为四大乐事之一,俗语说”亲不亲,家乡人”,都表明中国人特别是传统中的中国人的乡土观念是极为浓厚的,商帮就是建立在地缘基础上的商人组织,按地域划分,有所为本帮和客帮之分;按行业划分,又有行帮之分,明清时代先后活跃在商业领域的商帮:山西商帮、陕西商帮、山东商帮、福建商帮、徽州商帮、洞庭商帮、潮汕商帮、江右商帮、龙游商帮、宁波商帮。
晋商俗称”山西帮”,亦称”西商”、”山贾”。在漫长的历史中,晋商以山西富有的盐、铁、麦、棉、皮、毛、木材、旱烟等特产,进行长途贩运,设号销售,套换江南的丝、绸、茶、米,又转销西北、蒙、俄等地,其贩运销售活动遍及全国范围,形成了成为能与南方徽帮相抗衡的最有经营实力的北方晋帮集团。清朝中叶,山西商人逐步适应金融业汇兑业务的需要,由经营商业向金融业发展,咸同时期山西票号几乎独占全国的汇兑业务,成为执全国金融牛耳的强大商业金融资本集团。并形成山西”北号(票号)南庄(钱庄)”两大晋商劲旅。
徽商与晋商齐名,徽商又称新安商人、徽州商人或”徽帮”。它是旧徽州府籍商人或商人集团之总称。徽人经商,源远流长,早在东晋时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以后代有发展,明成化、弘治年间形成商帮集团。一代代的徽州人靠贩运盐、茶、山货,经营文房四宝,走出一条日后教科书上才有的贸易路线:东进苏杭无锡常,抢滩芜湖商道,掌控长淮水运口,南达湘、蜀、云、贵、川,往来京、晋、冀、鲁、豫间,远涉西北、东三省。最后,西进赣、湘,沿东南达闽、粤两省,直至扬帆入海与日本进行贸易。此时的徽商达到鼎盛时期,”无徽不成商”开始叫遍天下,苏商精于算计,太过务实,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了很多规则意识和条条框框。该防范的防范,不该防范的也防范,所以苏商的一个致命弱点就是“自顾自”,抱团意识薄弱,团队合作少。因此在历史上比不上晋商、徽商、浙商,但你细细品味,江湖上的”钻天洞庭”这个词儿,似是赞叹--精明能干,无物不营,无地不去。然而这赞叹中却也明显地带着一种嘲讽和挪揄--嘿嘿,可是惯于削尖脑袋地去钻营,连无路可上的天庭,他们都有办法去钻营呢!
明清以来,在江南以商业资本之巨、活动范围之广、经营能力之强都堪称雄的商帮是徽商,然而,颇善”钻天”的洞庭商帮却能与之分庭而抗礼,以之佐证的是洞庭商帮和徽商相提并论而流传于民间的一句谚语”钻天洞庭遍地徽”!一天一地,平分江南秋色,而能走到这一步,莫不是各地商业上形成了合作,他们大多是以数省或一省为单元,形成独有的商业文化,商业力量,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壮大,从而走向更远。
与杨峥看来,商业能形成团体自然是好的,可眼前的一幕,让他多少有些怀疑这沈老爷子的目的,之所以会这么想,这一切不得不说沈老子的表现。其一,在如此强大的灾难危机中,沈家一家商铺能脱颖而出,发行的商卷竟能完好无损的应付过去,在没有任何通讯手段的年代,这无疑是一个让人费解的地方,其二,老子一路上卖关子,吊足了胃口,让这帮急着脱困的商人不知不觉的陷入了以他为中心的局面,从而发出建立苏商的提议,这一提议本没有什么不妥,商人想要壮大,有组织,有团体,无论是经营上,还是在力量上无疑是有好处的,但对方的表现,显然是早有这个准备,而且表现得十分自信。sxbiquge/read/37/371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