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说书人 第381章 不敢忘师

“……”</p>

时间恢复正常。</p>

李臻松开了握住对方的手。</p>

脸上的苦笑以及无声开合的嘴巴,因为声音早已经传出而显得有些古怪和似是而非。</p>

可玄素宁这边就已经是不解了。</p>

是《和光同尘》没错。</p>

一定是的。</p>

能和时间平等交流的,就只有时间。</p>

所以刚刚哪怕只是自己的时间被阻断了一瞬,但她还是清楚的感知到,那确实是和光同尘!</p>

可是……</p>

哪怕只是最粗浅的和光同尘!</p>

没有前人引领,穿越大道迷雾。</p>

他是怎么会的!?</p>

怎么学会的!?</p>

“你……会了?”</p>

她忍不住问道。</p>

而在正常的时间里,已经察觉到自己身体虚弱的李臻立刻没好气的看了对方一眼……</p>

点点头:</p>

“不算会……但懂了。”</p>

“……当真?”</p>

“嗯。”</p>

“……”</p>

看着点头的弟子,饶是她在怎么心境波澜不惊,此时此刻也涌起了一股荒唐。</p>

不到半日。</p>

懂了和光同尘!?</p>

何等的荒唐!</p>

《和光同尘》本应在明悟大道万千,独取其一后,由老师带领入门,以微末学起,控制自己的时间,控制他人的时间,控制天地的时间……</p>

其中最难的,便是入门后,如何控制自己的时间。</p>

对于芸芸众生来说,时间如河。</p>

圣人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p>

便是如此。</p>

大家都是在时间长河之中的鱼儿,在河中生,在河中死。</p>

要控制自己的时间,就等同于河中的鱼儿要跃出水面,把自己暴露在时间之外,不仅要记得自己从何处而出,还要记得怎么回去。</p>

回去时,要保证流逝的河水不会侵扰自己的“原身”。</p>

同时,回去后,也要保证泛起的水花对周围的一切产生影响。</p>

或者按照李臻自己的说法……</p>

这邪门的功夫本身就是一种时间悖论!</p>

就……特么不科学!</p>

可不管怎么样,对于玄素宁来讲,一上午的功夫从获得到入门,习得了和光同尘,都是一种天下一等一的荒唐事……</p>

但偏偏……自己那被握住的手指……好似还残留着一丝想要细微揉搓才能感知到的温度与触感……</p>

也正是这温度与触感,提醒着她,这一切,都是真的。</p>

真实到让人心生不解。</p>

真实到……让她心底有股奇怪的骄傲蔓延。</p>

“守初。”</p>

“啊?”</p>

身子有些虚弱,正擦汗的李臻应了一声。</p>

抬头看向了眼眸中星光点点的女道人,只听她说道:</p>

“叫师父。”</p>

“……”</p>

回应她的,是李臻的一个大白眼。</p>

可翻归翻,道士还是站起身来,整理了一下宽大且不合身的衣衫,躬身一礼:</p>

“二师父,弟子谢二师父授业之恩。”</p>

“……二师父?”</p>

玄素宁一愣,心里刚有一分不满升腾,却见弟子眼神不由自主的看向了西北的方向:</p>

“大师父名为“同康”,且末处始观观主。救过我的命。”</p>

听到了这般解释,虽然没有仔细了解过“同康道人”的生平。</p>

可看着道人那面露追忆唏嘘之色,这次,女道人却显得尤为豁达:</p>

“那需谨记,不可忘。”</p>

“老师放心,不敢忘。”</p>

“是师父。”</p>

听到这个称呼,女道人摇头纠正。</p>

可李臻却点点头:</p>

“师父太老,老师不过双十,喊老师顺嘴一些。”</p>

“……”</p>

女道人皱眉斜视,思考一息后点头:</p>

“好。守初。”</p>

“啊?”</p>

“为师饿了。做些清淡饭菜。”</p>

“……好。”</p>

要是放到平常,就算嘴上不敢说,但心里肯定得来一句“我都虚成这德行了,你还指使我,你还是人么?”的吐槽。</p>

可是,听到玄素宁的话后,这次李老道却没半分怨言。</p>

道门与玄均观有别。</p>

在辈分上,国师都喊人家前辈。</p>

天下道门对玄均观之人皆需以晚辈自居。</p>

而这么大能耐的九代弟子,在听到自己要收的徒弟只喊自己“二师父”,大师父只是一个普通道人时,一无不悦二无不喜,反倒叮嘱自己“谨记”。</p>

虽是师德本该如此。</p>

可于情于理,都是一份沉甸甸的情义。</p>

你只要认了师父,那么无论你这师父能耐大小,你始终是人家的弟子。</p>

师父教你养家糊口的本事,而等师父老了,徒弟给师父养老送终。</p>

这是天经地义的道理。</p>

这是江湖上的规矩,也是自古传承的师德。</p>

平日里可以在肚子里没大没小。可“师父”这两个有着千斤之重的字眼被你喊出来时,一段缘分的结成后,当弟子需要履行的职责,别人怎么做李臻不懂。</p>

但在他这。</p>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p>

这道理……</p>

他懂。</p>

……</p>

霍州。</p>

从商年、商冲看到那马车到来后,时间已过了两日。</p>

这些时日,霍州的反贼们其实都是比较被动的。通常来讲,不管胜负,一般都是隋军先行集结后,霍州方面的兵卒才会准备迎敌。</p>

霍州是河东重镇,地势险要,攻城困难。</p>

而隋军似乎也没大举攻城的想法,只是切断了三路补给,看样子是打算一点点的磨掉反贼们的有生力量。</p>

但在霍州方看来,河东一地的粮草,早就被大统领有先见之明的集中了起来。</p>

这些粮食虽然不够吃上一年,但撑到秋日没有任何问题。</p>

到时候等冬天来到,霍州后面的汾水结冰,他们便可退走。往深山老林里一扎……</p>

那就是他们的地盘了。</p>

所以,论起来对峙,他们也不怕。</p>

而今日上午,霍州内的兵卒们见隋军不动,也是乐得清静。</p>

这些时日,大家和隋军有胜有败。</p>

这隋军的战斗力嘛……</p>

也就那么回事。</p>

一群天天吃粮吃饷的腌臜货,难怪你们打不过高丽。</p>

连我们这些练武没多久的人都打不过,也不知道狗皇帝养你们做什么。</p>

这些时日自认为把隋军已经摸清了的兵卒们或者靠在城墙上休息,或者是去下面睡大觉去了。</p>

隋军出兵必先擂鼓。</p>

那鼓声对隋军来讲是信号,对他们来讲也是提示。</p>

等听到鼓声再反应也不迟。</p>

而也就是在这个节骨眼,他们浑然没注意到,隋军本阵中,已经运送到了两个很古怪的玩意。</p>

这东西乍一看像是投石车,但却更加复杂,无数木制铜制的齿轮取代了那用绳索牵引,重力下坠,让摇臂抛射的发射环节。</p>

看起来精密无比。</p>

一共两台,被一群军卒缓缓的推到了隋军阵前。</p>

霍州方向,有哨兵瞧见了之后,立刻就通传禀报去了。</p>

但就是这么一个时间差,两台很古怪的车架,已经在阵前竖立了起来。</p>

竖立完成后,站在这两架名为“裂山车”的机关面前,李世民看向了一旁那黑衣白带的领头人。</p>

如果李臻在这,一定能发现……这领头之人正是那日在冰面上,用机关弩箭和李老六对射的汉子!</p>

“木辙兄,这两架裂山车,当真能攻破霍州城墙?霍州自古便是军事重镇,城墙经几朝修缮,坚固无比。当真能破?“</p>

听到这话,汉子看向了远处霍州的方向。</p>

见城池之上人头攒动,他点点头:</p>

“将军一试便知。”</p>

“……好。”</p>

李世民扭头看向了旁边的亲兵:</p>

“去请阴阳家的几位使者。”</p>

“不敢劳将军来请,我等自当前来。”</p>

一个声音自侧面传出。</p>

亲兵让开了道路,只见三个头戴鸟冠遮面,看起来神神秘秘之人走了过来。</p>

为首者还端着一个木盒。</p>

盒中,是四颗约莫有成人拳头大小,质地非金非铁,黑不溜秋的圆球。</p>

走到李世民前,声音自鸟冠之下传出:</p>

“幸不辱命,四颗震雷吼已经炼制完成。请将军一观!”</p>

说完,把手中的盒子呈到了李世民面前。</p>sxbiquge/read/57/57799/ )


本章换源阅读
X